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乘飛機小心惹出中耳炎

2020-12-08 騰訊大申網

[摘要]暑假已至,不少家長計劃帶孩子坐飛機、高鐵出遊,而受近期天氣影響,兒童感冒病例增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內科主任曾祥麗提醒,孩子感冒後儘量不要坐飛機,否則很有可能誘發航空性中耳炎。如機票無法改籤,乘機時最好帶上滴鼻液並同時適當服用激素。高鐵因列車高速行進過程中,鼓膜受到氣流衝擊,鼓膜較薄或活動度較大的人易感到耳朵悶脹,甚至頭暈,可通過來迴轉頭進行調節。

一歲娃飛機降落後患中耳炎

一歲的小凱(化名)近日隨媽媽坐飛機去外地探親。動身前一天,他開始流鼻涕,由於機票無法改籤,加上小凱症狀不重,精神尚佳,媽媽便帶他坐上航班。誰知,從起飛到降落,他哭鬧不停。一抵達目的地,媽媽馬上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中耳內積液,被診斷為「航空性中耳炎」。

「感冒時坐飛機,對耳咽管的影響比較大。」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內科主任曾祥麗解釋說,飛機起飛和降落過程中,在機艙加壓系統的作用下,艙內氣壓會有所變化。此時,人們的耳咽管開閉,中耳腔的空氣氣壓隨外界氣壓變化而調整,維持鼓膜內外氣壓的平衡。如果耳咽管出現「故障」,無法正常開閉,中耳腔內殘存的空氣就會被黏膜血管吸收,導致氣壓低於外部。在這種負壓狀態下,導致中耳黏膜的血清滲出,引發航空性中耳炎。

感冒後患中耳炎機率增高

曾祥麗指出,正常情況下,乘客發生航空性中耳炎的機會並不是很高,「中招者」往往有咽鼓管(耳咽管)-中耳系統功能紊亂。但在感冒的情況下,出現中耳炎的機會就會明顯增高。「感冒後,鼻咽部黏膜充血腫脹,可導致耳咽管無法正常開閉,空氣進出量下降,加上兒童耳咽管調控功能不如成人,容易出現中耳腔積液。」她說,進行鼓膜穿刺的話,可發現中耳腔內有黃色清亮的液體。

通常進行鼓膜穿刺將積液引流出來,對咽鼓管充氣,加上藥物治療,病情可得到有效緩解,一般不會影響聽力。但是,如果拖延時間太久,積液就會變成果凍樣,影響中耳的功能,造成聽力受損。

曾祥麗提醒,如果6歲以上的兒童搭乘航班後,感到耳朵悶脹、耳內有響聲,聽力出現中度以下的下降,要懷疑中耳炎的可能。嬰幼兒不會準確表達疼痛,如果出現哭鬧不休,幼兒稱「耳朵疼」,家長要提高警惕。

兒童假期出行安全提醒

1、飛機:

起降階段,不要讓孩子睡覺,可多喝水,或者通過打哈欠、吞咽口水、咀嚼口香糖來緩解氣壓變化對鼓膜的刺激。

嬰幼兒登機前一小時減少供水和飲食,起降時可喝奶。感冒發熱儘量不要坐飛機,如行程無法改變,有鼻塞症狀的病人可隨身攜帶複方硫酸新黴素眼藥水(可用來滴鼻)、含麻黃素的滴鼻液,有助於保持耳咽管暢通。必要時可先諮詢耳鼻喉科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強的松等少量激素,以緩解鼻腔症狀。

2、高鐵:

車速快時,如出現耳朵悶脹,甚至頭暈,可通過來迴轉頭進行調節。

不要讓孩子在座位上蹦跳,也不要在走道上來回跑跳、追逐嬉鬧。車上人流量大,空氣相對汙濁,孩子容易被傳染上流感等流行病。條件許可的話,儘量買臥鋪,這樣接觸的人會少一些。建議家長隨身帶小藥箱,準備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燒藥以及不含可待因的嬰幼兒咳嗽藥水,還可以帶蒙脫石散,以防腹瀉。

如果孩子啟程時已有感冒發燒,建議在車廂內戴口罩,列車到站時可到車門處呼吸新鮮空氣,但要看好孩子,以免在混亂時走失。

【健康攻略】秋老虎,毒如虎,小心熱症留下病根!

【深度報導】「自殺式」減肥後,真的瘦了還是離死不遠了?!

【食療養生】《如懿傳》裡的藥方藥膳,真能養生嗎?

【當令節氣】處暑|補氣血解秋乏,許你一季神清氣爽!

轉播到騰訊微博

歡迎關注大申網健康頻道微信(微信號:sh-jiankang)或掃描左側二維碼

回復「1」就可看到訪談預告:揪出沉默殺手,遠離卵巢癌!

回復「2」就可看到健康攻略:體檢查出脂肪肝,我該怎麼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航空性中耳炎?
    隨著交通事業發展,乘飛機旅行的人增多,航空性中耳炎即是在乘飛機下降時所出現的一種中耳氣壓損傷。 航空性中耳炎之所以發生,是飛機由高空向下降落時,人體由高向低運動,因外界氣壓增大壓迫耳道的鼓膜內移所造成。其主要表現是耳內不適,雙耳脹悶或脹痛,耳鳴眩暈。
  • 中耳炎的六大顯著徵兆
    中耳炎不是什麼稀罕的疾病了,是很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導致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那麼中耳炎的顯著症狀你知道多少。中耳炎的六大顯著徵兆中耳炎是我們的中耳全部或者是部位結構發生的炎症性病變,一般孩子發生的也是很多的,一般有非化膿性和化膿性中耳炎兩大類。
  • 中耳炎的病因和危害是什麼?保定民眾耳鼻喉醫院告訴你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好發於兒童。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等,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症太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 中耳炎流膿怎麼辦 哪些因素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是十分常見的疾病,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這對我們的耳朵影響很大。有的人甚至會出現流膿的情況。那麼,中耳炎流膿怎麼辦呢?什麼原因導致中耳炎?中耳炎不能吃什麼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骨瘍型中耳炎,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應注意定期複查。引流不暢或疑有併發症者及膽脂瘤型中耳炎,應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併發症。謹慎使用偏方偏方是有一定的適應症的,若是隨便亂選擇,這樣容易出現意外。很多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偏方若用的不當,可能會讓病情加重,還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
  • 孩子突然喊耳朵疼,小心是急性中耳炎,三歲內兒童發病率高達83%
    到了醫院,只有內科,掛號人員建議明天再看,但孩子一直喊疼,就先掛了個內科,等了近2個小時,醫生給看了,抽血化驗,白細胞14萬,果然是有感染,懷疑中耳炎,給開了抗生素,讓第二天看耳鼻喉科。兒童醫院掛不上號,第二天一早掛了附近的天壇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給檢查後確診是耳鼻喉科,說是感冒引起的,感冒後期容易出現,讓回家先吃藥,然後複查。
  • 中耳炎千萬別小看了 嚴重起來人會偏癱的
    得了中耳炎一定要徹治  平時不要擤鼻涕  「中耳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經常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併發症。通常又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時醫治可以治癒,但遷延不治,或者治療不規範,會演變成慢性的,若還是化膿性的,那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 飛機上有人感冒,全機人員都被傳染?
    一架飛機上有一個人感冒,那麼全機人員是否都會被感染?最近,關於飛機旅行的一些好消息。如果您乘坐的飛機上有一名生病的乘客,那麼你生病的可能性不大。這是一項新的研究結論,該項目研究了呼吸道病毒如何在飛機上傳播。
  • 治療中耳炎有了新辦法
    華龍網1月30日13時50分訊(記者 黃宇)中耳炎也能用內窺鏡做手術?今(30)日,記者從全國首期耳內鏡解剖培訓班上獲悉,日後,醫生可通過「耳內鏡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術」等方式,幫助患者診治,減輕創傷,提高恢復速度。    什麼是中耳炎?
  • 為什麼他們在飛機上面部這麼猙獰?他們在治耳鳴乘機要保護好耳朵
    進入九月,很多人都開始計劃乘飛機來一場國慶小長假出行,但是許多經常乘飛機的人會抱怨說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耳鳴嚴重時會伴隨著聽力下降、耳部疼痛等症狀,在飛機高速起飛的那一刻,無心關注空姐空少,也聽不清周圍在說什麼,只擔心自己出門一趟可能將要雙耳失聰。
  • 或是感冒擤鼻涕不當所致
    你可曾想過感冒擤鼻涕不當也會惹來耳朵痛?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彭宏醫生指出,擤鼻涕不當的確會導致中耳炎,因為鼻腔是通過咽鼓管和中耳相通的,當擤鼻涕用力過度時,鼻涕中的細菌就有可能通過咽鼓管湧入中耳腔,進而引起中耳炎。   耳朵痛怎麼回事?你可曾想過感冒擤鼻涕不當也會惹來耳朵痛?
  • 注意可能是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臨床上以耳痛、耳內流膿、鼓膜充血、穿孔為特點。若治療及時、適當,分泌物引流通暢,炎症消退後鼓膜穿孔多可自行癒合,聽力大多能恢復正常。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遺留鼓膜穿孔、中耳粘連症、鼓室硬化或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種併發症。
  • 分泌性中耳炎:容易忽視的嚴重問題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耳積液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統一,有稱為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積塗粘稠呈膠狀者,稱膠耳(glueear)。分泌性中耳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 感冒時候耳朵疼腫是怎麼回事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炎症在咽鼓管中就會引起麻煩。感冒發燒時候呼吸道黏膜會腫,咽鼓管也會腫,細菌就容易傳進去,咽鼓管裡邊引流不好,細菌就會在裡邊生長,容易化膿衝破鼓膜,形成鼓膜穿孔。膿就從耳朵流出來了。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引起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 馬德鐘颱風天乘飛機感到不停搖晃 好友叮囑他小心
    馬德鐘比較幸運,他昨天(8月27日)早上還上載在飛機艙的照片,從飛機的窗口所見,他正在機場跑道上等待。馬德鐘留言:「八號颱風,在飛機上也能感到不停搖晃,真的能起飛嗎?」好友梁烈唯、陸詩韻及不少網民都叮囑他要小心!周麗淇原定要去北京出席電視劇的宣傳活動,不能上飛機,還打算轉乘坐高鐵,可惜都取消,結果只能折返,她留言:「因為颱風關係,航班取消了,高鐵也取消了!
  • 「隱形的翅膀」惹出怪病
    「隱形的翅膀」惹出怪病 北海大量隱翅蟲出沒,不少學生因此患上皮膚炎;醫生提醒,隱翅蟲上身千萬別拍 近段時間,北海、合浦兩地多所學校的學生向本報反映,在宿舍和教室裡頻繁看見大量的隱翅蟲出沒,許多同學不小心沾上隱翅蟲的毒液,身體一些部位出現皮膚紅腫、起泡的現象 現狀 多名學生中招受傷 小美是合浦四中高三的一名學生。大概一個星期前,早上醒來的小美在宿舍照鏡子時,突然看見脖子上出現一條長約4釐米的線狀傷口,觸摸上去感覺到疼痛灼癢。
  • 飛機上可以帶吃的嗎 哪些人不宜乘飛機
    很多人在坐飛機之前都會帶一些吃的,怕自己餓,那麼飛機上可以帶吃的嗎?哪些食物是可以帶上飛機吃的呢?乘飛機前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哪些人不宜乘飛機?第一次乘飛機的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飛機上可以帶吃的嗎在乘坐飛機的時候麵包、餅乾都是可以攜帶的。
  • 帶娃乘飛機 注意事項要牢記
    寶寶要喝牛奶,能不能帶熱水上飛機呢? 機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小孩子出門總是恨不得把所有玩具都帶上,但是像玩具槍以及含有電池的玩具是不能帶上飛機的。另外,液態奶是無法帶上飛機的,但是奶粉和奶瓶則可以。如果您想給寶寶衝奶粉的話,可以向乘務員要熱水。
  • 【科普】老年人乘飛機應注意的事項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出行工具也隨之升級,飛機已經變成一種大眾常見的代步工具,飛機的特點是速度快,適合遠距離出行,極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現在,老年人乘飛機出行非常常見,旅遊,看望子女,都會有可能要乘坐飛機,那麼,老年人乘飛機出行要注意什麼呢?小蘑菇在這裡給大家一一說明。 有許多國際航空公司要求:「超出70周歲以上的老人乘坐飛機,需提前出示二級甲等或三級甲等醫院門診的健康證書或病例證明,或籤定免責聲明。」您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 飛機起降時耳朵為什麼很難受?教你3招緩解不適
    乘坐過飛機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飛機起飛、降落的時候,耳朵會出現耳悶、耳脹等不適症狀,這是怎麼回事?如何才能緩解這些不適症狀呢?要想知道這些不適症狀產生的原因,就要從耳咽管說起。在飛機的降落過程中,外界氣壓與中耳氣壓仍然會出現壓力差,因此乘客也會出現不適症狀。那麼,如何緩解這些不適症狀呢?《生命時報》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多做嘴部運動。在飛機起降時,乘客可以喝口水、吃點零食,或者嚼個口香糖。《羊城晚報》提醒,對於嬰幼兒來說,家長應注意在飛機起降時不要讓寶寶睡覺,最好給寶寶餵些奶或水。
  • 感冒需要吃頭孢?這些用藥舊俗得改改
    聽到某某朋友說要感冒了,趕緊吃點阿莫西林、頭孢預防一下。一感冒很多人首先想到阿莫西林、頭孢,它其實是抗生素。馬上到2021年了,趕緊更新一下用藥知識吧。感冒需要吃抗生素嗎?單純治療感冒,是不需要的。而且不僅沒啥用,還可能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