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空人: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跟美國非裔女太空人聊航天: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為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當前全球共有約500名「太空人」,其中美國太空人佔2/3。如果區分性別,全球女太空人僅50人,非裔女太空人更是寥若晨星,而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博士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埃普斯入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並曾在俄羅斯航天城「星城」受訓。近日,埃普斯博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表示期待早日飛往國際空間站並駐留。在談到未來中國神舟飛船是否有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成員搭乘的運輸器時,她說:一切皆有可能。

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

埃普斯成為一名太空人的經歷頗有些傳奇。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道,她出生於單親家庭,兄弟姐妹共7人,母親含辛茹苦拉扯他們長大成人。對於前5個孩子的教育,她母親顯得中規中矩。但對於最小的埃普斯和雙胞胎妹妹,母親則決定放養,讓她們完完全全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太空人從來都是美國公眾矚目和崇尚的英雄。我9歲就立志長大後成為太空人,儘管當時太空人大多為男性。」埃普斯說,上中學後,她和妹妹成績非常優秀。「一天,哥哥對我們說:『你們學習成績這麼好,將來可參加太空人選拔。』」埃普斯的妹妹對理科不感興趣,她更熱衷於政治,但哥哥的一番話卻讓埃普斯從此有了努力方向。

目標確定後,埃普斯將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專業均選為航天工程學,並一舉通過太空人的選拔。「在此,我想對有志成為太空人的新一代說:腳踏實地,做最好的自己,樹立目標並為之進行不懈的努力,在艱難險阻面前永不言棄,幸運之神自會垂青。」

2011年,隨著美國太空梭退役,俄羅斯「聯盟」號成為運送國際空間站成員往返天地間唯一的運輸器。2017年2月起,埃普斯在俄羅斯「星城」進行為期8個月的訓練,目的是為了將來駐留國際空間站5-6個月。其間,埃普斯赴德國和日本進行為期兩周的適應國際空間站歐洲艙段和日本艙段的短訓。

「我在異國他鄉面臨諸多挑戰」,埃普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首先是語言,儘管受訓期間一直配有俄文翻譯;其次是訓練強度。她和其他兩名太空人擠在非常狹小且高溫的模擬艙內進行水下生存訓練。「每天兩個半小時的訓練,要三次換太空衣,這樣的訓練為期9天。再有就是每天進行6小時身著自重300磅的太空衣及穿戴紙尿褲模擬太空行走訓練。即便是男太空人,這些也是對意志和毅力的巨大考驗。」

《環球時報》記者還同埃普斯聊到中國的神舟飛船,她表示,神舟飛船成為國際空間站成員運輸器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雖然會有很長的路要走。她提到,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歷「太空競賽」,如今美國太空梭退役,俄羅斯宇宙飛船已成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空間站成員往返天地間的唯一運輸器,所以「我認為一切變化皆有可能」。

相關焦點

  • 電影《地心引力》的中國元素:天宮空間站和神舟飛船彰顯大國實力
    更讓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影片的後半部分有長達15分鐘的篇幅來講述美國女博士斯通曆經艱辛登上中國天宮空間站,並駕駛神舟飛船最終安全返回地球的情節。中國首次在銀幕上拯救了美國,是不是讓人意外和眼前一亮,本篇文章主要講到的是加入到這部太空佳作中的中國元素:空間站技術和太空飛船技術。在女主角逃亡之路的一開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天宮一號空間站。
  • 中國首位太空人評價神舟飛船:早期是拖拉機,現在是轎車
    在這段發展歷程中,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為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突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點,這一時刻對於中國幾代航天人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天,中國第一代太空人楊利偉駕駛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
  • 國際空間站面臨生死存亡,我國重要性被突出,美太空人:過去錯了
    事故發生時,一艘載有俄羅斯太空人和一名美國太空人的俄羅斯聯盟MS-10宇宙飛船正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起飛。當太空飛行器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分離時,第一級火箭的一個助推器沒有正確分離,因為電雷管沒有爆炸,助推器擊中了火箭。核心,導致火箭發射第二階段關閉,最終發射任務失敗,兩名太空人不得不啟動緊急逃生系統,安全降落在哈薩克斯坦。
  • 神舟飛船曾專為國際空間站匹配,卻被拒之門外,新一代飛船不用再看臉色
    (長徵-5B發射畫面)5月8號下午13時49分,長徵-5B運載火箭的主要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我國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艙成功返回地球更令人氣憤的是,當初中國的神舟飛船還曾特意造了和「國際空間站」相匹配的對接窗口,為的就是想要加入到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科研之中,但是以美國主導一眾國家依然以擔心中國利用合作發展軍事為由而拒絕中國的加入。
  • 美「龍」飛船離開空間站 送兩名太空人回地球
    新華社電 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1日離開國際空間站,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啟程返回地球。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龍」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2日7時35分)離開國際空間站。其發動機兩次點火,幫助飛船脫離空間站,將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和羅伯特·本肯及部分物資送回地球。
  • 神舟飛船曾專為國際空間站匹配,卻被拒之門外,如今我們自己就有
    (長徵-5B發射畫面)5月8號下午13時49分,長徵-5B運載火箭的主要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我國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艙成功返回地球>更令人氣憤的是,當初中國的神舟飛船還曾特意造了和「國際空間站」相匹配的對接窗口,為的就是想要加入到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科研之中,但是以美國主導一眾國家依然以擔心中國利用合作發展軍事為由而拒絕中國的加入。
  • 聯盟號飛船著陸 俄歐美3名太空人從空間站返回
    原標題:「聯盟MS-09」飛船著陸 3名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中新網12月20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9日,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消息稱,3名太空人乘坐「聯盟MS-09」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成功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草原上著陸。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
  •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同時期全球唯一的空間站。
    現在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然而近年以來,國際空間站頻繁漏氣,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美太空人請求二號強國幫助
    8月23日據俄通訊社消息,就在本周末時間,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段突然失密,俄航天集團代表對外透露,從21日時間,美國艙段太空人全部進入俄羅斯艙段為期3日。而在國際空間站上,一共有2名俄羅斯太空人和1名美國太空人。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兩名太空人正在執行中國有史以來最長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兩名太空人於10月17日(星期一)升空,按計劃進行,他們將在軌道上飛行33天。天宮二號長10.4米並於9月15日發射入軌道。天宮二號9.5噸重,是中國第二個空間實驗室。 第一個是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到太空,並在今年3月結束其使用壽命之前,進行了三次對接任務 - 其中兩次涉及到神舟號飛船。
  • 神舟八號飛船
    ,是一架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分成了很多模塊,發射到軌道,然後組裝而成的。最中間是骨架連接了八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散熱板,在骨架上還連接有一些科學設備。骨架下面是加壓模塊,是空間站的核心生活和試驗區。加壓艙可以允許太空人在其中不穿太空衣活動。其中的後半部分是由俄羅斯建造,而前半部分主要是由美國建造,然後是歐航局、日本和加拿大,而其他的國家提供的是一些關鍵設備。
  • 四年未發射的神舟飛船,新年將來個兩連發,貨運飛船也同樣如此
    神舟飛船發射活動暫停,太空人4年多時間中沒有上天,是因為之前我國需要進行的載人航天活動都已經執行完畢,相關的技術已經驗證,經驗已經收穫,而後續需要進行的航天活動則正在籌備,下一代的空間站和載人飛船等裝備的也正在製造和實驗中
  • 新聞背景:關於「神舟」飛船的四個「為什麼」
    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時,人類已經研製出宇宙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3種太空飛行器。我們為什麼不直接研製太空梭或空間站,而要從宇宙飛船起步呢?  有關專家介紹說,太空梭和空間站的研製投入很大,風險也大,技術難度高;而宇宙飛船在技術上容易突破,研製費用較少,研製周期也較短。因此,研製載人飛船的方案更符合中國國情,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應該從飛船起步。
  • 中國神舟宇宙飛船:先後把11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至今,人類研製出了宇宙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三種載人太空飛行器。按用途和飛行軌道它們又可分為兩類,其中的宇宙飛船和太空梭屬於一類,用作天地往返運輸器,主要用於接送航天員和貨物;空間站屬於另一類,是長期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科技大廈,不返回地面,主要用於科研、生產和在軌服務等。所以,研製宇宙飛船或太空梭是建造空間站的前提,因為沒有進行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航天員是無法到空間站內生活和工作的。
  • 俄太空人比較美俄飛船,透露神舟11號才是標杆,西方媒體又炸鍋了
    據俄塔斯社10月29日報導,28日俄羅斯太空人納託利·伊萬尼申接受採訪時對比了聯盟號飛船和美「龍」飛船的不同,他表示龍飛船不能進行任何手動操作,但這並不是缺點,而是理念不同。
  • 俄美合建的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帶中國玩?
    在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太空艙被發射入軌道。在過去的20年裡,這是來自19個不同國家數百名太空人的家,這項由不同國家共同合作而成的巨作展現了當世界團結一心時所形成的偉大力量。然而,不是所有國家都被允許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中國就未曾參與過,並且自2011年起,中國被正式禁止加入該計劃。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十號,每一部神舟飛船都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航天夢,下面為大家介紹神州系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