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迅 實踐十八號衛星是一個十足的「大塊頭」,尺寸大、體積大、重量大、功耗大。像所有胖子一樣,不可避免的會有一個小煩惱,就是熱的時候即使把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也覺得不解熱,這可麻煩大了。胖子實在太熱,就可能"上火"、"發燒",甚至"中暑"、"暈倒",而大功耗太空飛行器如果不能及時散熱,也會因超高溫而"生病",造成各種設備失效從而無法正常工作。
怎麼辦?必須另開一扇"窗戶"。這個神奇的"窗戶",叫做可展開式熱輻射器,能夠為大承載、大功耗太空飛行器防暑降溫。
曾經為嫦娥三號"玉兔"和我國絕大多數太空飛行器製作「冷暖衣」的傳奇團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熱控團隊,再次大顯身手,研製出一種特殊的熱控產品——基於單相流體迴路的可展開式熱輻射器,這個散熱裝置就是為大功耗衛星量身定做的"神奇窗戶"。此次隨衛星搭載飛行成功,證明了它能夠有效解決太空飛行器功耗增大和散熱面積不足的矛盾,攻克了專門解決未來大承載、大功耗衛星平臺熱排散難題的關鍵技術。
據來自五院總體部的設計師介紹,這個熱控"神器"在"胖五"發射時,緊緊收攏在衛星內壁上,而一旦衛星準確入軌,它就會像一扇"彈窗"一樣,自動解鎖並主動向外展開,把衛星體內多餘的熱量充分散發出去。"形象地說,就像小狗熱了吐出個舌頭一樣,這扇特殊的窗戶就相當於衛星的舌頭。"設計師笑著解釋說。
我們都知道,小狗吐舌頭是靠小狗的大腦控制和發出指令的,那麼這個神奇的「窗戶」又是怎麼做到的呢?設計師們為它配置了得力助手,其中最給力的是"熱量搬運工"和"輕薄散熱衣"。
"熱量搬運工"學名單相流體迴路,是熱量收集、傳輸裝置,可以把太空飛行器大功耗產生的大量的熱收集並輸送到這個"神奇窗"的窗口。流體迴路技術以往只應用於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實踐十八號衛星是首次將流體迴路技術應用在高軌衛星上,讓衛星也享受到我國航天員的「星級待遇」。"輕薄散熱衣"則是指為這個"窗戶"塗上一層超薄和輕質的OSR熱控塗層,這種新型材料較傳統普通OSR熱控塗層更輕更薄,散熱效果非常理想,而且節省了重量。
這個"特殊的窗戶"研製難度非常大,傾注了五院總體部幾代設計師的心血。項目最早啟動於2000年,在之後的17年間,總體部專門成立了研製隊伍和聯合項目組,並組織我國熱控領域資深技術權威、熱控產品首席專家以及機構結構等領域多名專家開展指導、把關和技術支持,聯合項目組的設計們更是進行了多項專項攻關和難以計數的試驗,最終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打磨出了這扇完美的"窗戶",為我國萬瓦級衛星平臺後續的拓展提供了最為給力的支撐。(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偉、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