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2020-11-24 東方網

    原標題: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公裡,空間站乘組人員一般保持在6人,他們在太空中往往要停留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那麼平時他們在空間站做些什麼呢,吃喝拉撒都怎麼解決呢?(桂林/編譯)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長108.5米,寬72.8米,高20米,大約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419噸重。站內加壓空間約916立方米,可居住空間388立方米。空間站約每92分鐘繞地球一圈,超過4000平方米麵積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為空間站提供84千瓦的電力。

 

  圖片說明: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室,太空人們每周要花35小時的時間做科學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物理、生物、天文、氣象、材料、宇航,醫學等學科。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第九座空間站,它將運行到2024年。截至目前已有220位地球人造訪過空間站,包括7位太空遊客,他們來自17個國家。其中以美國與俄羅斯最多,分別是141位與44位。

 

  圖片說明:這是9月4日乘坐聯盟TMA-18M飛船抵達空間站的太空人們的合影,其中丹麥的安德烈亞斯·摩根森(Andreas Mogensen)是首位進入太空的丹麥人。而美國太空人斯考特·凱利(Scott Kelly)與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年,評估長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長期太空飛行做準備。 

 

  太空人們在太空中的聚餐——民以食為天,長期在封閉的空間站內,難免會產生不良情緒,這時候美食就是很好的調劑。在太空,飲食是件相當有趣的事情,有些太空人會把細小的食物排成一列然後逐個吃掉。在失重環境下,太空人們的舌頭沒法分泌足夠的唾液來讓味蕾充分活躍起來,如果食物味道比較清淡,他們就會覺得淡然無味。所以太空人們對重口味食物尤其感興趣。早期太空食品是糊狀的,用「牙膏管」包起來,此外還有壓製成小塊的「一口吃」食品。現在太空食品多採用易拉罐包裝,以便加熱。

 

  喝水。太空中飲用水和航天食品一樣,也是用密封袋裝的,太空人往往是將水擠出射到嘴裡。喝水時,太空人通過一根鉛筆粗細的吸管將嘴與飲料容器連起來,通過氣泵加以一定的壓力,這樣液體就源源不斷地進入嘴裡,但不能過猛,否則水擠出後會變成霧狀。國際空間站的水需經過蒸餾、過濾、氧化、電離等程序,最後還加入了碘控制水中微生物,國際空間站的水循環設備可把一天收集的廢水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但因為失重條件的限制,某些太空食品雖味道不錯,但視覺上可能就沒那麼招人喜歡了,比如圖中的這個。太空人吃飯要小心嚼碎的食物碎末飛出嘴外,因為碎末可能會吸進鼻腔進入氣管發生危險,所以邊吃邊說最好避免。餅乾之類易產生碎屑的食品只有回到地面才能吃到。  

  水果。和歐洲航海時代水手們需要及時補充蔬果一樣,膳食裡有新鮮水果補充對太空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此外,因長期在空間站內無法沐浴陽光,太空人們需經常補充維生素D。  

  蔬菜。空間站吃到的蔬菜幾乎都是由貨運飛船補給帶來的,但今年8月太空人們吃到了太空種植的生菜,站內的太空人們分食了這批生菜,並給當時在站外進行太空行走的俄羅斯同事留了幾片。這批太空出產的蔬菜,可以說是未來前往火星的重要一步。

  

  未來前往火星的載人飛船需飛行8個月才能抵達,而從地球出發到登陸火星再到返回地球將需要近三年的時間,太空人們將無法像近地軌道的國際空間站一樣及時獲得物資補給,包括蔬菜在內的很多食品需要在飛船內種植以補充儲備。

  

  補給。目前國際空間站的物資目前依靠美俄日歐四方的貨運飛船補給,包括俄羅斯的進步號,日本的HTV,歐洲的ATV,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飛船」與SpaceX的「龍飛船」。  

  健身。在太空中,長期失重將導致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等問題。太空人需經常鍛鍊以抵抗失重,通常每位太空人每天要進行兩小時的鍛鍊。空間站有腳踏車、跑步機等器械,這種跑步機有繩纜將太空人拉回傳送帶,儘可能使太空人像在地球上一樣運動。

  

  如廁。在空間站上廁所是件麻煩的事情,國際空間站有一個常用廁所和一個備用廁所。小便排放器男女通用,雖然本身有吸力但使用時需對準方向,而尿液則會被回收處理。09年NASA將一個價值2.5億美元的淨化處理設備送上空間站,該設備回收處理產生的水比地面的自來水還要乾淨,而水在空間站內是非常寶貴的。上大號用的太空馬桶則依靠一個真空泵吸走排洩物,地球上馬桶洞口直徑約40釐米,而太空馬桶只有10釐米,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排洩物飄出來。

  

  洗澡。在太空洗澡也很麻煩,因為水滴會在洗澡時漂浮的到處都是,這就要求在淋浴間內有一個特別的罩子將太空人罩在裡面,然後使用噴頭將水輕輕噴到身上,淋浴完畢後用真空管吸走身上與周圍的水,再用毛巾擦乾身體;另外一種簡便的方法是使用浸有清潔液的毛巾擦拭身體。太空人們洗頭和洗澡用的清潔液幾乎都是免衝洗的,洗澡完的廢水也會被回收處理。 

 

  理髮。如果你在太空停留半年以上,想不理髮很難,這時候你需要用一個類似吸塵器的管子,在剪頭髮的同時用它吸走碎發,空間站太空人們的理髮需要其他同事的幫忙才能理完。  

  睡覺。在太空中睡眠不需要床,微重力條件下睡覺姿勢也不受限制,站著睡倒立著睡都可以。在睡覺前,太空人需將自己和睡袋固定在艙內,以防睡著後飄到別處。  

  在失重環境下,睡眠中的人會有四肢脫離軀幹的感覺,前蘇聯太空人就有過在朦朧中將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當成是向自己飄來的怪物而嚇醒。以前出於安全考慮,太空人會被要求在睡覺時將手臂放在睡袋內,以防睡覺時伸展的手臂觸碰到設備開關。

  

  在平時休息沒事的時候,太空人們很喜歡去國際空間站的穹頂艙欣賞地球與太空美景,穹頂艙有七扇窗戶,是個非常棒的觀景平臺。

  

  當然,你也可以在其他舷窗觀看同事們在窗外的太空行走作業,這個在窗外看不到的視角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給站外的太空人。

  

  閒暇時間太空人們可以和同事們下棋、耍帥,也可以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與家人視頻。他們經常上網貼太空照片,刷自己的社交帳號。  

  在太空,太空人們也需要定期的進行體檢,將身體情況報告給地面人員進行評估。  

  雖然空間站生活有諸多不便,但是相比能夠在太空欣賞到璀璨的星空與壯美的地球,也就不算什麼了。職業太空人在進入太空前需要經過三年的訓練,能夠上天也是他們畢生的理想。  

  在空間站工作半年左右的時間,太空人們就可以坐飛船返回地球與家人團聚了。  

  


  

  國際空間站長108.5米,寬72.8米,高20米,大約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419噸重。站內加壓空間約916立方米,可居住空間388立方米。空間站約每92分鐘繞地球一圈,超過4000平方米麵積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為空間站提供84千瓦的電力。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這組照片,「揭秘」了太空生活
    NASA發布這組照片,「揭秘」了太空生活 2020-12-02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慶祝人類連續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NASA「揭秘」太空生活
    對太空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不妨通過NASA分享的這組照片了解國際空間站中太空人的日常。2000年10月31日,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人、遠徵1隊(Expedition 1)William Shep Shepherd離開地球前往國際空間站。
  • NASA公布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片(高清組圖)
    而在現實中,空間站上的生活也如同電影上的視覺效果般令人震撼。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系列描幕空間站及空間站生活景象的驚人圖片,這其中包括從太空中拍攝的雷暴,日落,城市景觀,以及一些令人難忘的天空行走圖片。  NASA公布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片(高清組圖)   來源:網易探索我有話說這是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到的神奇氣象景觀。圖為巴西上空的雷暴現象。
  • 歐洲太空人們為啥拼命學中文?
    原創: 亦平最近,BBC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歐洲的太空人們最近在埋頭苦學中文?因為他們已經到中國訓練,還期待將來能到中國的空間站工作。德國太空人馬天並且在未來的任務中,他們還想爭取副駕駛的位置。歐洲太空人們非常隱晦地同中國太空人說想要坐在左邊的位置,結果咱們答應得特別輕鬆。
  • 天翼雲VR全球首發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中文字幕版
    影片通過360°超高沉浸式VR畫面,邀請觀眾「登上」人類的太空前哨站——國際空間站,近距離了解太空人們在空間站內日常鍛鍊、科研實驗和社交的真實情況,以及國際空間站內外的運行情況,在後續的幾集影片中,還會出現太空人出艙行走的畫面
  • 美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將成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明年將創造歷史,她將成為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十多名非裔美國太空人曾進入太空並訪問過空間站,但這次任務將使埃普斯成為第一位在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太空人。「我覺得責任很大。曾有三位非裔美國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他們沒有完成我所承擔的長期任務。」「作為一名太空人,我想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我想讓年輕人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埃普斯說。
  • 太空人空間站生活:愛哭鬼不適合上太空(圖)
    用太空飲用水代替眼淚演示哭泣 在零重力的太空,眼淚變成水球掛在臉上掉不下來  太空生活總是讓人好奇,有沒有想過如果在太空哭泣據英國媒體8日報導,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近日在太空發布了系列視頻,展示在太空的日常生活。最近的一個視頻展示了在太空哭泣的情景,哈德菲爾德稱,零重力狀態下大顆的淚水會硬生生地掛在臉頰上,不時有刺痛的感覺,簡直就是一種自虐。
  • 和平號空間站(組圖)
    第1頁:和平號空間站 第2頁: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蘇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是由核心艙和5個專業艙段組成,總重達135t,長達87m,是當時世界上重量最大、載人最多、壽命最長、技術最先進、在軌工作時間最長的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多艙段組合方式的空間站。
  • 除了互堵馬桶,美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還有哪些明爭暗鬥
    空間站太空人們的合影至今為止,國際空間站已接待過19個國家超過240名太空人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就在《我在太空的一年》這本書中,揭秘了國際空間站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明爭暗鬥空間站裡,太空人每天都要一起參加每日計劃會議,從空間站時間上午7點半開始,先與NASA對話,然後與歐空局、日本、俄羅斯對話。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雖然太空人是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但是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 空間站裡的太空人都在幹什麼?
    「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工作的最大的太空飛行器(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用眼睛就能看見它。為什麼我們要花費巨資將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還讓太空人長期駐留呢?也許下面這些關於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的日常工作能讓你對國際空間站的價值有所了解。
  •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會面臨哪些危險?
    事實上,國際空間站(ISS)面臨的巨大危險並不多。準確來說,太空人面臨的巨大危險只有三個:發生火災、空間站突然減壓或有毒物質洩漏。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 太空人在空間站並不安全,他們面臨多種潛在危險,微生物就在其中
    人類建設空間站的目的是在上面進行各種太空實驗,目前多個國家已經達成了這一目的,但是太空人在上面的生活並非像平常人想像那樣有趣,相反地,他們時刻都暴露在危險之中。,真正的國際空間十分狹窄,並不像科幻電影描述的那般寬敞,因此太空人在上面的活動空間十分有限,這不僅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還未太空實驗造成一定的影響。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天都是咋過的?
    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如何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天,周末能休息嗎?  焦立中:正常情況下,每一天的開始是和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開一個短會。短會主要是討論當天的活動。
  • 太空人從空間站飄走了該怎麼辦
    首先,太空人一般不能自由浮動。在國際空間站外面,他們通過鋼筋編織的繫繩和太空飛行器相連,這繫繩的拉伸強度可以達到1,100磅。如果是兩個人離開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漫步,他們之間還會有繫繩相連。所以太空人想飄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其次,即使這根關鍵的繩子斷掉了,太空人們同樣有超完善的應急措施——噴氣式動力背包,人手一個背在背上,作為一個對艙外活動進行救援的簡單措施。
  • 和平號空間站設計者及太空人聚斐濟與空間站告別
    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者和曾經在和平號上居住過的太空人們已抵達太平洋南部國家斐濟,他們準備觀看將在本周末進行的這個巨大空間站的銷毀過程。  和平號預計將在3月21日或22日墜落在南太平洋。斐濟國內航空有關部門20日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將準備隨時發射兩架航空器來監控空間站的墜落過程。
  • 「不明生物」入侵國際空間站,影響太空人安全,科學家無計可施!
    「不明生物」入侵國際空間站,影響太空人安全,科學家無計可施!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空間站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對於人類來說國際空間站如此的重要呢?它其實是為人類提供實驗數據的一個平臺空間,可以在空間站當中進行工作和生活,隨著我們科技發展越來越完善,很多在地球上進行的實驗都已經轉移到了國際空間站當中,因為在那裡所做出的實驗數據更加的精準。
  • 空間站遭到入侵?不明生物繁殖迅速,或已經影響到太空人生命
    文/行走天涯空間站遭到入侵?不明生物繁殖迅速,或已經影響到太空人生命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空間站,一個是國際空間站,另外一個則就是我國獨立搭建的了,在2021年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休之後,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屆時很可能世界上有數10個國家都會請求同我國合作,因為很多國家沒有技術打造屬於自己國家的空間站!
  • 強颱風登陸日本致人員傷亡 太空人拍到震撼颱風眼(組圖)
    原標題:強颱風登陸日本致人員傷亡 太空人拍到震撼颱風眼(高清組圖)   另據報導,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於本月7日到8日間拍下了俯瞰該颱風的景觀,並在推特發帖稱其為「有意思的颱風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