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幸福感高了,錢不夠花)
每月花50元看場電影,隔兩周點個十多塊的奶茶外賣,周末約朋友去新開的餐廳嘗嘗鮮。從廣州辭職回到湖南家鄉一年後,張歌逐漸適應了小城的生活節奏。
大學畢業後,張歌曾在廣州做過兩年的會計,最終決定回家過更穩定的生活。在她看來,回到城鎮後閒餘時間多了,幸福感高了,可錢不夠花。
小鎮消費
「剛回家的時候,一度覺得養不活自己。」張歌吃住都在父母家,省去了飯錢和房租,每月最大的支出就是「買買買」,尤其是買衣服。大城市的消費習慣被複製至小城鎮,2800元的月工資不足以支撐張歌的消費水平,花唄成了她的資金中轉站。月末工資發放後,張歌會第一時間轉至餘額寶,趕在花唄還款日當天還款。
下個月,張歌的花唄得還3000塊。她認為縣城裡消費太貴了。「前陣子逛街看上一件羽絨服,我以為最多七、八百,一問對方要價1600元,一分錢的折扣都不給。」
張歌所在的安鄉縣城,是個除了湖南外地人少有耳聞的地方。當地的房價常年徘徊在5000-8000元每平米,2018年年初碧桂園的開盤,曾引發當地轟動。縣城中心最繁華的一條街,約700米,多達14家金店緊湊地分布。城區有兩家肯德基,二者的步行距離僅有10分鐘。
像張歌這樣身處三至五線城市的年輕人,正成為消費新力量。他們是大眾口中的「小鎮青年」,年齡在18-30歲之間,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沒有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有較長的娛樂時間,消費意願也更加強烈。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小鎮青年的基數達2.27億,遠高於一二線城市青年數量(0.68億),這是個相當龐大的群體。
2019年1月,尼爾森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報告,中國2018年全年的消費趨勢指數為113點,其中農村地區和三線城市實現小幅上揚,分別從113點增長至115點和114點,高於一線城市(110點)和二線城市(113點)水平。
在深圳打工的陳芬與張歌是同鄉,她感嘆,過年帶的2萬塊「春節費」,一下子就花沒了。「在老家,約上五、六個朋友去餐館吃飯,消費400、500塊錢很正常。我把我們這兒的消費情況講給外地朋友聽,他們都不相信。」
小鎮生意
正值春節出行高峰期,外地返城的道路又堵了10分鐘,商務車司機小楊連連嘟囔:「堵得人鼻子眼睛冒火。」
小楊開商務車已3年,最大的感受是,安鄉縣城裡的小車多了。「我還看到過本地牌照的保時捷。」小楊說
安鄉縣的轎車數量在增加。在縣城做了8年汽車銷售生意的潘老闆介紹,現在年輕人來看車的不少,部分是從農村過來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買合資品牌的汽車,偏好的價位在15-20萬之間。
「2018年我們店一汽大眾捷達賣得最好,報價在10萬以下。整個縣城的新車銷量大概是3000多臺,還有不少人是在外地買的車。」潘老闆表示。
在低廉的生活成本、較輕的房貸壓力前提下,汽車成為小鎮青年的出行「標配」。四五線市場及縣鄉市場成為車市銷量的新增長點,各大汽車廠商都在加速渠道下沉,包括奧迪等高檔車品牌。
對於國美、蘇寧等家電零售商而言,一二線城市家電市場趨於飽和,深入縣域市場也成為必然選擇。以渠道下沉為重要戰略的蘇寧,2019年計劃新開門店15000家。國美則預計未來三年開設2000家縣域店。
安鄉縣城國美電器的店長告訴《21CBR》記者,生意好時,一天能有幾十萬元的銷售額,差時也有幾萬元,美的、海爾、創維等大品牌的銷量遠遠靠前,「每年從3月份開始就是旺季。」
縣城的國美電器店
在琢磨小鎮青年口味喜好這件事上,快消品牌走得更遠。
城鎮消費者口中的「牌子貨」波司登,一度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局。2018年,波司登開了竅,公布全新品牌Logo和門店形象,持續推出貼合年輕人喜好的新品,走聚焦年輕化的高端路線。這一策略也適用於緊跟都市潮流的小鎮青年。
開在安鄉縣城街邊的波司登店,2018年裝修,煥然一新。店長透露,每天的銷售額最多可達6、7萬元,羽絨服統一售價,從不打折,很多年輕人試完衣服就快速出手買下。
縣城裡的波司登店鋪
天貓發布的《2018中國新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的新品消費人群佔比分別為21%和15%,高於一線城市13%的佔比,在人均新品消費金額方面,舟山、金華、寧波、揭陽、紹興、連雲港、莆田、湖州分列榜單第3至第10名。
「得小鎮青年者得天下」,或許不再是一句預言。看到家鄉消費的巨大潛力,陳芬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縣城裡多得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這次回家我看看機會,時機合適就開個有精油、按摩項目的理髮店。」(文中張歌、陳芬、小楊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