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癌症早篩AI、ET工業大腦等入選

2020-11-29 澎湃新聞

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癌症早篩AI、ET工業大腦等入選

2018-09-16 0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讓「黑科技」一詞深入人心。目不暇接的各種前沿技術,一再刷新人們的認知世界。所謂「黑科技」,不僅僅要夠炫酷,更要有足夠的「生活溫度」,實現真正的人性化。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些「黑科技」的魅力吧。

智博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現場。新華網張免攝

8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意念可控假肢、騰訊的癌症早篩AI—騰訊覓影、阿里雲的ET工業大腦、清華大學的石墨烯「人工喉」、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聯合研發的醫用納米機器人等被評為首屆智博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

智博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名單。

1

ET工業大腦

(阿里雲)

突破傳統專家型機理模型的認知局限性,將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為製造企業打造智能解決中樞。在不改變生產線設施的前提下,發現運行參數之間的內在關係與特徵,幫助工業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和控制流的協同,從而進行工業優化,提高良品率、降低能耗、提升生產效率。

2

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

(長安汽車)

實現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方面:實現L4級自動駕駛,APA6.0待客泊車和車內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網聯化」方面:通過車與車、車與路的實時互通,擴大車的感知範圍,進一步提高車輛安全性和行車效率。「新能源化」方面:雙向充電技術,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給家內設備供電。「共享化」方面:通過長安出行網際網路平臺,實現手機一鍵約自動駕駛車、上車人臉識別、下車自動還車等功能。

3

癌症早篩AI——騰訊覓影

(騰訊)

騰訊覓影是一款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該產品將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相融合,輔助醫生對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早期、結直腸癌早期、宮頸癌早期等疾病進行篩查,有效提高篩查準確度,促進準確治療。同時提供智能導診技術、病案智能化管理、診療風險監控等AI輔助診療。

4

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

(浙江大學)

產品利用純天然雞蛋白(EggAlbumen)材料和可降解金屬研製出生物兼容的可降解非揮發性儲存器--憶阻器。該儲存器的核心材料是一層30納米厚的蛋白,上下電極分別由鎂和鎢薄膜金屬構成。改變電極上的電壓可以將器件由高阻抗變成低阻抗狀態,或反之,達到儲存信息的目的。研究表明,此憶阻器可讀寫數百次,在乾燥情況下信息儲存三個月而不變。當器件放入水中時,整個器件在3天時間內幾乎完全溶解於水,僅留下少許的痕跡。這項研究為未來植入人體的各類電子系統提供了技術基礎。

5

訊飛翻譯機2.0

(科大訊飛)

訊飛翻譯機2.0是科大訊飛繼具備離線翻譯功能的「曉譯」翻譯機之後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翻譯產品,產品便攜易用且穩定性高,對於解決語言交流障礙,提供了極大幫助。技術上採用了神經網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以及四麥克風陣列等多項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實現中文與三十多種語言即時互譯,覆蓋全球大多數國家,同時也包括了我們的方言,像粵語、四川話、河南話等等。訊飛翻譯機2.0支持對話翻譯、拍照翻譯、人工翻譯等翻譯模式,滿足消費者多種場景下的翻譯需求。

6

石墨烯人工喉

(清華大學)

項目基於雷射直寫多孔石墨烯實現聲音收發一體化,器件具有平坦寬廣的發聲頻譜,靈敏的聲音振動識別能力。佩戴方式便捷,不會給患者帶來負擔;製備工藝簡單、可批量化製備。未來進行聾啞人語言庫的豐富,優化音頻輸出的功放系統,配合機器學習算法提高識別率早日實現臨床應用、做種將會成為喉頭切除患者的福音。

7

行人跨鏡追蹤技術

(雲從科技)

雲從科技的行人跨鏡追蹤技術通過多支路網絡結構的設計,利用三粒度圖片分割方法整合圖片的全局信息以及局部顯著特徵信息,結合獨SoftmaxLoss與TripletLoss聯合訓練結構與方法,實現對行人衣著、姿態、配飾等語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臉、圖片模糊、光線變化、姿態多變等行人識別中的客觀困難,該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視頻監控、智能安保、智能商業等領域。

8

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柔性可拉伸擴展的多功能集成傳感器陣列,成功地將電子皮膚的探測能力擴展到7種,實現了溫度、溼度、紫外光、磁、應變、壓力和接近等多種外界刺激的實時同步監測。同時,這種電子皮膚可用於製造了一種具有定製化功能集成的智能假肢,既能賦予假肢觸覺功能,同時也使其具備溫度感知能力,這將有利於改善殘疾患者的康復及生活條件。多功能集成電子皮膚還將有助於開發新型人機接口、智慧機器人、仿生假肢、人體健康監測等智能化系統。

9

意念可控假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肢體運動功能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人類獨立生活和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的保障。對於上肢截肢者,佩戴使用靈活、性能可靠的假肢是幫助他們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重要途徑。因此,「意念可控假肢」是針對上肢截肢者的多自由度肌電上肢控制系統,滿足上肢截肢者恢復基本手、腕部的運動功能需求,可輔助截肢者自主完成多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腕部與手部動作,例如喝水、吃東西等。

10

醫用納米機器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驅動更高效的磁場驅動微納機器人,並搭建微納機器人的智能自主導航系統,首次實現了微納機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用磁驅納米機器人可以每秒60個身長的速度快速運動,速度是海洋最快魚類的6倍;在自主導航系統控制下,醫用納米機器人可裝載藥物在血液、細胞液和晶狀體等生物環境中自主躲避障礙向病灶區域運動,實現腫瘤的靶向治療。並且,納米機器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在完成治療後,可最終降解融入血液中,對腫瘤靶向治療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新華網,微信公眾號「德克特」(ID:cqdirect)「中國經濟學人」(ID:ChinaEconomist)

校審|吳 笛

編輯|王 剛(團四川省委)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智博會|用意念可控假肢 十大「黑科技」讓人腦洞大開
    8月23日,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紅網時刻8月23日訊(記者 何青)用意念可控假肢,可被人體吸收的電子器件……今日,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些炫酷,又有「生活溫度」的「黑科技」讓人腦洞大開。
  •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
    【中國智博會】智博會發布十大「黑科技」 意念可控假肢、電子皮膚等款款自帶「未來感」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4日 19:02 A-A+ 「黑科技」發布會現場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8月23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發布了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回國後,韓博士帶領博爾誠團隊參加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2014年參加中美國家癌症中心聯合肺癌和結直腸癌多中心篩查項目;2016年大腸癌、胃癌、食道癌產品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項;2017 年肺癌產品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項;2018 年肺癌產品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項。
  • 2018年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品牌排行榜
    諸多智能產品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本次活動經過網絡徵集,同時結合機構推薦,共收到1306項「黑科技」創新產品的申報材料或推薦材料。經過重重篩選,小編今天發布最終遴選出的2018年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希望這些產品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1:癌症早篩AI——騰訊覓影(騰訊)騰訊覓影是一款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 。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同時,Exact Sciences宣布已經以4.1億美元收購DNA甲基化研發企業Base Genomics;2020年11月,諾輝健康獲得了國內首個具有癌症早篩產品意義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個註冊證中明確寫明了「篩查」的預期用途,與國內同類產品獲批的用途均為「輔助診斷」相比,打開了新的破局點。熱度漸起,癌症早篩賽道風口已來。
  • 癌症早篩,醫療AI:2020年這十大醫學進步令人矚目
    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生物醫學領域,許多創新療法在這一年走向成熟,推動醫學進步。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十項進步。 癌症早篩:驗血識別無症狀癌症 早期發現癌症,是提高治療效果和存活率的關鍵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我們認為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的落地,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技術篇—ctDNA甲基化是相對理想的早篩標誌物,未來可能會出現多分析物融合平臺:與ctDNA鹼基突變相比,ctDNA異常甲基化更能說明癌症的存在。而且ctDNA甲基化不僅可以增加腫瘤早期篩查的靈敏度,還可以做到腫瘤溯源,是比較理想的早篩標誌物。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本文系「未來醫療科技100」專題。深潛atom認為,未來在醫療方面的創新,會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我們篤定的相信,醫療科技是未來醫學的方向。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的基因檢測,近年來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面對龐大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需求,癌症早篩已被視為坐擁千億級市場前景的新賽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整體市場加速升溫。近日,鵾遠基因完成了10億元B輪融資,創造了中國癌症早篩領域上市前最大單筆融資額。為此,深潛atom醫療科技主編賀文博與鵾遠基因創始人&CEO張江立進行了一對一深入溝通。
  • 諾輝健康拿下首個基因檢測癌症早篩三類證 引領早篩進入合規階段
    伴隨診斷在接連獲批了多個產品之後進入了新的瓶頸期,於是人們的目光紛紛鎖定到了難度更高,適用人群更廣的早篩領域。今年液體活檢早篩明星企業Grail申請納斯達克上市,更是為這股癌症早篩的熱潮再添一把柴。2020年11月9日,諾輝健康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實現了癌症基因檢測早篩領域的「第一證」。
  • 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 泛生子營運長洪穎:創新思路,做好癌症早篩及新藥研發洪穎發言泛生子營運長洪穎談到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泛生子基於NGS技術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美國FDA「突破性...
    泛生子成為中國首家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2020年9月30日,中國北京 美國阿馬裡蘭訊】美國FDA授予泛生子(納斯達克代... 「泛生子成為中國首家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2020年9月30日,中國北京 美國阿馬裡蘭訊】美國FDA授予泛生子(納斯達克代碼:GTH)基於高通量測序(NGS)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HCCscreenTM「突破性醫療器械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癌症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主要通過檢測從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 ctDNA來檢測早期癌症,操作簡便,是癌症診斷從有創到無創的重大革新,近年 來正不斷得到政策支持和監管機構的認可。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 80億美元收購Grail,Illumina押注千億癌症早篩市
    藉助Grail,Illumina將繼續作為領先的測序創新者和合作夥伴,同時也將成為專有的檢測服務提供商。總而言之,這筆交易代表了Illumina收購範圍和野心的新階段。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為了完善從上遊測序儀、試劑到下遊臨床檢測服務,收購一直是Illumina的主旋律之一。而龐大的癌症早篩市場自然是其不願錯過的市場。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腸癌是具有篩查普查價值的癌症。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推薦結直腸癌篩查人群年齡為40至74歲。2017年國家統計年鑑顯示我國40至74歲年齡段的人口數量為6億人左右,因此我國需要進行癌症早篩的數量為6億人。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百億結直腸癌早篩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期首先從需求端來看,結直腸癌早篩擁有成為癌症早篩市場下一個爆發點的潛質。目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費用非常高昂,尤其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需要承擔沉重的經濟壓力。斬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填補癌症早篩供給端空白11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諾輝健康旗下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諾輝健康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產業邁入加速期?
    從國外到國內,癌症早篩這個賽道都正在逐漸升溫。前不久,Illumina收購旗下子公司Grail、Exact Science(癌症早篩公司)收購Thrive,無疑加大了這一賽道的熱度。近年來,國內的癌症早篩賽道風口漸起。
  • ...年全球十大健康領域創新榜單 還有望對抗新冠病毒的肺巨噬細胞
    據悉,Healthinnovations網站的年度十大健康創新榜單是每年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者、學者和醫療健康行業企業或從業者的必讀文章。除了盤點健康醫療領域的十大創新成果之外,該榜單還分享了目前臨床試驗的主要關注點和未來投資方向。其中,創立於中國的上海鵾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鵾遠基因」)原創研發的泛癌種早篩技術入選榜單,名列第四。
  • 諾輝健康拿下癌症早篩「第一證」,下一步將赴港上市
    國內癌症早篩產品迎來重大進展。 杭州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已批准公司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文:焦豔麗近年來,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各種各樣的癌症早篩產品不斷湧現。但現階段大多數篩查方法只能針對特定癌種進行篩查。泛癌種早篩技術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多種癌症同時檢測,在仍舊嚴峻的腫瘤防治工作面前,泛癌種早篩成為了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利器。因此,泛癌種早篩也被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