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助推我軍實戰化戰救能力躍升

2020-1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助推我軍實戰化戰救能力躍升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劉健 孫興維責任編輯:楊一楠2018-02-05 03:08

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聚焦打仗搞科研

助推我軍實戰化戰救能力躍升

近日,在無錫聯勤保障中心第85醫院黨委議訓會上,醫院所屬的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全部被列入與作戰部隊進行實戰化訓練對接項目。這是他們聚焦練兵備戰,科研成果為戰場服務的一個縮影。

該院所屬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始終聚焦戰場搞科研,研發的軍隊遠程醫學系統,縮短戰場救治鏈,讓優質醫療資源切實服務戰場;電子傷票系統,縮短火線傷員信息與戰地救護所距離;野戰單兵搜救系統,提高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救治效率。

針對一些野戰搜救裝備「體積偏大、操作複雜、讀取傷情速度慢」等情況,該研究所所長連平帶領科研團隊深入大江南北多個實兵演訓場,邊檢測邊改進,自主研製完成嵌入式柵格影像地圖、圖形化簡約傷情表達技術等新技術,使科研成果更加符合實戰需求。

隆冬時節,室外寒風陣陣,該研究所卻是一派火熱景象。連平團隊的軍地科研人員在上海交通大學支持下,對「戰場群智感知關鍵技術」開展集智攻關;新研發的可視化搜救終端、傷員室內定位技術、軍語智能識別播報等一批智能化戰救軟硬體裝備,正在緊張調試中。這些科研成果即將陸續亮相演訓場,為我軍實戰化戰救能力躍升提供強大信息支撐。

截至目前,該研究所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和軍隊重大科研課題1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國防發明專利31項,實現了科研成果100%落地演訓場。(劉健、孫興維)

相關焦點

  • 軍隊生物醫學工程「急先鋒」
    多年來,四醫大生物醫學工程系把科技強軍的使命扛於肩,把教為戰、學為戰、研為戰的職責根植於心,研發生物電磁圖像檢測與監測、非接觸生命雷達探測、制氧增氧裝備、醫學圖形圖像處理等系列技術與裝備,形成4架「科研馬車」齊驅發力的強勁態勢。建系近30年來,榮獲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為代表的多項標誌性科技成果獎,培養一大批軍事醫學工程優秀人才。
  • 海軍醫學研究所:課題立項聽取基層官兵意見
    海軍醫學研究所聚焦戰場需求攻關課題立項聽取基層官兵意見近日,海軍醫學研究所邀請一線作戰部隊官兵參與科研課題立項論證會,其中2項課題因基層官兵認為與戰鬥力建設聯繫不緊密近日,海軍醫學研究所邀請一線作戰部隊官兵參與科研課題立項論證會,其中2項課題因基層官兵認為與戰鬥力建設聯繫不緊密,被當場決定不予立項。該所領導介紹說,課題立項聽取基層部隊意見已是常態,目的是從源頭上保證課題與戰鬥力建設對接,緊盯戰場需求開展科研攻關。在課題申報上,該所實行課題組、研究室和所學術委員會三級把關,邀請一線部隊官兵代表參加開題論證、總體技術方案評審等關鍵環節。
  • 我軍研製全方位吸血昆蟲防控技術體系
    中國抗擊伊波拉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駐地,一種新型吸血昆蟲採樣裝置不間斷運轉,密切監測瘧疾等烈性蟲媒傳染病風險……   主持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蟲防控裝備研發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日前,相關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民健康防護又添利器。   據統計,吸血昆蟲可傳播多達150餘種病原體,世界範圍內每年新發病例達10億,死亡100萬。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
    再次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在軍事科學院第八次黨代會閉幕後,第一時間對照講話要求修改完善有關通信裝備研發的課題計劃。    軍事通信網絡作為連接諸多武器平臺的神經系統,是佔據信息化戰爭優勢的關鍵一環。為打造安全可靠的「實戰神經」,尹浩瞄準部隊需求一幹就是30多年。
  • 軍事專家三個關鍵詞解讀空軍提升海上方向實戰能力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記者張玉清、張汨汨)中國空軍近日組織多型多架戰機遠洋訓練、戰巡南海,兩項軍事活動彰顯中國空軍實戰化軍事訓練的一個理念:實戰實訓,越是艱險越向前。
  • 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全軍把深入學習貫徹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作為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各級黨委緊緊圍繞強軍目標想問題、作決策、抓建設,著力提高戰略謀劃能力、真打實備能力、改革創新能力、科學管理能力、狠抓落實能力,推動強軍目標在基層落地生根。廣大官兵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在強軍興軍徵程中建功立業。
  • 無形戰場礪精兵--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提升部隊信息作戰能力記事
    「我軍的信息作戰部隊發展很快,但始終缺少訓練對手,也缺少對抗訓練需要的真實的複雜電磁環境。」基地領導介紹說,建設一支電子對抗訓練大隊勢在必行。  2005年,基地承擔全軍首次電子對抗部隊實兵實抗訓練試點任務,臨時組成的電子對抗分隊奉命出擊。
  • 練兵備戰再出發——2021年全軍部隊新年開訓大掃描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題:練兵備戰再出發——2021年全軍部隊新年開訓大掃描新華社記者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鮮明提出「聚焦備戰打仗,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為新年度軍事訓練提供了根本遵循。
  • 95式步槍外加全息瞄準鏡,特戰部隊正在向實戰化發展
    今年的中新"合作-2019"聯合演習中,解放軍陸軍第74集團軍特戰旅某部亮相新加坡。畫面的曝光也許讓觀眾感到意外:特戰部隊使用了全新的裝具參演,步槍也使用了相應的改裝:加上了全息瞄準鏡。
  • 吸血昆蟲防控技術破解戍邊難題
    軍事醫學科學院成功研發吸血昆蟲防控系列技術裝備
  • 吸血蟲防控技術破解戍邊難題 專家被叮咬千萬次
    軍事醫學科學院成功研發吸血昆蟲防控系列技術裝備防範蚊蟲侵害破解戍邊難題中俄邊境黑瞎子島,一輛四輪全域地形車在灌木中穿梭,邊行駛邊噴灑滅蚊蟲藥;獅子山弗裡敦,中國抗擊伊波拉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駐地,一種新型吸血昆蟲採樣裝置不間斷運轉,密切監測瘧疾等烈性蟲媒傳染病風險……主持研發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蟲防控裝備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
  • 全軍介入診療學專業委員會年會在301舉辦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陳富斌、閻潔羽、辛海南)2016年全軍介入診療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國家繼續教育項目、中美日韓介入新技術論壇近日在解放軍總醫院舉辦,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國內多所醫院院校等3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美軍正在加速打造全隱形體系作戰能力!
    ,筆者聯想到美軍福特級航母上的F-35C隱形艦載機、「黃貂魚」隱形無人機和空軍隱形戰略轟炸機B2、B1B等幾個大殺器,可以說:以此新型隱形空地飛彈首次實戰為標誌,美軍已形成全隱形體系作戰能力——隱形體系長劍,一個全新的戰略體系能力優勢正在打破現有大國軍力的戰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