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空間站生活:愛哭鬼不適合上太空(圖)

2020-12-06 人民網

用太空飲用水代替眼淚演示哭泣

在零重力的太空,眼淚變成水球掛在臉上掉不下來

  太空生活總是讓人好奇,有沒有想過如果在太空哭泣,會是什麼樣?據英國媒體8日報導,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近日在太空發布了系列視頻,展示在太空的日常生活。最近的一個視頻展示了在太空哭泣的情景,哈德菲爾德稱,零重力狀態下大顆的淚水會硬生生地掛在臉頰上,不時有刺痛的感覺,簡直就是一種自虐。

  眼淚球掛在臉上

  哈德菲爾德此前在自己博客中提到,如果在外太空流淚,眼淚就會聚集成一個液體球掛在臉頰上;如果繼續掉淚,這個眼淚球也會越來越大,但不會掉下來,同時眼淚球不時會撞進眼睛裡,造成眼睛刺痛。

  為演示自己的說法,哈德菲爾德找來一瓶水,並開始拍攝,「我不能說哭就哭,但我可以用飲用水來代替,將水放在眼睛上就像哭出的眼淚一樣,看看會發生什麼。」哈德菲爾德稱。

  視頻中,他將水擠進眼睛裡,這些「眼淚」就待在了原處,隨著眨眼上下波動,不時撞進眼睛裡。他在影片中搖頭試圖甩開,但「眼淚」依然掛在臉上。

  視頻講太空生活

  哈德菲爾德表示,如果在外太空中哭太久,臉上的眼淚球就會越變越大,直到它越過鼻子滾到另一邊去,或蔓延到整個臉頰,最後他提供一個「很實用」的解決方法,就是抓條毛巾把它擦掉。「你的眼睛在太空也一樣有哭的能力。」哈德菲爾德稱,「區別在於眼淚不掉落,所以要備一條手帕。」

  在此前的視頻中,哈德菲爾德一步一步講解了如何在太空做三明治,如何洗手,如何安全地刷牙、剪指甲、刮鬍子以及怎樣把一包脫水菠菜變成地球上新鮮菠菜的樣子。

  加拿大太空人哈德菲爾德從3月13日開始擔任國際空間站的負責人,之前有兩名美國太空人和三名俄羅斯太空人曾任此職。作為首位完成太空行走的加拿大太空人,哈德菲爾德曾於1995年和2001年兩次進入太空。自從去年12月21日進入國際空間站以來,他一直在推特上發布在空間站拍攝的照片,引來近30萬粉絲圍觀。今年2月10日他還給上海拍了美圖。

  牙膏沫要吞到肚子去

  在幾天前的視頻中,哈德菲爾德展示了如何在太空刷牙。他先在水袋中擠出少量水,用牙刷將漂浮的水滴接住,讓水進入牙刷頭中。然後將牙膏擠在牙刷上,開始刷牙。「要把牙刷頭全部放進嘴裡,刷牙時間大約是一首『生日快樂』歌那麼長。」然後,滿嘴牙膏沫的哈德菲爾德稱,「在太空,你必須把嘴裡的牙膏吞下去。這些都是可吃的,不會毒死人的。」最後他用少量水洗了牙刷,然後用毛巾將牙刷擦乾淨,太空刷牙完成。(姜岸 王裳)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戰鬥民族也不例外,理論上講,太空中嚴禁飲酒。但是,想喝也是不可能不喝的。為了喝上那一口美酒,俄羅斯太空人們各顯神通,真可謂花樣百出。當時,一位在「禮炮7號」空間站上工作的蘇聯太空人正好要過生日,他的一位太空人朋友便將一瓶亞美尼亞白蘭地偷運進了空間站。
  • 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原標題: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公裡,空間站乘組人員一般保持在在太空中,長期失重將導致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等問題。太空人需經常鍛鍊以抵抗失重,通常每位太空人每天要進行兩小時的鍛鍊。空間站有腳踏車、跑步機等器械,這種跑步機有繩纜將太空人拉回傳送帶,儘可能使太空人像在地球上一樣運動。
  •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會面臨哪些危險?
    事實上,國際空間站(ISS)面臨的巨大危險並不多。準確來說,太空人面臨的巨大危險只有三個:發生火災、空間站突然減壓或有毒物質洩漏。火災很可怕,在地球上我們有滅火器,美國用二氧化碳,俄羅斯用肥皂水。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在太空中使用。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按照計劃,今年8月底,載人龍飛船將搭載3名美國人、1名日本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有生之年,遊客也有望上太空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對接的具體過程。小憩一下,等待對接這一趟太空旅行,Behnken和Hurley在接近國際空間站之前還睡了一會兒。事實證明,龍飛船上睡覺特別舒服。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雖然太空人是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但是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 《流浪地球》: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雖然都是災難片,《2012》是只將部分精英人士運送到「諾亞方舟」上,而《流浪地球》中雖然也為人類留了種子,但是救援隊和劉培強還是選擇犧牲自我,成全大我,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和西方人不同的價值觀。在《流浪地球》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劉培強的搭檔,一位俄羅斯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拿出一瓶透明的液體,問劉培強喝不喝,劉培強說:「這東西不是違禁品嗎?」
  • 「奮進」號太空人修復空間站水循環系統(圖)
    太空人史蒂夫·鮑恩24日在國際空間站外執行維修任務。  成功排除水循環處理系統故障  美太空人修好「尿變水」系統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兩名太空人24日完成第四次、也是這次任務最後一次太空行走,結束國際空間站外太陽能電池板接頭的維修作業。  同時,太空人成功排除空間站水循環處理系統故障。
  • 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SpaceX|太空人|國際空間站
    2020年,兩艘太空飛船從小行星上採集到珍貴的樣本;商業太空飛船能夠實現載人飛行;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女性太空人持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以下是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  1、SpaceX成功發射首位太空人
  • 美國太空軍迎來首名太空人 將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式入列
    據美國「軍事」網站11月2日報導,美國太空軍近日將迎來首位太空人,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太空人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式轉入美國太空軍部隊。報導稱,一名美軍官員透露,隸屬於美國空軍的太空人麥可·霍珀·霍普金斯上校將成為美國太空軍的新任軍官。美國媒體「太空新聞」最先報導了這一消息,並稱霍普金斯上校將搭乘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進入太空。
  • 美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將成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明年將創造歷史,她將成為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十多名非裔美國太空人曾進入太空並訪問過空間站,但這次任務將使埃普斯成為第一位在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太空人。「我覺得責任很大。曾有三位非裔美國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他們沒有完成我所承擔的長期任務。」「作為一名太空人,我想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我想讓年輕人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埃普斯說。
  • 為慶祝人類連續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NASA「揭秘」太空生活
    對太空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不妨通過NASA分享的這組照片了解國際空間站中太空人的日常。William 和他的同期太空人們,成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駐留人員,從此人類開啟了連續20年在國際空間站駐留的生涯。此前,為了慶祝人類持續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NASA分享了一組照片,向陸地上的人類「揭秘」太空人們的空中生活。國際空間站的面積約合一座足球場的大小,由NASA及15個夥伴國家共同設計、建造和測試完成。
  • 美媒:太空人霍普金斯下月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宣誓加入美太空軍
    當地時間10月28日,美國太空軍發布消息稱,美國太空軍將很快擁有第一名太空人,他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宣誓加入太空軍。據美國太空新聞網10月28日消息,美國航天局(NASA)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將於下個月在國際空間站上宣誓,從美國空軍轉入美國太空軍服役。
  • 歐洲太空人努力學中文:想上中國空間站
    2012年擔任歐洲太空人中心與中國合作項目負責人後,馬天「正式」與中國結緣。 作為一名太空人,48歲的馬天也有自己的「小目標」:「我希望去中國空間站,與中國航天員以及其他國家的太空人一起工作。」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日本"希望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成功組裝(圖) 2008年06月05日 0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希望號」成為國際空間站最大艙體。   中新網6月5日電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機組兩名太空人3日在國際空間站上出艙太空行走,成功將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加壓艙段安裝到空間站的預定位置。重15噸,價值10億美元的「希望號」太空艙是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周六運上太空的。
  • 美太空人: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
    跟美國非裔女太空人聊航天: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為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當前全球共有約500名「太空人」,其中美國太空人佔2/3。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埃普斯成為一名太空人的經歷頗有些傳奇。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道,她出生於單親家庭,兄弟姐妹共7人,母親含辛茹苦拉扯他們長大成人。對於前5個孩子的教育,她母親顯得中規中矩。但對於最小的埃普斯和雙胞胎妹妹,母親則決定放養,讓她們完完全全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太空人從來都是美國公眾矚目和崇尚的英雄。
  •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並不美好:臭氣燻天、嘈雜髒亂、充斥死皮細胞
    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常駐機組成員——美國太空人比爾·謝潑德和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尤裡·吉登科,乘坐「聯盟TM-31」號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從那時起,國際空間站一直持續載人飛行。本周是第一批居民抵達國際空間站20周年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個距離地面高度大約為397公裡的軌道上的太空棲息地,就一直有太空人生活居住。
  • 「奮進」號太空人為空間站更換陀螺儀(圖)
    這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8月11日公布的「奮進」號太空梭上的兩名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的視頻截圖。美國東部時間11日18時45分(北京時間12日6時45分),美國「奮進」號機組兩名太空人美國人裡克·馬斯特拉基奧和加拿大人戴夫·威廉士完成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地為空間站安裝了一個新結構組件。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華盛頓8月13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機組兩名太空人13日再度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他們充當「太空維修工」,為國際空間站更換了一個負責飛行定位的陀螺儀。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戴口罩 為返回地球生活做準備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Chris Cassidy早在4月初就離開了地球,前往國際空間站。從那時起,新冠大流行在美國變得更糟, 所以他認為他應該開始練習應對回家的艱難現實。 Cassidy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工作6個月後,將於本周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