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神奇而美麗的膜 牽出了科學界赫赫有名的圖靈方程

2020-12-08 浙江在線

  上圖為: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

  下圖為:貝殼的花紋,也是圖靈結構。

  浙江在線5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人類世界一直都很流行的經典豹紋圖案,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為什麼豹紋的斑點,比長頸鹿小?

  這些你從來沒想過的大自然冷科學,60多年前,有個科學家有了好奇心,然後破解了其中的奧秘。他就是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得出「圖靈方程」,預言了這些圖案的奧秘。

  圖靈只活了42歲,但是他從沒懈怠光陰。他最為人所熟知的貢獻,是電影《模仿遊戲》中介紹的工作:他是計算機之父;他也曾在二戰期間,破譯德軍的密碼體系「英格瑪」,幫助盟軍扭轉了戰爭局勢。

  而他鮮為人知的,是關於動物圖案的「圖靈結構」這項理論研究。

  北京時間2018年5月4日,在英國出版的世界頂級科學期刊《科學》上,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張林教授課題組以「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在實驗室裡製備了一張新型淨水膜,膜的表面形貌,符合艾倫·圖靈在1952年提出的「圖靈結構」。

  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是這種膜具有比普通納濾膜的濾水效率高3到4倍,更難得的是,這是世界上首次嘗試在薄膜上,製造納米尺度圖靈結構的報導,也是圖靈結構,首次實現於應用領域。

  野獸一般的圖靈方程

  「那我選斑點好了。」獵豹說道,「但是別做得太俗套太大。我不想看起來像只長頸鹿——永遠不要。」

  對於《獵豹是怎麼長出斑點的》,在1902年出版的小說《如此故事》中,小說家拉迪亞德·吉卜林這樣替獵豹解釋,它們的皮囊為何是這樣大小和分布的斑點。

  這個到今天人類世界都很流行的經典豹紋圖案,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自然界還有很多異常規律的花紋。比如,斑馬的黑白條紋,條紋寬度、間隔距離都是非常精準的,它們不會因為「沒有墨水」而出現隨機的「列印圖案」。

  1952年,在那個生物學振奮著世界的時代,圖靈在英格蘭西北部,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花朵,藉此摸索大自然的模式。

  然後他就得出「圖靈方程」,預言了這些圖案的奧秘。

  後來的科學家這樣形容這個方程:「那些複雜的、野獸一般的方程式,看起來就不像是人類能單靠手和腦得出來的。」

  所以,該介紹今天的主角——浙大博士生譚喆了。

  永福寺的梅花鹿

  譚喆是前面說到的張林教授課題組在《科學》上發表的那篇報導的第一作者,他學的專業是化學工程,具體來說,是研究一種水處理膜——納濾膜。看上去和圖靈完全沒關係。

  這種納濾膜是採用一種叫界面聚合的方法製備得到:兩種小分子反應物——哌嗪和均苯三甲醯氯,溶解於水和油中,當互不相容的水油接觸後,兩種反應物在水油界面處靠近油側發生聚合反應,形成一層薄膜。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製備納濾膜也可以製備用於海水淡化的反滲透膜。

  但這兩種膜的形貌卻有很大差異:反滲透膜表面有很多不規則的凸起,非常粗糙,而納濾膜卻很光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張林團隊。

  譚喆也一直希望通過改變膜表面粗糙度來提高納濾膜的通量,因此,對這個差異也很困惑。

  有一天譚喆去永福寺散步,他遇到一隻也在寺院外山上散步的野生梅花鹿。

  「我一下被它身上的斑點吸引。」 他想起了英國偉大的科學奇才圖靈的論文《形態發生的化學基礎》,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及生命世界的形態與紋理。

  一場奇幻的比賽

  和很多科學理論一樣,圖靈的理論是優雅而簡潔的:任何重複的自然圖案,都是通過兩種具有特定特徵的組分(分子、細胞等),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的。

  通過一個被圖靈稱為「反應——擴散」的原理,這兩種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個成分),將會自發地相互作用,組織成斑紋、條紋、環紋、螺旋或是斑駁的斑點。

  張林教授解釋說:「很多化合物內部都符合這樣的系統,關鍵是兩種組分之間如何互動。當它們的擴散速率達到一定差異時,它們就能夠創造出神奇的圖案。界面聚合反應恰好就是圖靈所定義的『反應-擴散』過程。」

  有了反應-擴散過程理論的指導,譚喆開始了調控界面聚合製備納濾膜過程中兩個反應物擴散係數差異的研究,以期在膜表面獲得圖靈結構。在界面聚合水相嘗試添加多種親水大分子後,終於尋找到了最佳的親水大分子——聚乙烯醇,原本光滑的納濾膜表面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示出縱橫交錯的20納米左右厚的「管道」或「圓泡」。經過測試,膜的透水性能翻了倍。

  他們成功地製備出了具有圖靈結構的納濾膜。

  打個比方:在浙大的這張納濾膜製備的反應中,原本有A(活化劑PZ),和B(抑制劑TMC)兩位選手,它們要進行一場擴散比賽。

  兩者原本算是你追我趕, A比B的擴散速度略慢。

  比賽期間,加進來一個助攻——C(聚乙烯醇PVA),它的作用是「抱住」原本就落後的A,讓它更慢一些。這樣A和B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經過這個阻礙過程,原本平整光滑的膜,「長」出了緻密、具有周期性的形貌——那就是圖靈結構。

  在張林團隊製備的納濾膜上,一些只有20~30納米厚的「小帳篷」,有的呈管狀,有的呈泡狀。這些通道使得膜的透水性能,達到原來的3到4倍,大大降低了膜的濾水成本。

  張林介紹,納濾是當前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之一,降低處理成本將在工業水回用、飲用水安全保障和雨水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模仿了動物斑紋的一張膜,有助於解決全人類飲用水淨化問題
    他就是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得出「圖靈方程」,破解了這些圖案的奧秘。圖靈只活了42歲,但是他從沒懈怠光陰。他最為人所熟知的貢獻,是電影《模仿遊戲》中介紹的工作:他是計算機之父;他也曾在二戰期間,破譯德軍的密碼體系「英格瑪」,幫助盟軍扭轉了戰爭局勢。而他鮮為人知的,是關於動物圖案的「圖靈結構」這項理論研究。
  • 中國科學家做出首張圖靈結構淨水膜
    1952年,現代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提出猜想:我們所見的一部分生命世界的形態,本質上是一類不均衡的化學反應的結果。60多年後,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張林教授的實驗室誕生了一張新型淨水膜,它不同尋常的表面形貌正符合圖靈當年提出的圖靈結構理論。與普通的納濾膜相比,圖靈結構的納濾膜3-4倍的透水性能。
  • 浙大誕生超級淨水膜:在薄膜上製造圖靈結構
    (攝影:盧紹慶)近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張林教授的實驗室誕生了一張新型淨水膜,它不同尋常的表面形貌正符合圖靈當年提出的圖靈結構理論。與普通的納濾膜相比,圖靈結構的納濾膜的透水性能高出3-4倍。5月4日,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這一研究。這篇論文的一位論文審稿人表示:「據我所知,這是首次嘗試在薄膜上製造納米尺度圖靈結構的報導。」
  • 一張裸視三維智慧膜 神奇黑科技的背後
    今天更令人驚喜的黑科技——裸視三維智慧膜,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通過裸視三維智慧膜不需要佩戴任何設備即能在手機上用肉眼體驗3D效果,真正的擺脫掉了3D眼鏡的束縛。正常情況下我們觀看視頻不可能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但這項技術能夠自動捕捉到人眼位置,將其調整到最佳畫面,無論正面、側面都能夠看到裸視三維效果。裸視三維智慧膜成為市場剛需隨著人們對智慧膜體驗需求的不斷增大,在材料、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人們對智慧膜的要求變得更高。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召開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
    隨後,4位諾獎及圖靈獎得主還圍繞「未來科學,本研究領域未來科學方向」進行了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規模的全球頂尖科學家集中來渝開展學術交流,在重慶發展史上尚屬首次。與會的國外科學家包括13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以及2名菲爾茲獎得主。
  • 引力的彈性膜模型
    但,有一個頗為腦洞的問題卻還是會冒出來,那就是——如果時空真的是這樣,那麼會發生什麼呢?好,下面我們就從這個完全科普的角度來建立一個關於引力的理論吧。###讓我們先明確一下,這個膜到底具有哪些性質。這個科普並沒有告訴我們,不過我們自然可以構造一下,這種力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引力」是類似的,從而是一個正比於物體質量的力——我們日常生活中由於所生活空間的範圍有限,從而引力基本保持正比於質量的特性,即f=mg,方向向下。
  • 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究竟神奇在哪裡?
    薛丁格方程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相當於牛頓第二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二者描述的都是事物的運動變化。牛頓第二定律是表述質點運動的微分方程F=m(d x/dt ),而薛丁格方程是描述波函數變化的偏微分方程,它最簡單的形式是不含時勢(時間和勢能)的表達式(- /2m) ψ/ x =Eψ。
  • 為什麼說「計算機之父」是阿蘭·圖靈而不是馮·諾伊曼?
    先為大家講述一下計算機科學界的大佬,對人類社會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的著名論文,在計算機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為人工智慧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成為這門年輕的學術領域中的權威人士。同年,圖靈花費4萬英鎊,研製成功用了約800個電子管的ACE樣機,在公開演示會上,該機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功能最強的計算機之一。
  • 6.3符號的規則操作-圖靈計算
    再如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其過程可固化為五個步驟:1根據等式性質去分母,2根據乘法分配律去括號,3根據等式性質移項,4根據乘法分配律合併同類項,5係數化為1。機械的操作是都是根據形式決定的,恰當的符號讓形式更清晰、易理解。
  • 帶你深入理解圖靈機--天才所在的時代
    這幾年由於區塊鏈的大熱,以太坊獨特的solidity語言實現智能合約功能,圖靈完備這個詞走進大家的視線。沒有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同學其實很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其實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都沒有深入理解圖靈機,圖靈完備,圖靈測試等概念包含的內涵。
  • 圖靈假說獲得驗證!
    著名的邏輯學家和數學家艾倫·圖靈(今年6月23日是他的百年誕辰)在20世紀50年代曾提出一個理論:生物系統中重複出現的規律圖案,是由一對成形素(能控制生物圖案的化學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這對成形素一個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另一個則有抑制劑的作用。
  •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據介紹,該加密實驗室團隊由一名圖靈獎得主、兩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0餘位密碼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擁有極強的科研實力。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加密實驗室團隊落地,是重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布局。這也是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斯提亞·諾沃謝夫牽頭組建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之後,又一頂尖科學家團隊在渝落地。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全文共2948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偉大的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在他們的著作《經典場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並且可能是現存的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一個。」
  • 什麼是圖靈機
    以下圖來源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本文目錄:什麼是圖靈一個例子說明圖靈的運行原理圖靈機有什麼意義以下是正文:1.什麼是圖靈機 1936年,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在《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提出了「圖靈機「的概念。
  • 謎一樣的艾倫·圖靈
    艾倫·圖靈於1912年6月23日出生於倫敦,1954年6月7日逝於曼徹斯特,活了不到42歲。如果不是右上角的標註「艾倫·圖靈誕辰一百周年」,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紀念的是什麼。谷歌顯示的便是艾倫·圖靈提出的抽象計算模型──圖靈機。正因為這個偉大的創意,圖靈被譽為「計算機之父」以及「人工智慧之父」。計算機界的最高獎項「圖靈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此獎項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圖靈的人工智慧世界
    說人工智慧,不能不說圖靈。圖靈曾勾勒出一幅動人圖景,可以說那裡就是圖靈營造的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機器分擔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通過「自主」的學習可以成為工程師、醫生、詩人、棋手、科學家、畫家、音樂家……凡是人類能做的工作,能「思考」的機器都可以做。圖靈的設想及其驗證方式(圖靈測試)為人類塑造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圖景。
  • 曠世天才圖靈輝煌而又短暫的一生
    說起圖靈,有的人會感到陌生,但他絕對算得上是一位驚世絕豔的曠世奇才,只要涉及到的智能方面的產品大部分都與他有關,可以說他的成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我們的生活,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提出了「圖靈機」和「圖靈測試」等重要概念。 ,他用計算機用物理手段展現出來,對計算機和通用機做出了最早的科學定義,並預測了100年後人工智慧的的發展方向。
  • 神秘的「仙女圈」,竟也與圖靈的理論有關?
    這些神奇的圓圈被稱為「仙女圈」,它像一道難解的題,幾十年來困擾著幾代生態學家。它也是自然界最大的謎團之一。最近,一個德國科研團隊的研究表明,仙女圈竟然與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所創立的理論有關。延伸閱讀:圖靈模型可解釋動物身上各種斑紋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提出了「通用計算機」的概念,鮮為人知的是,圖靈生命的最後幾年,其精力大多投入在數理生物學上,特別是對生物的圖案有過許多重要研究。圖靈在觀察魚的胚胎發育時,發現胚胎初期階段所有細胞形態完全相同。但接下來,胚胎中不同部位的細胞開始各自聚攏,並朝不同形態發展。
  • 我們生活在高維宇宙的一張膜上?
    我們可能生活在更高維度空間中的一張膜上。在不久的將來,實驗物理學家可能會探測到來自1毫米以下額外維的信號。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理論:宇宙可能擁有更高的維度,而我們生活的三維宇宙,可能只是更高維度空間中的一張膜。
  • 現代計算機之父圖靈60多年前不公正罪名至今才被移除
    阿蘭·圖靈【TechWeb報導】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衛報》稱,英國著名數學家、「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在去世後59年,終于于日前獲得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皇家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