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會面臨哪些危險?

2020-09-17 天文在線

事實上,國際空間站(ISS)面臨的巨大危險並不多。準確來說,太空人面臨的巨大危險只有三個:發生火災、空間站突然減壓或有毒物質洩漏。

火災很好理解。火災很可怕,在地球上我們有滅火器,美國用二氧化碳,俄羅斯用肥皂水。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在太空中使用。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減壓意味著太空人會逐漸失去呼吸的氧氣。可能是隕石撞擊導致空間站某處密封洩漏,也有可能是另一艘宇宙飛船的撞擊,就像許多個月前發生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的那樣。所有這些問題都很嚴重,需要迅速採取合理的行動。減壓的洞越大,空氣損失越快,情況就越糟糕。

太空人和太空人在各自的任務控制中心與地面控制小組協同工作,首先必須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通常是俄羅斯服務艙)集合,計算出剩餘時間。一旦剩餘時間被知道(並得到地面的同意),如果還有足夠的時間(Tres足夠大),機組人員就會對洩漏進行有系統的搜索。他們的做法是首先隔離俄美兩部分,始終保持聯盟號逃生飛船的可接近性(不要關閉你身後的艙門——那樣會失去可接近性!)把空間站分成兩半,就可以很快地推斷出是哪一半在洩露,是俄羅斯那邊還是美國那邊。一旦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繼續有條不紊地關閉艙門(但不是鎖定),直到洩漏模塊被隔離。

當艙口移動到一個關閉的位置,可以通觀察艙口是否被吸閉或抗拒關閉來推測,艙門的哪一邊包含洩漏。同樣,如果剩下足夠多的時間,太空人就可以移除想要避免經歷減壓/真空條件的設備。

如果洩漏很大而剩餘時間很短,太空人就會立即返回各自的聯盟號太空艙,準備脫離太空艙返回地球,放棄國際空間站。

如果能夠發現洩漏的具體位置,並進行有效的隔離,太空人可以和地面工作人員一起制定計劃重新給模塊加壓然後用修補工具來修補洩漏的地方。修補工具沒有多高端,但是很有效。

有毒物質的洩漏也是相當嚴重的,它通常與氨(NH3)有關。氨常用於冷卻空間站外部的電子設備,通過熱交換與用於冷卻空間站內部(美國一側)的水接觸。由於它們存在於國際空間站/美國太空艙的外殼,因此有可能會洩漏到空間站內部,而且很危險。如果NH3含量很高,太空人需要執行執行BOLD FACE(記憶)程序。

2007年,我還在那裡工作的時候,BOLD FACE要求如果我們聞到NH3或有毒洩漏警報響起,需立即戴上氧氣面罩,然後按下警報按鈕(啟動國際空間站的自動關閉程序,或至少確保它們已經啟動)。之後,我們的任務是通過美國節點1立即疏散實驗室模塊,一直疏散到俄羅斯FGB模塊。從本質上說,我們是在試圖擺脫NH3雲,儘快關閉Node 1的後艙口,將氨隔離到美國那邊。一旦進入俄羅斯FGB模塊,我們還被指示脫下所有的衣服(如果我們必須飛過氨氣雲,衣服上可能有氨)。這可能會產生一些非常令人興奮(或者令人失望)的視覺效果,這取決於工作人員,但我猜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沒有人會在意這些不重要的細節。

還有許多其他事情也可能出錯,但出錯的機率很低(停電、失去控制或與地面通信),而且它們的嚴重性與上面提到的「三巨頭」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好問題。繼續探索!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供氧系統發生故障 但太空人沒有面臨危險
    周三,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星辰」號(Zvezda)的一個供氧系統發生了故障。這不是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氧氣生成系統,所以六名太空人--其中包括三名來自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的新到來的太空人--沒有面臨危險。
  • 太空人在空間站並不安全,他們面臨多種潛在危險,微生物就在其中
    人類建設空間站的目的是在上面進行各種太空實驗,目前多個國家已經達成了這一目的,但是太空人在上面的生活並非像平常人想像那樣有趣,相反地,他們時刻都暴露在危險之中。,真正的國際空間十分狹窄,並不像科幻電影描述的那般寬敞,因此太空人在上面的活動空間十分有限,這不僅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還未太空實驗造成一定的影響。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天都是咋過的?
    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如何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天,周末能休息嗎?  焦立中:正常情況下,每一天的開始是和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開一個短會。短會主要是討論當天的活動。
  • NASA: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 但不會對太空人構成危險
    據外媒BGR報導,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這促使太空人在尋找源頭時對空間站的一半進行封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這次洩漏不會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的各個模塊將被封鎖,而美國宇航局將測量每個區域的壓力,以確定洩漏的來源。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雖然太空人是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但是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3D列印了人體組織
    來源:cnBeta.COM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剛剛嘗試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人體組織的 3D 列印。 其藉助了俄羅斯研究人員製造的一套磁懸浮裝置,能夠從一些分離的細胞中製造出人類的軟骨。科學家們表示,這項工作有助於開發出在長期太空飛行中製造再生組織的新技術。
  • 國際空間站面臨生死存亡,我國重要性被突出,美太空人:過去錯了
    ,為了確保後續安全,俄羅斯暫停了所有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發射任務,以便進行調整和糾正。 對此,美國前太空人焦立中在媒體上寫道,如果俄羅斯太空飛行器短時間內不能再次飛行,那麼國際空間站項目的領導者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否讓仍然駐紮在空間站的太空人等待解決辦法。聯盟飛船「問題」;或者讓他們撤離。 如果我們選擇第一個,太空人將不得不面對不確定的拘留時間。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參與本次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與此前已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合影(11月17日攝)。(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疑遭隕石撞擊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原標題: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公裡,空間站乘組人員一般保持在而美國太空人斯考特·凱利(Scott Kelly)與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年,評估長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長期太空飛行做準備。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美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將成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明年將創造歷史,她將成為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十多名非裔美國太空人曾進入太空並訪問過空間站,但這次任務將使埃普斯成為第一位在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太空人。「我覺得責任很大。曾有三位非裔美國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他們沒有完成我所承擔的長期任務。」「作為一名太空人,我想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我想讓年輕人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埃普斯說。
  • 「不明生物」入侵國際空間站,影響太空人安全,科學家無計可施!
    「不明生物」入侵國際空間站,影響太空人安全,科學家無計可施!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空間站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對於人類來說國際空間站如此的重要呢?它其實是為人類提供實驗數據的一個平臺空間,可以在空間站當中進行工作和生活,隨著我們科技發展越來越完善,很多在地球上進行的實驗都已經轉移到了國際空間站當中,因為在那裡所做出的實驗數據更加的精準。
  • 國際空間站出現漏氣,3名太空人轉移到俄羅斯分區
    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運行了8000多天,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分區,太空人檢測到微小的漏氣現象,由於漏氣水平逐漸上升,美國分區的3名太空人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以確保安全,地面控制中心正在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尚且不會造成危險: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合作確定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原因,也正在確定修複方式,當前的漏氣水平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 NASA太空人首次收穫國際空間站上種植的蘿蔔作物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人Kate Rubins加入了太空「園丁」的行列。 她於11月30日收穫了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第一次種植的蘿蔔作物。NASA稱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收穫」。太空人此前已經種植了各種蔬菜,包括生菜、捲心菜、芥菜和甘藍。雖然其中一些最終出現在菜單上,但許多被送回地球進行分析。這就是Rubins收集的20個蘿蔔的情況。
  • 國際空間站再現漏氣事件,未對太空人造成威脅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近日內將排除故障。發言人表示,目前的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太空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並不構成危險。資料圖:2020年6月24日報導,美國太空人克里斯多福
  • 除了互堵馬桶,美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還有哪些明爭暗鬥
    俄羅斯開啟空間站資源收費,美國以牙還牙 國際空間站是國際合作的產物,合作是共存的前提,這一點美俄兩國也不例外。在國際空間站中,俄羅斯太空人會將自己的尿液提供給美國太空人,後者可以加工成飲用水;美國則向俄羅斯共享太陽能電板產生的電能;俄羅斯用發動機為空間站變軌,美國則用貨運飛船幫俄羅斯解決物資供應匱乏的問題……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戴口罩 為返回地球生活做準備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Chris Cassidy早在4月初就離開了地球,前往國際空間站。從那時起,新冠大流行在美國變得更糟, 所以他認為他應該開始練習應對回家的艱難現實。 Cassidy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工作6個月後,將於本周返回地球。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漏氣速度加快,疑遭隕石撞擊
    本文轉自【新華網】;(原標題: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