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 月,人工智慧取代了 34 名人類員工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2017 年 1 月,人工智慧取代了 34 名人類員工

據 Quartz ,日本富國生命保險(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將從 2017 年 1 月起,用 IBM 的人工智慧平臺 取代原有 34 名人類員工,以執行保險索賠類分析工作。

人工智慧主要負責的工作包括:掃描醫院記錄以及其它相關文件,從中了解用戶受傷定性、患者病歷、治療形式等信息,並且還會自動搜索並計算相關數據,最終決定保險賠付金額。

(圖片來自 )

耗資 2 億日元部署,並每年花費 1500 萬日元維護的 Watson Explorer,在 2015 財年處理了 13.2 萬個保險個案。雖然最後的賠付金額還是需要由人類員工來把關,但其引入已提高了個案處理效率 30% ,因而人力剩餘,部門 30% 的員工被勒令於 2017 年 3 月前完成離職。

(圖片來自

除了富國生命保險之外,日本還有 也在將人工智慧和人類工作結合:

日本第一大人壽保險公司簡保人壽保險(Japan Post Insurance)也將於 2017 年 3 月起開始使用人工智慧;第二大公司日本生命保險(Nippon Life Insurance)在 2016 年 12 月也完成了 4000 個保險案的處理,其作用在於向銷售人員提供合適客戶的保險方案建議。第一生命保險(Dai-ichi Life)則在更早以前就已有使用 Watson。

雖然,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替代人類員工進行部分信息整理以及諮詢類的工作,例如上述的理賠信息整理,以及為客戶,但是否意味著它們正逐漸替代人類員工?

(日本機器人酒店其中一位「員工」,圖自 )

以上這兩個工作類別,讓人聯想起英國經濟學家 Ian Stewart 曾針對 1700 年代自動化對人工作的影響進行:

那些受科技影響最大的幾個產業,如醫藥行業和管理顧問,反倒增加的工作機會更多,因為自動化機器仍需要人的監控,兩者依舊處於互補的關係。

即使富國生命保險裁剪了收集整理理賠材料的員工,但它還是需要保留最後對信息進行監控把關的員工。人工智慧對人類工作的影響,應該更多地是對「工種」的調整。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那些容易被自動化替換的工作類型有特定的共同點。除了明顯重複性的工作容易被機器人替代外,那些「工作內容可被歸結為特定步驟,而判斷也明顯基于格式化的數據」的工作類別,都很有可能會被自動化替代。

而這個改變的徵兆,也是對人類工作人員的警報。只有及時完成技能的「升級」,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保住飯碗」。

題圖來自

#歡迎關注愛範兒認證微信公眾號:AppSolution(微信號:appsolution),發現新酷精華應用。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365行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概率是多少?英國BBC給出了一份量化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富國生命保險曾用 IBM 的人工智慧平臺 Watson Explorer 取代了原有的 34 名人類員工,以執行保險索賠類分析工作。這 34 名人類保險業務員就此成為了「機器人搶我的飯碗」大軍的一代先驅。
  • 未來30年內,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慧給取代?
    21世紀是科技化的時代,機器人、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等科技化的產物已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有的人另可3天不洗澡也不願意1天沒有手機,有的人去到一個沒有網絡的地方就會很緊張,沒有手機就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流。未來30年內,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慧給取代?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2019 年 8 月 23 日下午,以「澎湃動力:AI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北京大公網成功舉辦。本屆人工智慧圓桌論壇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聯辦,至美資本協辦。本次論壇作為中國新經濟明珠獎系列論壇的一個先行活動,圍繞「人工?
  • 人工智慧會取代銷售人員嗎?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蒸汽機會取代人類嗎?電會取代人類嗎?計算機會取代人類嗎?科學也好,技術也罷,不過是一些客觀存在而已。但是,每一次的技術革命,卻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輝煌。說白了,人工智慧也不過是一些人通過工作,實現的智能而已。
  • 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4.1%
    據測算,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勢。2017年,網絡經濟指數高達362.1,比上年增長79.1%,對總指數的貢獻率為34.5%
  • 2017年人工智慧行業人才需求數據
    從 2016 年到 2017 年,職位數增長了 27 %,投遞量則翻了一倍不止,平均薪酬基本保持不變。3、崗位競爭激烈程度下降雖說投遞量出現大幅增長,但從 2016 年到 2017 年,人工智慧崗位與求職者數量比值實際上是下降的,從 2.6 個求職者到 1.3 個求職者對應一個職位,這其中有崗位數量種類增加的原因
  • 人工智慧為什麼無法取代老師?
    牛津大學教授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師這個職業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教師為什麼會成為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職業之一呢?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2016年,圍棋人工智慧程序 AlphaGo 以4:1大比分戰勝韓國頂尖棋手李世石,全球震驚,人工智慧正式進入所有人的視野。人工智慧(AI)會取代醫生嗎?看好的人會說YES,因為用不了幾年AI真的會取代那些普通的醫生,會取代低水平的醫生,但是暫時取代不了高水平的醫生。不看好的會說NO,因為機器沒有感情,沒有交流,沒有互動,需要人的照顧,等等。
  • 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取代
    首先,在探討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替代之前,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一是功能性,其二是藝術性。從功能性的角度上來說,通過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以大量產出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而且能夠做到非常完美的產品一致性,實際上當前已經出現了不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繪畫產品,比如應用在海報生成領域等。從藝術性的角度上來看,人工智慧技術所繪製出來的作品,往往很難為其賦予所謂的「靈魂」,這也許是哲學範疇的問題了。
  • 依圖朱瓏答《經濟學人》:人工智慧是為醫生服務,而非取代
    2018年9月6日,經濟學人創新峰會(The Economist Innovation Summit 2018 Asia)在香港舉辦。  人工智慧起初的發展是用於評估人類表現和人類智能,那麼今後機器評估是否能夠取代人類評估?  朱瓏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更多是為醫生服務而非取代,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並沒有被證明能夠擊敗人類。醫療領域目前非常重要的是要讓人工智慧成為數據的基礎,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和洞察,不然海量數據只是一大堆讓人頭疼的垃圾。
  • 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
    他在演講中展望人工智慧算法的發展。他認為,應對信息過載這一挑戰的關鍵武器,是人工智慧算法技術創新和應用。  「我們一方面通過個性化推薦和搜索縮短用戶及內容之間的距離,讓用戶在知乎擺脫信息過載帶來的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從內容生產和內容治理等維度入手,加速優質的、稀缺內容的生產,壓縮低質內容的傳播空間。」李大海說。
  • 施一公放話人工智慧:不擔心是否取代人類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9日下午消息,今日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辦。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媒體見面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談了自己對未來科學大獎的看法。
  •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10月舉行聚焦「人工智慧」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趙竹青)「人工智慧背後的核心是計算。」記者從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獲悉,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今年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3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將與6000餘參會者共話當前熱門課題——人工智慧。
  • 2017年1月全球LED燈泡價格追蹤,日本地區均價最高
    2017-02-03 08:00:00 [編輯:joeyho]
  • 2017年人工智慧十大熱點事件,谷歌設立AI中國中心
    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席捲全球,在知名自媒體楊劍勇看來,是谷歌於2016年那一場人機大戰成為第一推動力,致使人工智慧來勢洶洶,如今,人工智慧也成為2017年十大流行語之一,作為科技界最熱門的領域,在過去一年中,有哪些重大事件?
  • 京東方A:201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報告發布周期自2010年起,京東方已連續八年向社會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周期為每年一期,上期報告於2017年4月發布。2011年10月,BOE NB類產品率先通過碳足跡認證; MNT類產品、TV類產品也分別於2012年4月、2014年11月通過認證;2017年9月9日,BOE TPC類產品(7-INCH Q PANEL)通過碳足跡認證。
  • 人工智慧的時代到來,很多工作會被取代:想自救,你該掌握這三點
    由於工作需要,我會經常去銀行辦理業務,但是這些年,銀行的服務以肉眼可見的方式進行著巨大的變化。你可以回想一下,在若干年前,你要是想辦理業務,還要領號排隊到人工窗口,效率低下。但是如今呢,相信很多銀行基層員工已經有如何轉型的焦慮。職業的風光和焦慮,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也許只有一步之遙。
  • 人工智慧發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 擎朗智能獲CCTV-1報導
    CCTV-1綜合特別報導「十三五」成就巡禮《人工智慧發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 》,擎朗智能作為國內人工智慧優秀企業代表,《新聞聯播》對公司送餐機器人產品、服務及人工智慧行業發展做了大篇幅報導。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黃」了
    據實名認證的阿里員工介紹,此實驗室早在2019年的時候,負責給阿里掌舵的逍遙子就決定撤銷。另有阿里員工證實實驗室的幾個科學家已經離開,而且有的去大學當教師。圖註:騰訊員工回復美團員工至於「黃」的原因,在脈脈上其他公司的員工分析,可能是實驗室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