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國際空間站(ISS)面臨的巨大危險並不多。準確來說,太空人面臨的巨大危險只有三個:發生火災、空間站突然減壓或有毒物質洩漏。
火災很好理解。火災很可怕,在地球上我們有滅火器,美國用二氧化碳,俄羅斯用肥皂水。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在太空中使用。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減壓意味著太空人會逐漸失去呼吸的氧氣。可能是隕石撞擊導致空間站某處密封洩漏,也有可能是另一艘宇宙飛船的撞擊,就像許多個月前發生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的那樣。所有這些問題都很嚴重,需要迅速採取合理的行動。減壓的洞越大,空氣損失越快,情況就越糟糕。
太空人和太空人在各自的任務控制中心與地面控制小組協同工作,首先必須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通常是俄羅斯服務艙)集合,計算出剩餘時間。一旦剩餘時間被知道(並得到地面的同意),如果還有足夠的時間(Tres足夠大),機組人員就會對洩漏進行有系統的搜索。他們的做法是首先隔離俄美兩部分,始終保持聯盟號逃生飛船的可接近性(不要關閉你身後的艙門——那樣會失去可接近性!)把空間站分成兩半,就可以很快地推斷出是哪一半在洩露,是俄羅斯那邊還是美國那邊。一旦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繼續有條不紊地關閉艙門(但不是鎖定),直到洩漏模塊被隔離。
當艙口移動到一個關閉的位置,可以通觀察艙口是否被吸閉或抗拒關閉來推測,艙門的哪一邊包含洩漏。同樣,如果剩下足夠多的時間,太空人就可以移除想要避免經歷減壓/真空條件的設備。
如果洩漏很大而剩餘時間很短,太空人就會立即返回各自的聯盟號太空艙,準備脫離太空艙返回地球,放棄國際空間站。
如果能夠發現洩漏的具體位置,並進行有效的隔離,太空人可以和地面工作人員一起制定計劃重新給模塊加壓然後用修補工具來修補洩漏的地方。修補工具沒有多高端,但是很有效。
有毒物質的洩漏也是相當嚴重的,它通常與氨(NH3)有關。氨常用於冷卻空間站外部的電子設備,通過熱交換與用於冷卻空間站內部(美國一側)的水接觸。由於它們存在於國際空間站/美國太空艙的外殼,因此有可能會洩漏到空間站內部,而且很危險。如果NH3含量很高,太空人需要執行執行BOLD FACE(記憶)程序。
2007年,我還在那裡工作的時候,BOLD FACE要求如果我們聞到NH3或有毒洩漏警報響起,需立即戴上氧氣面罩,然後按下警報按鈕(啟動國際空間站的自動關閉程序,或至少確保它們已經啟動)。之後,我們的任務是通過美國節點1立即疏散實驗室模塊,一直疏散到俄羅斯FGB模塊。從本質上說,我們是在試圖擺脫NH3雲,儘快關閉Node 1的後艙口,將氨隔離到美國那邊。一旦進入俄羅斯FGB模塊,我們還被指示脫下所有的衣服(如果我們必須飛過氨氣雲,衣服上可能有氨)。這可能會產生一些非常令人興奮(或者令人失望)的視覺效果,這取決於工作人員,但我猜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沒有人會在意這些不重要的細節。
還有許多其他事情也可能出錯,但出錯的機率很低(停電、失去控制或與地面通信),而且它們的嚴重性與上面提到的「三巨頭」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好問題。繼續探索!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