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蟾蜍可能會喪命
2018年10月6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廣東省發生1起因個人捕捉並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其實,食用蟾蜍導致中毒的案例全國並不少見。2016年,重慶兩名年輕男子半夜打手電筒逮青蛙,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結果導致一人死亡,一人送入ICU搶救。2003年,廣東江門林某婦女從田裡抓獲3隻蟾蜍,因認為蟾蜍湯可以清熱氣,所以將蟾蜍煲湯,給自己3個小孩和1個侄女喝。結果喝了蟾蜍湯的4個小孩在4小時內先後死亡,死後屍檢在中毒食物殘渣中檢出蟾蛛毒素。
蟾蜍雖然全身是寶,但不能直接食用
蟾蜍,俗稱癩蛤蟆,與蠍子、毒蛇、蜈蚣和蜘蛛並列為「五毒」,它不但是捕食害蟲的農業衛士,而且藥用價值極高!蟾酥、幹蟾皮、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藥材,因此,素有「蟾寶」之稱。
我國著名的六神丸、梅花點舌丹、華蟾素注射液等50餘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目前德國已將蟾酥製劑用於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救生丹」。必須強調的是,蟾蜍雖可用作強心劑,然而一旦服用過量,就會導致心跳加快、心率紊亂甚至心臟停搏。據公開文獻報導,僅攝入0.06毫克蟾蜍毒素就可能中毒而死。當毒素誤入眼睛內,可引起眼睛紅腫甚至失明。
如果中毒了,怎麼辦?
進食,服用過量的蟾蜍製劑,或傷口遭其毒液汙染均可引起中毒,主要症狀表現為:
消化系統: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水、休克;
呼吸及循環系統:胸悶、心悸、發紺、心律不齊,心電圖可出現類洋地黃中毒的ST、T改變及傳導阻滯。重者可導致阿-斯氏症候群、呼吸和循環衰竭;
7分鐘的排酸:頭暈、頭痛、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驚厥;蟾毒誤入眼內,可引起眼睛紅腫,甚至失明。
一旦發生誤食蟾蜍中毒,應立即聯繫醫院緊急救治,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此外,皮膚染毒也要迅速用溫開水衝洗,並儘快到醫院就診。
蟾蜍去頭、去皮後就能吃了嗎?
蟾蜍毒素主要集中在耳下腺、皮膚腺、內臟、卵巢等部位。這些部位會分泌出毒素,因此很多人認為只要去除蟾蜍的頭和皮就可以放心吃了。蟾蜍毒素也可少量存在於肌肉和骨頭裡,如果沒有專門訓練,在切除耳下腺、皮膚腺過程中,還有可能導致腺體中的毒素汙染肌肉。比如,江門4個兒童中毒死亡的案例中,林姓婦女就已去除了蟾蜍的皮和內臟,但湯渣檢測顯示蟾蜍毒素呈強陽性。
提醒
最後,筆者特意提醒,切勿隨意食用蟾蜍、野生蘑菇、河豚魚等有毒動植物,「野味」雖然好吃,但可能只能吃一次,因為再吃只能下輩子了。
來源:中山食藥監
編輯:mon妹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作者與編輯聯繫
更多新聞資訊,請微信關注大粵中山(TENGXUN_ZSNEWS)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