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從1991年成立以來,經過30年的奮鬥,在新一代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產業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僅誕生了很多原創技術成果,也孵育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一大批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更湧現出劉慶峰等著名創業家、企業家。
為了進一步創優營商環境、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創業、創新的沃土、加強科技型企業領軍企業家隊伍建設,合肥高新區於2020年啟動了「領航」企業家培養工程,希望著力培養高新區高成長企業和具有潛力的科技型企業的負責人,重點培養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CEO。
今天起,我們將繼續推出領航企業家系列報導,深度展現高新區新一代企業家開拓創新、奮鬥拼搏、努力將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風採;呈現高新區培養「領航企業家」活動中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活動和舉措;記錄合肥高新區在打造優秀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家營造創新、創業的豐沃土壤的歷程。
他來自科大少年班,從小被稱為「神童」。長大後,他立志「為國造儀」,用自身所學,為我國量子技術添磚加瓦。首期內容,我們將聆聽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賀羽的「造儀」故事。
賀羽是個「川娃子」,2009年,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一口氣本碩博連讀。賀羽師從杜江峰院士,談起走上創業之路,也與自己的恩師有著不解之緣。
2011年的時候,杜江峰院士曾作過一個非常精彩的報告。在那次報告會上,令賀羽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杜江峰院士說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我們要去買一臺儀器,第一次對外報價是600萬,後來我們好不容易把錢湊齊了,他就一口氣漲到了1000萬。當時問他為什麼要漲價,他給了相當於說是無法反駁的一句話:我的產品最好的,那麼我的價格也要是最好的。」
聽完這次報告,賀羽夜不能寐,輾轉反側。振興國家科學事業,研製出本國的科學儀器,這顆種子這時在賀羽心中埋下了。於是他一邊在學校實驗室中做研究,一邊成立註冊了第一家公司。
賀羽先後創辦過三家公司,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但不管怎樣,創業的動力始終在賀羽的血液中流淌著。在攻讀博士階段,賀羽進入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工作,在大型科學儀器、關鍵核心器件的研製領域深耕十餘年,多項技術、產品取得重大突破。雖有著創業艱難的經歷,但90後的賀羽從未停止過對「科技轉化」的執著。
2016年12月,國儀量子誕生了。
在國儀量子的展廳,記者看到了這樣一臺儀器,電子順磁共振譜儀。像女性比較關注的化妝品,這樣一臺儀器能精準檢測出其分子結構、成分及含量等信息。它可以廣泛應用在科研、生物醫藥、化學材料等領域。這臺儀器,其實就是那次報告會上,被臨時加價的儀器。而賀羽,做到了「不再受制於人」,並且在性能和價格上,都有著巨大的競爭優勢。
國儀量子立足量子精密測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量子精密測量似乎既遙遠又陌生。其實,現在我們日常防護的必需品——口罩,便可以通過這樣的精密測量,讓劣質口罩無處遁形。國儀量子自主研製出了一把又一把微觀世界的「尺子」。
作為量子精密測量產業化頭部企業,國儀量子與合肥高新區的結緣幾乎天造地設。不論是產業發展的環境,還是合肥高新區提供的各項政策扶持,都讓國儀量子在短時間內,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日前,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的「2020年安徽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國儀量子自主研發的「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Diamond II型」成功入選。
在賀羽的辦公室,張貼著這樣一句話:國儀公司離倒閉還剩200天。
賀羽說:「我覺得只要我們停止創新一個月,我覺得國儀量子就離倒閉就不遠了。我們要不斷的去創新不斷的去開發新的需求,不斷的去做新的技術,不斷的去引領技術的發展。」賀羽希望用自身所能「為國造儀」,用不停步的創新,為科學進步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