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石油,煤礦的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得越來越多,世界的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嚴重了。於是有人就想,地球的內核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爐,如果我們把它冷卻了,溫室效應豈不是能得到解決?
最近也臨近過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的感受,就是每一年都感覺越來越難入冬了。每當天氣有了一絲的涼意,準備把自己準備已久的棉被拿出來蓋了,結果沒過多久,大太陽又出來了。許多小夥伴在朋友圈紛紛感慨:又一次入冬失敗。不僅是南方的小夥伴,我相信很多北方的小夥伴也有同感。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地球的溫室效應愈演愈烈了,如果全世界的人民不行動起來,我相信不用過多久,我們的冬天就不需要棉被與棉襖的參與了。並且,夏天的太陽也會讓人越來越難頂了。
有一個小朋友在和家裡人去泡完溫泉之後,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地球本身就會產生那麼多的熱量,那我們豈不是只要將地球本身的熱量冷卻,溫室效應不就會得到解決嗎?我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地球內核的溫度的確很高,最高的地方甚至有六千攝氏度。地球內部的能量有一半是源於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元素在衰變前後質量會發生損失,而損失的這部分質量,就會變成熱量釋放出來。而另外一半的熱量則來自太陽形成初期所帶來的引力坍縮能。
既然如此,那是否真的只要冷卻地球的內核就能解決溫室效應呢?我想不用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要告訴你另外一個問題答案,你就不會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我想要反問你的是,如果地球的內核冷卻了,即使溫室效應得到了解決,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後果嗎?金星與火星是兩顆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們的大小與性質都與地球挺相似的。然而它們的環境卻與地球有著天壤之別。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而金星的大氣壓卻是地球的九十倍,而這主要的原因就是磁場。
地球內核在發熱的時候,地核周圍的物質都會被融化,成為一層液態的地核,隨著地球半徑的增大,傳遞的熱量也開始下降到無法融化巖石的程度了。這就是行星運行的基本模型。根據我們在高中學習的知識,當液態的核心一起自轉的時候,由於內外液態內核的轉速都是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內層的轉速一定會高於外層的轉速。於是,液態內核的內外轉速差就導致了地球像一個發電機一樣,產生了一個強大的磁場。所以說,如果地球的內核冷卻,那麼地球的磁場也會消失。
如果地球的磁場消失,造成的後果並不是只有我們的指南針不能使用那麼簡單了。太陽在帶給我們光照與溫暖的同時,還會發射大量的高能粒子衝向地球。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影響,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像一個保護罩一樣保護著我們。如果地球的磁場消失,這些高能的粒子就像是無形的子彈一樣,射穿我們的身體,就像遭受了核輻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