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械取栓行業概況
1、機械取栓的定義
機械取栓指應用特殊的儀器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能恢復血管通暢的治療方法,其風險主要與患者年齡、身體狀況、血管徑路與血栓部位等有關,是急性缺血性中風治療方法(靜脈溶栓、動脈溶栓、機械取栓)之一。機械取栓臨床效果取決於時間窗的正確把握、取栓裝置的正確選擇以及熟練的取栓技巧。
藥物溶栓具有閉塞血管再通率低、溶栓時間窗口短等缺點,因而從1990年醫學界開始研發機械取栓裝置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相對於藥物溶栓治療具有以下幾大優勢:應用於大血管的重建、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檢測血管再通及其程度、使用溶栓藥物少、腦出血發生率低、機械取栓的時間窗延長、閉塞血管再通率高。但血管內機械取栓也會造成一系列併發症:顱內出血、遠端血管栓塞、腦血管痙攣、腦血管再閉、出現術中或術後患者有發熱皮疹等症狀、穿刺部位血腫及假性動脈瘤等。因而當前情況下,醫學界進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時,主要採用橋接治療法,即採取靜脈溶栓後再進行血管內機械取栓的治療方式。
2、機械取栓的技術要點
局部麻醉(躁動患者,也可全身麻醉)後,採用仰臥位,消毒鋪無菌單後,用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穿刺成功後,置入6F動脈鞘( 如果使用球囊導引導管,則要選擇8F的穿刺鞘) ,一般先用5F的造影管快速進行全腦血管造影,了解責任血管及側支循環代償情況。然後在導絲輔助下,將導引導管置於責任血管近端,在微導絲輔助下將微導管穿過血栓部位,撤出微導絲,通過支架導管造影,了解閉塞血管遠端是否通暢。然後將支架系統沿著微導管穿過血栓,回撤支架微導管,在閉塞的血栓內釋放支架,停留3-5 min,在持續負壓回抽吸引的同時,撤出支架系統,造影了解血管再通情況;如沒有再通,可重複上述過程1-2次。
3、機械取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目前有多項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具有超早期治療、閉塞顱內大血管、核心梗死灶較小、側枝循環代償較好等病史,採用機械取栓的治療方式效果會好。
資料來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臨床治療新進展》
4、機械取栓的分類
機械取栓分為取栓支架、直接抽吸取栓兩種。支架取栓,目前最常規的方式,需要通過微導管接近於血栓25px處,然後通過微導管引入支架取栓器械,進行取栓;抽吸取栓,主要工具為抽吸導管或再灌注導管,利用負壓抽吸原理通過抽吸導管或再灌注導管達到血栓閉塞的血管近端,將血栓吸出。抽吸取栓被認為是機械取栓的未來趨勢。
取栓器械是缺血類介入手術中最核心的醫療器械,產品種類主要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導管和球囊導引導管,其在一場缺血類介入手術中的價格和利潤均遠高於其他器械。
5、機械取栓的發展歷史
自美國Concentric Medical公司生產的MERCI取栓器(全名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in Cerebral Ischemia)於2000年首發及2004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腦卒中的機械除栓以來,各種設計和構造的機械取栓器紛紛面世。這些取栓器的結構設計包括微型機械夾子、機械鑽頭、超聲探頭、雷射探頭、抽吸導管頭、可回收血管支架、毛刷狀探頭等。進行介入治療時,通常行股動脈入路,機械取栓器被固定在介入導管遠端,由醫生通過對導管和導絲的操作將其送至血栓處,以實現不同形式的取栓過程,包括用夾子夾住血栓、用鑽頭或探頭粉碎血栓、用抽吸頭吸出或吸住血栓、或者用支架或毛刷頭兜掛住血栓,然後通過導管操作將血栓移到體外。這些取栓器設計各有特色,經過過去近二十年的實驗室和臨床應用檢驗,其中的一些因為臨床表現出色而得到廣泛承認,從而成為代表著腦卒中機械除栓器發展裡程碑的主流產品,而其它的大部分設計因為費效比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考慮而很少得到使用。
下圖顯示出了這些代表著腦卒中機械除栓器不同發展階段的裡程碑式主流產品。圖中第一代的MERCI除栓器為螺旋絲開瓶器形狀,由美國Concentric Medical公司設計和生產,於2004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該取栓器的螺旋絲探頭可以在手術中透入並固定住血栓,以便將血栓拖出體外。2010年推出的DAC除栓器為其改進型,其中導引導管可以直接伸展到血栓附近以提供輔助抽吸作用和提高血栓撤出血管時的操作穩定性。
第二代的PENUMBRA負壓抽吸除栓器由抽吸導管、圓錐形分離碎栓頭,以及外接的負壓抽吸泵或者手動抽吸用注射器三部分組成。該產品由美國Penumbra Inc.公司設計和生產,於2008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時,先用圓錐形分離碎栓頭來回作用於血栓,使血栓從受阻血管的管壁松解同時將血栓搗碎,然後開通外接的負壓抽吸泵,通過導管抽吸作用將血栓碎塊吸出體外。
第三代的STENTRIEVER支架除栓器其典型產品為Solitaire支架除栓器(美國ev3公司設計和生產,2012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和Trevor支架除栓器(美國Concentric Medical公司設計和生產,2012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 。使用時,藉助於微導絲,將內嵌支架的微導管穿透血栓或穿過血栓與血管壁的間隙,到達血栓的遠端,然後從微導管中釋放支架,讓支架擴張以將血栓陷入支架並固定,然後回撤導管和支架以實現將血栓移出體外。SOLUMBRA除栓器為該類型產品的改進型,其中導引導管可以直接伸展到血栓附近以提供輔助抽吸作用和提高血栓撤出血管時的操作穩定性。
上面的第一代到第三代取栓器都直接涉及機械部件與血栓之間的力學擠壓和嵌合作用,所以在操作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次級血栓碎塊脫落。脫落的血栓碎塊會被血流衝刷到下遊更細的血管中,形成更難手術處理的栓塞情況。使用球囊導管在血栓上遊暫時封堵血流,或者如改進型的DAC取栓器和SOLUMBRA取栓器那樣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導引導管提供輔助抽吸作用,可以部分地減少次級血栓阻塞下遊但是不能避免該情況的發生。另外,大多數情況下血栓的硬度不大,第一代到第三代取栓器可以使用。有些情況下遇到硬度大的血栓時,取栓器難以有效地擠壓和嵌合血栓,就會造成取栓操作無法完成的情況。
最新一代的ADAPT (全名為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 Pass Technique)直接抽吸除栓器有針對性地避免了上面的問題。ADAPT除栓器在第二代PENUMBRA除栓器的基礎上,去掉了圓錐形分離碎栓頭,將新設計的更柔韌的大內徑導管直接推送到血栓附近進行抽吸,以此提供了足夠的抽吸力從而更快更有效地吸出血栓。在導管頭高負壓抽吸的作用下,低硬度血栓會直接被吸入導管而排出體外,而高硬度或固體狀的血栓會被吸附在導管頭,隨著導管的撤出操作而被排出體外。整個操作過程完全基於抽吸作用而不是機械擠壓和嵌合,使用中基本不會造成次級血栓脫落。即使操作不慎形成次級血栓碎塊,在導管頭高負壓的抽吸作用下血栓碎塊也會被吸入導管而不是被血流衝刷到下遊血管。另外,負壓抽吸不涉及上面第一代到第三代取栓器中的複雜機械結構,從而避免了機械故障影響手術的可能。因此,直接抽吸除栓器相比於前三代設計具有更安全可靠的天然優勢。ADAPT除栓器採用原第二代的PENUMBRA除栓系統的負壓抽吸泵提供抽吸動力源。如果採用手動抽吸用注射器提供抽吸動力源,則該系統又被稱為FST(Forced-Suction Thrombectomy)取栓系統。
二、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國內腦血管介入治療處於行業發展初期,成長性強
由於腦血管結構複雜,神經介入治療方案操作難度大、相關器械技術要求高,進入中國的時間顯著晚於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從產業成長周期來看,國內腦血管介入治療呈現出不斷湧現出眾多新發明的產品和服務,相關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者較少等特點,符合產業發展初期的特徵,總的來看,目前我國腦血管介入治療產業處於起步初期,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2、中美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差距大,美國顯著領先
美國2019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處理指南已將機械取栓列為血管內治療優選,2017 年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已超過20%。2019年中國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滲透率僅約1.18%。
3、外企品牌主導市場,國內企業漸嶄露頭角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8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中彈簧圈和機械取栓器械國產化率僅為6.1%和5.4%,取栓支架的國產替代空間增量較大。美敦力的Solitaire FR支架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使用程度最高的取栓支架,缺血類取栓支架的標杆;目前國產產品有尼克醫療的Reco支架取栓系統、歸創通橋的「蛟龍」取栓支架、心瑋醫療的取栓支架Captor取栓系統在售,沛嘉加奇、恩脈醫療、微創醫療等數十家國產企業正積極申報取栓系統商業化。而目前國內常用的血栓抽吸導管主要以日本瑞翁的ZEEK、美敦力的exportAP、penumbra抽吸導管等外資產品為主;普微森、心瑋醫療的抽吸導管仍處於臨床試驗當中,暫無國產品牌上市。
三、市場規模分析
1、神經介入市場規模
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的市場規模為48億元,同比增長37.14%,2015—2018年CAGR達到29.70%,全球神經介入器械市場CARG為8.3%,中國市場顯著高於全球發展速度。其中,我國2018年出血類規模為12.58億元,同比增長37.2%,2015—2018年CAGR為29.67%;2018年缺血類市場規模為35.42億元,同比增長37.1%,2015—2018年CAGR為29.71%。
另據光大證券研究所研究數據,2018年微導管、彈簧圈、支架、導絲的市場規模分別佔據出血類醫療器械終端市場規模的14.67%、27.13%、37.68%、6.44%。2018年取栓支架系統、遠端通路導管、微導管、導絲的市場規模分別佔據缺血類醫療器械終端市場規模的50.42%、39.70%、4.30%、1.38%。
2、機械取栓市場規模
基於假設條件的不同,研究機構預測的缺血類腦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在100-150億元人民幣之間。中金公司研究部以2030年支架取栓和抽吸導管滲透率分別為20%和10%做預測前提,得出,2030年我國缺血類潛在市場規模為106.8億元,在神經介入領域中佔比第一(38.5%);其中,取栓支架潛在市場規模為50.6億元,抽吸導管為38.9億元,機械取栓潛在市場合計約為89.5億元。
四、行業發展驅動力
1、腦卒中患病人群中缺血類、急性類日益增多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患病人數為1318萬;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病人數為264萬,缺血性腦卒中患病人數為1054萬。從新發病人數佔比看,2017年腦卒中發病患者缺血性及出血性佔比分別為71. 6%和28.4%。缺血性腦卒中患病與發病佔比均高於出血性,且佔比處於上升階段。
根據2018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2018H1中國急性腦卒中發病佔比80%-90%,遠高於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佔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數從2014年的260萬例提升至2018年的330萬例,4年CAGR為6.14%。
2、醫保政策相對寬鬆,患者承受能力較強
神經介入類手術的單價相對較低,平均價格在10萬元左右。而根據各地不同的醫保政策,報銷比例一般不低於50%。一方面,醫保支付為家庭條件較差的患者解決了後顧之憂。另一方面由於國產化率過低,未來多年內暫不用考慮集中採購可能帶來的衝擊,行業生態較為穩定。
3、技術的升級優化產品,擴大適應症範圍
評價取栓支架優劣標準包括:(1)血管再通率;(2)再通時間;(3)安全性。一個好的導管則需要滿足以下四點:(1)能提供較好的支撐力;(2)有較大的內腔,保證介入器械的順利通過;(3)軟性頭端,提供良好的可視性;(4)具有表面塗層,減少器械與導管內腔的摩擦力。
過去十年,導管絲類醫療器械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腦部再灌注率大幅提升。由於血運重建的程度及速遞,加上不會同時增加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支架取栓器及抽吸導管的使用量已經超過舊式器械的使用量。技術的提升預期將會帶來更多可用的MT產品以及更大的適應症範圍。
五、行業主要參與者
1、美敦力Solitaire
Solitaire支架承載了動脈瘤輔助栓塞、支架取栓、靜脈竇血栓取栓、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諸多臨床應用,為第二代取栓支架。根據Solitaire支架可回收的特點,重複取栓可進行2~3次,如責任血管重度狹窄,可行支架置入術,故支架取栓在大血管(>8mm)事件中更具優勢,血管再通率可達64%~100%。2012年Solitaire支架取栓系統成為第3個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急性腦卒中取栓的裝置。2016年11月美國食品藥監局(FDA)批准擴大對Solitaire™取栓支架的適應症。截至2018年在中國機械取栓市場佔比60%,排名第一。
2、史塞克Trevo
史賽克在2011年初,花58%的現金儲備,以15億美元的價格將Boston Scientific的整個神經介入部門收購,將其Target動脈瘤栓塞產品系列收入囊下,填補出血性腦卒中治療產品的空白。2011年9月份,史賽克以1.35億美元收購了當時缺血性腦卒中產品業內領袖Concentric Medical,獲得了其Trevo取栓支架產品,填補了缺血性腦卒中產品空白。2012年10月,史賽克又以1.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自主開發動脈瘤血流導向裝置的以色列公司Surpass Medical,填補了神經介入高端產品的空白。Trevo支架雖然為後起之秀,卻是目前美國FDA批准缺血性卒中24小時時間窗取栓的神器,為第二代取栓支架。在中國市場佔比22%,排名第二。
3、Penumbra取栓裝置
公司創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阿拉米達Alameda,是一家專注於介入治療的公司,公司主要產品用以治療: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血管堵塞、血管破裂、血栓和栓塞等,Penumbra裝置是2008年FDA批准用於臨床的一種新型的血栓抽吸裝置。其中半影系統的半影ACE再灌注導管(抽吸導管)是血栓切除術的一舉創新,目前ACE系列再灌注導管最新一代是ACE68,於2016年上市。抽吸導管為公司特色王牌產品。
4、強生
ReVive SE取栓支架是快速自膨網籃式支架取栓裝置,含有一個遠端封閉的自膨式鎳鈦網籃,網孔大小的設計在支架置入及回收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將支架置於血管腔中心,該裝置兼容直徑0.021英寸及0.027英寸、長度3750px的微導管。EmboTrap II機械取栓,是一種遠端閉合雙層網籃取栓器,提高了取栓一把再通率和良好預後率,目前已經在中國上市。公司在中國國內取栓市場佔比8%,排名第三。
5、Perflow公司
在以色列,成立於2010年的神經內科醫療器械公司。Stream™採用的是生物編制技術,可以實現編織靈活、穩定的幾何形狀網,達到高度可控,醫生通過手柄調節合金線直徑,變化範圍為0.5mm-6mm。該金屬雙層網狀編制結構,可有效克服競爭對手取栓容易脫落的問題,提高血栓抓取率並降低取栓過程中栓子脫落造成二次血栓的風險,提升治癒率及愈後效果。
已在德國、以色列等地完成200例以上的成功臨床手術並於2015年獲得CE認證,已在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為該款產品進行相關資質審批,並有可能在未來的2-3年內取得CFDA認證,進入中國市場。最近一期完成由中以吉銀基金、京新藥業、創瑞投資、以色列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等共同投資。
6、Rapid Medical公司
以色列一家致力於開發神經血管內治療的創新顛覆型醫療器械的企業,其三款主要產品分別為Tigertriever®支架型取栓裝置、Comaneci®動脈瘤栓塞輔助裝置以及Tigertriever®13遠端取栓裝置。2019年微創醫療注資成為其股東,協議規定,微創®神通享有Rapid Medical這三款主打產品在大中華區的獨家代理權。三款產品均已獲得CE認證,並在歐洲臨床應用,且Comaneci也已獲得FDA批准。
這款取栓支架採用了獨特的3D編織技術,支架嵌栓膨脹過程中,編織絲可保持穩定狀態,區別於傳統編織方式下編織絲可自由滑動,賦予了支架兼具大網孔設計特徵和高的徑向力,大大提高了支架的嵌栓能力,其設計克服了當前取栓支架設計無法兼顧高嵌栓能力和低血管損傷率這兩個對立因素的局限性,其是一款全程可視可回收取栓支架。
Tigertriever®支架型取栓裝置還未在中國內地上市,截至目前已完成C輪融資。
7、國內相關上市公司
8、心瑋醫療
公司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腦卒中預防和治療微創介入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打造出腦卒中預防、急性卒中取栓、卒中通路及卒中狹窄治療四大產品線。公司現擁有千餘平米的GMP車間,建立了符合IS013485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公司目前上市產品均為介入通路類的導管產品,為輔助取栓與輔助栓塞器械;與之一起使用的取栓支架、抽吸導管等產品目前在研中—抽吸導管、抽吸泵,其自主研發的國產首個多段顯影取栓支架Captor取栓系統於2020年10月正式獲批上市。
2020年7月完成C輪數千萬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濟峰資本和夏爾巴投資聯合投資。
9、歸創通橋
由歸創醫療與通橋醫療合併而來。公司是一家植入介入器械研發商,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主要從事外周血管,顱腔內血管載藥支架、顱內動脈瘤彈簧圈、顱內取栓支架等醫療產品的研發及自主醫療器械研發成果的產業化和相關技術服務。目前擁有兩大產品平臺,分別是歸創醫療外周血管介入解決方案全產品平臺和通橋醫療顱內神經血管介入解決方案全產品平臺。其產品:「蛟龍」取栓支架(2020年3月歐盟CE認證)和「銀蛇」顱內支持導管於2020年9月相繼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抽吸導管仍在研。
截至2020年,公司已有3個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先後有近10個產品進入或完成臨床試驗。2020年10月完成C輪超過五千萬美金的融資,本輪融資由奧博資本(Orbimed)領投、A輪投資人弘暉資本及B輪投資人國投創新及浙商創投均繼續跟投。
10、健適醫療
健適醫療科技集團於2020年5月完成對江蘇尼科醫療器械公司大部分股權收購。
尼科醫療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神經介入類器械生產商,產品包括腦血栓取出裝置、神經介入導管等,公司是取栓支架行業首屈一指的本土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尼科腦血栓取出裝置」用於移除缺血性卒中患者顱內血管中的血栓,該產品已於2018年5月獲批上市;2020年5月,公司研發的「尼科微導管」也獲得了審批許可。
健適醫療由一批具備豐富的醫療器械行業經驗、卓越的全球和本土經營能力的專業人士創立。通過聚焦價值導向的多病種醫療器械產品、建立廣闊高效的醫療器械銷售網絡,產品組合包括外科產品、神經介入、心臟介入、腫瘤介入、外周介入、骨科和齒科等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號稱更新的第三代支架(如pREset、Aperio、Penumbra 3D Separator、EmbotrapII、Eric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研發和上市。
11、麥普奇醫療
公司成立於2015年,專注介入導絲導管研發,產品管線從介入通路類產品入手,形成了親水塗層導絲、微導絲、微導管等一些列產品線,覆蓋冠脈、外周、神經介入等領域。目前公司4款導絲已通過NPMA和CE認證,擁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微導管已獲證,預計2021抽吸導管獲證。
2020年10月完成數千萬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澤創投、瑞鋒康奇投資。
12、珠海神平醫療
公司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腦卒中進行診斷和治療的研發生產。公司致力於開發治療腦動脈瘤的彈簧圈/液體栓塞系統和治療急性腦梗的取栓裝置以及介入導管等產品。公司擁有多名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等研發團隊,同時擁有神經介入領域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中美神經介入臨床專家。取栓支架完成初步測試評估。
13、美諾微創
2017年9月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設計和製造與腦神經有關的醫療器械公司,擁有治療腦溢血、腦中風、腦腫瘤、腦梗等高端的技術和產品。團隊核心成員在美國擁有20多年腦血管介入行業的工作經驗,公司的彈簧圈、支架、取栓器樣品已經完成。2019年12月完成由深圳高新投投資的未披露金額融資。
14、普微森醫療
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業從事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致力於開發全球領先的治療腦中風的抽吸導管、中間導管、神經微導管、微導絲、取栓支架,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腦血管球囊導管等系列三類器械產品,成為平臺型研發企業。公司擁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辦公室、研發實驗室、質檢室和符合國家生產三類無菌醫療產品標準的萬級淨化車間,全部按現代化的工藝和理念設計。2019年12月,研發的「導引導管」,作為首個國產神經介入中間導管,拿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國產第一張神經血管中間導管註冊證;其顱內血栓抽吸導管,進入臨床試驗,還未上市。
六、行業發展趨勢研判
1、滲透率、國產化率將得到快速提升
分析知道,我國機械取栓的滲透率還不到2%,相比美國在2017年的20.3%,差距甚遠。從國產化率來看,目前機械取栓僅在6%左右,美敦力、日本瑞翁等外資品牌佔據絕對的市場地位。在對比美國等歐美發達市場來說,隨著我國相關市場的逐漸成熟,利用機械取栓技術進行神經介入治療的滲透率會有著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在國產替代以及國內企業紛紛布局的大背景下,雖然高值耗材已經啟動了帶量集採,但我們預計由於該細分市場在國內還屬於發展初期,因而不會受到相關的衝擊,國產化率也會有極大程度提升。
2、創新患者精準篩選技術將是未來研究重點
進行機械取栓的前提條件是:CT檢查發現腦溝消失範圍在,1/3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以下或腦實質低密度改變,或後循環低密度範圍比單側小腦半球或整個腦幹的1/3小,或將顱內出血排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頭頸CTP、MRA、CTA檢查,證實有缺血半暗帶存在,顱內大血管閉塞;即利用影像學證實確有閉塞。嚴格篩選大血管閉塞患者行機械取栓可顯著提高機械取栓的效果,如何精準選取患者是機械取栓最重要的環節,因此,這將是未來機械取栓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3、直接機械取栓打破「先溶栓再取栓」傳統
當前指南為推薦靜脈rt-PA橋接機械取栓。但能否跳過靜脈溶栓,而直接進行機械取栓?機械取栓的未來熱點,除跳過靜脈溶栓橋接、直接取栓外,其他熱點在於輕型卒中、大梗死核心的機械取栓以及後循環機械取栓等。目前,國內外醫學界均對跳過靜脈溶栓直接行機械取栓治療課題展開了眾多項研究,並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中國的DIRECT-MT在全球率先完成了預期研究目標,結果表明:單獨採用機械取栓的功能性結局不劣於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機械取栓術。但到底要不要在動脈取栓前實施靜脈溶栓?這一問題事關整個AIS診療的優化,全球神經介入醫生都對這個答案翹首以盼。
4、機械取栓進一步下沉至基層醫療市場
機械取栓的成功實施涉及到院前急救-急診科-放射影像科-檢驗科-神經科(或介入科) 等多個環節,具備成熟的全腦血管造影術設備和技術人員,是手術成功的基礎。血管內支架機械取栓術是一種有創操作,手術過程較複雜,需經驗豐富並對血管結構認識深刻的技術人員操作,且對手術精度及時間要求極高,因而目前我國僅發達地區三甲醫院開展血管內介入術。技術人員和經驗積累是目前限制血管內支架機械取栓術廣泛應用的瓶頸,在醫療資源往下轉移等政策助推之下,我們相信機械取栓將會加快下沉至基層醫療市場,更快捷、便捷地造福患者。
參考資料:
[1]朱青峰,郭鐵柱,孫奇,王國芳. 急性缺血性卒中機械取栓流程優化及治療進展[J].解放軍醫藥雜誌
[2]黃浩,駱翔.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治療研究進展[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3]陳淵,李俞健,鍾維章.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橋接治療與直接血管內機械取栓的研究進展[J].內科
[4]魏鵬,唐景峰.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臨床治療新進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
[5]張宇,薛茜,尹衛東. 機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應用及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6]宋賀,張金峰,楊磊等. 血管內支架機械取栓術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
[7]中金公司-醫療健康行業神經介入:超兩百億大市場,國產企業蓄勢待發
[8]光大證券-神經介入行業深度報告:神經介入:介入手術皇冠上的明珠,百億藍海即將起航
[9]興業證券-神經介入器械:百億級市場尚處起步期,國產替代潛力巨大
[10]醫械研究院: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版)
[11]沛嘉醫療招股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