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到機器人,人們首先想到的已經不會再是阿西莫夫筆下的科幻故事。從「小度」在《最強大腦》一戰成名,到AlphaGo三連勝圍棋天才柯潔,這些「開掛」的機器人,不斷刷新人們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認知。最近,在央視《加油!向未來》中,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小加」,因一場「狗臉識別」的科學實驗而迅速走紅,而「小加」的看家本領模式識別技術,也因此走進大眾的視野。
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加」亮相央視《加油!向未來》節目
《加油!向未來》是一檔由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科學實驗節目,通過腦洞大開的實驗,將當下最頂尖的「黑科技」展現給觀眾,讓觀眾感受到好玩的、友善的科學。在新一期的節目中,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加」面對現場18條體型顏色一致、長相堪稱「複製粘貼」的比熊犬,應對自如,一邊和主持人撒貝寧「尬聊」逗樂全場,一邊輕鬆完成「狗臉識別」的挑戰,從18隻比熊犬中迅速識別出三隻目標犬。
「小加」的爸爸是來自中科院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王金橋。「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加』是新一代人工智慧平臺,主打精細目標識別功能」,他介紹,「狗臉識別」相較於大家比較熟悉的人臉識別難度更高,由於狗的面部結構和特徵基本趨同,因此在識別過程中「小加」需要經過更加複雜的計算,以及超高精度的識別性能。
據了解,「小加」的人臉識別是採用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低功耗深度耦合神經網絡算法,能夠同時捕捉到人臉的全局結構特徵和局部細微差異,從而學習到一個人的個性化人臉特徵。現階段「小加」人臉識別的精準度已接近99%——在身份證與現場照比對方面,在百萬分之一的虛警率下,「小加」人臉驗證準確率達到99%以上。而在動態監控人臉識別方面,在十萬分之一的虛警率下,「小加」人臉識別準確率達到85%。事實上,狗臉識別和人臉識別,都是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的典型應用。所謂人工智慧模式識別,即通過計算機,可以自動地模仿人腦,來識別圖像、聲音、文本等各種各樣的信息。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慧模式識別已經被應用到了許多領域。例如與公安部門合作,在尋找走失兒童、老人等社會公益性的重要應用領域發揮極大作用。而在娛樂生活等日常應用中,國內知名的可視化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影譜科技率先完成了影像識別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應用的轉化。通過旗下「植入易」和「video易」兩款產品,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技術與視頻原生廣告植入相結合,開闢了網際網路視頻垂直領域全生命周期的新媒體運營及營銷模式。
早在2016年,影譜科技就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成立了聯合實驗室。憑藉中科院在人工智慧及視頻分析等領域的核心算法,以及影譜科技在視頻數字營銷領域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雙方展開了一系列尖端研究,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應用於視頻原生廣告領域,以技術為驅動,與視頻行業深度融合,打造原生影像生態。「小加」的爸爸王金橋也是影譜科技研發團隊的成員之一。他表示,中科院與影譜科技的合作是順應人工智慧算法的趨勢,將有效推動視頻廣告植入技術的進步,引領在線視頻虛實互動時代的到來。
影譜科技與中科院自動化所聯合成立智能媒體計算平臺實驗室
如今,「小加」的人工智慧系統已經能輕鬆應對億級數據的秒級查詢。未來,影譜科技將繼續攜手中科院,持續研發,將更多「黑科技」應用於原生影像生態,開發更具價值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