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調停,衣索比亞爆發內戰!聯合國:引發20年來最大難民潮

2020-12-06 FX168財經網

2020年,真是一個動蕩的年份。

亞塞拜然的納卡衝突剛剛停火,東非地區的衣索比亞已經陷入內戰的漩渦。

衣索比亞示意圖(北部標註地區即衝突地區提格雷州)

衣索比亞爆發內戰

綜合美聯社、路透社等外媒消息,衣索比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於本月4日派出了武裝組織對該國政府軍的軍事基地進行了襲擊,對此,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宣布進行反擊,而這也導致該國的內戰爆發。

美聯社報導截圖

埃塞爾比亞擁有1億以上的人口,是東非地區頗有影響力的大國。發生在該國的武裝衝突已導致數百人死亡,國際社會普遍擔心這場衝突將愈演愈烈,從而破壞該地區的穩定。

埃塞爾比亞政府軍是在11月4日對提格雷發起軍事打擊的,政府向反叛武裝發射了火箭彈,目的是摧毀其裝備。此前埃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指責提雷格軍隊襲擊了駐紮在這個北部州的聯邦軍隊。這個州與厄利垂亞和蘇丹接壤,居住著大約500萬人口。

隨後戰火開始蔓延到衣索比亞的阿姆哈拉州,當地軍隊與聯邦軍隊一道在提格雷地區與TPLF(提格雷的執政黨)交戰。13日晚些時候,阿姆哈拉的兩個機場遭到火箭彈襲擊,TPLF稱這是對政府空襲的報復。

衣索比亞地圖

隨著戰火升級,提格雷州及附近地區的居民開始逃往鄰國。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表示,由於衣索比亞聯邦政府與提格雷部隊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超過14,500名衣索比亞人逃往蘇丹。

聯合國難民署17日消息,衣索比亞北部提格雷地區的衝突在該國與蘇丹的邊境引發了「近20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規模難民潮,過去7天平均每天都有4000人湧入蘇丹東部尋求庇護。

難民署發言人巴洛什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線上記者會上表示,衣索比亞難民目前主要從三個過境點進入蘇丹的卡薩拉和加達裡夫州等地區,「第一線的應對資源已經捉襟見肘,大範圍的人道主義危機正在發生」。

難民署表示,預計未來幾天,進入蘇丹的埃塞難民將達到數十萬。聯合國及其在蘇丹的合作機構正在為埃塞難民的湧入做準備。蘇丹軍方官員透露,上周進入蘇丹的難民中還包括至少30名埃塞政府軍士兵。該官員稱,這些士兵主動繳械、尋求蘇丹的庇護。

激戰持續的同時,「提人陣」指責鄰國厄利垂亞派兵協助埃塞政府作戰。11月15日,據路社消息,「提人陣」稱襲擊了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的機場設施,以示報復。

據報導,提格雷的武裝力量就向鄰國厄利垂亞發射了火箭彈,使國際社會的擔憂進一步升級。美國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高級外交官蒂博爾·納吉譴責提格雷部隊對厄利垂亞的襲擊,稱這是「試圖使提格雷的衝突國際化」。提格雷地區主席Debretsion Gebremichael則指責厄利垂亞向他的地區派遣坦克和數千軍隊以支持衣索比亞政府的進攻。

厄利垂亞對提格雷的指責當然予以否認。該國外長奧斯曼·薩利赫·穆罕默德上周對路透社表示,「這是埃塞內部衝突,我們不是這個衝突的一部分」。

提格雷向鄰國厄利垂亞發射了火箭彈(圖源:谷歌地圖)

目前,埃塞爾比亞內戰已持續14天,衝突雙方仍在大打出手。

11月15日晚些時候,衣索比亞軍隊解放了北部提格雷地區的一個名叫阿拉瑪的城鎮,該鎮靠近阿姆哈拉州的邊境,距離提格雷的首府梅克爾約120公裡(75英裡)。政府緊急行動小組指控當地領導人在他們逃離時從該鎮帶走了1萬名囚犯。

埃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17日在社交媒體發帖說,給「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武裝的三天投降期限已過,政府今後幾天將展開「最後且關鍵」的執法行動。

埃塞為什麼會爆發內戰?

這場內亂的主導者"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此前是衣索比亞執政黨的核心政黨。

去年12月份的時候,衣索比亞總理組建了新的執政黨,並沒有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納入其中。因此,"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與當局政府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而這也就是爆發內亂的主要原因。

埃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

這次衣索比亞內戰,往小了說是提人陣和繁榮黨之間的鬥爭,往大了說是提格雷人和奧羅莫人長期以來矛盾的總爆發。

衣索比亞內部人口眾多,在2017年便突破一億,但其內部民族矛盾複雜,共有80多個民族。但自1991年推翻門格斯圖政權後就一直是提格雷人執政,直到2018年奧羅莫人阿比·艾哈邁德上臺。

而提格雷人僅佔埃塞人口約8%,是衣索比亞第四大民族,埃塞第一大民族是奧羅莫人,人口是提格雷人的五倍,第二大民族阿姆哈拉人是提格雷人的4倍。

衣索比亞宗教與民族構成

提格雷人之所以能執掌埃塞30年,最主要的原因是現今衣索比亞政府於1991年推翻之前軍政府領導人門格斯圖時,提格雷人出力最大。

此後,埃塞政局被以提格雷人為核心的衣索比亞革命陣線(埃革陣)主導,埃革陣具體由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南衣索比亞人民民主陣線以及後來才加入的奧羅莫人民民主陣線組成。

門格斯圖軍政府被推翻後,提格雷人對幫助他們推翻門格斯圖的厄利垂亞解放陣線投桃報李,1993年厄利垂亞正式公投獨立。

但是,由於厄利垂亞獨立後的邊境劃界,以及衣索比亞失去出海口帶來的種種問題,兩國化友為敵,於1998年爆發埃厄邊境戰爭。

衣索比亞前領導人梅萊斯·澤納維,本身作為提格雷人,曾領導衣索比亞,成功將該國打造成為非洲相對發達的國家,但在其死後,提格雷人便逐漸失去對埃塞政權的掌控。

其他民族也逐漸在議會和各級政府中佔據優勢,他們愈發不滿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統治。於是在2018年,無法承受各方利益集團以及全民示威反對的情況下,海爾馬裡亞姆·德薩萊尼辭職,該國總理由前文提到的奧羅莫人阿比·艾哈邁德繼任。

2018年阿比出任衣索比亞總理後出人意料地表示,衣索比亞將放棄對引發衝突的有爭議邊境地區的主權要求。2018年9月16日,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籤訂和平協議,該協議將Badme鎮(原屬提格雷州)劃歸厄利垂亞。

▲阿比·艾哈邁德因此獲得201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解決邊境問題,在國際上大出風頭,又坑了提格雷人的阿比·艾哈邁德,於2019年12月將埃革陣裡除了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以外的政黨拉出來,聯合其他所有政黨,成立了新的執政黨——衣索比亞繁榮黨(繁榮黨)。

於是乎,數十年來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衣索比亞主宰的提格雷人被排除出執政聯盟,他們不甘示弱地開始反擊中央當局,並於2020年9月9日發起的獨立公投。

衣索比亞當局(繁榮黨)自然不可能任由提格雷人得逞,2020年11月4日上午,阿比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攻佔中央政府於提格雷州的北方司令部為由,宣布向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開戰,衣索比亞內戰爆發。

艾哈邁德發表電視講話 視頻截圖

當然,提格雷人並非毫無還手之力。27年的長期執政,使提格雷州聚集了大量先進武器,和厄利垂亞長期的邊境衝突也讓他們保有一支25萬人的精兵,而且在國際上還擁有一大批盟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是提格雷人,曾經還是提人陣的高層。

埃塞當局拒絕調停

此次埃塞當局和提格雷人的衝突,可能引發全面內戰,同樣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數月來,觀察人士一直擔心衣索比亞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和長期社會動蕩,會對「非洲之角」地區產生巨大影響。

據路透社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古特雷斯呼籲衣索比亞國內各方立即採取措施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確保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與此同時,美國駐衣索比亞大使館方面也是如此表態。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衣索比亞的分裂「將是現代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崩潰,可能導致大規模種族衝突和宗教衝突」。報告還認為,衣索比亞是「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十字路口」,若在此處爆發人道主義危機和安全危機,其規模和影響將比南蘇丹、蘇丹、索馬利亞和葉門等地現在的情況更加嚴重。

國際危機組織警告,國際社會需要團結一致,就幫助衣索比亞進行全國性對話提供想法和建議。該組織表示,考慮到該國的多重性和嚴重分歧,若發生戰爭,對於這個非洲第二大人口國將是災難性的,並會將後續影響和難民送往非洲其他國家以及整個地中海地區。

不過埃塞總理阿比認為埃塞會陷入混亂的擔憂「毫無根據」。他11月9日在Twitter發文,把目前的軍事行動稱為「執法行動」,在終止了武裝分子長期以來的「逃脫懲罰」行為後將儘快結束。

圖片來源:Twitter

非洲聯盟呼籲交戰雙方立即停火。奈及利亞前總統奧盧塞貢·奧巴桑喬16日飛往埃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試圖促成衝突雙方對話。

烏幹達總統約韋裡·穆塞韋尼16日會晤到訪的埃塞副總理德梅克·梅孔嫩,隨後在推特寫道:「應該談判,應該停止衝突,否則會導致不必要的人命損失並給經濟造成嚴重問題。」

但衣索比亞政府16日拒絕了一些非洲國家調停提格雷州衝突,呼籲國際社會「給點時間」,以便儘快恢復提格雷州的憲法秩序,同時表示準備接納難民回國。

埃塞政府提格雷州危機工作組發言人雷德萬·海珊說:「除非將罪魁禍首送上法庭,否則我們不需要調停。」

「現在進行調停,只會獎勵有罪不罰。」海珊說,德梅克將向其他東非國家領導人傳遞這一信息。德梅克當天還前往肯亞,會晤肯總統烏胡魯·肯雅塔。肯亞和吉布地均敦促和平化解危機。

埃塞總理阿比16日說,埃塞政府準備接納難民回國,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我們向逃亡的無辜平民發誓,將保護他們的財產,提供人道主義支持,確保他們平安回國。」

阿比發表聲明指出,埃塞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目前在提格雷州的行動,「衣索比亞將獲勝。」阿比辦公室則發表聲明強調,埃塞政府將繼續行動直到目標完成。

圖片來源:Twitter

埃塞聯邦議會上院16日發表聲明說:「事情真相是,『提人陣』違反憲法、威脅憲法秩序。聯邦政府只是在努力恢復秩序。」埃塞政府強調,必須先解除「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才能開啟談判。

據路透社報導,通過以色列外交和軍方人員為消息源,政府軍已經收復提格雷州60%的土地。

衣索比亞Fana廣播電臺17日援引控制緊急狀態遵守情況的政府工作站消息報導稱,衣索比亞軍隊在提格雷地區(Tigray)逼退政黨「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力量,取得決定性勝利。

消息稱,衣索比亞軍隊在該地區西部和東部陣線取得勝利,成功繳獲「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武器並抓獲一些叛亂分子。Fana廣播電臺還報導稱,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宣布,近日將開展最終的決定性軍事行動。

目前,衣索比亞內戰還在繼續,CNBC擔心,衝突升級可能威脅衣索比亞的經濟成就。

自1991年起至今,在國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衣索比亞以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模板,大舉投資,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和製造業,制定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因此也被國際媒體稱作非洲版的中國經濟。

包括FT和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在內的多家外媒也報導過相似的分析,認為衣索比亞希望能成為像中國一樣發展經濟的國家,目前所發生的一切堪稱經濟奇蹟。

30年來衣索比亞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1世紀初曾連續10年GDP增幅在10%以上,衣索比亞是非洲最有望成為下一個製造業重心的國家,去年該國經濟增長8.3%,是全球經濟增長排名前四的國家。

目前,衣索比亞政府正致力於明年完成入世談判;耗資近50億美元,裝機容量600萬千瓦,非洲最大水力發電設施復興大壩也於今年開始蓄水。

然而,沙漠蝗災和新冠疫情先後到來,使得衣索比亞經濟受到重創,11月,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顯示,預測衣索比亞202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為1.9%(埃塞政府此前發布的2020年預期經濟增長為6.1%),2021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為零。

如今內戰接踵而至,如果不能迅速解決,衣索比亞的復興大業可能面臨中道崩殂的境地。

相關焦點

  • 聯合國出面也沒用,非洲國家內戰爆發,數百人傷亡,我國火速發聲
    非洲人口大國爆發內戰 近日,據路透社報導稱,衣索比亞國內突然爆發了相當嚴重的內戰,國內局勢十分緊張。不少國家對此感到擔心,衣索比亞作為非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一旦發生激烈衝突,很可能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對周邊國家的安全也造成影響。
  • 總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年後,衣索比亞卻走到內戰邊緣
    在總理阿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年後,「非洲之角」衣索比亞正面臨著爆發大規模內戰的風險。自11月4日起,埃塞聯邦政府軍與埃塞北部提格雷州政府之間的衝突已造成數百人死亡。經歷了兩周的交鋒,18日,埃塞政府軍宣布已經朝著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推進。與此同時,實際控制提格雷州政府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則否認政府軍節節勝利的說法,並宣稱「永不投降」。
  • 總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年後,這個非洲國家卻走到內戰懸崖邊
    在總理阿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年後,「非洲之角」衣索比亞正面臨著爆發大規模內戰的風險。 自11月4日起,埃塞聯邦政府軍與埃塞北部提格雷州政府之間的衝突已造成數百人死亡。經歷了兩周的交鋒,18日,埃塞政府軍宣布已經朝著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推進。
  • 失血的黑色大陸——現代非洲內戰之殤
    為了敦促聯合國安理會與歐巴馬政府對科尼造就的人道主義災難進行幹預,「看不見的孩子」苦心孤詣地發動一場持續的網絡全球宣傳,然而殘酷的現實在於,約瑟夫·科尼的天主抵抗軍,只不過是這股橫行在非洲大陸上、流向不明的暴力浪潮中的一朵黑色浪花,從剛果、索馬利亞、蒲隆地、中非共和國到查德、奈及利亞,至少有20場以上的內戰衝突在全球媒體與國際組織忽視的角落裡延綿了10年以上。
  • 衣索比亞是如何失去1350公里海岸線,變成內陸國的?
    1993年以前 ,衣索比亞面積約122.7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1993年以後,衣索比亞面積縮水到110.36萬平方公裡,失去全部海岸線,變成一個內陸國。這是怎麼回事呢?衣索比亞(以下簡稱埃塞)是個高原國家,大部分國土海拔在2500米至3000米之間,最高峰達善峰海拔達4620米,是非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
  • 聯合國發出強烈警告,2021年世界將爆發2大災難,關乎到每一個人...
    即將過去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很多的困難,由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都苦不堪言。中國在經過數月的努力後,率先回復了經濟發展,為其他國家做了良好的表率。根據路透社報導,伴隨著2021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聯合國卻對此卻發出了強烈警告,聲稱2021年是災難性的,世界將爆發2大災難,並且事關每一個人。
  • 去年總理剛獲諾貝爾和平獎,今年衣索比亞內戰恐讓20萬人成難民
    衣索比亞軍隊聚集在提格雷邊界附近的一條公路上(資料圖)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20日說,聯合國正竭盡所能為從提格雷州進入蘇丹的難民調集人道主義援助報導稱,這場軍事攻勢使衣索比亞陷入動蕩,並蔓延至非洲之角的一些鄰國。衣索比亞政府發言人雷德萬海珊(Redwan Hussein)在談到這場持續了近三周的攻勢時說:「結束的開端觸手可及。」
  • 大批彩虹翼龍無人機,夜襲衣索比亞叛軍,500人被精確射殺
    ,衣索比亞與叛軍衝突爆發的丹沙機場附近主幹道旁的建築物,在11月25日統一遭到了精確制導飛彈的破壞。,顯然這是衣索比亞空軍出動了「殺手鐧」武器。目前來看,衣索比亞和駐紮在厄利垂亞的阿聯空軍都有可能實施的機會:衣索比亞動用購買的彩虹-4武裝無人機,而阿聯從厄利垂亞起飛翼龍-2武裝無人機。
  • 衣索比亞總理如何由和平走向戰爭
    衣索比亞「內戰」自11月4日爆發以來已經造成了至少600多平民死亡。在聯邦政府對提格雷州(Tigray)軍事力量的最後通牒於11月25日到期後,掛著諾貝爾和平獎頭銜的總理艾哈邁德(Abiy Ahmed)表明將對提格雷州首府進行最後階段的攻擊,不顧聯合國對當中可能會發生戰爭罪行的警告。
  • 美國曾將薩爾瓦多推向瘋狂內戰
    美國擔心薩爾瓦多會像尼加拉瓜和古巴那樣爆發大革命,因此卡特政府大力支持薩軍政府,每日軍援高達一兩百萬美元。在美國支持下,薩軍政府決心挑起全面內戰,徹底消滅左派遊擊隊。自恃軍力強大的軍政府開始擴大鎮壓範圍,任何試圖給遊擊隊提供幫助的民眾都會遭到殺害。
  • 剛果共和國內戰爆發?政府軍遭反對派武裝圍攻,反擊中殺死13名叛軍
    剛果政府與反對派武裝的衝突起源於剛果總統約瑟夫卡比拉在2016年結束任期時拒絕下臺和採用合法選舉,從而破壞了剛果的合法性,導致反對派武裝持續攻擊剛果政府軍。剛果軍方發言人表示,衝突發生也造成一名剛果士兵遇害,另有兩人受傷。
  • 夜襲衣索比亞叛軍,而且有大批彩虹翼龍無人機
    據報導,至少500名反對派遭到飛彈襲擊,衣索比亞的精確轟炸使整個機場遭到破壞。美國方面認為,衛星拍攝的衣索比亞無人飛機轟擊,並不是衣索比亞空軍蘇-27和米格-23轟擊的結果,顯然這是衣索比亞空軍的「殺手鐧」武器。
  • 成立75年來,聯合國最主要成就是什麼?古特雷斯:避免了三戰爆發
    比如葉門地區,過去因為數年的戰爭,國內20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陷入生存危機之中,如若不是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一直予以幫助,社會恐怕會更為混亂和無助;另外還有非洲地區,過去數十年裡,世衛組織一直在儘量援助幫助該地解決一些傳染病的威脅。更別說還有活躍於世界多個戰亂地區,進行維和行動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他們的幫助下,不少國家和動亂頻繁的地區迎來了一絲和平曙光。
  • 衣索比亞原有1350公里海岸線,為何成了內陸國?
    當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還在一口鍋裡吃飯時,沿海部分可以為內陸地區引入方便的海運和蓬勃的貿易,而內陸則可以為沿海提供廣闊的內需市場,然而原本相得益彰的地緣形態卻在1993年5月24日這天瓦解,從此埃塞原有的上千公里海岸線全部清零,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 日媒:無神論的中國能否調停複雜中東
    日本《外交學者》2月26日文章,原題:在「上帝的世紀」,無神論的中國能擔任衝突調停者嗎?提到公開對話與和解,人們首先想到的通常不會是中國。但北京已改變「不幹涉」原則,主動介入解決世界上一些最棘手的衝突,如巴以、緬甸和阿富汗問題。
  • 張作霖高調進京調停,卻灰溜溜的逃走,直皖戰爭他才是最大受益者
    威風八面,高調亮相,他如願進入北京這個權力中心,在直系與皖系的相爭中,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皖系失敗的情況下,矛盾在一次的升級,作為調停人的他命懸一線,這個人就是人稱「東北王」的張作霖!那麼我們這一期就來講一講,「東北王」的逐鹿中原!1、「東北王」逐鹿中原!
  • 多災多難的非洲,這個國家領導人從諾貝爾和平獎變成內戰發動者
    就在一年前,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被授予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如今他卻發起了戰爭,令這個有著數十年戰鬥傷痕的國家再次陷入了內戰衝突。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因為幾個世紀以來,衣索比亞任何權力的變化,都會有流血事件的發生,這是這個國家一個鮮明的特徵。但是這位非洲大陸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做出了巨大的承諾,阿比承諾衣索比亞將成為民主國家,其分歧將通過對話解決。他在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發表講話,向衣索比亞人民因遭受國家的暴行而道歉。
  • 美媒:2021年全球值得關注的十大衝突
    1.阿富汗儘管和談取得微小但重要的進展,但對阿富汗來說,2021年有很多事情可能出現問題。經過近20年的戰爭,美國2020年2月與塔利班籤署協議。華盛頓承諾從阿富汗撤軍,以換取塔利班承諾禁止恐怖分子利用該國開展行動,並開始與阿富汗政府談判。美國突然撤軍可能破壞阿富汗政府的穩定,並可能導致擴大的多方內戰。
  • 短短一周兩位總統下臺,爆發20年來最大規模示威,這個國家怎麼了?
    圖源:AFP這稱得上秘魯20年來最大規模的群眾示威遊行,當晚不僅造成2人死亡,還有40餘人失蹤,近百人受傷。衝突的直接起因是總統比斯卡拉(Martin Vizcarra)被國會彈劾後下臺。在群眾的抗議下,比斯卡拉的繼任者梅裡諾(Manuel Merino)也下臺了。短短一周內,兩位總統下臺,秘魯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