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圖朱瓏答《經濟學人》:人工智慧是為醫生服務,而非取代

2020-11-29 中文科技資訊

  2018年9月6日,經濟學人創新峰會(The Economist Innovation Summit 2018 Asia)在香港舉辦。本次會議主題為「建立智能新公司」(Building the intelligent company),超過180個來自亞洲及世界各地的高級管理層、初創企業家和思想領袖分享了他們在業務內外如何促進創新發展,並探討人工智慧為企業、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價值。

  會上,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朱瓏受邀對話《經濟學人》美國商業編輯Vijay Vaitheeswaran(範思傑),二人對於技術如何解決中國醫療痛點、算法的公正性、中美人工智慧發展等諸多焦點議題進行了探討。

  人工智慧有助改善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衡

  「好的醫生都集中在大城市是嗎?人工智慧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在中國工作過五年的Vijay Vaitheeswaran頗為關注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大數據和經驗豐富的執業醫生能很好地幫助訓練機器學習算法,應用了這些算法的人工智慧系統就能有效幫助各級醫院的醫生進行診斷。」朱瓏表示,以胸部CT診斷為例,每一位患者做檢測將產生200-300張圖像,傳統方式通常要花醫生將近10分鐘,而如今依圖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可以在3-5秒內給出檢測報告。就算是一個實習醫生,看過報告就能快速掌握各種結節的尺寸、形狀等。

  人工智慧起初的發展是用於評估人類表現和人類智能,那麼今後機器評估是否能夠取代人類評估?

  朱瓏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更多是為醫生服務而非取代,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並沒有被證明能夠擊敗人類。醫療領域目前非常重要的是要讓人工智慧成為數據的基礎,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和洞察,不然海量數據只是一大堆讓人頭疼的垃圾。

  目前,中國很多醫院同時使用近百套IT軟體,軟體系統之間無法自動同步和融合信息,每項數據至少有3種不同的形式,這個領域的優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沒有偏見是對算法的基本要求

  在進軍醫療之前,依圖耕耘智能安防行業多年,以軟體形式向公安客戶提供算法,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破獲了諸多十年二十年的陳年要案。不過,這一新興科技也引起了包括Vijay Vaitheeswaran在內不少人士的疑慮:科技應用的道德界限應該在哪裡?又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朱瓏認為,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算法是否能做到公正透明,科技成果的發明者能否一直很好地掌握這些技術。2017、2018連續兩年,依圖參與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主辦的人臉識別測試(FRVT)並奪冠,該比賽設立了一套規模龐大的資料庫,目的就是測試這些算法和代碼能否做到準確無偏見的識別。

  「沒有偏見是最基本的要求。」朱瓏說,第一步必須做到算法的透明化,就算不了解具體如何設計,人們也可以理解算法的運作原理,哪些情況下算法會表現優秀,哪些情況下還有提升的可能。下一步就是更加專業化,數據會發生變化,因此獲取數據時需要備加注意。

  人工智慧發展的中國力量

  中國適合人工智慧的發展嗎?中美在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中誰會更具有優勢?中國科技力量的興起近年來備受《經濟學人》關注。

  在中美往返工作十餘年,朱瓏認為,美國有許多頂尖的科學家,他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充滿著各種想像,自己的導師就花了30多年時間深入其中。這種深刻和敏銳使得美國能一直走在人工智慧研發的前沿,仍然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

  中國則更注重技術產業化,人們更多地思考如何將科技與商業結合,如何將科技的創新與商業模式的創新結合。在科技商業化的氛圍中,依圖獲得了不少實踐技術的機會,安防領域現已落地近30省150地市公安部門,在醫療領域已經落地國內百餘家頂級三甲醫院。

  「世界級的課題造就世界級的算法,而中國有世界級的課題。初創企業一定要有這種精神,雖然規模還小,但我們能夠做到世界級的品質。」朱瓏說道。

相關焦點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未來人類在智力上將被遠遠拋在後面,並淪落為人工智慧的寵物,比如家貓。不過,馬斯克也提出了一個令你我開心的設想,人工智慧機器可能會取代人類,成為新的勞動力,人們不用上班,也將獲得更多的閒暇時光、更好地享受生活。也許全球人都將拿政府統一發的工資。
  • 7月,來世界人工智慧雲端峰會,看依圖醫療的「乘風破浪」
    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作為上海本土人工智慧獨角獸,依圖已是連續3年參加世界人工智慧大會,care.ai全棧式AI解決方案也再度亮相,其在臨床診療、健康管理、疫情防控、醫藥研發、城市數據平臺建設、公共衛生決策支持等多個領域的進展受到關注。
  • 依圖醫療以AI技術賦能醫學數據
    服務於有想法、有情懷的信息人是聯盟的宗旨。此次會議上,健康信息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馮傑發表了聯盟成立的回顧與展望,並頒布了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  依圖醫療作為AI醫療領域的唯一企業,獲得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與會發表了《AI賦能醫學數據》的主題演講,詳述AI技術和醫學數據在依圖碰撞出了怎樣火花,如何為醫生、患者和整個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 「人工智慧第一股」依圖科技衝刺科創板,按下國產晶片加速鍵
    招股書中披露,今年上半年營收 3.8 億元,扣非淨虧損 4.5 億元;去年營收 7.2 億元,扣非淨虧損 10 億元。上市方式上,依圖採用 CDR 的方式發行上市。CDR 即中國存託憑證,是為紅籌公司境內上市而設立的發行方式。若發行成功,依圖將會成為國內第二家 CDR。
  • 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張文宏又說大實話:不能迷信數據,要發揮人...
    當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不斷發展醫生會不會被AI取代呢?張文宏說出大實話,他認為醫生不會被取代,他說:「大家要充分運用技術,但不能迷信數據,其中要發揮人的作用。在臨床上,很多特殊案例都超出了人工智慧的算法邊界。AI在影像學領域發展很快,但面對新冠肺炎這一新發傳染病,當沒有足夠數據「餵」給AI,甚至無法正確讀片,最終還是只能依靠醫生的經驗判斷。張文宏說出大實話。他指出,現在有不少醫院,醫生在正式接診前,已經有機器人對病人的基礎信息進行簡單問診,把電子病歷都列印了出來。
  • 國內醫療科技出現三小巨頭,微醫水滴依圖等優勢都在哪?
    近日,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公布了全球估值最高的10家數字健康公司,其中3家中國公司上榜,分別是估值55億美元的微醫、估值29億美元的水滴公司和估值22億美元的依圖科技。大健康領域,有業內人士從市值規模、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角度,稱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眾安在線為醫療科技領域頭部「三巨頭」,合稱「PAZ」。
  • 國際醫學期刊Nature登載依圖醫療與廣婦兒科研究成果
    該文章由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與依圖醫療等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完成,基於機器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實現不輸人類醫生的強大診斷能力,並具備多場景的應用能力。業界公認,人工智慧是醫療行業革新的核心動力。然而,儘管機器學習在影像診斷方面表現強勢,但在數量巨大、多樣的電子病歷數據分析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 2019年「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情況 人工智慧...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是聚焦人工智慧重點細分領域,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研究機構的引領示範作用,有效整合技術資源、產業鏈資源和金融資源,持續輸出人工智慧核心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重要創新載體。
  • 人工智慧時代即將來臨,未來哪些職業將會被取代?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自從2016年第一個人工智慧圍棋機器人AlphaGo以全勝戰績擊敗所有圍棋高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威力所在。
  • 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人工智慧將彌補優質醫療服務稀缺性
    不過,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將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複製和放大,能夠緩解醫療資源的緊缺。」6月8日,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指出。體檢機構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把醫療服務做到位,為百姓守好健康之門?張黎剛認為,醫療服務最核心的就是信任。首先,體檢機構的醫療設備要過關。其次,要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2019 年 8 月 23 日下午,以「澎湃動力:AI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北京大公網成功舉辦。本屆人工智慧圓桌論壇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聯辦,至美資本協辦。本次論壇作為中國新經濟明珠獎系列論壇的一個先行活動,圍繞「人工?
  • 經濟學人科技 || 人工智慧
    聽力|精讀|翻譯|詞組 Bit-lit成就尚微,道阻且長英文部分選自經濟學人20200808期科技版塊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而這就是人工智慧,或者(更確切)說是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特定分支的機器學習要發揮作用的地方。計算機大量查閱現有文本,並從數百萬次文本預測的嘗試和失敗中反覆摸索學習,最終可以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弄清楚這些數據聯繫。
  • 依圖科技經營業務從軟體產品逐漸演進到軟體和自研硬體產品組合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對其營收佔比分別為35.12%、33.09%、51.12%及62.02%,這也意味著依圖科技對頭部客戶的依賴越來越強。 同時,依圖科技近幾年前五大客戶更迭較為頻繁,且存在較多隱去公司真實名稱情況。其中公司B存在較大疑問。 2019年,公司B為依圖科技第三大客戶,銷售金額為8477.85萬元,佔比為11.83%。
  • AI將是解決勞動力危機的方法,助力人類工作而非取代
    經歷了2016年的飛躍,現在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在2017年,人工智慧還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它是否將超越人類的智慧,取代我們的職業?美國媒體Datamation在最新的報導中,走訪了十餘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和創始人,由他們對未來的AI和機器人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
  • 依圖科技亮相全球GPU大會 攜手英偉達探索AI新疆界
    中國知名人工智慧公司依圖科技在大會展示了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及商業應用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醫療健康、商業智能、金融等領域。這是依圖科技首次在美國展示其全球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算法,並基於英偉達GPU驅動的商業技術方案。
  • 如何用人工智慧算法檢測皮膚病變的方式訓練醫生?
    我們的小實驗表明,人工智慧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建立新的聯繫。」基特勒與其團隊研究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探索醫生如何與分析醫學圖像的人工智慧系統合作。自2017年以來,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醫生與AI激烈的競爭中,機器學習模型表現得比皮膚科醫生更好。這引發了人們的猜測,皮膚專家可能會被新一代的AutoDerm 3000完全取代。
  • 人工智慧為什麼無法取代老師?
    牛津大學教授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師這個職業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教師為什麼會成為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職業之一呢?
  • 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取代
    首先,在探討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替代之前,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一是功能性,其二是藝術性。從功能性的角度上來說,通過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以大量產出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而且能夠做到非常完美的產品一致性,實際上當前已經出現了不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繪畫產品,比如應用在海報生成領域等。從藝術性的角度上來看,人工智慧技術所繪製出來的作品,往往很難為其賦予所謂的「靈魂」,這也許是哲學範疇的問題了。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
    他在演講中展望人工智慧算法的發展。他認為,應對信息過載這一挑戰的關鍵武器,是人工智慧算法技術創新和應用。  「我們一方面通過個性化推薦和搜索縮短用戶及內容之間的距離,讓用戶在知乎擺脫信息過載帶來的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從內容生產和內容治理等維度入手,加速優質的、稀缺內容的生產,壓縮低質內容的傳播空間。」李大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