「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專家評審會順利召開

2021-01-09 淨水技術

加強檢測監測水平 保障飲用水安全——「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評審會召開

我們常說,一個城市飲用水水質的優劣,決定了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來,上海不斷提升原水水質,加強水質監測檢測,《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2018)等標準中都對飲用水指標做了嚴格規定。

但是,對於上海2035規劃提出的龍頭直飲目標,現有的指標體系是否已經滿足要求了呢?為了全面掌握上海市水源水和飲用水中新型汙染物的濃度水平及分布情況,形成原水、水廠各工藝出水、管網水、二次供水的非國控水質指標的常規監測機制。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組織開展「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對供水全過程中原水的嗅味物質、抗生素、內分泌幹擾物、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微生物指標等未列入國家或地方標準中的各項新型汙染物指標開展監測工作,以期進一步提升上海飲用水的標準和品質。

8月28日,「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專家評審會在上海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水質檢測中心舉行。會議邀請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楚文海教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毛潔所長,上海市供水管理處張立尖副處長,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檢測室徐非主任,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上海監測站施儉副站長對課題的開展情況進行了評估。會上,項目組具體介紹了幾大新型汙染物和健康有益元素的情況:

1、飲用水中的隱患一:含氮消毒副產物——二甲基亞硝胺(NDMA)

氯、氯胺等消毒劑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廣泛,它們可以快速地滅活水體中的致病微生物,並能夠保持一段時間持續的消毒能力,抑制後續水體中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大量的研究發現,氯消毒劑在消毒過程中會與天然有機物(NOM)或無機物反應生成多種有害的滷代消毒副產物,現行的GB 5749—2006中對此類消毒副產物做出了規定,如三氯甲烷的檢出限值是0.06 mg/L、二氯乙酸的限值是0.05 mg/L等。

N-二甲基亞硝胺(NDMA)是一種新興的含氮消毒副產物,其前體物主要來源可大致分為藥品與個人護理品(PPCPs)、NOM、藻源有機物(AOM)、水處理藥劑與材料。儘管這類消毒副產物在飲用水中的檢出濃度通常低於三滷甲烷(THMs)和滷乙酸(HAAs),但其生物毒性大,致癌風險在10-6飲用水中的當量濃度僅為0.7 ng/L。在美國環境保護局的綜合風險信息系統(IRIS)分類為可能的人類致癌(B2),並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2A。(推薦閱讀:淨水技術第8期,N-二甲基亞硝胺前體物來源及其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為了確保飲用水的安全,許多國家或地區已建立了飲用水的NDMA標準,如美國加州衛生部及加拿大將NDMA的限值定為10 ng/L,美國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將NDMA的限值定為3 ng/L,世界衛生物質(WHO)將NDMA的限值定為100 ng/L。上海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率先將NDMA納入地方標準DB31/T 1091—2018的非常規指標中,其限值為100 ng/L。

上海市飲用水中NDMA現狀

2019年,上海從水源到飲用水中檢出的亞硝胺類物質主要是以NDMA為主,在4.0~33.4 ng/L;其他亞硝胺類物質僅N-亞硝基二正丙胺(NDPA)檢出(南市和閔行制水工藝過程中檢出),在2.0~2.7 ng/L。

NDMA在供水系統中均有檢出,部分樣點濃度超過10 ng/L(美國加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標準),但遠低於WHO的限值100 ng/L。通過飲用水進入人體的亞硝胺遠低於其他攝入途徑,目前來看,飲用水並不是亞硝胺類物質的主要健康風險來源,但NDMA的存在水平、風險評估、生成機理、影響因素等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2、飲用水中的隱患二:致嗅物質

嗅味是飲用水感官指標中研究較多的一個指標,主要來源於天然無機和有機化學汙染物、生物(藻)以及合成化學物質的汙染等,可分為土黴味、氯味/臭氧味、草/乾草/木材味、沼氣味/腐敗味/硫味、魚腥味等。水體種嗅味物質的來源,一種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內源性嗅味物質,一種是人為因素的外源性嗅味物質,此外,飲用水氯消毒時生成氯酚類消毒副產物,導致飲用水問題的發生。GB 5749—2006中規定了飲用水中2-甲基異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限值為10 ng/L,其嗅閾值均為10 ng/L(土黴味)。2018啟動的GB 5749—2006及《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的修訂中也包含了對嗅味指標及其方法的研製及修訂。

上海市飲用水中致嗅物質現狀

飲用水的感官指標是公眾判定水質安全性最直觀的指標,包括嗅、味和口感,目前的研究多以嗅為主,對味和口感的研究則較少。高品質飲用水更是提出了對飲用水口感的要求,因此,飲用水中感官指標信息亟待進一步探索和分析。(推薦閱讀:淨水技術第8期,飲用水味感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3、飲用水中的隱患三:微生物

GB 5749—2006中,涉及的微生物指標: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均不得檢出,菌落總數限值為100 CFU/mL,賈第鞭毛蟲<1個/(10 L),隱孢子蟲<1個/(10 L);參考指標中列出了腸球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現行的水質標準對微生物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僅檢測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不能完全表現水質的整體情況,腸球菌亦可作為水源的汙染指示菌。銅綠假單胞菌則是在桶裝水中檢出較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原水、居民存水或水龍頭、水管材質有問題,也會滋生。

飲用水水質標準的修訂中,控制微生物的汙染是極端重要的,且可通過汙染飲用水傳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原生動物、細菌、病毒)多種多樣。因此,介水傳播的疾病風險不容忽視,對微生物指標的監測也至關重要。

4、飲用水中的健康有益元素

三大水庫4種元素鉀、鉬、鈣、鎂含量無明顯差異;從原水到二次供水,含量無顯著變化;全年變化無差異;泰和水廠12月鉀濃度明顯上升,推測與12月陳行水庫鹹潮來臨密切有關。三大水庫區域鈣、鎂含量均未達到WHO規定的飲用水適宜水平40~80、20~30 mg/L。

上海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水質檢測中心具體承擔「飲用水非國控水質指標監測項目」已約2年,已完成2018年的監測任務,形成了新型汙染物監控清單,並制定了一個團體標準《飲用水中四種醚類物質的測定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2019年部分非國控指標的連續監測,提出了2020年的監測計劃(全氟化合物、含氮消毒副產物、異氧菌、軍團菌等)。

專家們在非國控指標的選擇、檢測的連續性、檢測的質量控制、健康風險評估等各個方面對項目提出了多項建設性意見。該項工作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和2035上海總體規劃要求,支撐了上海市生活飲用水地方標準的修訂、工藝管控、水質提升,具有前瞻性和引領作用。

供水水質檢測中心介紹

供水水質檢測中心是國家工程(南方)研究中心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於2012年12月,承擔了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供水水質檢測中心職能,是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和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可評定的,具備CNAS和CMA雙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承擔國家、地方科研和社會委託任務,是目前國內供水行業專業化、高水準的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

供水水質檢測中心設質量室、綜合室、業務室、色譜分析室、光譜分析室、微生物分析室、理化分析室7個專業部門。現有檢測能力409項,包括飲用水(生活飲用水、礦泉水、包裝飲用水)及水源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國家和上海地方標準規定控制項目165項;飲用水及水源水非國家標準規定控制項目113項,包括水中新型汙染物92項;排水檢測項目8項;涉水原材料類9類123項。其中CMA資質認定檢測能力251項,涵蓋了生活飲用水標準106項、地表水標準109項,上海地區常用7種水處理劑、消毒劑:硫酸鋁、硫酸銨、次氯酸鈉、聚合氯化鋁、聚硫氯化鋁、二氧化氯、聚丙烯醯胺,2種水處理用濾料:石英砂、活性炭檢測能力全覆蓋。CNAS認可檢測能力156項,涵蓋了生活飲用水標準106項、地表水標準109項,上海市飲用水地方標準111項。

編輯:蔡立弘、魏雨晴

排版:西貝

校對:黎翔

本報導由淨水技術整理報導,轉載請聯繫lx@jsjs.net.cn。未經允許的侵權行為我社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伊川縣環保局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分析監測項目成交結果...
    伊川縣環保局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分析監測項目成交結果公告伊川縣政府採購管理中心受伊川縣環境保護局的委託,就伊川縣環保局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分析監測項目進行競爭性談判採購,經談判小組評審
  • 總氮並非飲用水水質指標 千島湖水質沒問題
    今天上午,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向本網發來專家的評估結論《關於千島湖水質報導事件有關問題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得出的結論是,千島湖水質總體良好,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水庫之一,作為飲用水水源地是沒有問題的。
  • 我市順利完成2020年飲用水監測項目 城市自來水完全達到生活飲用水...
    記者昨(3)日從市疾控中心獲悉,我市已順利完成2020年飲用水監測項目,城市自來水完全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為保障城鄉居民飲水衛生安全,全面推進健康四川行動,按照省、市衛健委下達的飲用水監測方案要求,從今年1月開始,德陽市、縣兩級疾控機構認真組織開展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同時調查城鄉飲用水基本情況、水樣實驗室檢測能力。
  • 從2D到3D---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對水質指標的多維度監測
    以飲用水為例,世界各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生活飲用水標準,其檢測指標都包含了這四類指標的內容,希望通過對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及放射性指標的全面獲取和分析,對水質進行全面評估,達到保證飲用水安全的目的。
  • 雲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及運行管理培訓會順利召開
    11月25日,雲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及運行管理培訓會順利召開。參加本次培訓的有雲陽縣農村飲水安全中心工作人員、雲陽縣水質監測站工作人員及五十餘位基層水廠工作人員。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加強雲陽縣農村飲水水質檢測規範化建設,提高水質檢測工作能力和水平,確保農村供水安全。
  • 濱州市246個監測點的水質監測完成確保飲用水安全
    濱州市疾控中心於5-6月開展了對全市枯水期246個監測點的水質監測和市縣兩級水質覆核工作,為及時掌握濱州市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更好的為政府部門制定飲用水安全管理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確保濱州市監測工作科學有序的進行,市疾控中心於4月中旬組織召開了全市飲用水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培訓班,培訓特邀請到省疾控中心相關專家進行現場的理論授課和實踐指導。通過學習和交流互動,進一步提高了實驗室檢驗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保證了監測工作的質量。
  • 在線水質監測儀器設備 護衛飲用水安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居民對飲用水質量要求逐步增強,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飲用水的需求,2018年3月,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委啟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新一輪修訂工作,新標準將把出現健康危害的指標納入到標準當中來,並引入的檢驗方法。  無獨有偶,為確保自來水直飲目標的實現,深圳市政府制定了與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院內科研項目結題評審會順利召開
    2021年1月6日下午,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召開學術管理委員會會議,就2017年、2018年立項的院內科研項目結題等事宜進行評審,對院內科研項目相關事宜進行討論。副院長李娟出席結題評審會並講話。醫院學術管理委員會委員、院內科研項目主持人與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市新增3項指標監測飲用水 確保疫情期間居民飲用水安全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李偉 通訊員 秦雪奎 孫珊)根據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監測的通知》要求,2 月 12 日,市生態環境監測站聯合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益陽市會龍山水廠等單位,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強制性國家標準和
  • 自動監測+手工採樣 「水質哨兵」盯緊汙染全天候保障飲用水安全
    自動「體檢」:21項指標實時監控作為德陽城區主力供水廠,西郊水廠承擔著近60萬人的生活飲用水供給任務,其飲用水源地設置在人民渠。記者在人民渠取水口看到,渠水上漂浮著一根白色管子,水泵「咕嚕咕嚕」抽起一管子水,通過管道送到前方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水樣經過配水單元、預處理單元後進入自動監測儀器進行測量。隨後,分析出的結果會及時傳輸到省、市水質自動監測平臺。
  • 烏魯木齊市飲用水常規指標均合格
    近日,烏魯木齊市水務局門戶網站首次「曬」出烏魯木齊城市飲用水安全狀況監測、檢測結果,對水廠出水、管網末梢水2017年1月水質公示,檢測指標均合格,符合國家標準。記者點開烏魯木齊市水務局門戶網站看到,網上公布了1月出廠水、管網末梢水水質常規指標(42項),包括渾濁度、氯化物、肉眼可見物、硝酸鹽、總硬度、總大腸菌群等項目的檢測結果一目了然,檢測結果顯示水質全部合格,所檢指標全部達標。
  • 全市水質監測指標全部正常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杜娟 通訊員穗環宣)為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市、區兩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開展了環境應急監測工作。記者近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25個市控以上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指標全部正常。
  • 車載ICP-MS/車載GC-MS 兩項團體標準送審稿順利通過專家審查
    《車載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和《車載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團體標準送審稿專家審查會。,可用於大氣、水質、土壤等現場快速、準確監測,滿足各級監測部門的執法檢測、應急監測以及其它日常移動檢測需求。
  • 邯鄲新增19項水質檢測項目 「超國標」檢測飲用水
    據介紹,增加的這19項水質檢測項目在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所規定的全部106項檢測項目之外,包括:水溫、溶解氧、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總氮、石油類、鈷、碘化物、亞硝酸鹽氮、苯胺、甲萘威、鈣、鎂、鉀、電導率、藻類、總鹼度、總有機碳。
  • 「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製及產業化」項目
    」項目課題中期進展督查會在煙臺召開。項目責任專家彭曉彤代表項目管理部門發言,他表示,此次督查會將重點梳理各課題已取得成果,明確儀器已達到的技術指標,並提出課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共同討論解決方案,為項目順利執行提供保障。
  • 環境部:疫情防控期間飲用水水源地增加生物毒性等指標監測
    來源:一財網飲用水水源地被稱為「老百姓的水缸」,直接關係到百姓身體健康。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將增加餘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徵指標的監測。生態環境部今天(31日)表示,已要求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疫情防控期間,在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增加餘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徵指標的監測,發現異常情況時加密監測,並及時採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風險、消除影響,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 2020年12月益陽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報告
    為保證飲用水安全,監控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我站每月對益陽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一次常規監測。一、監測基本情況1、監測斷面:資江幹流益陽城區段龍山港斷面,斷面設置左、中、右三個測點。2、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的基本項目(23項,化學需氧量除外)、表2的補充項目(5項)和表3的優選特定項目(33項),共61項。3、採樣監測方法:按國家有關規定,採用一次性採樣。
  • 湘江水質指標正常,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嚴密監測
    三湘都市報2月12日訊(通訊員 易勇 見習記者 周可)近日,長沙市生態環境局、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沙湘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二水廠開展自動監測生物毒性和餘氯特徵項目。據悉,這是全省首次在飲用水源地開展生物毒性、餘氯因子自動監測工作。
  • 安徽省地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2020年12月)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與監管,按照原環保部統一部署及省生態環境廳工作要求,近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按期完成《安徽省地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2020年12月)編制發布工作,並在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站等多種載體發布,最大限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 熟知飲用水在線監測的知識
    飲用水是否衛生是直接和人的健康有關的,這也是我們一直需要關注的問題。加強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監督管理,建立飲用水水質在線監測平臺,實現實時全自動在線監測,了解相關參數的數據情況。飲用水的在線監測是從水源到末梢水還要經過一系列的過程,然後在末梢查看數據,看水質的具體情況。作為末梢水的在線檢測技術很早以前就已經被使用過。例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時候,通過對世博園區設置30個生活飲用水水質在線檢測站點,定時更新一次檢測數據,24小時實時、系統的對生活飲用水水質和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