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消費主義陷阱」,這屆年輕人把性價排第一

2021-01-15 招商銀行App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的消費心理悄悄地變了,以往能賺取一大波點讚的朋友圈炫富,如今成為人人心照不宣的「凡爾賽」行為﹔以往藏著掖著生怕被人看不起的那些省錢方法,現在不僅被光明正大地曬出來,還能引發一波浪潮,被大家爭相追問,熱烈探討。

這屆消費者愈發成熟理性,消費行為的性價比高低已經被擺在第一位。如何逃離「消費主義陷阱」,追求極致性價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消費降級也追求品質升級

12月28日,#微瑕品值不值得買t的話題上了熱搜,引起網友熱議。大部分網友還是持支持態度︰如果商家不隱瞞,而且小瑕疵不影響使用,沒什麼接受不了的,畢竟價格擺在那,怎麼都划算;也有小部分「完美主義」的消費者認為絕對不能忍受,買了瑕疵品心裡都會不舒服。

今年以來,豆瓣「摳門小組」教你省錢、如何用更低的價格購買進口「臨期食品」、以批發價拿貨玩轉拼多多、阿里巴巴等APP的討論帖熱度居高不下。

就以臨期食品消費舉例,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打出「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臨期食品可以買!臨期食品不丟人!」的簡介,吸引了2.5萬人參與,每天都有新鮮的「豆友」在組裡分享自己的消費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臨期食品的「臨」,並不是卡在保質日期的最後幾天,因為商超的特殊規定,在保質期剛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候,很多產品就會被歸類為臨期商品。

相比於購買普通商品,購買進口臨期產品既能享受到進口產品的高品質,又能在最大程度上省錢,可以說是購物節省兩不誤。

微瑕但打折的商品,還有拼多多、阿里巴巴的便宜好物分享帖其實都是這個性質,大家聚在一起愉快地探討如何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品質不減的商品。「羊毛」「領優惠券」「避免中間商賺差價」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購物關鍵詞。

年輕人消費自願「下沉」

以上各種省錢小方式雖說仍屬於「圈地自萌」,只是不同團體的小小縮影,但其背後折射的是一代人消費觀念的變遷。

北師大課題組近期發布《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和《2020新青年新國貨消費趨勢報告》學術成果。《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顯示,新青年愛買但並不敗家,注重品質也追求性價比,習慣多平臺比價。例如,新電商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和阿里巴巴批發模式走紅正代表這種追求性價比的新模式受到年輕用戶的歡迎。

都說「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目前三大電商平臺中,拼多多年輕人佔比最高,其中95後用戶比例達到了32%。根據第三季度財報,拼多多目前用戶數達7.31億人,32%佔比的新生代消費人群在體量上相當可觀。

被貼上「愛購物」標籤的女性近年來也踏上了追求性價比之路。中國婦女網與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發布的《新電商平臺上的女性》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90後走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90後女性消費者也成為了新電商平臺消費購物的主力人群,佔比超過五成。

相比前人,這部分女性一方面更加獨立,也更注重自己的需求,有著很強的「悅己」消費觀念;另一方面,90後女性從小就有「打折季」「商家優惠券」等概念,不論是買喜愛的包包,還是買幾元錢的水果,都有著清晰的目標考慮和不花冤枉錢的計算。

因此,90後年輕女性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美妝個護、日用百貨、食品零食、鞋服女裝等類目。她們也是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下商品購買的主力軍,佔到該入口女性全部用戶的67%。

「後浪」的選擇帶動國貨崛起

這一屆消費者消費觀念成熟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並不對國產品牌抱有偏見,據北師大課題組發布的另一份《2020新青年新國貨消費趨勢報告》,「情懷消費」、「懷舊消費」正在成為各類實物商品的新消費時尚。新青年對「國潮」品牌的好感度正不斷滋長,尤其是以90後為主的年輕一代,正自主自發地進行購買、使用、分享。

近年來國貨的再度興起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李寧、安踏走進秀場,回力、飛躍帆布鞋引領了復古風潮,上海家化、鬱美淨等國貨護膚品打開銷量,故宮博物院和其他品牌大搞聯名....

針對新青年消費趨勢,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表示,「從過去強調品牌,到現在更強調性價比,當下的新青年消費方式更體現了消費自信。」

唯品會聯合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也顯示,47.56%的90後社會新人在購物時會先考慮買國貨,其中一二線城市的社會新人對國貨的接受程度更高。毫無疑問,這一屆的社會新人是國潮的擁躉,與網際網路同步成長的一代人,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更為客觀,加之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因而對民族文化、民族產品也更有自信心。

來源:招商銀行App社區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舊消費主義社會性死亡
    來源:野馬財經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把「關棍節」逼成了「雙節棍」,網易嚴選也「金盆洗手」退出雙11,宣示與年輕人一起站在消費主義的對立面。舊消費主義猶如灰犀牛日積月累一觸即發舊消費主義倡導的消費社會,猶如人人參與豢養的灰犀牛,讓人不覺間掉入消費陷阱。而這背後是舊消費主義造就的典型現象: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聊聊怎麼避開消費主義的陷阱。成人世界,分為很多層次。而且他孫子一個月也不是賺很多錢,卻總是不停的買買買,也搞不懂這些年輕人的思想潮流。確實很迷惑,表面看起來這是年輕人和老一輩的代溝,但深入分析起來,這裡面就有點東西了。老年人當時的生存環境,太窮太苦了,根本沒有消費主義的土壤,導致老年人打心底還是處於實用主義心態。
  • 危害當代年輕人的認知膨脹和消費主義陷阱
    那麼這期節目呢,我在之前講女生的一些問題的時候,給大家提了一嘴消費主義。那麼今天呢,我又回到這個話題來給大家講一講消費主義偽造文化的事情。那麼在這一期節目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的收入是多少?我說每個月啊大家可以打在評論區上告訴我。在這期發出之後我會去看的,不是道大家有沒有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這樣的網友啊,他們滿嘴都是非常奇怪的言論啊。
  • 「熱點傳遞」那些消費主義的文案陷阱,你是否深陷其中?
    在網易嚴選#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的內容出現時候,豆瓣也推出了一個話題:#生活中常見的消費主義話術#,對於這個詞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其實在生活裡,卻經常能看到。那花唄的文案舉個例子「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得像模像樣。」
  • 消費主義大張旗鼓 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其實,這也是新一代創業者崛起的映射,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喜茶、米哈遊…這背後站著的大多是80後。80後創業者已經成為當前創業界的核心力量。但不是所有80後創業者都如此幸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技術型創業公司,都在今年宣布衝擊上市,而這AI「第一股」花落誰家至今仍無定論。在對整個行業充滿質疑的背景下,市場給予他們的估值也差強人意。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消費主義是與非
    外部世界也以駭異的目光注視著這場轉變,《小時代》等影片讓外國人驚嘆,物質主義在中國已席捲一切,金錢上的成功成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然而這不僅僅是中國的現象,而是一種瀰漫全球的潮流。無論西方還是發展中世界,「後冷戰」時代的安寧都伴隨著對消費和享樂的追捧,對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和服務的渴望。在全球範圍內,消費不再是滿足生活需求的手段,而是成為目的本身,成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成為社會認同的歸宿。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中國女性?
    很多男性認為這是女性又一次被商家營銷圈套所洗腦,變相索要金錢或者收割自己的潛在追求者。還有人聯想到當前輿論場上較為緊張的兩性關係,認為女性這是在「一邊重拳出擊,一邊變相乞討」。近年來,在無孔不入的消費主義侵蝕下,恨不得365天每天都是情侶購物狂歡節,女性也被諸多商家設定為想像中的購買主力。可是女性真的熱衷於買買買嗎?
  • 《小時代》們 助長「消費主義」 惡性膨脹
    並一針見血地指出:「奉消費主義為圭臬,是『小』了時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幼稚和單純、熱情和盲目、生動和做作,是青春文藝的雙面膠。同樣,非理性、類型化、跟風,也是《小時代》等不同時代青春文藝流傳的本質。和作家郭敬明備受爭議一樣,導演郭敬明的第一部電影《小時代》也是在爭議中面世,在爭議中大賣,這幾乎是個無需投注的預言。
  • 消費主義在中國是如何崛起的
    隨之而來的,是消費主義的興起。本文摘自《艱難的轉型:現代化與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在這篇文章中,社會學博士劉飛試圖解答有關消費主義在中國如何崛起的問題。界面經授權後刊載。「這是一個周六的晚上8點57分,北京路易威登店外,一對男女從站在門口的工作人員身邊衝進店裡,『他們9點關門』,男子慶幸地說。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2017年4月第一版,88.00元  作為童年文化審美研究專論,趙霞博士的《童年精神與文化救贖——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審美研究》稱得上是一部標誌性著作。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而事實上,不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翻開他們的歷史,我們都能找到這種象徵性的圖騰,這或許就是人類最本源的一種精神寄託。由此,對於消費主義的批評便產生了關於象徵性的矛盾。一方面,人們批判消費主義驅使人們過於追求物質,而使得精神生活變得貧瘠空洞;但另一方面,在對商品象徵意義進行批判時,人們又否決了商品象徵性的重要性。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當消費變成消費主義,中國人也經歷了一場百年巨變。11900年,義和團運動正在北京一帶鬧得沸沸揚揚,當無數商鋪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時候,此去兩千裡以南的香港皇后大道172號,一座三層樓的商業建築裡,零售店先施百貨已開始營業。
  • 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
    報告: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馬秀秀)智聯招聘14日在北京發布《2020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了白領們的儲蓄意識,白領存款餘額增加,「負債者聯盟」佔比減少;超六成白領抵制消費主義,約有六成白領進行理財。
  • 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幸福感高了 可錢不夠花
    (原標題: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幸福感高了,錢不夠花) 每月花50元看場電影,隔兩周點個十多塊的奶茶外賣,周末約朋友去新開的餐廳嘗嘗鮮。
  • 年輕人開始「逃離」花唄,是察覺到了什麼套路?看完後悔知道晚了
    我們現如今所使用的行動支付,就是由馬雲率先推出的,而支付寶也因為收穫了9億多用戶,但支付寶不僅僅只有支付功能,其中的餘額寶、螞蟻森林和花唄,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一些功能。根據數據顯示,現如今支付寶花唄的用戶已經超過了1億,且支付寶也借出去了3000億,但奇怪的是,很多年輕用戶正在慢慢「逃離」花唄,難道這些用戶發現了什麼「貓膩」嗎?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思潮真的那麼糟糕嗎?消費主義,是相信持續及增加消費活動有助於經濟的意識形態。創造出在生活態度上對商品的可欲及需求,讓資本主義可以提高工資及提高消費。消費主義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引擎,使現代人有購買與獲得商品的社會及經濟上的信念及集體情緒。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所茁壯成長的合理性就在於,它能為缺少自我認同的人們提供尊嚴與滿足。
  • 孫萍:如何看待性別化的消費主義?
    記者|李永博在「追問2020」系列第二場「系統圍城」活動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孫萍老師與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安定分享了消費主義的性別化問題。今年常被稱為「女性主義大年」,女性主題的綜藝與電視劇出一部火一部。
  • 美學者:飛速崛起的中國消費主義支配著世界的品味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4日發表文章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教授卡爾·格特花多年時間研究中國消費主義。他是《世界追隨中國步伐》一書的作者,該網站請他談談中國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具體摘要如下:問:消費主義眼下在中國有多重要?
  • 從上海名媛到深圳女孩,是消費主義的敗退,是投資/再生產的勝利
    如果上海名媛話題還是對消費主義的嘲諷,那麼下面的深圳女孩則是轉向賺錢,轉向投資,轉向再生產。而2020年12月底,「深圳女孩」火了。這幾日,很多人在討論「深圳女孩」。起因是兩個深圳女孩到北京酒吧玩,發現自己與北京女孩子們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