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黑科技」取得大進展,與光刻機相比,更為有意義

2020-11-06 熊貓看國際

說到中科院,我國大部分民眾的第一反應是「emmmm,這是我國科研機構的國家隊」,或者「emmmm,很厲害,是我國最高科研機構」。實際上大部分人對中科院的印象都是比較片面的,中科院其實是從廣義上來講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機構,也不僅僅只是一個科研國家隊這麼簡單,中科院在很多領域都有下設的分支機構,比如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等等機構,院機關有十三個,分院有十二個,研究單位有一百一十四個等等,總之是一個組織架構非常龐大的機構。

當然,群眾不太了解也很正常,因為科學研究本身就不是一個容易被大眾所熟悉的領域,也不具備泛娛樂性,即便是身在科研領域也未必能夠數的清楚這些林林總總的機構,所以中科院不被大眾所熟知是情理之中的事,並非群眾孤陋寡聞。

因此對於中科院我國大部分民眾只知道「很厲害」,但對於中科院的科研能力卻所知甚少,甚至現在中科院下場開始主力研究我國被卡脖子的光刻機技術時,還有一些網友提出質疑說中科院能行嗎?

能不能行,我們用事實說話!在這裡我們只舉幾個例子,我國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到現如今獨步天下的超級計算機是中科院主導研究出來的,世界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也是在中科院的主導下取得的輝煌成績,高鐵技術能在我國複雜的地形上建設至今中科院也是功不可沒,除此之外類似的成績還有很多,那麼我們還用去懷疑中科院的能力嗎?

那是不是我國現在各種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都需要中科院去做呢?也並不是,現任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已經明確地表示,中科院不可能包攬天下所有的技術開發,而是應該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一些核心技術上,把握了核心科技才能把握未來。因此中科院之於我國,相當於部隊裡精銳中的精銳,或許在一些常規戰役中我們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絕對可以帶領大家殺出一條血路。

那麼關於光刻機的研究尚需時日,我們暫時還看不到捷報,不過中科院最近取得的一項新的研究進展也格外令人興奮,甚至意非凡——人工感受神經系統。這項技術的實現方案是由中科院微電子所提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這個新進展帶來的價值,要比光刻機深遠得多。

簡單地說,人工感受神經系統,是應用在機器人身上的一種感知系統,能夠讓機器人或者人工智慧設備具備更加「聰明」,而不是像現在某些所謂德國高科技機器人那樣「智Z」。人工感受神經系統的另一個稱呼叫做習慣化感受神經系統,其初級的應用就是能夠讓智慧機器人精準的識別障礙物從而做出躲避或者繞行的動作。

那麼有人會說,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機器人都已經實現了躲避障礙物的功能這有什麼好稀奇的?那麼我們也說了,躲避障礙物只是最初級的應用,而習慣化感受神經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配合其他類別的傳感器,讓機器人擁有更多的「類人」能力,比如味覺、嗅覺等等。

這樣技術為什麼十分具有意義呢?我們舉個例子,目前全球最出名的智慧機器人應該就是「阿爾法狗」,但是阿爾法狗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僅僅停留在深度學習的層面上,尚未具備真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要求。

而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在不出科幻電影中那些行動機敏、反應迅速的機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讓智慧機器人具備強感知力,尤其是對平衡的把握。有些對科技略有了解的網友認為,陀螺儀就可以保證機器人的平衡,這種想法不能說錯,但是又很強的局限性——應對履帶式機器人尚且可以,但是如果是類人的用雙腿、或者仿生的四條腿機器人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

畢竟機器人終究是矽基形態,並沒有人體以及其他碳基類生物複雜的肌理結構,人類和其他生物之所以能夠保持平衡,是因為生物肌理形態等原因導致我們連毛孔都具備超強的感知力,你能感覺到自然絕微風的存在,那都是毛孔的攻來,但是對於機器人來說,想要實現超強感知力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但習慣化感受神經系統則有可能讓這些複雜的感知力能夠被人工智慧所掌握,進而產出真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不過這也僅僅只是猜測,想要實現那一步路還很長,之所以說中科院微電子所得這一研究意義十分重大,是因為現階段習慣化感受神經系統能夠應用在機器人身上的技術,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救援、維修、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的效率提升,而這種廣泛的應用,可不是一臺光刻機的價值能夠比的上的。

並且,人工智慧是通往未來世界的鑰匙,甚至下一次工業革命就是看人工智慧的發展呢對於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的促進,因此中科院此次的新進展從某些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是劃時代的進步。

因為我國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處在世界頂級技術的第一梯隊裡,僅僅科大訊飛的語言技術就讓全世界其他公司望塵莫及,而中科院此次的新進展講極大促進我國人工智慧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在只缺光刻機!
    中科院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在只缺光刻機!由於歷史原因,晶片研發上的落後一直是我國的心病,近年來,隨著華為公司的崛起,我國終於實現了晶片領域上的零突破,而近日,又有一個重磅消息,傳來,那就是在5nm晶片還未普及之時,中科院製造出了2nm晶片!據悉,此次被研發出的2nm晶片名為「垂直納米環珊電晶體」,這種晶片由三種物質構成,所以又叫做矽-石墨烯-鍺基片。
  • 中科院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在只缺光刻機!
    中科院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在只缺光刻機!由於歷史原因,晶片研發上的落後一直是我國的心病,近年來,隨著華為公司的崛起,我國終於實現了晶片領域上的零突破,而近日,又有一個重磅消息,傳來,那就是在5nm晶片還未普及之時,中科院製造出了2nm晶片!據悉,此次被研發出的2nm晶片名為「垂直納米環珊電晶體」,這種晶片由三種物質構成,所以又叫做矽-石墨烯-鍺基片。
  • 中科院正式官宣好消息!不等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了,比爾蓋茨說對了
    矽基晶片與光刻機有人曾說過,二十世紀是矽的時代,因為矽是一種優秀的半導體材料,可以用來生產對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晶片。如今二十世紀早已過去了,但矽基晶片卻仍然是主流,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或國家都想要掌握頂尖的矽基材料和相應的晶片技術。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
  • 中科院與華為舉行座談,將光刻機等「卡脖子」問題作為科研任務
    YlsEETC-電子工程專輯白春禮表示,中科院與華為公司有著廣泛深厚的合作基礎,已經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並產出了有顯示度的成果。YlsEETC-電子工程專輯「華為是中國的品牌,更是民族的驕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中科院正式確認,晶片設計突破2nm,但光刻機才是關鍵
    臺積電目前也只能5nm工藝製程生產,中芯國際也只能14nm的製程工藝,中科院突然發力,突破2nm技術這給我們的中國科技帶來春天。雖然我們在晶片突破了2nm技術,但是晶片能夠得到量產還有最大的因素那就是光刻機設備。
  • 中科院研發出2nm晶片,萬事俱備,只缺2nm光刻機!
    中科院研發出2nm晶片,萬事俱備,只缺2nm光刻機!晶片行業一直都是我國的軟肋,尤其是在晶片的製造工藝上,這麼多年來我國也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原因是我國缺乏製造晶片的必要設備——光刻機。近段時間,中科院宣布了一條重磅消息,在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下,我們終於在晶片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一款2nm的超高精度晶片誕生了,據悉,這款晶片的全稱叫做垂直納米環珊電晶體,由矽-石墨烯-鍺基片這三種材料組成。
  • 中科院:全力攻克光刻機
    中科院:全力攻克光刻機!,堪稱高精尖領域的代表;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晶片的生產製造工藝幾乎也是非常複雜和充滿難度的;想要生產晶片,必不可少的就是光刻機,而國產最先進的光刻機也僅僅只有28nm工藝水平,這與荷蘭ASML公司所研發的5nm的EUV光刻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 取得突破!中國成功研發出2納米晶片,光刻機的技術何時能突破
    我國為了能夠有一些更好的發展,現在其實有很多方面的努力,在現在的發展過程當中是有很多新技術的匯入的,而這樣的技術匯入就有很多的一些科技領域。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是否意味可以取代荷蘭的ASML光刻機?
    中科院的5nm雷射光刻,是否意味著擺脫了EUV?眾所周知,半導體製造領域,要想生產5nm晶片,必須要使用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而荷蘭的ASML是全球唯一的能夠量產EUV光刻機的公司,我國大陸至今沒有一臺EUV光刻機,可以說是一項「卡脖子」的技術。
  • 科技日報:中科院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的「芯」病
    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
  • 中科院將重點研製光刻機,振奮人心
    前兩天,中科院白春禮院長在國務院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為防止美國對我國科技發展設卡刁難,避免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將組織力量攻關一些科技項目,重點包括光刻機。聞聽此訊,舉國振奮。中科院的分量毋庸置疑,全國14億人口,中科院院士僅八百人,幾乎我國所有重大科技成果均有中科院的身影,「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以中科院一向嚴謹的對外作風,既然此次敢高調發布研發項目清單,必然已有充足把握,請國人拭目以待。
  • 中科院宣布入場光刻機,被網友看衰,你如何看?
    可想而知,國內的光刻機技術比國外差多少。因此,假如國內只有企業參與光刻機研發的話,國外企業不會有那麼大的震動。因此,中科院宣布將入場光刻機的消息一出,就引發了國際上的行業大震動。那麼,中科院宣布入場光刻機的聲音是否只是一個噱頭呢?
  • 媒體稱中科院實現5nm晶片光刻機,傳到美國那裡就是「笑話」
    這幾天,科技界被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5nm雷射直寫光刻設備刷屏了。媒體解讀也不少,譬如稱「中國彎半導體道超車」、「光刻機突破美國封鎖」、「荷蘭ASML EUV光刻機白菜價」。看似華麗轉身,實際還需要媒體用點心,不然傳到美國那裡會被當成「笑話」的。
  • 光刻機!中科院的下一個科研任務清單加上它,意味著什麼?
    因為目前全世界能批量生產高端光刻機的廠家只有三家!他們分別是荷蘭的ASML,日本的尼康以及佳能。尼康和佳能主要是在中低端領域,目前光是ASML公司一家就佔據全球光刻機市場的85%,並且拿走了大多數利潤。
  • 中科院表態,加快突破光刻機「卡脖子」難題,產業鏈迎高光時刻
    財聯社9月17日訊,昨日盤後,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面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做一些工作。據悉,目前最先進的EUV光刻機精度為7納米,售價曾高達1億美元一臺,且全球僅僅ASML能夠生產。而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都是ASML的股東,享有光刻機的優先供貨權。與此同時,中國自主生產的光刻機精度約為90納米級別,與世界最先進水平大約有15年的技術差距。晶片製造是我國最大的短板,晶片製造始終繞不開光刻機,直接制約著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取得突破!中科院放話攻克光刻機,未來中國晶片或不再受制於人
    我相信只要是對於我國光刻機或者是晶片,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晶片現在面臨著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受到了其他國家的限制,我們現在能夠研製出特別先進的晶片,但是我們卻不能夠將它生產出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缺乏了將它生產出來的技術。
  • 上海光機所光刻機投影物鏡熱效應模型研究取得進展
    光刻機是集成電路製造的核心裝備,其作用是將承載集成電路版圖信息的掩模圖形轉移至矽片面的光刻膠內。  光刻機工作過程中,照明系統輸出的光照射到掩模上,未被阻擋的光攜帶掩模圖形信息,經投影物鏡匯聚後形成掩模圖形的光學像。被光學像照射的光刻膠發生光化學反應,從而實現掩模圖形的轉移。
  • 中科院的5nm光刻技術,和ASML的5nm光刻機是兩碼事
    但重要的是當晶片進入到7nm時,必須要用到EUV光刻機,即紫外線光刻機,波長為19.3nm的光源,這種光刻機只有ASML能夠製造,而中國芯要實現7nm或以下技術,就得看ASML的臉色,要看對方賣不賣EUV光刻機給你。
  • 中國這些尖端高科技領先於全世界,中科院又宣布研發光刻機
    根據數據統計,全球材料領域前100名科學家,前六名全部為中國人,其中有五人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而前幾天中科院前腳剛宣布全力以赴攻克「卡脖子」技術,尤其是攻克光刻機技術,全球高端光刻機廠商荷蘭阿斯麥後腳立馬向中國市場示好。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要將美國「卡脖子」的設備清單,轉變成科研任務進行布局。
  • ASML突破1nm光刻機,留給國產光刻機的時間還有多久?
    國產光刻機起源此前,大家一直有一個誤解,那就是國產光刻機產業似乎一直沒有進步。但是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在逐步縮短差距。根據中科院院士劉明的說法,國產光刻技術和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在15-20年。而ASML公司之所以成為光刻機巨頭,則是有很大的必然性。因為ASML公司不僅需要定期接受美相關機構的審查,同時還必須保證其50%以上的零件從美國採購(ASML公司90%以上的零件需要從全球採購),並且產能也必須優先滿足美國本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