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祖先從「釐米」推至「毫米」

2021-01-11 網易新聞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重要成果,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的皺囊動物——只有1毫米大小、有著一張大嘴的橢圓形動物
     西北大學研究表明:目前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的皺囊動物,它有一張圓圓的大嘴,無肛門,廢物要從身上的排水鰓孔排出
  >>科普一下
   整個動物界劃分為三個亞界,分別是低等的基礎動物亞界,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亞界。
   對於食物養分以及自身代謝物,基礎動物口和肛門合一,是同一個口進同一個口出,原口動物是前口進,後口出,而後口動物則是後口進,前口出。
   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主要區分界定的依據就是口與肛門的顛倒。這次發現的小東西,重點就是在它身上發現了被認為是鰓裂構造雛形的成對排水鰓孔,由此認定它就是後口動物。
   隱生宙和顯生宙是學界對地質時代的劃分,就好比不同的朝代,隱生宙在5.4億年前,動物還是微型化;到了顯生宙,動物個體開始越來越大。
   宏化就是指在生命演化中動物個體變大,以致肉眼可辨的過程。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看似最簡單的問題,對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來說卻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和突破的命題。
   1月30日,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等單位關於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的皺囊動物,這個只有1毫米大小、卻有著一張大嘴的橢圓形動物,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小的人類祖先。
  這個遠祖
  長得像個橢圓的泳帽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是在化石中找到人類這個遠祖的。
   它是一個小東西,只有1毫米大小,長得像一個橢圓的泳帽,有一張圓圓的大嘴,體表長著4對體錐,卻沒有肛門,吃了東西後,廢物要從長在身側成對的排水鰓孔排出。
   該研究項目成員、西北大學地質系研究員韓健在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中表示,這個圓咕隆咚的小東西,就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小的人類祖先,距今大約5.35億年。隨著時間發展,這個小型祖先慢慢長大,幾百萬年以後,長成了小蟲子,接著又有了有脊椎有頭腦的魚,再經過5億多年,才有了古猿、人類。
   據了解,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早在1994年就開始了對澄江動物群5.2億年的早期生物演化研究,發現了包括天下第一魚和古蟲動物門在內的多門類後口動物之後,於2006年開始通過對微體生物化石的研究,致力於尋找人類更早的祖先。2014年3月,他們在陝南5.35億年寬川鋪微型動物化石中發現第一枚皺囊動物的標本。
   「開始並不認識,也沒太注意。」韓健介紹,直到2015年11月,他們又發現了五六枚同樣的化石標本,這才有了較清晰的思路。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分析,最後發現了已知最原始的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也就是上面說的橢球形小東西。而按照學界的理論,人類是後口動物大家族中的一員,因此,這個小東西也就是人類最古老的遠祖了。
  發現的皺囊動物
  無疑是人類「微型祖先」
   中科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舒德幹粗略地講了一遍如何找見這小東西的大概過程。韓健等人採回來的化石先經醋酸浸泡,其中的圍巖成分會分解,這樣藏在石頭中的小東西的軟殼就留下來。通過顯微電鏡、顯微CT等技術對這些軟殼進行觀察、分析,再對因擠壓已變得扁平的外形進行復原,這樣就看到了最後發現的橢球形的小精靈。
   「別小看這個小東西,它把「人類從哪兒來」的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舒德幹表示,該發現的意義在於它很可能代表著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個根,從而與創造鰓裂構造雛形的「微型」人類遠祖密切相關。
   此前,還是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中發現的「天下第一魚——昆明魚目」,已將後口動物演化至「釐米級」大小,代表著剛剛創造出頭腦和原始脊椎的人類祖先,而此次發現的皺囊動物是「毫米級」,無疑是更古老、更原始的人類「微型祖先」。
   「按照古生物進化理論,生物是由小往大進化,越小意味著越處於進化的底端。」舒德幹表示,這一發現,不僅對人類早期祖先的認知在大小上從「釐米級」推進至「毫米級」,在時間上也由距今5.2億年前推至5.35億年前的顯生宙最早期。
  人類祖先經歷了無數次演化創新
   此前,科學界已有共識,地球上所有動物共同構成了在親緣上彼此關聯的動物界或動物譜系樹。動物界中數以億計的古今成員依其譜系演化關係可以歸併為基礎動物、原口動物、後口動物三個亞界。其中,人類是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員,其起源演化一直為學術界特別關注。
   「在6億年前地球上還沒有動物,之後是多細胞的微小生物,再進化才有了低等動物。」舒德幹說,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第一次在《人類的由來》中提出「人類源出於低等動物」,近6億年來,人類祖先經由動物譜系樹的基幹到主枝到分枝再到細枝一級一級分化而來,其間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演化創新。
   藉助生物學和古生物學信息構建動物譜系樹並探尋其起源,是理清人類遠古祖先演化脈絡的前提。2008年,舒德幹構建了最早的動物譜系樹,他的研究團隊2016年還以「地球動物樹成型」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
   「數百萬年來,人類近祖從古猿進化到現代人類,在基因組和形態學僅僅經歷了一些小修小補的改良,而人類遠祖在進化上的裡程碑式創新則主要發生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舒德幹說,寒武紀大爆發形成的脊椎動物、頭索動物、棘皮動物等都是後口動物的早期原始代表,而人類也是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員,這些重要發現為人們探索早期遠祖的來龍去脈提供了基礎證據。
  還有比「毫米級」更小、更遠的祖先嗎?
   舒德幹舉例說明人類的演進過程。比如,現代人類之所以能夠直立行走,就得益於脊椎的支撐,而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全憑其聰明的大腦;又比如,人類胚胎發育早期鰓裂殘跡暗示著,其遠祖一定經歷過行使鰓裂功能階段,而正是鰓裂的創新,才引發了動物界在取食和呼吸上的新陳代謝重大革命,該團隊發現的古蟲動物門親身經歷了這一裡程碑革命。
   「澄江動物群發現後,我們就在思考,是否還有比其更古老更原始的根底類群?韓健在陝南寬川鋪動物群的新發現,給了這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舒德幹說,動物演化邏輯已告訴人們,澄江「釐米級」動物必然源自更古老的「毫米級」微型祖先,而寬川鋪動物化石群中發現的皺囊動物,讓這些微型後口動物始祖顯出廬山真面目。「如果將澄江動物群中的後口動物大爆發比作一掛鞭炮燃起的話,此次寬川鋪動物群中 皺囊動物 的發現,相當於找到了這掛鞭炮的引線。」

   「對生物起源和演化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以後還會尋找比 毫米級 更小、更遠的祖先。」韓健表示,要回答人類從哪裡來,世界上數以千億的各種生物從哪裡來,目前只是推進了一步,追溯到最原始的根源可能還有很長的距離,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研發手段的豐富,肯定會距離那個終點(會)越來越近。 華商報記者 張小剛 通訊員 李琛  

(原標題:人類祖先從「釐米」推至「毫米」)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皺囊動物,只有1毫米大小
    此前,還是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中發現的「天下第一魚——昆明魚目」,已將後口動物演化至「釐米級」大小,代表著剛剛創造出頭腦和原始脊椎的人類祖先,而此次發現的皺囊動物是「毫米級」,無疑是更古老、更原始的人類「微型祖先」。「按照古生物進化理論,生物是由小往大進化,越小意味著越處於進化的底端。」
  • 我國科學家發現毫米級人類遠祖至親
  • 中國科學家發現5.35億年前毫米級微型人類遠祖至親
    這種奇特的毫米級微型動物很可能就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個根,因而代表著顯生宙最早期的毫米級人類遠祖的至親。  科學界取得共識,地球上所有動物共同構成了在親緣上彼此關聯的動物界或動物譜系樹,動物界中數以億計的古今成員依其譜系演化關係可以歸併為3個亞界,即較低等的基礎動物亞界以及較高等的原口動物亞界和後口動物亞界。
  • 人類的祖先只有5釐米長,比猿猴出現早了5億年,關鍵還是條蟲子
    當有人問你人類的祖先是什麼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猿猴,而實際上人類的祖先只有5釐米長,比猿猴出現早了5億年,關鍵還是條蟲子。它是最早的人類祖先,身體只有5釐米長,而且樣子看上去就像薄薄的海帶一樣。皮卡蟲身上布滿了肌肉細胞,遊泳的時候就靠這些肌肉的伸縮來完成,而且這種蟲子沒有頭部,只有一張類似於海馬一樣的嘴巴。
  • 《米、分米、釐米、毫米》練習題
    (3)分米=30釐米  80分米=(8)米  6分米=(60)釐米(7)米=700釐米  50毫米=(5)釐米  600毫米=(6)分米(3)米=30分米  8分米=(800)毫米  6分米=(60)釐米(400)毫米=40釐米  2000毫米=(200)釐米600釐米=(60)分米
  • 西北大學科研團隊在陝西發現「微型人類遠祖至親」
    這種成體僅1毫米的微型動物,被認為代表著顯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類遠祖至親。據介紹,該發現將對人類早期祖先的認知,由距今5.2億年前推至5.35億年前,接近顯生宙起點,其體積也由「釐米級」推至「毫米級」。其中,人類是後口動物亞界的一員,其起源演化受到學術界特別關注。韓健研究小組運用酸蝕法、顯微電鏡、顯微CT等技術對距今5.35億年的陝南寬川鋪生物群中微型動物化石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了毫米級的原始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這種動物呈橢球形,成體大小約1毫米左右,腹面具有可伸縮的環狀口部,表面有4對體錐,卻無尾部和肛門。
  • 人類的祖先在恐龍時代居然是「老鼠」?難怪可以度過生物大滅絕!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據考究發現已知最古老的猿類出現在始新世,時間大約在5500萬年前。而生物的進化是呈線性的,一種物種不可能會憑空出現,所以在此之前人類的先祖肯定存在只不過不是猿人的形態。如果把時間線再往前推,在恐龍時代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姿態呢?
  • 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爭吵
    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爭吵
  • 毫米釐米分米單位換算專項練習,附答案
    參考答案:毫米釐米分米專項換算練習1 1釐米=10毫米 30分米=3米 1米=10分米 4米=40分米 20毫米=2釐米 90毫米=9釐米 30毫米=3釐米 50毫米=5釐米 3釐米=30毫米 5分米=50釐米 6釐米=60毫米 2米=20分米
  • 人類進化史2:海洋生活|人類的祖先來自於海洋
    人類最初的祖先是在海洋生活的。 海洋生活5.5億年前,我們人類的祖先只是一條7釐米長的蟲子。人類最初的祖先:蠕蟲 在海洋生活的過程中,人類的祖先不斷進化。奇蝦勇猛健碩,體型龐大,更可怕的是,它們在到處捕獵人類祖先——「昆明魚」。為了對抗強者,3.75億年前,我們不得不進化出堅固的下顎、鋒利的牙齒以及更強壯的身軀,這給了我們在大海中進攻與捕獵的能力。幾億年的進化,我們的祖先從一條脆弱的小魚變成了30釐米長的帶鎧甲的勇猛大魚。
  • 3毫米 25釐米 75釐米 3000米……
    戰友們也逐漸喜歡上了這3毫米的距離。2釐米2釐米的距離雖短,對學員們來說卻是重要的一大步。敬禮作為軍隊中的一項基本嚴肅禮節,對展現軍隊良好風貌起著重要的作用。25釐米軍人在齊步走時,要求手腕打直,位於第四至第五個衣扣之間,距身體約25釐米。這25釐米的嚴格規定,是在培養軍人時刻做到令行禁止的服從意識。
  • 驚天證據曝光:人類祖先竟不是古猿
    1400萬至800萬年前;南方古猿,生活於400萬至190萬年前;猿人,生活於170萬至20萬年前; 不幸的是,在這條漫長的人類鏈上,有兩段較大的化石空白期:古猿與南方古猿之間空缺400萬年,南方古猿與猿人之間空缺20萬年。這就給傳統的人類起源理論,留下了不解的疑團。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類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裡。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史上,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
  •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全人類5000年前是一家
    科學界也普遍證明,人類有一個共同祖先,現在地球上的人們都流著同一樣的血。但是這個共同的祖先離我們有多遠呢?科學家最近通過數學計算的方法給出了答案。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美國科學家史蒂夫·奧爾森說:「通過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是存在的。」奧爾森一直在研究人類系譜樹的發展過程。曾於2002年出版了科普讀物《探索人類歷史》一書,闡述了非洲自10萬年前以來人類發展的足跡。
  • 毫米釐米一鍋煮——幫你認識長度單位
    墨叔:嗯,噢,你的問題在這裡啊,這個每道小線啊,代表的是一毫米。小墨:毫米?墨叔:嗯,最小的短線代表的是一毫米,10個以後的這個長線,代表的是一釐米。小墨:那米在哪裡?墨叔:米啊,米,你這裡就沒有了。小墨:為啥?墨叔:米在我的捲尺上。
  • 電腦算出"共同祖先" 全人類5000年前是一家[圖]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美國科學家史蒂夫·奧爾森說:「通過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是存在的。」奧爾森一直在研究人類系譜樹的發展過程。曾於2002年出版了科普讀物《探索人類歷史》一書,闡述了非洲自10萬年前以來人類發展的足跡。
  • 長度單位換算訓練:毫米、釐米、分米、米和千米的換算
    米=( 18 )千米 8200 毫米=( 82 )分米180 釐米=( 18 )分米 980 毫米=( 98 )釐米53 分米=( 530 )釐米 28 分米=( 280 )釐米7 分米=( 700 )毫米 79 千米=( 79000 )米50 毫米=( 5 )釐米 690 釐米=( 69 )分米48 釐米=( 480 )毫米
  • 研究稱5億年前蠕蟲狀海洋動物是人類最原始祖先
    研究表明,5.05億年前的皮凱蟲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脊椎動物的祖先這個5釐米長的蠕蟲狀海洋動物是所有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億年前,最早是1911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布爾吉斯頁巖發現的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已經證實,5億年前生活在海底的2英寸(5釐米)長、蠕蟲狀海洋動物是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人類最原始的祖先。
  • 揭秘5億年前小「鰻魚」:竟是人類已知最早祖先
    【科技訊】12月1日消息,據媒體報導,考古學家在加拿大頁巖層發現的如史前鰻魚一樣的生物化石經過科學家長時間的證實,這種生物最終被確定為人類已知的最早祖先。這種如鰻魚的動物已被證實為人類已知的最早祖先        據考古學家研究,這種化石可以追溯至5億零500萬年前,這種微小的生物僅有5釐米長,是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原始脊髓滑行動物,作為脊椎動物的前身,它們被認為是脊索動物系的直接祖先,脊索動物系裡包括魚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以及哺乳動物,所以,這種小生物可以說是人類已知的最早祖先。
  • 一課一練:三年級上冊數學《米分米釐米毫米的換算和計算》
    (3)分米=30釐米  80分米=(8)米   6分米=(60)釐米  (7)米=700釐米  50毫米=(5)釐米  600毫米=(6)分米(3)米=30分米   8分米=(800)毫米  6分米=(60)釐米 (400)毫米=40釐米  2000毫米=(200)釐米 600釐米=(60)分米2、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