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去成都定居的年輕人,現在後悔了麼?

2021-01-08 虎嗅APP


經常聽說全國最適宜居住城市,成都排第一。


我一個老北京最近在成都體驗生活,特別喜歡這個城市閒適氛圍,隨時隨地找舒服。太陽一出來,大家班兒也不想上了,人民公園茶樓裡人潮擁擠、一座難求,啥也阻擋不了成都人民出門曬太陽喝茶打麻將的熱情。


美食多,火鍋串串川菜天天換著樣兒吃不膩,而且走到哪裡都充滿人情味兒和煙火氣。最重要的是,房價和生活成本低廉。我根本不想走了,恨不得把北京戶口遷過來,以後搬來成都生活。


本文作者供圖


這麼想的人不在少數。


我加入了一個「逃離北上廣,搬來成都」的500人大群,群裡都是曾經或現在正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上班族,要麼已經搬來,要麼時刻觀望著機會搬到新一線城市生活——


我跟他們聊了聊:逃離一線去成都定居的理由及內心是否存在矛盾。


新一線潛力:老年人看現狀,年輕人看未來


 小劉是青島人,在美國讀完音樂管理本科,回國在上海做文娛產業,合作承辦一些國內外音樂領域活動。在上海稅前月薪兩萬卻覺得不夠花,吃吃飯喝喝酒,攢幾個社交局錢就沒了。當時有機會落戶上海,但看著上海房價和薪資前景,山東小夥認慫了。


恰好有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小劉就和女朋友一起搬到了成都,兩人特別喜歡休閒之都的文化氛圍和包容度,沒多久就決定雙雙落戶、買車、買房,一氣呵成。


「天天守著火鍋串串蹺腳牛肉,用上海外環合租的房租在成都市中心租個兩居室,太古裡看看滿街大長腿,你說爽不爽?」小劉覺得成都生活的幸福感比北上高多了,「能賺大錢的人是少數,重點還是美好生活對吧?」


美好生活的重中之重是房價低、性價比高。


以北上深的房價評價成都,是妥妥的降維打擊。小劉買了套天府新區的新房,均價兩萬多一平的精裝兩居高層公寓,周圍都是網際網路大廠的辦公樓。


兩萬多的房子在上海周邊的蘇浙都少見,200萬連在外環都買不著,但在成都已經算是舒適輕奢。今年,成都二手房成交均價一萬三到一萬五,七八千一平的郊區別墅有的是。預算四五百萬,全家就能買老中心區錦江江畔的高檔大平層。


近年來,在各大城市發展潛力指數排行報告中,成都穩穩位居前三。小劉說身邊好幾個北京、上海土著朋友搬來成都定居,他們對成都未來的發展前景都積極看好。


「其實大多數人對成都不太了解。」小劉說。一般北方人畢了業條件反射去北京發展,南方人就去上海、深圳,大家都思維慣性了。「不否認成都機會的確少一些,因為行業某個環節在成都總是缺失的,無法在本地形成完整行業鏈條,所以人口缺口也小。」


小劉今年要去歐洲讀研,但他果斷在成都買房投資,是因為看好成都的宏觀發展趨勢和未來增長潛力。


拿他所在的文娛領域來說,巴渝地區千年來素有文化產業的歷史積澱,加上近幾年政策上的紮實扶持,說不定成都就是中國未來的文娛中心。新一代獨立音樂人很多都是西南地區的,中國嘻哈圈更是被川渝統治。小劉覺得成都的市井文化和休閒氛圍給了創新產業工作者內容產出的環境和空間,而且小型企業運作成本低廉,總體市場前景是看好的。


「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初的西部大開發已經把四川的基礎設施建設起來了,成都城市規劃也很棒,硬體沒問題之後軟體跟上來只是時間問題。」小劉信心滿滿,「年輕人看重的是未來,且等著成都崛起吧。」


本文作者供圖


為了孩子老人:普通人能買房、孩子能上學,就已經是實現階級躍遷


老李三十出頭,四川人,211大學畢業之後,跟妻子多年北漂,在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和運營崗。


不是沒想過留在北京定居,但兩口子平時省吃儉用,手頭積蓄也勉強只夠在海澱買個老破小,或者南邊買個小戶型。同事北京土著夫婦,打算賣了手裡兩套空房,換套一千多萬的三居室中關村學區房。「階級固化,有錢的天選之子只會更有錢,比不了啊。」


尤其到了孩子要上幼兒園的年紀,沒有戶口,公立幼兒園排不上隊,私立學校上不起。就算上了家門口的幼兒園,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可預見的門檻一道接一道,沒戶口的外地人永遠是二等公民。而且拼不過海澱家長,那種激烈的環境競爭之下,孩子壓力也大。


「能正常上學就不錯了,考慮不到什麼名校雙語教學、優質教育質量。」老李夫婦覺得成都的教育資源就挺好的,也有好學校,根本不奢望孩子考上北大清華,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沒必要跟北上的孩子比。


「北京那些小學、中學、本科就出國的孩子,那是頂級階層了。」老李說,他圈子裡認識的人沒有本科出國的,只有零星幾個同學研究生出國留學。「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才是大多數,能圖個啥?娃娃上個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


普通人生活的重點是照顧好一家老小。家裡老人都在四川,回成都是遲早的事。於是,在正式搬回成都幾年前,老李夫婦就搞定了全家戶口,以一萬多一平的價格買了個一百三十平的三居室。


老李承認成都的職業發展不如北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工資低。


就拿網際網路來說,北京月薪兩三萬的職位,杭州給一兩萬,成都就只能給八千一萬。職業天花板也真實存在,北上攢的那些年工作經驗,在一線城市跳槽能當飯吃,可在成都再往上沒有合適的崗了,公司高級別職位還是只在北上有。


「莫得選擇」,老李無奈表示,他們兩口子不求大富大貴,也沒啥野心可談,回成都就是為了活得安逸點,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責任。掙錢是掙不多,但是有戶口有房子、孩子能上學、老人能照顧,也就沒啥別的願望了。


「對我來說,從蝸居變套三、從房租變房貸,就已經是實現階級躍遷了。」


本文作者供圖


心理落差:薪金降了也就認了,卻反而更累了


小王是河北人,祖籍四川,上完大學便去了北京。之前在某網際網路大廠做技術崗,雖然平時工作忙也加班,但薪金還算不錯,也有了落戶機會。


工作了兩年,看著年長几歲的同事紛紛背上三十年房貸,不敢生病、生怕離職。部門領導年薪上了百萬,卻還是焦慮,大家比完自己比孩子,比完獎金比房子。賺一百萬的眼紅賺一千萬的,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


小王自認喜歡充滿挑戰和新鮮感的人生,對金錢地位欲望不大,要是留在一線,現在就能看到自己四十歲中年危機的狀態。


辦公室有倆北京土著大哥,老早就勸他,「北京有什麼好啊?回你們老家多舒服。」小王想想也是,北京那麼大個城市,去哪兒路上都至少一小時。租的房子換了一個又一個,哪哪兒都不像家。再加上家人朋友總說成都好、生活舒服,於是他找個機會就申請調回了成都的分公司。


小王預判到了薪金降低,可沒想到業務量卻加重了,根本閒適不起來。本來成都部門就比北京部門人手少,北京六個月的項目,成都兩個月就要完成。北京那邊做一周的活兒,成都兩天就得完成。到頭來假期全用來工作了,比在北京還累。


小王后來才細品出味兒來,很多公司在成都設立分部,就是為了降低成本,也就意味著更多壓榨,普通員工的生存之道唯有快速響應。


小王說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吧:在北上996就好比下海賣身,辛辛苦苦攢夠一筆錢,年紀到了金盆洗手,回老家開個服裝店。到時候就不指望服裝店能賺多少錢了,維持生計就行。但回了老家要還是重操舊業,顧客群體少、客人素質不行,價格還低,那就太難受了。


他有些後悔當初沒好好多做些功課,起碼考慮一下其他新一線城市。「杭州有某巴巴、某易,蘇州有工業紡織業,可成都沒有拿得出手的王牌產業,網際網路沒法跟北上競爭。」


另外,小王離開北京之前想著成都重慶僧少粥多美女多,找對象應該是買方市場。但回到成都大半年也沒認識幾個妹子,頂多是空閒時關注幾個相親公眾號,卻也沒去加聯繫方式,解決單身的問題只能「再說吧,隨緣」。


雖然產生了心理落差,但小王沒想再回北京,「既然出來了就不會再回去。」他打算再過一陣就辭職,想著年輕不怕折騰,探索看看有沒有創業的機會。


本文作者供圖


城市降維:成都不行,還有三線、四線城市


小趙是成都本地人,畢業之後留在上海做廣告營銷,平時工作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深夜,周末只想在家補覺。她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最後拼一拼就回家。「不然哪天猝死在出租屋,就啥都沒了。」


以前她要回成都,總被家裡人教育少不入蜀,年輕人應該多在大城市奮鬥打拼。現在身邊的同事同學包括家裡人都覺得離開上海好啊,沒那麼大壓力。


她覺得是大環境時代風氣變了,以前大家追崇努力進取,現在發現雖然成功是要努力,但努力了未必能成功,很多時候付出和收穫並不成正比。「不是沒有理想,是為理想奮鬥過了,沒成功,那就早點回家該幹嘛幹嘛。」


小趙因為是本地戶口,自帶購房資格,在家人的資助下早就在成都買好了房子。她自己在一線打拼過後還有新一線老家可回,可一些外省外地小城市的朋友再降維就只能回歸田園。


許多外來人口定居成都只是減輕,卻沒有消除壓力。外地人獲得購房資格的門檻是落戶成都交社保一年,或者不落戶交兩年社保。眼下,成都一塊新地皮市價近兩萬,過兩年開盤出售也得逼近四萬,再拖幾年早晚也要像一線一樣買不起的。他們拖家帶口來到成都,做著一份幾千塊工資的正職,基本都要多打幾份工或者開啟副業才能生存。


而且,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所在高新區的那些熱門新房樓盤,全部都要搖號才能購買。熱門開發商的樓盤所有人都盯著,一開放馬上得搶著申請,同時申著幾家碰運氣。搖號完全隨機,兩萬多人搶幾百個名額,中籤率1%~5%,也就比北京汽車搖號高一點兒。


小趙說其實成都比起北上,就只是房價差距比較大,物價交通和其他生活成本並沒差出多少。「成都朋友愛聚餐,經常叫著一起出去吃吃喝喝,人均二三百吃頓飯喝點酒也蠻常見的。」


疫情期間,小趙聽說不少人因為失業撐不住,只能離開成都回到家鄉縣城。她也有朋友在關注著綿陽、攀枝花這些三四線地級市的發展,想著「將來成都要是混不下去了,還能搬去那邊定居養老。」


本文作者供圖


結尾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不少人是真心喜歡成都,經常在群裡敘述著生活美好。城市資源分散,沒那麼多人際關係的利益紛爭,文化包容度也高。本地人熱情,來了勸你多耍幾天,耍高興了還要告訴你「房子便宜噻,來買個房以後一起耍嘛」。


有人評價成都薪資低,就有人跳出來反駁,在成都又不是賺不到錢,相信未飽和的市場才有更多機會,「在北上廣一級市場積累資源,在二級市場變現。」


有人反駁著「成都人不是懶散,而是看得開,有錢沒錢都是一天,窮有窮開心。」另一面也有人半開玩笑叮囑我,「在成都待久了,可別墮落成鹹魚了!」


有意思的是,北上群經常討論的都是吃喝玩樂、周邊遊、相親找對象,成都群裡反而每天談論房價、經濟發展、市場增長。


根據亦莊某網際網路企業大數據報告顯示,成都、杭州、重慶、長沙等準一線城市近年來人口淨流入強勁。


逃離大都市並非只在中國發生。美國平均每天有277人搬離紐約,多數因為經濟壓力。由於沒有落戶限制、城市密度高、整體經濟水平強,在紐約豐富簡歷,搬去小城市也能找到工作、住上帶院子的二層獨棟洋房。在收入排名全美中位數的田納西州,20萬美金能買一棟房子。


人才引入無疑會促進準一線城市經濟產業發展,以及配套的教育、醫療、娛樂、養老設施升級。但這一切需要時間、機遇。根據預測,五年後,準一線城市或許能達到北上今天的體量規模。


逃離一線未必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困擾。更多時候,搬到新一線城市並不能轉移矛盾焦慮,更不能實現階級躍遷。有掙錢能力的人當然到哪都開心,但更多人實際上沒錢的還是沒錢,焦慮的還是焦慮。


我問了另一位仍在北京打拼的朋友,成都比起北京少了點啥?


他說,可能心態不一樣,在北京總覺得自己是精英、是人中龍鳳,在成都就只能是個阿Q精神的弟弟。「說白了,要有本事能在北京過得一樣好,誰會去二線?」


有朋友回到成都後往往前半年待業在家,懷念起北上的市場大、機會多,但塵埃落定之後,也說——


「也就是想想而已,可沒那個勇氣舉家再搬回去。」



相關焦點

  • 年輕人開始「逃離」花唄,是察覺到了什麼套路?看完後悔知道晚了
    我們現如今所使用的行動支付,就是由馬雲率先推出的,而支付寶也因為收穫了9億多用戶,但支付寶不僅僅只有支付功能,其中的餘額寶、螞蟻森林和花唄,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一些功能。根據數據顯示,現如今支付寶花唄的用戶已經超過了1億,且支付寶也借出去了3000億,但奇怪的是,很多年輕用戶正在慢慢「逃離」花唄,難道這些用戶發現了什麼「貓膩」嗎?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北遷從根本上影響,並將繼續影響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加拿大政府與因紐特人是否真的和解了呢?1.北遷的主要原因加拿大聯邦政府出於各種動機將因紐特人遷往北極高緯度地區,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捍衛加拿大的北極主權。
  • 上海、重慶、成都,到底哪一個城市更適合年輕人居住?
    二、現在說重慶,走大哥是重慶,所以重慶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不得不說,近年來重慶的發展確實太快了,當然,房價也在上漲。作為一個網絡紅城,重慶經常在央視新聞網看到重慶的影子,也是社會平臺上的常客。因為重慶仍然在發展,所以經濟肯定還是處在上升階段,所以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你在城市的第一行工作,那麼回到重慶定居,我想還是比較好的。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虎嗅網
    在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我碰到的年輕人分兩類:一類本地長大、外地上學又回到家鄉的年輕人;另一類則是外地人,2011年大地震後來此定居。2015年,他從公司辭職,從東京郊區搬到氣仙沼市定居,開始了一份地方公務員的工作,現在是氣仙沼市「移住中心」的職員。一開始我以為,加藤來到氣仙沼市定居的理由是為災區重建奉獻愛,但聊過之後,我才發現他的想法並非如此單一。
  • 北方人適合去上海定居麼?沒有適不適合,只有想不想和能不能
    一個北方的朋友最近想換一個城市生活,考慮了很久,各個城市都在詢問和做比較,怕過去之後生活方式和習慣之類的適應不了,也問過我北方人適合去上海定居麼的問題,怎麼說呢,沒有什麼適不適合,只有想不想,能不能的問題。
  • 成都人分不清東南西北?在成都有種方向叫做「抵攏倒拐」
    成都人是分不清東南西北的。這一點對於北方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對於成都人來說卻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你在成都問路,大概率會得到兩種答案。一種是比較抽象的南門北門。你千萬不要以為成都人嘴裡的西門就是正西方向,你只有把成都人嘴裡的「西門」在地圖上轉三十度左右才會得到正確的方位。如果你有心去成都地圖上找西門車站,東大街。
  • 氣候變暖北遷? 成都周邊又現「印章蜘蛛」
    李智勇發現的裡氏盤腹蛛尾部像印章,還有一張「人臉」,繼11月眉山市洪雅縣、12月成都市邛崍市發現這種「印章蜘蛛」後,昨日,眉山市青神縣市民李智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12月6日,他在自家地裡也發現了這種蜘蛛。
  • 天舟一號總設計師揭秘: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
    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普通人可以去太空旅行嗎?霍金的地球滅絕預言會成真嗎?花了那麼多錢搞載人航天,究竟有什麼價值?  本周央視財經《對話》「我是總師」系列節目邀請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飛船總設計師白明生做客演播室,為你解答腦洞問題,為你揭開飛船面紗↓↓↓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
  • 如果選一座城定居,我最想去成都,因為這裡的人最懂生活
    在我們的記憶裡,成都這個地方隔幾年就會抖動一下,這也讓成都人在地震來臨時養成了面不改色的堅強個性。既然生在這裡,活在這裡,你震你的,我過我的小日子,一點不畏懼,反正畏懼也沒用不是。拋開地震這個因素,講老實話,我真願意在成都這座城市定居,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人文和生活美食,沒有一樣是我不喜歡的。
  • 逃離「消費主義陷阱」,這屆年輕人把性價排第一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的消費心理悄悄地變了,以往能賺取一大波點讚的朋友圈炫富,如今成為人人心照不宣的「凡爾賽」行為﹔以往藏著掖著生怕被人看不起的那些省錢方法,現在不僅被光明正大地曬出來,還能引發一波浪潮,被大家爭相追問,熱烈探討。這屆消費者愈發成熟理性,消費行為的性價比高低已經被擺在第一位。如何逃離「消費主義陷阱」,追求極致性價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 海賊王:如果你要在海賊王世界定居,你想定居哪裡?九蛇島願意麼
    只要水多的地方,就很適合人類居住,那麼,這麼大的海賊王世界,哪個地方最適合定居呢?和平的小鎮,常年下雪的地方,也有醫術非常發達的老婆婆庫蕾哈,絕對是喜歡雪的人最佳定居地點。黃金城出現在劇場版黃金城的一座城市。裡面是有錢人紙醉金迷的生活,不過裡面的居民,還有觀眾等人大部分是被黃金帝所奴役的人。
  • 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幸福感高了 可錢不夠花
    (原標題: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幸福感高了,錢不夠花) 每月花50元看場電影,隔兩周點個十多塊的奶茶外賣,周末約朋友去新開的餐廳嘗嘗鮮。
  • 已辦好手續,林書豪要去臺灣定居!網友:為啥不去北京定居呢?
    據報導在CBA季後賽結束之後林書豪目前已經回到了美國,再回到美國之後有關林書豪的新聞報導就麼有停止過,在前兩天還有新聞報導出來林書豪收到了NBA多支球隊的試訓邀請,有望在下賽季回歸NBA。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在回歸NBA的傳聞還沒有冷卻之後。
  • 現在的崑崙山真的是古籍中記載的崑崙山麼?
    然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崑崙山脈真的就是古代典籍中記載的崑崙山麼?崑崙山的記載最早現與《山海經》、《淮南子》中,書中所描寫的崑崙山在中國西北部,高一萬多裡,是黃帝在人間的行宮,西王母的瑤池也在此山之上。傳說崑崙山是黃河的源頭,盛產玉石,山上還有不死樹和各種奇珍異獸。但因為崑崙山太神秘了,它的位置便成了千古之謎,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 老電工透露:「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不想做電工,原因在這!」
    但現在,這一職業,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不想做,各大配電室的儲備人員嚴重不足,多半都是4050群體在撐著。這些人的經濟負擔重,自然是不敢想年輕人那樣,隨心所欲的換工作。 很多人都不解,為什麼現在電工越來越少?
  • 現在就考慮逃離地球?太早了吧
    現在就考慮逃離地球,太早了。人類的未來,還是在地球。
  • 要在月球建立人類永久定居點,有哪些困難?
    神舟一至五號火箭系統總指揮 黃春平再一個比如說深空探測,我們嫦娥工程,繞落回,我認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把人送上去。現在要研究一個重型運載火箭,我剛才有一句話新型運載火箭沒有十年八年研究不出來,什麼時候載人登月我沒說,你們算去,所以這個任重道遠。但是我剛才講了,人要送上去,才第二大步。第三大步幹嘛?
  • 楊振寧的兒女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僅僅為了養老嗎?
    1956年的那個夏天,這個年輕人震驚了整個物理學界,影響了物理學裡面的多個領域的「宇稱原理的破壞」原理誕生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在當今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社會,網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名人也不例外。
  • 成都錦江區靜桉北軌道城市發展24.15億競得成都兩宗涉宅地
    觀點地產網訊:11月20日,成都錦江區靜桉北軌道城市發展有限公司以底價24.15億元競得成都兩宗涉宅地塊。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其中一宗為錦江區成龍路街辦花果村二、三、四組金像寺四、五、六組商住地塊,成交價13.58億元,樓面價6400元/平米。
  • 日本人「最想定居的城市」排行榜,TOP1依然是這裡
    本期話題: 日本人心中,最嚮往最宜定居的城市是哪裡? — 相信大家對自己的故鄉都有一種特殊的眷戀,也有自己心儀神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