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一下地球能緩解溫室效應嗎?|No.171

2020-12-04 中科院物理所

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

儘管,

我們不知道五千年後的夏日,

會是怎樣的風景,

但從今天開始,

人類的勇氣與堅毅,

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

持續千年的控溫之旅,

史稱「冷凍地球」計劃。

即使總有一天,

貝加爾湖的冰會化為水,

「冷凍地球」計劃要做的,

是讓這一天來得儘可能晚一點!

1

Q

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同樣是放大物體,有什麼區別?

by 愛科學

A

上圖是顯微鏡,放大鏡以及兩種望遠鏡的光路圖,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在於放大鏡只有一個凸透鏡,其他都是至少兩組鏡子——目鏡和物鏡;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有一個凸透鏡參與成像,且眼睛最終接收的都是虛像。

以下我們就從成像過程中有無實像和實像的特點,最終看到的像的特點來看看它們的異同點吧。對於顯微鏡,物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再經過目鏡成虛像;克卜勒望遠鏡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再經過目鏡成虛像,而事實上從光路圖看,顯微鏡和克卜勒望遠鏡的目鏡都只是一個放大鏡,它們的物鏡是利用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外的成像原理,分別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和縮小倒立的實像;對於放大鏡,物體則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匯聚於一點,成虛像。對於兩種望遠鏡(圖C,D中的物應該離物鏡很遠,圖中將物箭頭拉近了許多),伽利略望遠鏡中沒有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的像),且目鏡是凹透鏡;二者之間的共同特點是目鏡和物鏡都是共焦的,放大倍數等於物鏡焦距比目鏡焦距。

最終,顯微鏡成放大倒立,左右翻轉的虛像;放大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克卜勒望遠鏡是放大倒立且左右翻轉的虛像,伽利略望遠鏡是正立的虛像。實際應用的望遠鏡都會加裝正像系統。

By 二十三

2

Q

真空中有阻力嗎?

by 華殤

A關於真空有很多種定義,這裡我們認為真空指的是沒有空氣分子。我們知道,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時會受到氣體分子的撞擊,撞擊過程中分子和物體交換動量,表現出空氣對物體運動的阻礙作用。如果沒有了空氣,顯然撞擊也不存在了,相應的空氣阻力也沒有了。

但是,沒有空氣分子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物質了嗎,顯然不是的。物質還有另一種存在形式:場。場同樣可以和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表現出力的作用。比較常見的情形是發電機中的線圈在磁場中轉動時會受到磁場施加的阻力,這種阻力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來發電。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場景:比較高端的健身房裡的動感單車使用的都是電磁阻尼系統來增加負荷,這也是電磁場提供阻力的一個例子。

By Nothing

3

Q

如果把地球冷凍一下,溫室效應會緩解嗎?

by 洛天依

A把地球凍一下,溫室效應並不會緩解。這裡我們得簡要介紹下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我們地球之所以可以維持一個宜居的溫度,除了太陽提供熱量之外,大氣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保溫作用,這個保溫作用主要是通過大氣逆輻射來實現的。太陽光向地面輸送的主要是短波輻射,地面被加熱後以長波的形式向低層大氣輻射熱量,之後大氣也被加熱;從地面輻射到大氣中的長波輻射一部分散發到外層空間,一部分則被重新反射回地表以保溫,這個輻射就是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中,被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中的主要一種)返回的熱量佔較大一部分。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劇上升,地球自身的碳循環系統沒法處理這麼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比以往更多的熱量被反射回地表,地面溫度和低層大氣的溫度逐年上升,而且氣候變暖導致海洋pH值減小(變酸),以沉積物形式存儲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又被釋放,這種正反饋又加劇變暖效應。這相當於給地球穿了件棉衣,還不斷變厚,短暫的冰凍可以「得一夕安寢」,但脫掉「棉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呀。保護地球環境,節能減排,你我都行動起來吧!

By 二十三

4

Q

測溫槍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為什麼雷射打在那就能測出溫度?

by 匿名

A所有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輻射出電磁波。幅射電磁波不是單色的,它由各種成分構成,包括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等等。

不同溫度下黑體輻出度與波長的關係

物體的溫度不同,輻射的成分也不同,低溫物體更傾向於輻射出波長較長的光,高溫物體更傾向於輻射出波長較短的光。煉鋼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種現象,低溫鋼水呈現紅色,高溫鋼水呈現出白色,這正是幅射光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變多,混合光看起來更像白光造成的。

根據黑體輻射的理論,幅射光的成分和物體溫度有一個對應關係,測溫槍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測溫槍收集人體輻射出的光,經過對幅射光成分的分析可以判斷出人體溫度,整個過程並不會和人體發生接觸。值得一提的是,打出的雷射不是測溫用的,而是瞄準用的。

By Nothing

5

Q

既然氣化需要吸熱,那麼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當水溫比周圍環境溫度高時,水還能蒸發嗎?

by 神秘人

A與其說汽化需要吸熱不如說汽化會帶走液體中的熱量。液體汽化的物理圖像是:液體中的分子一直處於運動中,有的分子跑得快有的分子跑得慢。跑的慢的分子更容易突破液體表面的束縛跑出去變成氣體,留下的都是一些跑得比較慢的分子。所以,蒸發就是跑掉高速分子留下低速分子的過程。從宏觀上看就是液體溫度越來越低。可以看出,即使液體沒有和外界進行熱量交換分子依然可以突破液面束縛進行汽化。所以,當水溫比周圍環境高時依然可以蒸發。在生活中也經常能看到這種現象:倒在杯子裡的開水儘管比周圍溫度高但它依然在蒸發。By Nothing

6

Q

為什麼三角是最穩定的結構?

by stardrift.

A一個結構的穩定性有兩個決定因素,一是結構自身的材質,二是它的幾何結構。三角形的穩定性就是由幾何結構決定的。

對於三角形,只要三個邊的長度決定了,這個三角形就唯一確定了(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相等則兩個三角形全等)。因此,對於一個三角形來說,即使你不加任何其他的輔助,它的幾何性質就能保證他不變形。換句話說,如果它變形了,一定是結構受到到了破壞,一般是由於材料強度不夠導致的三角形的邊斷裂。但是其他多邊形不具有這個性質,比如,一個正方形四條邊相等,但是四條邊相等的多邊形還可以是一般的菱形,所以對於四邊形來說,並沒有幾何層面的原因限制它不能變形。想讓它保持穩定還需要添加其他的措施。

By Nothing

7

Q

為什麼質子數能決定元素種類,而中子數不能?

by 匿名

A元素種類是按照它的化學性質區分的(發明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是化學家)。元素的化學性質可以用量子力學去解釋。這裡需要用到薛丁格方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對於單電子來說,可以影響它的基態狀態的是出現在薛丁格方程中的勢場和電子數(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存在,已經被其他電子佔據的狀態不能再容納其他電子,這也會影響原子性質)。其中電子數完全由質子數決定,而外場幾乎不受中子數的影響,因為中子雖然有質量,但是引力相互作用太小,幾乎不對電子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雖然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強相互作用,但是強相互作用距離非常短,以至於電子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此勢場幾乎全部由質子的電場提供。這也是質子數可以決定元素的種類的原因。 

By Nothing

8

Q

電線可以通過電壓的高低變化傳遞信息,光纖又是如何傳遞信息的呢?

by 九天攬月

A光纖傳輸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前端接收的電信號調製雷射器(或發光二極體)輸出的光作為載體,光信號沿光纖發生全反射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再將接收到的光信號利用檢波器解調成原先的電信號。

光纖,即光導纖維,一般由纖芯,包層和塗層組成。全反射現象主要發生在纖芯和包層的界面上(纖芯的折射率比包層大),從而使光波鎖在光纖內部向前傳播。全反射原理就是利用光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的特性,在光的入射角達到或大於某一臨界值,入射光就會被全部反射回來(折射定律可以算得這個角度)。

我們已經把光波鎖在光纖內部了,接下來我們還需要這些多次反射的光波不出現相消,實現內部區域無衰減。這個時候就要提到橫向諧振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波在界面來回傳播一次相位移必須是2π的整數倍,從而實現穩定的駐波。

而光纖傳遞信息主要依靠的其實是前端的調製和後端的檢波。調製常見的有亮度調製,即根據前端電信號的頻率/幅度不同改變光的強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關調製,通過亮滅來傳遞信號。當然光載波的傳遞還可以通過調製雷射的幅度以及相位的形式來將基帶信號調製到光波上的形式實現。

By Aaron Chen

本期答題團隊:

物理所Nothing、Aaron Chen、二十三

寫下您的問題,下周五同一時間哦~

上期也精彩

為什麼用沐浴露洗完澡身上會滑滑的?| No.170

編輯:不言

相關焦點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溫室效應、地球變熱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如果把地核冷卻,能夠緩解這種情況嗎?
    石油,煤礦的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得越來越多,世界的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嚴重了。於是有人就想,地球的內核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爐,如果我們把它冷卻了,溫室效應豈不是能得到解決?最近也臨近過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的感受,就是每一年都感覺越來越難入冬了。每當天氣有了一絲的涼意,準備把自己準備已久的棉被拿出來蓋了,結果沒過多久,大太陽又出來了。
  • 溫室效應也能讓海平面降低?
    自從19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已經升高了1攝氏度。根據《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兩項研究,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層融化速度比90年代快了6倍,在過去30年裡,它已經使海平面上升了2釐米了。這會導致生活在沿海的數億居民面臨失去家園或生命的風險。於是,就有人想知道,我們科技如此發達,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讓海平面下降嗎?
  • 臺灣中山大學發現綠藻能緩解溫室效應
    臺灣中山大學海資系助理教授張欣暘解釋,若把載體ArsA1比作「郵差」,它除了能正確辨認地址及郵政編碼,還會用掛號的方式確保「信件」(尾端膜蛋白)安全送達。&nbsp&nbsp&nbsp&nbsp研究團隊表示,綠藻系統利用這種特殊的結構和辨認方向性的特有機制以避免錯誤發生。
  • 我們都誤解了溫室效應,沒有它,地球就沒有生命
    那麼處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又是如何保持平均15攝氏度的地表溫度的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
  • 深度解析: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答: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導致溫室效應,所以地表溫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冰川融化成冰河所以叫冰河時期!(不要打我,我只是開個玩笑)今天梵君就嘗試著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高溫之後又會極寒這種說法?
  • 螞蟻森林能減輕溫室效應嗎?
    我們以為可以去別的城市,別的國家,可是地球溫室效應會讓全球的溫度升高,冰川融化會讓全球的水面上升,核洩漏會讓全球的水都被汙染。其實,無處可逃。唯一的辦法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房子。《比爾教科學》這本書,從地球整體的大環境、環境惡化的成因,以及作者親自試驗如何做的角度,來談論環保。但因為作者的科研背景,這本書作為科學入門,也是極好的。
  • 火山噴發可以緩解溫室效應?黃石公園火山噴發是否會形成冰川期?
    關於火山噴發對於全球氣溫影響可能存在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火山噴發後大量塵埃將進入大氣層,隨著全球性的環流形成塵埃雲遮擋陽光,因此在噴發後可能會形成小冰期,也就是大幅緩解溫室效應!但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噴發同時會有大量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因此會加劇溫室效應!到底哪個比較靠譜?
  • 北極甲烷出現大爆發,或將大大推動溫室效應,地球又要加速升溫?
    我們都知道,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易燃易爆,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樣,也是導致地球出現溫室效應的因素之一,而且,據說比二氧化碳造成的影響還要厲害。因為,上面提到,甲烷能夠造成更大的溫室效應,而我們都知道,北極的冰川融化是因為溫室效應,而甲烷被加速釋放出來,是因為冰川融化,如此一來,溫室效應又會因為甲烷被大量釋放,而進一步增強。地球的溫室效應或將因此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而隨著這個現象循環下去,可以想像會發生什麼?
  • 臺媒:緩解溫室效應 "袋鼠屁"是關鍵?(圖)
    (臺灣中時電子報)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臺媒稱,「溫室效應」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敵人,科學家長期研究溫室效應改善方法,冀望能阻擋氣候惡化的腳步,替人類爭取穩定或更好的生存環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中,「袋鼠屁」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近日的一項研究徹底推翻此說法。
  • 溫室效應給我們地球帶來的危害
    原來是溫室效應。說起溫室效應,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那嗎?天氣炎熱的時候,很多人在家裡想著。空調帶來的涼爽,但可曾想過空調帶來的負面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空調的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多種化學氣體,大量的甲碗。氟利昂等。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會浪費掉許多。
  • 謹慎吃牛,拯救地球,牛:溫室效應幹我什麼事?
    說到這,你可能會納悶:溫室氣體難道不是二氧化碳嗎?還有其他溫室氣體嗎?首先,咱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溫室效應,什麼是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學名叫做大氣保溫效應。太陽光射到地球上時,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到太空,一部分會穿過大氣層來到地表。
  • 減緩溫室效應!日本學者嘗試回收二氧化碳
    據外媒報導,目前很多地方仍然以火力發電為主,這其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為了緩解溫室效應對於地球的傷害,日本政府決定研究科學的方法來回收二氧化碳,來緩解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減緩溫室效應!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什麼叫做溫室效應?
    溫室是一間用玻璃蓋成的小屋,用來種植花草。太陽照射玻璃時,會使室內溫度升高,屋頂及牆壁又能保溫,使得花草在冬天或夜晚不會被凍傷。這種利用溫室來達到保溫的效果,就叫做『溫室效應』。  地球的大氣層和雲層也有保溫的功能,使地球在夜晚仍能維持相當的溫度不至於太冷。像月球沒有大氣層,日夜溫差可達幾十度哩!地球正處於一個嚴重的溫室效應中喔!
  • 溫室效應和人類無關?如果沒有人類,地球仍然進入全球變暖階段!
    科學家曾經研究過,如果地球沒有溫室效應的話,很有可能會和史前地球有關係,平均溫度僅僅只有零下27攝氏度,即便低緯度地區難以適合生命生存下去,當然溫室效應不僅僅包括大氣層,它其中還包括海洋和陸地的保溫作用,正是因為有了溫室效應,才使得地球處於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環境,可是為何科學家卻頻頻說人類和溫室效應有關係的,是人類促使地球持續升溫。
  • 溫室效應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那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氣候異常包括溫室效應和極端天氣等,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變暖,而極端天氣常常會導致一些氣象災害的出現。今天我們主要說說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一、溫室氣體提到溫室效應我們就不得不說人類活動了。自從進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大發展之後,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大量燃燒(還有汽車尾氣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小等),都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二、原理之前我們提到過,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後到達地面,將其能量傳遞到地表。
  • 人類行為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那金星溫室效應是生命行為造成的嗎
    金星是由於發生了嚴重的溫室效應才成為如今這個樣子的,其由於上面嚴酷的表面環境被稱為「地獄星球」,而如今我們的地球也正在發生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那麼這樣就可以推測兩個假設。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地球會不會因為溫室效應而變得像金星那樣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甚至是不太適合所有的生命生存。第二個假設是金星的以前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曾經也像我們地球一樣是一顆生命星球,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才成為了現今這個樣子?
  • 溫室效應,不是地球溫度持續升高的元兇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的生產活動,完全可以影響地球的天氣和溫度的變化。因此推論,溫室效應也是一種表象,他在沒有太陽持續輻照的地區表現極差,甚至是基本沒有作用。倒春寒顯然溫室效應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有必要改變一下之前的慣性認知。
  • 化學小知識:溫室效應!
    通過下面的視頻了解一下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溫室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斷增大,它們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由於一些天災和亂砍濫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綠地卻在不斷消失,從而導致碳氧循環不平衡,致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多,地球表面溫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