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周星馳電影的觀眾一定對這句臺詞有深刻的印象,在《少林足球》中周星馳這樣說過:"如果人沒有理想,那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差別?"
通過這句話似乎很好地闡述了物種之間的差異,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比魚兒要優越要聰明,至少人類有理想。人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高姿態,是因為我們相信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按照達爾文的說法,人類和大猩猩的祖先是相同的,我們都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所以這樣看來,人類和魚兒沒有一丁點關係,畢竟人類在陸地生活,而大部分魚兒都是離不開水的。可是這樣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物種,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在3億年以前,人類還是一條魚。
01
進化論
1859年,達爾文的進化論震驚了世人,讓人類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起源,從那時候起,人類不再將自己的起源過度神化,人類也相信進化論。但是如果仔細的推敲進化論就會發現,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生物的祖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細菌和古菌,它們存在於35億年以前。後來生物通過細菌和古菌開始進化,由此出現了複雜的物種結構,人類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進化而來的。
但是當年達爾文在提出進化論以後就遭到了質疑,主要的質疑就是針對過渡物種所提出的。過渡物種實際上就是在進化論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說沒有進化論,那麼過渡物種的概念也是不復存在的,但是如果過渡物種找不到,進化論也會缺少依據。當時人們認為在進化論的基礎上無法找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所以認為這種理論站不住腳。
過渡物種介於兩個物種之間,它和兩個物種有相似之處但並非完全相同,按照進化論的說法,如果人類是從古猿進化的,那麼必然會有一種存在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物種。可是當時人類無法找到過渡物種的化石,所以認為這種理論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02
復演說
實際上針對物種的起源,其實還相繼出現了很多種不同的學說,復演說當時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復演說是在進化論提出之後所產生的學說,而且復演說一共持續了100多年,在這100多年的時間裡,人類始終認為復演說是真理。復演說之所以會站得住腳,是因為復演說提供了真實可見的依據,復演說的提出者叫做海克爾,他將魚、烏龜、兔子和人類等多個物種的胚胎發育圖進行對比,隨後海克爾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脊椎動物的胚胎在早期發育階段是極其相似的,他認為胚胎發展就是一種重演進化的過程,由此產生了復演說。
當時很多人都支持海克爾的說法,因為海克爾還提供了依據,他將脊椎動物胚胎發育階段用圖片的形式來呈現,結合他所提供的圖片來看,這些不同物種的胚胎在早期發育階段存在很多相同之處。而且對比之下不難看出,人類和魚類胚胎在早期確實有極其相似的地方,因為有圖有真相,所以當時海克爾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可是後來經過科學證實發現,海克爾提供的理論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因為海克爾在描繪胚胎發育階段時曾經進行了很多修改,經過造假以後圖片才成為了人們所看到的模樣,而非真實情況。隨後已經被人類相信了100多年的復演說被徹底推翻。
03
復演說和進化論孰是孰非
在復演說被推翻以後,相關理論開始被人們從教科書上撤掉,隨後人們才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復演說是真的,那麼人類在娘胎的時候不就是一條魚嗎?可笑的是,復演說雖然是假的,但是進化論卻告訴人們一個很難相信的真相,那就是人類在3億年前真的是一條魚。
既然復演說是假的,那麼進化論是否也不切實際呢?其實進化論在經過了不同領域的研究後發現,進化論基本上是站得住腳的,而且人類已經通過很多證據和現象對進化論進行了證實,所以時至今日進化論依然被人類奉為真理。
那麼此時要回到過渡物種的問題,既然進化論是真的,那麼過渡物種必然存在,為了進一步證實進化論,勢必要找到過渡物種存在過的證據。實際上達爾文在世時並沒有找到過渡物種,而是在進化論提出的兩千年以後才有了重大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就是始祖鳥的化石。始祖鳥是一種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生物,所以始祖鳥被看作是過渡物種,另外科學家還認為,其實恐龍並未徹底滅絕,部分恐龍後來進化為鳥類,而且一直存在於地球上,由此也進一步證實了進化論的正確性。
此外,研究人員一直希望找到有利的證據來證實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了過渡物種,也希望找到物種的化石來進行證明,但是化石的存在其實絕非必然,化石的形成需要很多外界因素的促成,缺一不可,所以即便真的存在古猿和人類之間的過渡物種,想要找到化石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能因此就推翻進化論,因為我們已經從其他物種的發展進化過程找到了過渡物種的證明,所以進化論才能立足。
另外隨著相關理論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2004年有人發現了提塔利克魚的化石,提塔利克魚生活在3億7500萬年以前。提塔利克魚和魚類以及兩棲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根據研究表明,這種魚類和人類祖先的連接緊密,所以復演雖然是假的,但是復演說提供的作假的胚胎證據卻弄巧成拙。人類和魚類確實有關聯,雖然胚胎不同,可是結合種種資證據顯示,提塔利克魚可能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過渡物種,所以不要小看魚兒,因為我們在3億年以前,就是這般模樣。
參考文獻:《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物種起源》、《生物體普通形態學》、《創造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