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太空如何工作生活?

2020-11-25 網易科技
  

  航天員們從周一到周五都住在航天城最神秘的「禁區」——「紅房子」裡,猶如被真空隔離起來一樣。在那裡,他們不受任何外界幹擾,接受宇航所需要的各種訓練。太空人訓練強度大,消耗能量多,每天的夥食標準自然要高些,為人均每天90元。「紅房子」外有士兵把守,如果有人想在樓外瞅瞅或是留個影,都會被士兵很有禮貌地請開,更不用說讓外界媒介採訪拍攝了。「所有太空人正在進行正常集訓,他們的所有情況我們不能向外界透露一絲一毫。」記者的採訪請求總是被航天城對外宣傳部門的官員這樣婉言拒絕。然而封閉式的訓練並沒有侵佔這些太空人們的周未生活。周六周日,他們照常可以回家與妻兒團聚。雖然很多人與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座「城中城」裡,但也無緣見識這些航天員的「廬山真面目」。即使航天員走出「紅房子」,在航天城裡活動,也有專車把他們送到需要去的地方,外人很難接觸到他們,他們隨時都被很好地保護起來。如果外出執行任務,一般情況都有警車開道,護送他們到指定地點。

  航天食品要求非常高。為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發射時的有效載荷,航天員攜帶的航天食品盡可以重量輕、體積小、營養好,而且不含殘渣,如骨、刺、皮、核等。食品必須符合失重條件下航天員生理改變的要求。航天飛行導致航天員骨鈣丟失,肌肉萎縮,紅細胞數量減少,食品要針對航天員生理改變指數對膳食的營養素作適當調整,例如:肌肉萎縮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骨質丟失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鈣,以及適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D;飛行初期,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間運動病;為防止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調,要限制食品中鈉的分量,保證鉀的足量供給。

  我國的航天食品富有中國特色。航天集團專門有一個機構負責研究太空食品。早、中、晚餐每頓吃什麼,如何搭配,都設計得非常科學。太空生活中,我們的航天員可以吃到中式菜品,如魚香肉絲、宮爆雞丁等,航天員飯後還需用一杯茗香清爽的綠茶來提神,這種綠茶是我國自行研製的。

  航天食品通常製成一口大小的長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塊、魚塊、點心塊,食品表面塗有一層可食的保護膜,航天員進食時一口一塊,既方便簡潔,又不會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艙內飄浮。蘇聯和美國的早期航天飛行中,航天員採用「嘴對嘴」的進食方式,將經過特殊加工的液體或半固體食品裝在類似牙膏管的容器內,進食時通過一根導管將食品直接擠入口內,隨著包裝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航天員的進食方法越來越接近地面。如今航天員可將一餐所要吃的食物裝在一個餐盤上,然後用與普通餐具外型無異的餐具,以類似於在家中進餐的方式進食。

  航天食品的供給方式分為兩種:一是將地麵食品帶上天;二是在飛船上用原料自己加工。由於載人飛船發射費用昂貴,約1萬美元/千克,而一個航天員每天需要消耗食品1.5千克,約1.5萬美元。迄今為止,美國和俄羅斯都採用第一種方式,這樣更加方便安全食用。我們也不例外。

  航天服按功能分為艙內用應急航天服和艙外用航天服。艙內航天服用於飛船座艙發生洩漏,壓力突然降低時,航天員及時穿上它,接通艙內與之配套的供氧、供氣系統,服裝內就會立即充壓供氣,並能提供一定的溫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讓航天員在飛船發生故障時能安全返回。飛船軌道飛行時,航天員一般不穿航天服。

  目前,我國自行研製的艙內航天服由3部分組成:一是限制層。它由耐高溫、抗磨損材料製成,用來保護服裝內層結構,並使航天服按預定形態膨脹,保證航天員穿著舒適合體。二是氣密層,這部分用塗有丁基或氯丁橡膠的錦綸織物製成,有良好的氣密性,防止服裝加壓後氣體洩漏。三是散溫層。這部分與內衣褲邊接在一起,有許多管道,採用抽風或通風,將氣流送往頭部,然後向四肢軀幹流動,經肢體排風口匯集到總出口排出,帶走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

  航天員穿戴的頭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頭盔的盔殼由聚碳酸酯製成,不僅能隔音、隔熱和防碰撞,而且還具有減震好、重量輕的特點。為防止航天員呼吸造成水氣凝結以及低溫環境下頭盔面窗上結霧、結霜,航天服專家設計了特殊的氣流或防霧塗層。手套與航天服相配套,充氣加壓後具有良好的活動功能和保暖性能。

  艙外航天服更加複雜,它是航天員出艙進入宇宙空間活動的保障和支持系統。它可以看成是一個可以操作活動的最小載人太空飛行器。一套艙外航天服系統重量約120千克,雖然有些笨重,但在太空中卻輕鬆自如,穿好它只需15分鐘,就能保證航天員在艙外獨立工作8小時。目前,研製生產一件艙外航天服需要上千萬美元。

  在太空中,太空人想怎麼睡就怎麼睡。美蘇載人航天初期,太空飛行器內空間狹小,航天員只能在座椅上睡覺。為防止無意中觸及開關,睡覺時必須把雙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間最特殊的就是睡覺姿勢,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成弓狀,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覺,身體稍為彎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平躺著舒服得多。在太空中飛行,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這樣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失重時分不清上下,站著躺著都一樣,所以,航天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也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總之你想怎麼睡都可以。航天員生活在太空中,同樣離不開體育鍛鍊。多鍛鍊可以提高對失重及其他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門為航天員準備的「小型體育場」,裡面放著自行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簧拉力器及負壓筒等。

  航天員還要洗澡。原蘇聯的載人空間站,就配有航天浴室。航天員洗澡時,要將耳朵塞起,帶上護目鏡,像潛水員一樣。一切準備就緒,才可以打開水龍頭,一陣陣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一層夾著無數氣泡的水膜,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將水吸走。失重時水不會自動流出,水箱中有氣加壓,水才會源源不斷流出來。航天員吃用的水,不是帶上去的,而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出來的水,這樣既衛生又能減輕負荷。

  載人航天是空間技術的集大成者,它對世界格局和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961年,當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安全返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太空軌道飛行的太空人時,美國大驚失色,覺得他們一夜之間就從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上掉了下來,於是立即集中力量搞「登月計劃」,直到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他們才重新找回優越感和自信心。中國一號至四號「神舟」無人飛船的成功返回,神舟五號的即將升空,使我們跨入了航天開發大國的行列,這也是中國發揚國威軍威的重要標誌。21世紀無疑將成為中國在世界載人航天史上崛起的世紀!(軍事博覽報 曹立新陳款榮)



相關焦點

  • 女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方法不複雜
    我們會發現,早期太空人基本上都是男性,原因可能跟女生的身體素質沒有男性強有關,還有一點就是女性的「隱私」比較點,女太空人和男太空人上太空有很多的不方便,但隨著太空科技的不斷進步,也開始慢慢有女太空人的的出現,但相對來說還是以男太空人為主。
  • 女太空人劉洋,在太空生活中如何保護「隱私」?說實話很人性化
    就拿航天事業來講,劉洋就譜寫了我國的航天歷史,成為了首位邁入太空的女太空人。02從太空歸來後,她成為了國人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當年跟隨她一起出任務的還有兩位男性,在那段時間裡,男女需要在一起生活,劉洋是怎麼保護自己「隱私」的呢?
  • 女性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如何保證自己的隱私呢?其實很人性化
    太空人是指那些乘坐太空飛行器飛入太空中的人員,航天員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職業性,一類是非職業性,這些太空人一般都是駕駛員、任務專家或者飛行工程師,由於作為一名航天員,難度非常大,所以在選拔航天員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那些有著獻身精神、專業的學識水平、優秀的工作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 太空生活如何?看看第一批太空人們是怎麼上廁所的,網友:心酸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人類對於太空會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其實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了,並且我們也是可以通過一些資訊了解到太空人在太空當中的生活。 太空生活如何?看看第一批太空人們是怎麼上廁所的,網友:心酸!
  • 俄專家介紹太空生活如何影響太空人的大腦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感覺運動生理學部門負責人埃琳娜·託米洛夫斯卡婭15日表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期間,大腦會適應在太空中的生活。© 照片 : Roscosmos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向中小學生祝賀「知識日」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歐洲航天局
  • 北鬥三號發射成功,太空人事業的成就與他們的太空生活
    夢想如何簡單,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隨著「神舟五號」飛船一起去太空旅行,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成功,更是全世界歡騰。那麼航天員的生活是如何的嗎,今天咋們說說,太空人的生活。太空人的基本條件太空人主要條件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行為,年齡大約30歲,高級訓練,累計飛行需要600小時以上,大專學歷,成績優良,無事故,無菸酒癮,最近3年體檢正常,心理素質強,幾乎是幾千學員裡挑選最優秀的幾個。
  • 女太空人在太空工作時,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看完後恍然大悟
    畢竟太空之中不比地球,這裡的環境複雜程度遠比想像的複雜的多。其真實情況並沒有大多數人想的那麼複雜。並且這男女衛生間也是獨立的,在足夠太空人使用的情況下,整體上也不會佔據太大的面積,並未這套衛生系統中的一些裝置也可以將之前太空人所使用過的廢水以及排洩物進行多次的過濾之後,再次供給太空人再次使用,許多人或許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太空中有限的空間中,也只有有限的物資可以供給這些太空人使用。
  • 太空人空間站生活:愛哭鬼不適合上太空(圖)
    用太空飲用水代替眼淚演示哭泣 在零重力的太空,眼淚變成水球掛在臉上掉不下來  太空生活總是讓人好奇,有沒有想過如果在太空哭泣據英國媒體8日報導,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近日在太空發布了系列視頻,展示在太空的日常生活。最近的一個視頻展示了在太空哭泣的情景,哈德菲爾德稱,零重力狀態下大顆的淚水會硬生生地掛在臉頰上,不時有刺痛的感覺,簡直就是一種自虐。
  • 真正的太空人如何評價太空電影
    當談到科幻電影和太空中的電影時,很難評估電影的質量和準確性。我們普通人只能夢想有一天在太空中花費幾分鐘,即使那樣,我們可能也不會將體驗與電影中發生的事情進行比較。但是,擁有這種奢侈的人是太空人。他們在太空中呆了很長時間,並且完全意識到它如何影響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小的事物。
  • 太空人們真實的太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太空是個充滿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個充滿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話題。太空人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他們在宇宙中漫步,看似是光輝而又閃耀,孰不知他們卻要經歷嚴苛的選拔與訓練。他們在艙內的失重感,是普通人不能承受的。他們穿著厚重的太空衣,瀟灑的姿態,也成為小朋友們想要成為的職業之一。
  • 女太空人在太空,如何保護「隱私」?原來劉洋是這麼做的!
    探索太空是全世界關注的問題,而作為探索太空的實踐者,太空人在太空艙如何生活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2012年以前,所有的太空人幾乎都是男性,直到劉洋的出現,實現了女性也能上太空的目標。不過,相比男太空人,女性太空人還是有一些「隱私」的,面對這些問題,劉洋又是怎麼做的呢?
  • 太空人是如何生活的?看完你還覺得有意思嗎?網友:心酸
    相信不少人從小的夢想就是想要當一名太空人,而且一直想著太空人在太空中時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雖然這個夢想長大了我們可能沒有了,但是心中難免還會想著太空人的太空生活有意思,那麼太空人是如何生活的?現在小編來告訴大家太空人究竟是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的。
  • 太空人是如何生活的?看完你還覺得有意思嗎?網友:心酸
    ,但是心中難免還會想著太空人的太空生活有意思,那麼太空人是如何生活的? 現在小編來告訴大家太空人究竟是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的。我們人類的生活避不開的就是要去釋放排洩物了,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非常的簡單,但是就這樣一個簡單的事情在太空中都是很難完成的!
  • 執行任務被遺忘的太空人,太空中生活803天,返回地球時面色蒼白!
    在疫情面前,人人自危,聽從政府的安排,在家進行自我隔離,這樣的禁足生活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在家中的生活難免有些無趣,除了玩手機就是吃吃喝喝,開始懷念曾經忙碌的生活。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這位前蘇聯的太空人也就知道自己的「禁足」生活有多麼幸福了。
  • 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睡覺?太空人在太空中連吃飯都要小心翼翼?
    太空人在太空中睡覺很特別,在失重的環境裡站著和躺著沒有區別,於是科學家給太空人提供了一種睡袋。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太空人們在睡袋裡睡覺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睡覺時太空人要將雙手放進睡袋,並放在胸前,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他們在無意中碰到設備開關,太空人們在睡袋裡即可以靠著艙壁睡,也可以靠著天花板睡,總之,就是想怎麼睡都可以。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圖文揭秘天宮二號裡,太空人如何生活
    時至今日,當我們真的建成了自己的「天宮」,想讓太空人在天宮二號裡生活30天,一座寶氣十足的天宮,或許真不如電腦空調、美食電視來的實在。天宮二號裡究竟有哪些生活設施,太空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今天,阿盟帶你一探究竟。在天宮二號裡面吃什麼、怎麼吃?
  • 揭秘:美國大選 NASA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
    你可能想不到,美國太空人在太空中也可以參與美國大選投票!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了他們的太空人是如何實現太空投票的,一起來了解一下。距離美國大選僅有幾周,美國宇航局近日揭秘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The space agency has a motto of 「Vote while you float」 for astronauts.美國宇航局送給太空人的格言是「漂著投票」。
  • 雙語:美國大選 NASA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
    你可能想不到,美國太空人在太空中也可以參與美國大選投票!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了他們的太空人是如何實現太空投票的,一起來了解一下。With the US election just weeks away, NASA has explained how astronauts vote in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