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才是康波周期裡萬劫不復的一年,也是浴火重生的一年

2020-12-04 混沌財經

2020年7月1日似乎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以成長股為代表的創業板不可一世,以周期股為代表的上證50和上證指數非常萎靡,儘管持續反彈了近3個月,但總是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在7月1日之後,這一切都發生變化,大盤與上證50在7月1日放量崛起,出現了加速跡象;創業板指則在高位出現波幅巨大的陰線,出現了大盤在4-6月份那樣的緩漲之勢。之前強勢的科技股如半導體ETF、晶片ETF等雖然繼續上漲,但被周期股如券商股奪走了光彩。

2018月10月份以來的風格切換總是在消費股與科技股之間來回換,周期股(鋼鐵、煤炭、汽車、券商、有色)等雖也曾躁動過,但都是曇花一現,沒能成為主角。這一次券商股驚豔了兩市,煤炭、汽車、有色均出現多股漲停,鋼鐵股雖沒有漲停板,但漲幅也不錯。在這個節點,我想起了周金濤先生生前的一個預判:2018年、2019年是這輪康波周期的萬劫不復之年,是60年中最差的年份,所有的資產(包括房地產、大宗商品、藝術品等)都將達到一個歷史低點。

從A股角度來看,這個預判立得住腳,因為大盤的歷史性低點2440點是在208-2019年交接處出現的,具體是2019年1月4日。若從美股角度來看,這預判需要修正;若從經濟角度來看(包括中國與全球),這個預判也需要修正。因為在2020年已經逝去的這6個月裡,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比如:

2020年1月3日,老美刺殺伊朗將軍,引發全球轟動。在這個月,YQ在中國爆發。1月31日,英國脫歐。2月,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侵害東非,一直蔓延到印巴。3月,國外YQ噴湧而發,美股10天熔斷4次。3月30日,四川涼山又起大火,重演一年前悲劇。4月,烏克蘭山火爆發,隨風擴散到車諾比禁區,核輻射擴散的恐懼再次籠罩全球。4月20日,原油市場出現了讓人目瞪口呆的「負油價」。5月,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依德非正常死亡,引發大規模的抗議。6月,剛果宣布爆發第11輪伊波拉疫情;中國南方暴雨,超過14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

這裡面每一個事情單獨拿出來,都可以引起很大的震動,而這些事情,全部集中在了2020年上半年;現在來復盤,2020年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之年。當然,這並不影響周先生的偉大,一是在60年這種長度的宏觀研判上,出現一兩年的誤差很正常,屬於合理範圍之類;二是在A股上,周先生的預判還是立得住腳的,因為大盤的歷史性低點2440點的確是在208-2019年交接處出現的。在7月3日之前,可能還會有人懷疑這個低點,會認為2440點不是歷史性低點;但經過7月1日至3日的連續拉升,恐怕沒人再會懷疑2440點的歷史性地位。

這個預判之所以在A股上應驗了,因為我們在2016-2018年對經濟進行了「刮骨療傷」,這是一種主動性的去槓桿、擠泡沫,所以格外的「疼」,這個「疼」在股市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當2020年受到外界衝擊時,當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美股等疼得嗷嗷叫時,在2018年被揍的皮青臉腫的A股因為過了將近5年的苦日子,所在在2020年格外堅強。

這一切得感謝鶴總。假如我們在2015年不遏制金融自由化任由高槓桿肆虐,假如我們在2016年不搞供給側改革主動去產能,假如我們在2017-2018年不刮骨療傷去槓桿,A股應該可以從2015年一直牛到2020年,大盤早就突破了萬點。比如印度的大盤孟買指數從2009年的7697點漲到2020年的42273點、比如美股三大指數也是牛了10年。

A股完全會出現這樣的奇蹟,但這絕非中國之福,而是中國之禍,中國將徹徹底底的重演日本泡沫破滅前的瘋狂、且泡沫在2020年裡破滅,並如日本那樣至少需要二十年來消化陣痛。我們雖然可以在2015-2020年這五年牛市獲取很大的財富,即便在泡沫破滅之前抽身走人了,我們也將失去整個人生,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失業劇增等將困擾我們的下半生。我們在那5年裡積累的財富,極有可能在餘下20年的漫長熊市裡屢戰屢敗,最終被割韭菜割得體無完膚。

過去的十年,美股雖然牛了十年,但它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以及美元霸權、領先全世界的武器作為支撐,即便泡沫破了,也很難出現日本那樣「失去的二十年」。反觀印度這種低端產業做主導的國家,股市牛了十年真是不可思議;由於我沒有深入研究過,沒有把握認定它一定會重演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但是,它的股市泡沫在今年3月份開始撕裂後,後面應該會很棘手。我們的經濟在2015-2018年主動去槓桿、去產能、擠泡沫,高科技產業在2019年也開始升級,即便本輪牛市過完後也出現暴跌(大約在2022年),但這個暴跌不會傷害到國本,恢復起來會很快,就像2008年的美股那樣。

回到本部分文章的主題,2020年應該才是全球經濟萬劫不復的一年,經過YQ的衝擊,各項經濟指標都出現了歷史性低點,也出現了歷史性的V型反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合軌,一起步入新的、為期大約十年的產能周期,這個產能周期在康波周期裡屬於「大約為期十年的蕭條期」。請注意,經濟裡不管是蕭條期還是衰退期,都是大約為期十年的中周期,也稱之為朱格拉周期或者產能周期。這種周期分為上升階段與下行階段,也被稱為擴張階段與收縮階段,它不是簡單的蕭條、低迷、毫無生機。

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歷史性低點、並出現了歷史性的V型反轉,在V型反轉之前是萬劫不復,在V型反轉之後則是浴火重生。在這場全球性的浴火重生裡,中國經濟將是領頭羊。每一輪康波的蕭條期都是追趕國蓄勢的最佳時機,然後在後期的回升期與繁榮期裡一舉超越主導國。比如上一輪蕭條期1973-1982年,主導國美國就陷入了滯漲,但追趕國日本則彎道超車,它要不是在金融自由化上犯了大錯,它已經取代美國了。現在全球經濟再度進入蕭條期,美國也遇上了很大的麻煩靠「春藥」續命,而中國的產業升級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在下輪康波繁榮期超越美國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康波周期衝擊將至,每一個人都將面臨命運的抉擇!
    編者按:2020年將成為百年大變局的至關重要的一年。從康波周期看,2020年前後正處於由衰退轉蕭條階段,這一階段必將伴隨有一次對全球性的大衝擊! (一)疫情為什麼會終結美股牛市?
  • 康波周期與房地產周期
    3.1.2 從歷次房地產周期和產能周期的經驗來看,房地產周期啟動點要領先於產能周期3~7年。我們推算下一輪房地產周期將在2020-2025年左右開啟,而下一輪產能周期的開啟點可能在2030年開啟,即房地產周期可能領先產能周期5-10年。
  • 近40歲的普通人對康波周期的理解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在網上找一下周金波老師的演講稿仔細看一下,也是他這本《濤動周期論》的第一章。 2020年就是康波周期的一個重要的起點之年。,說明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會來了,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需要,超大體量的金融市場作支撐,2020年起,未來的10年,中國的上證市場將與紐交所並肩看起。
  • 康波周期:最近一次就在2019年 80後、90後唯一的機會
    當然第一次機會沒抓住的話,2019年的第二次機會,以及2030年附近的第三次機會,能夠抓住一次,也同樣能夠成為中產階級,甚至飛得更高~而對於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現在二三十歲,第一次人生機會很可能也會在2019年出現,至於原因,和上面說的差不多。
  • 康波周期的精髓: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已故經濟學家周金波的一句話:人生發財靠康波。把康波周期推上了曾經的風口浪尖,一時間中國人盡皆知,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而在此之前,它已經躺在故紙堆和學術庫裡靜靜地、孤獨地過了將近一百年。與其說是周金波拯救了它,不如說是中國房地產讓它重見天日!
  • 四大經濟周期,什麼是康波周期理論?
    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繁榮與蕭條存在著周期性規律,不同理論構建的經濟周期有長有短,驅動因素也不盡相同。本文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四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基欽周期、朱格拉周期、庫茲涅茨周期,進行簡要介紹。周期中的「巨無霸」——康波周期從瓦特發明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開始,技術變革不斷引領著經濟發展的進程。
  • 康波中的科技與經濟周期—論創業板戰略機遇
    大家也都知道整個康波周期的體系,一直在中信建投有很好的傳承,最初是由市場中被譽為周期天王的周金濤先生所創立的。它是創立應用在國內的一套整個長波周期的研究,在2018年後也是由我們團隊來負責承接和創新。從康波周期來看的話,我們認為從2018年到2025年,全球處於一個康波蕭條的周期,這個周期在2016年周總的報告當中也有同樣的一個闡述。所以在我們的觀點中,從現在到2025年都處於這樣的一個狀態。
  • 人生發財靠康波?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成功預測2020年股
    周金濤2006年研報突然火了,他指出:中國或將在2020年代出現首次證券市場大繁榮。周金濤,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康波周期」。被業界人士稱為「周期天王」,2007年成功預測次貸危機,2013年提出房地產周期拐點,2015年成功預測了全球資產價格動蕩,並在2015年11月預言中國經濟將於2016年一季度觸底。2016年12月27日中午因胰腺癌去世,有人稱周天王是因為洩露了太多天機而離世。
  • 人類正處在第6輪康波周期的起點,怎樣找到你的定位?
    人生發財靠康波。這幾天,國內的股票市場非常火熱。一篇由已故的前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參與編寫的《繁榮的起點並非沸騰的年代》策略報告在多個微信群瘋傳。這篇報告寫於2006年,當時作者預言2020年中國會迎來一波牛市。14年後,人們對「周天王」的精準預言拍案叫絕。
  • 2020年再看康波,80後人生機遇最近的5年!
    相信這一理論的有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周金濤,他曾在一次題為《人生是一場康波》的演講中說:"支配地球的(經濟)規律是太陽的規律,即太陽黑子周期。--每隔55-60年就有一個大的太陽活動周期,叫做吉村周期。吉村周期在商業周期理論中,被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也是周金濤最著名的研究內容,即康波周期三、太陽活動的變化是否與各種經濟活動的趨勢一致?
  • 康波周期和超長期周期的核心
    人才是康波周期的核心。人才通過創新使得經濟回升,之後又通過生產使得經濟繁榮,而進入到經濟衰退和蕭條時,人才又決定了企業能否順利度過艱難期。詳見本號《長周期:經濟回升靠創新,繁榮靠人才,當前應注重創新而非人才》工業革命則是超長期周期(成為領先國還是殖民地或附屬國)的核心。中國正是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才成為世界的領先國,而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則嚴重依賴國際資本成為附屬國。詳見本號《新國際政治長周期:世界體系從殖民、霸權過渡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 繁華已逝,黃金當立——康波周期中黃金的黃金時代
    美國:繁華已逝摩根大通和西格爾教授之間的不同,用兩個字就可以解釋——周期。周期不僅是自然現象,也是經濟活動中的客觀規律,其中長波周期即康波周期跨度最長,達到50-70年,和一個人的生命主周期基本一致。在一個完整的康波周期中,存在著從復甦、繁榮、衰退到蕭條這樣的四個階段。每個不同階段中的各個資產表現是不同的。摩根大通的數據,實際上揭示了這20年間,美國從繁榮的尾端步入衰退期的資產實際收益率情況,一個可能的劃分是美國的康波衰退期處於2002年到2019年,在今年的疫情衝擊下正式步入蕭條期。
  • 水皮:山重水複疑無路——雜彈「康波」周期之天機
    於是,所謂周期就猶如生老病死一般成為我們人生揮之不去的陰影,除非你一輩子不站在太陽底下。 周期有短周期、中周期、長周期。 短周期,以基欽周期為代表,一般為3-4年,也叫庫存周期,英國經濟學家基欽1923年研究發現廠商生產過多會形成庫存,減少生產又會出現補貨,40個月會出現規律性波動。
  • 康波周期理論預測,40歲的人,2021年是人生第二次發財波
    對於75年以後出生的人,包括80後,人生第一次發財機會在2008年,第二次在2019-2021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就可以輕鬆躍升為中產階級!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涉及到康波周期理論的模型了。
  • 人生發財靠康波 朋友圈野生股神的精神教父周金濤到底是誰?
    比如倫敦銅的價格走勢,在2015-16年低位徘徊以後,就開始上漲,最近的幾根大陰線是2020年初受到COV-19黑天鵝影響出現的暴跌,倫敦鋁的走勢也基本類似。原油價格基本上保持相對穩定——除了2020年年初的黑天鵝出現了負值的黑色幽默。
  • 康波2019:一個段子引發的討論
    但這一切早在「周期天王」周金濤的康波周期理論預言之中。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在三年前去世,留下一些市場預言逐漸得到印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預言就是: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第一次人生機會在2019年出現。
  • 牛魔王也要逆天而行,動畫《牛魔王之浴火重生》即將上映
    繼《姜子牙》之後,一大堆孫悟空和哪吒的電影將會上映,他們都是觀眾習以為常的老面孔,不過眼尖的網友們發現,這一堆逆天而行的神話人物裡,竟然出現了一個久違的新人,它就是牛魔王。沒錯,在動畫《牛魔王之浴火重生》裡,牛魔王也要學習孫悟空和哪吒,和天庭叫板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如下:
  • 人生發財靠康波,人生就是一場康波
    引言「周期天王」周金濤曾經說過:A股在2008年、2019年、2030年會有三次重大的機會,尤其是2019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點,既是康波周期的萬劫不復之年,又是一次重要的發財機會。現在看來,2019年正是A股新一輪行情的起點,如果從2019年1月1日算起,A股已經迎來了19個月的牛市!周金濤的判斷實在是太準了!與此同時,他的那句「人生發財靠康波」已經成為投資領域膾炙人口的名言,那麼什麼是康波?周金濤運用康波周期律理論又做了哪些成功的研究和預測?為什麼說2019年是康波的萬劫不復之年,卻也是重要的投資機會?如何學習康波周期理論並將其用於指導人生的投資和財富管理?
  •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三次發財機會,踩對康波周期是關鍵
    經常聽到一句話,叫人生發財靠康波。什麼是康波呢?康波其實其實是一種周期理論,經濟周期如同四季變化一樣,會有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的循環,誰也改變不了規律,由前蘇聯著名的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所以被稱為康波周期。
  • 周金濤大預言:2018-2019年是康波周期萬劫不復之年,結果呢?
    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做過一個預言:2018-2019年是康波周期萬劫不復之年。2019也行將過去,未來又將如何?如今,全球衰退的預期越來越強烈,主要經濟體紛紛降息以應對增速下滑,長短期美債和部分歐洲國家國債收益率均紛紛出現十幾年以來倒掛...一切似乎變得越來越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