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天文臺址經歷沙塵降雪天氣 氣象科研人員開展探空觀測試驗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連日來,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正值冬季氣象服務關鍵期,廣大氣象幹部職工奔走在田間地頭、社區校園、防災前線,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11月16日至1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地區經歷沙塵、降雪天氣過程。青海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青海省茫崖市氣象局組成試驗小組,分別在過程前後開展兩次探空試驗。

  試驗小組利用探空氣球觀測和記錄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高空風、溫、溼、壓的垂直分布情況,獲取冷湖賽什騰山沙塵及降雪天氣過程高空大氣物理量數據,為研究當地高空氣象要素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圖為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施放探空氣球前的準備工作。

  (圖/權晨 文/趙海梅 杜華禮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青海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
    中新網西寧8月17日電 (孫睿 蔡琪)記者17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首次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成功
    李萬花 攝中新網西寧1月15日電 (孫睿 李積傑)「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天文大科學裝置冷湖臺址監測與先導科學研究』項目日前在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進行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並成功,為研究賽什騰山氣象要素條件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青海冷湖天文臺址氣象基本觀測及維護項目負責人樊萬珍15日對中新網記者說。
  •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中新社西寧12月21日電 (孫睿)「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 青海冷湖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這是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的兩臺觀測晝夜星空的天文望遠鏡。圖片由冷湖工業園管委會提供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 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省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23日電 (孫睿)23日,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當日下午,「2020年度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當今天文研究的重大發現都依賴於先進的觀測設備和望遠鏡終端,天文學的創新水平是各國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誌。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原標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西華師大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天文望遠鏡成功投用
    ncrb.cnncw.cn/paperdata/ncrb/20201225/4f94ef40e14b7a411a0059d0f88217bb.jpg>12月20日晚,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
  • 【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12月21日,經過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氣象條件是近期沙塵天氣發生的主要原因
    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24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出現的沙塵天氣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氣象條件是其發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沙塵天氣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首先是物質條件,即必須有一定規模沙(塵)物質儲備的地區,也就是「沙源地」,如沙漠、沙地、戈壁、乾涸湖泊、大片裸露乾燥疏鬆、無植被覆蓋的荒漠化土地等。
  • 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處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這標誌著青海省天文大科學裝置建設工作又邁向了新的實質性高地,這是青海省打造的一處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日前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順利在西寧市舉行。
  • 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首臺科學級光學望遠鏡成功實現科學觀測
    12月20日晚,青海冷湖地區全天無雲,空氣極其通透。
  • 氣象局發布2月天氣氣候特徵及沙塵天氣預警服務
    2012年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沙塵天氣監測預警氣象服務    一、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3.2℃,較常年同期(-2.0℃)偏低1.2℃。2月8日-9日,西藏日喀則地區南部遭受暴雪強風天氣,其中聶拉木兩天降雪量達到105.3毫米(9日降雪量達91.5毫米,創當地建站以來2月日降水量歷史極值),積雪深度61釐米,最大風速達38.2米/秒。強降雪導致日喀則地區定日、薩迦、拉孜等13縣受災。    4.東北出現入冬以來最明顯降雪。
  • ...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2020-12-22 09:3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開展氣象試驗,會經歷什麼
    這已經是今年該項試驗的第三個階段,為的是與今年5月開展的季風前期立體綜合加強觀測試驗和7月開展的季風中期試驗進行補充和對比,從而定量認識青藏高原水汽和熱量傳輸的變化規律,研究青藏高原水熱變化及其對周邊天氣氣候的影響,揭開「亞洲水塔」形成的機理和變化趨勢。
  •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層觀測項目:在地球最高...
    正是背負著這樣沉沉的殷切希望,科學試驗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中國氣象局相關職能部門、試驗參與單位協力,科研人員一路「奔上」青藏高原。從地面延伸到高空,項目組創新開展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多尺度過程觀測,開發雲微物理特徵綜合觀測技術,一些觀測站網的準業務運行填補了青藏高原中西部缺少土壤溼度和對流層常規氣象要素探空業務觀測資料空白,實現了青藏高原陸面-邊界層-對流層的天-地-空一體化綜合觀測技術的重要突破。每個初夏時節,科研人員穿上衝鋒衣,一路向雪域高原進發。
  • 冷湖,我國天文事業發展的熱土
    ,對開發保護這個資源的冷湖人,表達崇高的敬意,並向冷湖獎獲獎選手祝賀。、冷湖鎮黨委書記馬文武發表致辭稱:「冷湖在探索轉型的路上,要在顛覆重構中探索未來。從2017年『冷湖火星小鎮』計劃啟動以來,冷湖正在實現從地下轉向地上轉向星空、從地球轉向火星轉向宇宙、從遺址轉向精神轉向文化,實現資源重構、價值重構、經濟體系重構。冷湖利用特有的自然資源火星地貌,正在打造以科學為核心、科普、科幻、文創為輻射的『冷湖火星小鎮』品牌。
  • 記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西南渦加密觀測科學試驗—新聞—科學網
    通過近六年連續的西南渦加密觀測科學試驗,高原所獲得了寶貴的高解析度西南渦「過程觀測」資料,提升了對西南渦的整體認識,實現了對西南渦發生、發展、移動及影響過程的高時空解析度監測,特別是加密時次的高空探測資料為提高強降水天氣預報準確率提供了有力保證。
  • 慕士塔格觀測站光學天文觀測條件研究獲進展
    在優質天文臺址建設天文觀測基地,是保障天文學和空天觀測設備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關係到國家天文或空天觀測重大設備的投入決策和發展戰略。地處新疆西南邊陲的帕米爾高原地區,在光學、紅外和太赫茲波段天文學觀測方面具有自然條件優勢,是我國境內潛在的優良天文臺址的分布區域之一。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