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WSO 2020丨中國聲音:DIRECT-MT研究結果發布——直接機械取栓,卒中治療新的裡程碑

2020-11-08 醫脈通神經科
2020年歐洲卒中組織與世界卒中組織聯合大會(ESO-WSO 2020)於

當地時間11月7-9日(歐洲時間)順利

舉行,這是有史以來兩大組織的第一次聯合會議,有望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卒中會議。在此期間,醫脈通將為大家帶了新鮮的會議資訊。

在大型臨床試驗-網絡研討會部分,其中介紹了5項較高評分的研究,其中一項是由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聯合中國41家醫院共同完成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DIRECT-MT研究。該研究結果也於5月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影響因子70.670) 上。同時,劉建民教授也以網絡錄播的形式對該研究進行了精彩地講解。

醫脈通ESO-WSO 2020報導組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 研究背景

2015年,顱內大動脈閉塞導致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取得革命性突破。以MR CLEAN為代表的五項RCT研究證實,對於前循環大動脈閉塞的患者,在靜脈溶栓的基礎上進行動脈取栓,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降低致殘率。歐美各國以及我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指南也紛紛更新,以最高等級推薦該療法,對於發病4.5小時內的大血管閉塞導致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如果符合指南條件,要先進行靜脈溶栓後再轉入導管室行動脈取栓治療。但是動脈取栓前實施靜脈溶栓的利弊尚不明確,存在很多爭議,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直接行動脈取栓治療,是這類腦卒中救治的焦點問題。這一問題事關整個救治流程的優化與布局,全球學者都在關注其答案。

DIRECT-MT是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一個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並由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建民教授團隊聯合中國41家醫院完成,該研究成果最終率先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開發表。

2. 研究方法

DIRECT-MT研究旨在對血管內取栓術聯合或不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進行療效評估。本研究將發病在4.5h以內的前循環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直接取栓組(單獨血管內取栓術)和聯合治療組(取栓術前啟動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阿替普酶按照0.9mg/kg劑量給予)。研究採用非劣效性設計。主要結局是兩組術後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評分的整體分布情況,採用校正共同比值比評估(95%置信區間下限是否≥0.8)。此外,還對包括死亡和缺血區域再灌注情況等的多個次要結局進行了評估。

3. 主要研究結果

➤ 共篩選了1586例患者,其中656例符合入排標準,最終納入研究。327例被隨機分配至直接取栓組,329例被隨機分配至聯合治療組。

➤ 主要結局結果顯示:單獨血管內取栓術不劣於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術(校正共同比值比,1.07;95%CI,0.81~1.40;非劣效性P=0.04)。直接取栓組在取栓術前成功再灌注的比例(2.4% vs. 7.0%)和總體成功再灌注的比例(79.4% vs. 84.5%)低於聯合治療組。直接取栓組和聯合治療組的90天死亡率分別為17.7%和18.8%。

4. 主要研究結論

對於中國發病4.5小時以內的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於20%的可信界值,單獨採用血管內取栓術的功能性結局不劣於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術。(研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和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資助;DIRECT-MT試驗在 ClinicalTrials.gov註冊號為NCT03469206。)

專家簡介

劉建民教授

  •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現任長海醫院臨床神經醫學中心主任,腦血管病中心主任,神經外科主任

  • 兼任全軍腦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及研究所所長

  • 中華醫學會神經介入學組組長

  • 中國腦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副主委

  • 中華醫學會及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會常委

  • 上海市卒中學會副主委

  •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及領軍人才

  • 世界腦血管病論壇主席

參考資料:

[1] Yang Pengfei, Zhang Yongwei, Zhang Lei, et al.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with or without Intravenous Alteplase in Acute Stroke.NEJM.May 6,2020.DOI: 10.1056/NEJMoa2001123.

[2] ESO-WSO 2020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鎖定醫脈通神經科頻道(medlive-neurology),同步查看ESO-WSO 2020的最新資訊!

醫脈通ESO-WSO2020專題報導

相關焦點

  • 神經介入之機械取栓行業研究|醫療器械|取栓|機械|神經|支架|血栓|...
    但血管內機械取栓也會造成一系列併發症:顱內出血、遠端血管栓塞、腦血管痙攣、腦血管再閉、出現術中或術後患者有發熱皮疹等症狀、穿刺部位血腫及假性動脈瘤等。因而當前情況下,醫學界進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時,主要採用橋接治療法,即採取靜脈溶栓後再進行血管內機械取栓的治療方式。
  • 2020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重磅發布,我院腦血管病中心「直接取栓讓卒中救治更高效」新聞榜上有名!
    1月26日,由健康報社組織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和國際十大醫學科技新聞揭曉。我院腦血管病中心「直接取栓讓卒中救治更高效」新聞榮登年度新聞榜第二!2020年5月7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血管中心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組織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正式發布。
  • [ISS2018]朱武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_缺血性卒中_靜脈...
    最新研究進展近期AIS橋接治療對比直接取栓研究結果的匯總分析顯示,兩者在患者預後及血管開通方面無顯著差異。不過也有支持橋接治療的不同的聲音。韓國註冊登記研究納入639名發病8小時內血管內治療患者,其中橋接治療458例,直接取栓181例。
  • ...長海醫院DIRECT-MT研究論文今天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今天上午,由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組織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正式發布,並被全世界臨床醫學領域最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著作形式在線發表。
  • [CSC2018]劉新峰: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管再通治療
    「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管再通治療」的精彩講座,重點就卒中急診處理的主要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本指南細化了可回收支架機械取栓需滿足的條件,且增加了特定患者卒中後6-24小時內進行機械取栓的指導意見。(IIa,B-R;新增)DAWN研究DAWN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分組、開放標籤、盲法評價結局的研究,旨在評價卒中發生後6-24小時內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CINS2015]高連波: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美指南解讀
    血管內再通治療的春天鑑於靜脈溶栓的一些局限性,人們開始嘗試動脈再通治療。血管內治療的研究從1997年起便開始了,而在2013年,IMS III、SYNTHESIS Expansion和MR RESCUE三大研究均宣告失敗。
  • JNIS中文版丨史樹貴教授導讀:取栓治療兒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學評估標準
    兒童缺血性卒中並不罕見,且易導致毀滅性終身殘疾。由於缺乏識別經驗和急診影像學資料,兒童卒中患者常常不能在4.5h或6h內明確診斷。經過篩選的成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24h內行機械取栓術仍可獲益,這對那些經常被延遲診斷的兒童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啟示。但是目前還沒有隨機試驗來確定兒童缺血性卒中時進行取栓的最佳選擇標準。
  • 榆林二院成功為腦卒中患者取栓
    2020年12月14日上午9點左右,59歲的胡某在家中突然昏迷,由120送至榆林二院急診,入院時患者神志模糊,四肢無法活動,不能言語。檢查提示為:左側大腦半球新發大面積梗死,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術前頭顱DWIDSA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閉塞對於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時間是最重要的,分分秒秒都直接影響大腦的病變速度。全腦一旦血供中斷,6秒內神經細胞代謝受影響,10~15秒意識開始喪失 ,腦梗死發生後 ,每分鐘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持續5分鐘以上則腦細胞發生不可逆的傷害,造成致殘、致死的嚴重後果。一旦耽誤黃金救治時間,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 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年修訂版...
    目前,我國各地區醫療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AIS-LVO的血管內治療開展情況參差不齊,治療效果同質性差,為進一步規範血管內治療的操作流程,專家組總結了國內外近年來的研究結果,圍繞影響臨床預後的4個主要方面(快速診治流程、適宜患者選擇、成功血管再通、規範術後管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2017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進行相關內容的更新。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 2018》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機械取栓術&血管其他...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機械取栓術&血管其他治療篇丨指南共識
  • ESO-WSO 2020丨顱內動脈瘤遺傳機制新希望:11個新基因風險位點公布
    2020年歐洲卒中組織與世界卒中組織聯合大會(ESO-WSO 2020)於當地時間11月7-9Bakker教授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公布了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結果。醫脈通ESO-WSO 2020報導組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時機—高遠 2020-06-05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體,直接動脈取栓救治腦卒中,中國「天眼」首次發現新快速射電暴
    直接動脈取栓有望更快救治腦卒中5月7日,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建民牽頭組織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正式發布。
  • EAN/ERS/ESO/ESRS聲明:睡眠障礙對卒中風險和預後的影響
    因此,由EAN / ERS / ESO / ESRS學會成立了神經病學、卒中、呼吸醫學、睡眠醫學和方法學領域的專家特別工作組,對二者的潛在聯繫和治療效果證據進行批判性評估。該研究聲明由歐洲神經病學雜誌和歐洲呼吸雜誌共同發布。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The Lancet】AVERT:卒中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裡程碑
     提示:點擊「愛唯醫學網」即可一鍵關注AVERT試驗是卒中研究的裡程碑
  •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獲評「四星高級卒中中心」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龔波)11月26日,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在安徽合肥舉行。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高級卒中中心,被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授予「2020年度四星級高級卒中中心」殊榮。
  • 心源性卒中後何時啟動抗凝治療?這次說清了
    臨床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面對心源性卒中的患者,應該何時啟動抗凝治療?在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魏東教授對《心源性卒中後何時啟動抗凝治療?》這一專題做了精彩的報告。先看兩個病例病 例 1▎ 基本情況:郭XX,男,75歲。
  • 中國腦血管病影像應用指南2019發布:時隔四年,7處更新劃重點!丨...
    2016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及其腦血管病學組發布了中國腦血管病影像應用指南。由於影像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臨床應用的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湧現,舊版已經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對大家已熟悉的應用領域進行了精簡,重點介紹了CT和MRI應用的新領域以及一些新技術及其後處理的新方法,新版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方面。
  • 覽要聞丨《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0)》發布
    覽要聞丨《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0)》發布 2020-10-2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