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天都是咋過的?

2020-12-0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 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19日順利進駐天宮二號。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如何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天,周末能休息嗎?

  焦立中:正常情況下,每一天的開始是和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開一個短會。短會主要是討論當天的活動。每個太空人隨後按照各自的日程安排開始工作,內容包括實驗操作、維修維護任務、吃飯、短暫休息以及鍛鍊。每一天結束時,太空人還會與任務控制中心再開一個短會。

  周末時工作相對輕鬆,遇到重大假日我們確實會有一些休息時間。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這是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模擬畫面。新華社記者琚振華攝

  問:在太空生活有什麼小技巧,空間站上太空人可能面臨的最常見問題是什麼?

  焦立中:對我來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努力別丟東西。所有東西都必須固定在安全的地方,通常是用尼龍搭扣或橡皮筋固定。但如果有人撞到某件物品,那麼這個物品就有可能擺脫束縛,就丟掉了。多數丟失的東西都可以在空氣過濾器那裡找到,但有時一些東西可能好久都找不到,甚至永遠找不到了。

  問:什麼東西會永遠找不到?對空間站或太空人會有危險嗎?

  焦立中:什麼都有(可能永遠找不到),從一些小零件,到個人物品如手錶、鉛筆,等等,但不會構成危險。

  問:長期太空駐留,怎麼保持心理和身體健康?

  焦立中:每天有兩個小時的鍛鍊時間以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就看個人了。我們多數人在閒暇時間都是眺望地球和拍照。我們也會寫電子郵件或通過網絡電話和家人與朋友保持聯繫。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順利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這是景海鵬(左)和陳冬在天宮二號實驗艙。新華社記者琚振華攝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生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目前一些國家已制定了一整套如何讓太空人適應長期太空生活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藥物療法和物理方法。前一類方法主要是用各種藥物防止長期失重導致的骨鈣流失和器官異常變化,第二類方法是通過多種體育鍛鍊消除某些不良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總的來說,在目前已完成的太空停留任務中,各種可能出現的人體生理問題均已基本獲得解決。

  問:空間站上做了很多很酷的實驗,這些實驗有多重要?

  焦立中:多數實驗是生物醫學實驗,這是因為我們真正需要了解太空飛行對太空人的不利影響,並制定相應對策,保證太空人的健康。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成功實施時間比以前更長、距離更遠的任務。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心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與生理問題相比,空間站長期考察組成員的心理融合度問題要更複雜一些。這類問題能否順利解決,首先取決於升空前地面的相關工作是否做到位,要考慮每個太空人的性格特點是否匹配,還要精心設計各種訓練科目以檢驗他們的融合度。

  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能否表現出色,很大程度上由這些地面工作所決定。在各國的長期太空飛行記錄中,曾數次出現由於太空人性格不合,導致飛行任務提前結束的情況。但也有很多考察組成員選配得非常合適,即便接到延長任務時間的指令,這些太空人的工作能力也沒有受到影響。

  問:在太空中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

  熱列茲尼亞科夫: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對抗抑鬱的方法就簡單多了,只需把日常工作安排得儘量充實,不要留出太多「想心事兒」的時間就行了。在我的研究生涯中還沒碰到一起因太空人長期抑鬱影響飛行任務的事例,有些太空人可能會在一兩天內出現憂鬱情緒,但此後他們的狀態都會步入正軌。(李雯,欒海、林小春)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究竟這是咋了?俄太空人修理近7小時,美國人夠狠夠壞
    ●國際空間站怎麼了?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空間站,可以同時最多容納7名太空人在太空工作,這是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合作項目,但是因為美國人作梗,中國人被拒絕在國際空間站之外。
  • NASA: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 但不會對太空人構成危險
    據外媒BGR報導,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這促使太空人在尋找源頭時對空間站的一半進行封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這次洩漏不會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的各個模塊將被封鎖,而美國宇航局將測量每個區域的壓力,以確定洩漏的來源。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雖然太空人是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但是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 空間站裡的太空人都在幹什麼?
    「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工作的最大的太空飛行器(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用眼睛就能看見它。為什麼我們要花費巨資將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還讓太空人長期駐留呢?也許下面這些關於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的日常工作能讓你對國際空間站的價值有所了解。
  • 兩名美國太空人結束國際空間站任務
    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了長達兩個月的任務後,兩名美國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美國東部時間8月1日下午5:30登上名為「奮進號」(Endeavor)的SpaceX「龍飛船」,並於7:30左右離開國際空間站,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他們將歷經19個小時的飛行旅程,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下午2時48分左右,在墨西哥灣的著陸點降落。
  • 除了互堵馬桶,美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還有哪些明爭暗鬥
    ,操作過108個國家的2700多項實驗,堪稱國際合作的典範。久而久之,廁所成了國際空間站的大問題。美國太空人賈森·赫特在推特上形容過國際空間站裡的廁所異味——如同「將幾條髒尿布、一些用過的微波食品包裝紙、一個裝滿的嘔吐袋以及幾條擦過汗的毛巾,都丟入金屬垃圾桶裡,最後,在夏天的太陽下烤上10天,打開垃圾桶蓋深呼吸。」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11月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參與本次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與此前已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合影(11月17日攝)。(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太空人: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 國際空間站又漏了!
    2018年國際空間站出現了一次洩露事件,這一天裡美國的太空人告訴他們的俄羅斯同僚說他們發現艙體內的壓力正在緩慢下降,雙方猜測國際空間站發生了洩露。於是雙方除了聯繫兩國的地面控制中心之外,在國際空間站裡裡外外找了一個遍,終於發現了一個因為細小的太空塵埃撞擊所形成的直徑僅有2毫米的小洞口。
  • 如果日本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殺害了法國太空人,該怎麼辦?
    同樣,稀星天外也從未聽說過有任何太空人觸犯了現有用於應對太空中潛在犯罪行為的法律。至少到目前為止,各國太空人的行為舉止都很好,沒有任何人因涉嫌與太空有關的事情而受到法律起訴。但是,一件事沒有發生過並不意味著它永遠不會發生。
  • 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當地時間2019年7月25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發射一枚「獵鷹9」火箭,將「龍」飛船送入太空,為國際空間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稱,如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太空人座艙在測試中被證明可行的話,該公司可於明年年初將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 太空人回到國際空間站,可怕漏氣了
    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已成功地縮小了小型空氣洩漏源的範圍,該洩漏源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NASA太空人Chris Cassidy和Roscomos太空人Anatoly Ivanishin和Ivan Vagner進行了機載測試
  • 國際空間站出現漏氣,3名太空人轉移到俄羅斯分區
    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運行了8000多天,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分區,太空人檢測到微小的漏氣現象,由於漏氣水平逐漸上升,美國分區的3名太空人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以確保安全,地面控制中心正在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尚且不會造成危險: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合作確定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原因,也正在確定修複方式,當前的漏氣水平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向中國航天員發來寄語,暢談並分享他們太空旅行的心得和體驗。  ——俄羅斯資深航天員謝爾蓋·克裡卡廖夫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是一位資深航天員,曾6次進入太空、創造過太空累計停留世界紀錄並榮獲「俄羅斯英雄」稱號。  克裡卡廖夫介紹說,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感受是獨一無二的。
  • 4名太空人即將返回國際空間站
    NASA正式批准了歷史上首個能載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商業飛船包括獵鷹9號火箭和相關地面系統在內的SpaceX載人龍飛船系統,是自近40年前的太空梭以來,第一個獲得NASA認證、可定期搭載太空人飛行的新型飛船。目前用於發射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已完成靜態點火,擬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14日19時49分點火發射,正式開啟SpaceX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本月15號將有四名太空人搭乘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 美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將成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明年將創造歷史,她將成為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十多名非裔美國太空人曾進入太空並訪問過空間站,但這次任務將使埃普斯成為第一位在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太空人。「我覺得責任很大。曾有三位非裔美國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他們沒有完成我所承擔的長期任務。」「作為一名太空人,我想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我想讓年輕人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埃普斯說。
  • NASA太空人最後一次搭俄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14日上午10時45分,一枚聯盟號火箭從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的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向國際空間站。而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後一次付錢,讓美國太空人搭乘俄航天局的飛行器。據報導,14日發射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將攜帶俄羅斯太空人萊茲可夫(Sergei Ryzhikov)和庫德-斯維契科夫(Sergei Kud-Sverchkov), 以及美國太空人魯賓斯(Kathleen Rubin),大約用時3小時到達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再現漏氣事件,未對太空人造成威脅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近日內將排除故障。發言人表示,目前的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太空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並不構成危險。資料圖:2020年6月24日報導,美國太空人克里斯多福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太空人被隔離
    IT之家8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日報導,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的源頭,空間站內太空人須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以隔離檢查。8 月 20 日,國際空間站疑似失密,而俄羅斯航天集團當日晚些時候宣布,漏氣」不對國際空間站和太空人安全構成威脅,站上太空人 8 月 21 日將集中到俄羅斯艙段三天。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做的3000項實驗都有啥
    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2019 年在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行走。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本報訊2000年11月,國際空間站(ISS)大門敞開,3名太空人飄浮著進入其中,拉開了人類在軌道前哨站工作和生活的序幕。時至今日,ISS已成立20周年,太空人進行了約3000項科學實驗,實驗方向包括基礎物理學、地球觀測和生物醫學等。起初,一些在ISS開展的研究被評價為「微不足道」「與地球上的人類無關」,但現在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在太空進行,人們對動物和人類如何適應長期太空飛行、材料在太空中的表現有更好了解,研究人員也在圍繞人類健康開展更多研究。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疑遭隕石撞擊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