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如果把地核冷卻,能夠緩解這種情況嗎?

2020-12-06 三體使者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石油,煤礦的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得越來越多,世界的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嚴重了。於是有人就想,地球的內核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爐,如果我們把它冷卻了,溫室效應豈不是能得到解決?

最近也臨近過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的感受,就是每一年都感覺越來越難入冬了。每當天氣有了一絲的涼意,準備把自己準備已久的棉被拿出來蓋了,結果沒過多久,大太陽又出來了。許多小夥伴在朋友圈紛紛感慨:又一次入冬失敗。不僅是南方的小夥伴,我相信很多北方的小夥伴也有同感。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地球的溫室效應愈演愈烈了,如果全世界的人民不行動起來,我相信不用過多久,我們的冬天就不需要棉被與棉襖的參與了。並且,夏天的太陽也會讓人越來越難頂了。

有一個小朋友在和家裡人去泡完溫泉之後,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地球本身就會產生那麼多的熱量,那我們豈不是只要將地球本身的熱量冷卻,溫室效應不就會得到解決嗎?我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地球內核的溫度的確很高,最高的地方甚至有六千攝氏度。地球內部的能量有一半是源於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元素在衰變前後質量會發生損失,而損失的這部分質量,就會變成熱量釋放出來。而另外一半的熱量則來自太陽形成初期所帶來的引力坍縮能。

既然如此,那是否真的只要冷卻地球的內核就能解決溫室效應呢?我想不用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要告訴你另外一個問題答案,你就不會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我想要反問你的是,如果地球的內核冷卻了,即使溫室效應得到了解決,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後果嗎?金星與火星是兩顆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們的大小與性質都與地球挺相似的。然而它們的環境卻與地球有著天壤之別。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而金星的大氣壓卻是地球的九十倍,而這主要的原因就是磁場。

地球內核在發熱的時候,地核周圍的物質都會被融化,成為一層液態的地核,隨著地球半徑的增大,傳遞的熱量也開始下降到無法融化巖石的程度了。這就是行星運行的基本模型。根據我們在高中學習的知識,當液態的核心一起自轉的時候,由於內外液態內核的轉速都是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內層的轉速一定會高於外層的轉速。於是,液態內核的內外轉速差就導致了地球像一個發電機一樣,產生了一個強大的磁場。所以說,如果地球的內核冷卻,那麼地球的磁場也會消失。

如果地球的磁場消失,造成的後果並不是只有我們的指南針不能使用那麼簡單了。太陽在帶給我們光照與溫暖的同時,還會發射大量的高能粒子衝向地球。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影響,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像一個保護罩一樣保護著我們。如果地球的磁場消失,這些高能的粒子就像是無形的子彈一樣,射穿我們的身體,就像遭受了核輻射一樣。

相關焦點

  • 地核冷卻是好事?別天真了!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就會接踵而來
    如果地球地心冷卻,會怎麼樣?地核冷卻是好事?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情就會接踵而來?地核是內部的一層,科學家根據地震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又分為了外核和內核兩個圈層結構。內核和外核的分界面,大概在5155千米的地方。
  • 如果地核結冰冷卻的話 會發生什麼事?
    這表示如果我們能夠以某種方式找到居住在地核附近的方法。那當你丟石頭的時候,它掉落的速度會比地表上還要快3倍,而且石頭的重量也會變成3倍,你的體重也是。不過這不會讓你困擾太久,因為很快就有更糟的事情會發生。閉合的生活環境與國際太空站完全相反,而且遠比在地表上要難上許多。你甚至會很難握住叉子,因為叉子會變得很重,吃飯就會像在進行挑戰一樣,在紙上書寫,同時用電腦打字就會讓你滿身大汗。
  • 如果地核冷卻,地球會怎樣?雖然地震沒有了,但是有更壞的事發生
    導致這兩個結果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兩顆行星的磁場消失,而磁場消失的原因則是內核冷卻!吃瓜群眾想要了解的是,地核冷卻真有那麼嚴重後果嗎?地球磁場產生的原因都說液態外地核的轉動導致了地球發電機效應,那麼這地核好好的怎麼會轉起來了呢?轉起來就有磁場了?
  • 如果地核冷卻,地球會怎樣?至少地震沒有了,但有更壞的事發生
    導致這兩個結果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兩顆行星的磁場消失,而磁場消失的原因則是內核冷卻!吃瓜群眾想要了解的是,地核冷卻真有那麼嚴重後果嗎? 都說液態外地核的轉動導致了地球發電機效應,那麼這地核好好的怎麼會轉起來了呢?轉起來就有磁場了?
  • 人類能夠挺過溫室效應這個大災難嗎
    人類社會越來越好,勞動的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手工工藝到大工業時代,人類對自然的索取也越來越瘋狂,現在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看到工廠的角落,我們地球的居住環境和生存資源並不是一直適合我們,能夠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需要我們自己調節環境和資源在適合我們長久繼續發展的度上,但是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人類根本就不注意這個問題
  • 地震是因為地殼活動,那麼地核冷卻,地球的地震會消失嗎?
    那麼如果地球有一天地核停止加熱,開始冷卻,那麼地球就不會地震了嗎?確實,對於地球來說,地核發熱可以說是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了。地核對外不停地釋放能量,會使巖石一直融化成巖漿在地殼下面流動,驅使地殼的板塊發生運動。雖然這些能量對地球龐大的表面積來說微乎其微,但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地殼就會釋放它的能量,形成地震。
  • 地球地核會像火星一樣冷卻嗎?冷卻之後會造成怎麼樣的後果?
    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和地震都是由於地核是由熔融狀態的巖漿構成的,所以說除了地殼和地幔這個堅硬的外殼,地核內部是一個液體流動的狀態。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深入地下去探索神秘的地核,但是我們從地球上的火山噴發可以發現,我們地球的地核應該是一個溫度非常的高的充滿熔巖的世界。
  • 地核冷卻後會發生什麼?沒有熾熱的高溫,人類就能挖穿地球了嗎?
    在地球地表的深處,有一個熾熱的鐵球,被一種沸騰滾燙的液態金屬所包圍,這就是地核。地核就像太陽的表面一樣,熱量足夠在每小時燒開超過一萬億杯水,換算到每個人身上,每個人能分到超過一百杯。如果,這個源源不斷為地球提供熱量的核心,突然之間冷卻了,會發什麼什麼呢?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 發現溫室效應掩蓋火山活動冷卻作用
    文章共同作者之一、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Selvaraj Kandasamy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火山噴發將氣溶膠注入平流層,而這些氣溶膠能將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宇宙空間,從而起到一定的冷卻作用。火山氣溶膠可在全球迅速擴散,並在平流層中存在數年,在此期間它的冷卻作用將會持續。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溫室效應、地球變熱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冷凍一下地球能緩解溫室效應嗎?|No.171
    如果沒有了空氣,顯然撞擊也不存在了,相應的空氣阻力也沒有了。但是,沒有空氣分子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物質了嗎,顯然不是的。物質還有另一種存在形式:場。場同樣可以和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表現出力的作用。比較常見的情形是發電機中的線圈在磁場中轉動時會受到磁場施加的阻力,這種阻力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來發電。
  • 溫室效應將被解決?二氧化碳被轉化為燃料,且無汙染
    現在咱們全球範圍內的溫室氣體嚴重的超標,導致地球不斷地出現溫室效應,全球範圍內的氣溫不斷的升高,而這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嚴重的超標,所以現在的科學家針對這種有害的氣體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為家裡可用的生活燃料。
  • 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
    其實在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夏天是不是變得越來越熱了?冬天是不是也變得越來越暖和了?隨便出門都會出一身的汗,冬天也不用穿太多的衣服,而這一切都要從世界工業化那一刻說起。溫室效應,你真的了解嗎?溫室效應,也稱之為花房效應,主要造成的原因就是人類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植物吸收能力不足而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停留在上空之中,而這也是人類活動過於激烈而導致的問題,但是目前的人們還是沒有意識到溫室效應的嚴重性。
  • 如果溫室效應繼續惡化,地球或迎來「大死亡」?不排除這種可能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氣候專家表示,如果地球再繼續以目前的趨勢發展兩三百年,地表上的生物將有可能遭遇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引起此事件的原因則是人類導致的氣候變暖。根據地質學家介紹,在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發生在二疊紀和三疊紀之間的那一次最為嚴重,大約導致九成以上的海洋生物滅絕,七成以上的陸地生物滅絕,因此科學家們將此次大事件稱為「大死亡」。關於導致「大死亡」發生的原因,目前的主流說法也是氣候變暖,但那時候的氣候變暖並不是由人類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什麼自然力量能夠讓全世界的生物大規模出現死亡呢?
  • 溫室效應為何會導致氣候冷卻?看美國氣候學家這樣解釋!
    溫室效應氣體在冰芯中的聚集,顯示出氣候失控性的變暖把地球推向冰川時代,而這一直持續了兩個世紀。」科技發展,人類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今天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部以全球變暖為主題災難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真的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嗎?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從地核冷卻到火星移民
    在山脈、海洋和薄薄的的地殼下面,是由巖石圈構成的緩慢流動的地幔,地幔的下面是地核。 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在沸騰的液態鐵構成的外核裡面,是一個冥王星大小的固態鐵球(鐵、鎳和少量其他元素),也就是內核。
  • 地核溫度高達6000℃,如果它突然冷卻,地球會發生怎樣變化?
    想像一下地球內部有顆巨大的火熱鐵球,而它正漂浮在地球內部熔化的金屬海洋中旋轉,不過速度比地球上外層快上許多,地核就是如此,地球的內核是一個高密度的金屬球,而它的厚度有1200公裡,這長度大概就跟紐約到芝加哥的距離差不多。
  • 我們都誤解了溫室效應,沒有它,地球就沒有生命
    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煙塵粒子同樣具有強烈的「陽傘效應」。據相關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包括人類活動在內,所產生的煙塵粒子造成的「陽傘效應」,其降溫值相當於全球大氣溫室效應升溫值的20%。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煙塵粒子的「陽傘效應」,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幅度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