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健委」公眾號半年漲粉百萬 醫衛界頂流「段子手」啥樣?

2021-01-07 南方周末

天天用不重複的「段子」做科普,稍不留神每篇文章就十萬+,會玩梗的「深圳衛健委」不愧是廣東21地市衛健公眾號的「頂流」。在「廣東21地市衛健政務新媒體健康傳播力榜」一季度、二季度的製作中,南都課題組發現,「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以其巨大的閱讀量、接地氣的選題、極具「網感」的編排方式、詼諧的文風,在一眾政務號中脫穎而出,已擁有了大批擁躉。

作為深圳市衛健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它是怎樣呈現出這樣的風貌?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深圳衛健委」背後的小編——「深小衛」團隊,聽他們暢談官微運營理念和經驗,以及疫情期間力推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內情。

關於運營理念

南都:你們是深圳衛健委的官微,為什麼呈現出了與其他政務號完全不同的風貌?

深小衛:很多粉絲把我們稱為政務宣傳的一股「清流」,不少人懷疑我們真的是官方號嗎?真的是衛健委嗎?畢竟我們這麼活潑,有時候還有點「汙」。可以說,過去的政務宣傳是「60後」的風格,到我們團隊想要呈現出一個「90後」的風格。我們的團隊也是「90後」為主,「前浪」和「後浪」相結合,以「後浪」為主。另外,我們的團隊成員基本都有媒體的工作背景,或者是醫院系統中搞宣傳的好苗子。

想要改變,最大的利器是「市場化」,我們本身是一個自主運營的市場化團隊,對標的是市場上新媒體領域的精品、大V,市場上的受歡迎的東西都擺在那裡,我們學兩招回來,就已經能夠在傳統鐵板一塊的政務宣傳中讓人眼前一亮。

南都:具體有哪些「招」?

深小衛:我們做「官宣」,從來不會把紅頭文件直接堆上去,而是面向深圳市民。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齡不到34歲。我們的思路就是,寫每一篇推文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用戶為什麼要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裡面有沒有用戶需要的東西?我們要找到他們需要的點,這個點要麼是有價值,要麼是有趣,要麼是有共鳴。

日常運營中,我們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懂人心」:要知道站在你對面、拿著手機看的這個人需要什麼東西;第二要「說人話」,醫療這個行業很專業,特別是臨床上的術語,每一個字都能看得懂,但是連起來就不知道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要充當翻譯,把術語翻譯成大白話。第三要「做潮人」,我們也在不斷嘗試更多的新玩法,比如條漫、新媒體視頻、封面圖,比如怎樣把政務宣傳文章寫得好看。

另外,我們後來慢慢覺得,只是有趣或者搞笑也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點溫度,只有能撫慰人心的文章才能成為經典,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是事關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人間世」,,很多病人以及家屬都是焦慮、痛苦的,需要有一些人文關懷的東西。

同時,政務新媒體想要保持接地氣,必須頂住發「官宣體」的壓力,如果一些政務類信息對市民來說沒有價值,僅僅是展風採、秀成績,那就不能發布。這類題材必須轉化成市民需要的乾貨,才能夠發布。這裡要特別感謝我們委領導,務實、包容、不好大喜功,給予我們足夠的創作和發布空間。

疫情期間的漲粉

南都:疫情中「深小衛」的表現非常搶眼。

深小衛:是的,我們2019年全年只有64篇10萬+的文章,但是疫情來了之後,閱讀10萬+已經成為日常,到現在為止有360多篇10萬+。我們今年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是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那篇文章,已經有700多萬閱讀量了。

我們是在1月16號前後啟動的疫情報導,那個時候粉絲數是228萬,疫情來了後,大家對衛健領域關注度空前的高,加上要發疫情通報,發各種相關的指引,到現在,我們粉絲數是334萬,漲了超過100萬,漲粉漲得最狠的就是剛開始公布確診病例所在小區的那幾天,漲了30萬粉。

南都:深圳是全國第一個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你們衛健委在裡面起了多大作用?

深小衛:這件事是深圳衛健委力推的,是中國內地公共衛生史上的一次突破。當時網民的需求非常高漲,微博底下一片罵聲,有人專門做了圖罵我們「深圳衛健委,病例到底在哪一個小區!?」

我們發了病例所涉小區之後,社會反響很強烈,我們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過輿論的熱度立刻降溫,大家都開始點讚深圳市政府非常英明、響應及時,世衛組織考察專家來深圳時也點讚。輿情宜疏不宜堵,我們必須讀懂我們的「用戶」,公開透明發布信息,把輿情給釋放掉。

南都:你們的疫情通報都會做得比別人更有意思、閱讀量更大,花了哪些心思?

深小衛:對,疫情期間每天都要有疫情通報,通報到後面每天都是零新增,粉絲開始不愛看,他們想要有一些新的亮點。後來大家就商量,第一,我們除了發布每天的疫情數據,也要收集一些香港、全省、全國的突發疫情事件,讓內容更豐富。另外,我們要跟別人不一樣,不要再發那種千篇一律的「疫情通報」「最新消息」的頭圖,儘量找一些段子、「毒雞湯」,讓人每天都耳目一新。

比如在「上班狗」最怕的「黑色星期一」,我們就會說「看看誰要遲到了」,周末就發臨時加班的東西,這樣可能會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掐中別人的槽點、痛點,讓大家覺得,嗯,深小衛懂我!

即時是疫情通報,「深圳衛健委」也會在圖片和封面上加入更多趣味內容。

南都:疫情期間你們做出了這麼多成績,有什麼經驗嗎?

深小衛:要用專業的人才,要有市場化的理念,要有持續創新的精神,沒有這三樣東西根本沒法跟我們拼。

我們的團隊是衛健委自主團隊,目前有8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有人很會配圖,同樣的內容,她配的圖就是比別人閱讀高;有人可以把政務宣傳寫得很帶勁;有人特別擅長想封面頭圖的段子;有人很會跑現場,總能抓到最「狗血」、最驚心動魄、最耐人尋味的案例和細節;有人腦洞特別大,隨便給一個題材都能寫出一篇「小說」,尤其是寫「汙科普」,總能寫得百轉千回又尺度得當,「汙」也「汙」得清新脫俗。

做小編的技巧

南都:你們推文的頭圖讓人印象深刻。

深小衛:做頭圖就是要乾淨,顏色要很明快,要在很多頭圖裡面,一眼被看中。頭圖裡的文字必須是「段子」,總體的風格就是「賤萌賤萌」。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的頭圖。

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頭圖?就是為了能在很多號中脫穎而出,要在一堆號裡成為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

一個頭圖要做出來就十分鐘左右,最難的是想段子,我們平時刷手機也會攢一些段子,到現在為止,我們每天發的頭圖段子都沒有重複過。每天都會有粉絲在後臺問我們要封面圖集合,也有很多號開始模仿我們做頭圖。

南都:你們與讀者的評論互動也很多,有針對讀者互動做出相應的內容調整嗎?

深小衛:我們這個平臺能呈現出現在的樣子,很多都是用戶的功勞。我們有300萬粉絲,疫情前很多孕婦關注我們的號,所以婦產類的文章比較多,後來因為疫情人群變雜了,需求就跟原來不太一樣了,有關心政策的,關心疫情的,這時候內容就需要調整。

比如我們的封面圖,是根據用戶的反饋日積月累慢慢去調整的。還有,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點「汙」科普,不發的話就會有用戶在評論裡「催更」:今天怎麼不「開車」啊?

有點「汙」但不尬的科普文。

我們放評論也比較寬鬆,基本除了說髒話的不放,其他全部放,包括反對的聲音,讓評論區保持社會該有的多樣性。其實網絡是有「自淨」功能的,不同聲音放出來,會有人來辯的,真理越辯越明。

而且我們放出評論很及時,刷到了就會放,還會不斷更新新的留言出來,因為粉絲活躍度很好,經常很快就到100條留言極限了。現在對粉絲來說,看評論也成了閱讀內容的一部分,看完文章不到留言區打個卡是不完整的。

南都:關於轉載與原創,你們有一個比例的控制嗎?

深小衛:我們轉載的比例大概是1/4到1/5,有些轉自深圳各醫院、各公衛機構的文章通常都是經過重新加工的,有的大號,比如「丁香醫生」「好奇博士」等都跟我們有合作關係,有時候我們也會付費轉載他們的文章。

南都:作為深圳衛健委的官微,內容的有趣性跟權威性怎樣平衡?

深小衛:傳統媒體講職業操守,我們做新媒體也一樣,我們將準確性放在第一位,不違反醫療上的倫理、新聞上的倫理、人文上的倫理。我們一直強調一個詞「得體」,就是文章再怎麼搞笑,再怎麼「汙」都要得體,收放自如,不管發給誰看,都不會覺得尬。

比如,我們發過一篇關於深圳醫改被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報導的文章,(《深圳基層醫改為何能上《柳葉刀》?這8個人說出了「真相」》)要是一上來就寫「深圳又成了全國第一」,就很不得體,因為這只是《柳葉刀》的角度,但是並不代表它真的是全國第一,我們不能自吹自擂,自已看了也不好意思。

另外,有一些話題,尺度要把握好。

還是為人才煩惱

南都:作為官微中的「領頭羊」,你們還有什麼煩惱嗎?

深小衛:人才一直是我們的痛點,作為一個官方機構,我們不能像市場上的公司一樣,想招多少人就招多少,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人力,就可以減少轉載,生產更多更好的原創,也能更深入地挖掘政務、政策的東西,做得更接地氣,更多人看。

我們還遇到過這種事,有時候想做好的產品,接觸外面的廣告公司或者視頻公司,發現他們並不太願意跟政府合作,原來,在一些市場化團隊的眼裡,覺得政府團隊是很古板、很多條條框框、很難接受創新的「甲方爸爸」,但其實我們是一支市場化的政務宣傳團隊,市場上最新最潮的玩法,我們都樂於嘗試。

南都:下一步,打算做哪些新嘗試?

深小衛:微信只是日常的流水,我們能夠在業內聞名,離不開一些「爆點」,比如短視頻上的一些頭部產品,「戲精女護士」短片一炮而紅(《戲精女護士和「90後」硬核飆戲!全程沙雕差點笑裂!》),第一季的全網流量就有5000萬+,還有一個講抑鬱症的短視頻,現在很多號一發抑鬱症的話題,都會轉發和引用。

我們也跟進各種新玩法,比如條漫,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就跟進了,去年很火,今年大家有點疲了,我們又開始做抖音,目前的兩個號流量還是不錯的。

最近我們打算進駐B站,前不久發了一個帖子,向全市醫療系統徵集明星UP主,讓做抖音的那個專業團隊去給他們做包裝剪輯,醫生是社會上比較優質稀缺的人才資源,但因為專業上的壁壘,很多人不了解。

南都:你們認為,深小衛的這種面貌會是政務號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深小衛:從長遠來看,只有做面向大眾的內容才有生命力,堅持走群眾路線,與市民大眾在一起,才能生機勃勃。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主創團隊

統籌:尹來 李文 遊曼妮

採寫:南都記者 李文 實習生 尹嘉怡  麥曉婷

受訪者供圖  部分圖片來源於公眾號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半年漲粉80萬,「長春奇點」如何成為視頻號頭部玩家?
    2020年6月底起,她開始運營視頻號「長春奇點」,通過揭露社會現實、講人際交往,談勵志,半年漲粉80萬,其中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達2.4億。同年10月,她又開設小號「開心的奇點」,截至目前,2個多月漲粉30萬。評論區常有網友感慨,說她講得透徹,還有不少人加她微信,私下傾訴和諮詢情感問題。
  • 新公眾號想要快速吸粉10000?拿好這個漲粉公式
    在工作中,運營新人可能會遇到這麼個情況:「剛接手一個新的公眾號,老闆說這個月要漲粉1萬!」雖然內心是拒絕的,但還是硬著頭皮去思考如何實現目標?官網幾乎是每個企業的標配,這些運營人員都可以利用起來,可以在網站底部或者右側放置二維碼,引導關注公眾號。如果官網訪問量大的話,每天漲粉的數量也是可觀的!2)掃碼登錄。很多官網將關注服務號作為登錄的入口,用戶必須微信掃碼才可以登陸訪問,比如新榜、西瓜數據,基本新用戶都先關注了服務號,很棒的一種引導關注的做法。
  • 羅翔在B站2天漲粉百萬,像他這麼牛的至少還有6人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 貓哥BroCat,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都知道最近B站講法考課的老師羅翔火了。他到底有多火?
  • 「小瓶子」2天給公眾號漲粉10萬,爆款互動圖文怎麼做?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網易H5(ID:wangyih5),作者:小藍,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宅在家的這些天,你是不是被各式各樣的小瓶子刷屏了?各類公眾號也紛紛加入這場塗鴉大賽,讓小瓶子成為這段時間裡,站在金字塔尖的流量符號。而最早做互動小瓶子的公眾號「網易王三三」, 2 天內漲粉超過10w。這再一次說明,互動圖文仍然是能引起爆發式傳播的流量利器。
  • 火燒雲數據:最新B站UP主漲粉榜,看看你關注的UP主有沒有上榜!
    火燒雲數據最新公布了UP主7月13日-7月19日漲粉/掉粉數據情況。本次 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周度漲漲粉榜單中排名前十的個人UP主(官方帳號除外)都有誰?快來看看不關注的UP主有沒有上榜?第五名:峰哥亡命天涯周度漲粉167397峰哥原名周立峰,是深證MCN公司蜂群文化的合伙人兼高管。早在12年就已經進入了自媒體行業。在抖音上早已達成百萬粉成就。在B站上,峰哥從19年9月3號開始進行初投稿。
  • 海底世界門票免費送系假的 公眾號「廈門去玩啥」涉嫌誘導關注被封號
    「廈門去玩啥」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虛假信息截屏。 ­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賴貴旺)「搶!近日,名為「廈門去玩啥」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這樣一則信息,該信息隨即在朋友圈瘋轉,「廈門去玩啥」也因此獲得了大量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廈門去玩啥」的帳號主體是深圳的一家傳媒公司,它利用廈門海底世界的知名度「吸粉」,然後乘機推銷減肥藥等產品。­  記者了解到,廈門海底世界已經舉報了「廈門去玩啥」,該公眾號昨晚已被封號。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
    enjoy~「用戶裂變增長」可以說是最近一年很火的概念了,有的人的確通過裂變玩法漲粉數百萬,短短幾個月做成頭部大號;更有短短一年時間,團隊微信好友數裂變到百萬,銷售額翻了10倍。這種暴力的黑客增長玩法吸引了很多創業者、運營人,有刷爆了朋友圈的網易戲精課,也有趨之若鶩般的進各種大咖群活動,更有異常簡單粗暴的免費送書活動。玩法的背後都是用裂變思維在做運營活動,的確有效!
  • B站漲粉「新銳」:折射的內容創作趨勢與共性?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張木子,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後浪,入海,喜相逢。我們再來看看粉絲增量:TOP30 的增粉量多在20- 40 萬區間,與年初幾月的強勁表現相比, 6 月的增粉區間整體滑落,第一名是唯一一個漲粉超百萬的拜託了小翔哥。43.3%的UP增粉量在20- 30 萬之間,增粉勢頭稍有滑落,考慮到與 6 月學生備考月的來臨有一定相關。
  • 半年做了3次裂變活動,累計漲粉30W後,我整理了這套萬能漲粉秘籍
    Hello,大家好,我是Terry,三節課的用戶增長,上次跟大家見面還是在 3 月份,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們做了三場比較大的裂變活動(如下圖所示),總計完成了 30 萬+的粉絲增長,通過對這三場活動的復盤,我總結了這套萬能漲粉秘籍。
  • B站UP主漲粉數據免費查詢工具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作者: 小公舉,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新媒體人,經常要觀察嗶哩嗶哩UP主的數據。比如某個UP主最近漲了多少粉絲?掉了多少粉絲?
  • 今日頭條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
    中青在線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移動內容分發平臺今日頭條今天在北京舉行「2017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試圖在未來1年內孵化1000個擁有百萬粉絲的平臺帳號,並以網絡流量優勢幫助旗下社交媒體「微頭條」的用戶快速增加粉絲。    此前,今日頭條已向內容創作者推出現金補貼、流量分成等激勵措施。
  • 知乎引流深度乾貨文,5000字長文教你知乎快速漲粉
    頭條的三千粉遠遠比不上個人號的三千粉,抖音三千粉也遠遠比不上公眾號的三千粉。而知乎的三千粉,我悄悄的告訴你,和公眾號是等值的。很多人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真的,網際網路的高質量用戶,知乎獨佔半壁江山。坐擁高淨值用戶群體的知乎,事實上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品牌方的青睞,是大品牌入駐首選的營銷陣地,也是付費流量的燒錢廣場。
  • 非法代孕生出雙胞胎 深圳衛健委稱「均屬個案」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6月24日訊(記者 劉延春)儘管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衛健委)稱對非法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行為的打擊,長期保持高壓態勢,但是深圳日前仍出現了非法代孕事件,這次是丈夫請人代孕生出雙胞胎,而妻子一直蒙在鼓裡。
  • 單條視頻播放量4千萬,漲粉13萬,引流6800人,英語類視頻號如何運營?
    △ 西瓜數據視頻號交流群聊天截圖此前「西瓜數據」公眾號曾發過《 2020 年公眾號廣告趨勢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培訓教育行業是公眾號中廣告投放最多的。△ 西瓜數據《 2020 年公眾號廣告趨勢調查報告》市場需求大,加上目前視頻號可支持在底部插入公眾號連結,這無疑給英語類視頻號運營者們提供了很多掘金的機會。
  • 清華網紅畢嘯天:「科學段子手」教你如何搶紅包
    清華網紅畢嘯天:「科學段子手」教你如何搶紅包來源:新華社 2017-01-29 魏夢佳 王曉潔 樊攀春節期間,一個名為《微信紅包先搶和後搶差距居然這麼大》的網帖走紅網絡,文中清華博士用數學理論推導搶紅包攻略,用統計學進行一系列搶紅包實驗,獲得了「10萬+」的點擊量,數以千計網友點讚。
  • 清華段子手「畢導」:用科學思維逗悶子
    「畢導」是畢嘯天在清華大學做輔導員時的稱呼,一直延用下來,成為他公眾號的名稱。見面時,他穿著規整的黑色風衣,平頭,說話時兩眼發光,時而盯著桌子某處思考一番。他是樂於成為一個段子手的。作為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直博四年級學生,他一直在網絡用科學的思維講段子,儘管他通過科學推導得出來的結論大多無用,甚至推導有誤,仍被網友稱為段子界的一股清流。
  • 公眾號文章閱讀量的計算方法及提升方法
    公眾號文章閱讀量可謂是和收益息息相關,那麼公眾號文章閱讀量的計算方法及提升方法,網友們都了解清楚了嗎?若是沒有的話,不妨隨著拓途數據進下文好好了解一下哦!3、手機微信端的閱讀量是實時更新的,和微信公眾號後臺是不同步的。4、增加一個閱讀量,並不需要關注公眾號,作為一個路人或者遊客的話也是可以直接操作的。5、通過自動回復獲得的文章,是不佔閱讀量的,假如將一篇文章列入自動回復裡面,那麼這篇歷史文章的閱讀量會從0開始計算。
  • 有醫說醫 | 如何處理「滑鼠手」引起的「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
    有醫說醫 | 如何處理「滑鼠手」引起的「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 2020-10-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黯淡的那顆星+公眾號成員群像
    ——end——以下較為出戲,為防止影響文感體驗請選擇性閱讀:是的沒錯停更兩年的公眾號回來了!或許是因為都是真愛粉也可能是因為過於沉寂導致許多粉絲都沒有注意到咱們的存在(當然我希望是因為第一個原因)所以兩年來居然完全沒有掉粉你在幹什麼!
  • 回應「收購AC米蘭」馬雲化身為「段子手」
    【深圳商報訊】綜合新華社、新浪體育等報導,日前外媒爆料稱,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試圖收購義大利足球豪門AC米蘭俱樂部股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28日通過社交媒體幽默回應:「AC米蘭是在義大利的米蘭嗎?聽說湖人隊的泰森去了米蘭,是不是AC我就不知道了,這下中超的姚明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