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月入一萬就是lose?危害當代年輕人的認知膨脹和消費主義陷阱

2021-01-09 蠻頭解說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那麼今天呢蠻頭人又帶著這個說點夢話,這期節目又回來了。那麼這期節目呢,我在之前講女生的一些問題的時候,給大家提了一嘴消費主義。那麼今天呢,我又回到這個話題來給大家講一講消費主義偽造文化的事情。那麼在這一期節目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的收入是多少?我說每個月啊大家可以打在評論區上告訴我。

在這期發出之後我會去看的,不是道大家有沒有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這樣的網友啊,他們滿嘴都是非常奇怪的言論啊。他們可能生活比較苟且,但是對這種幾百萬上千萬的豪車指指點點,把看不起那些買了個幾萬十幾萬車的人,啊這能叫車?啊把這個掛在嘴邊啊,他們可能啊一個月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但是卻嚮往著詩與遠方。當你說出啊前幾天我去國內的某某景點,說了這句話之後,然後他就會說,哎呀什麼。

我什麼去國外,什麼旅遊,還得去馬爾地夫,去其他的地方咳嗽。甚至啊在某一些平臺還有那樣的一種說法,說什麼月收入在1萬以下的,就已經被社會給淘汰了。而在很多這種的平臺當中啊,我留意到了有兩個平臺特別的精彩,一個是知乎,一個是小紅書。這兩個平臺就特別好,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相聲平臺比德雲社講的還要好,知道吧。

知乎是什麼,別問問就是年入百萬。剛下飛機,昨天見過川普,今天會晤普京,妙啊,而小紅書裡面,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人均白富美提著lv,開著保時捷天天曬包,曬車曬珠寶,我今天又去哪兒哪兒哪兒買了什麼什麼什麼,不會吧不會吧,不會中國真的有那麼多有錢人吧?根據我們中國去年的統計啊,這個月收入在1萬以上的人只有3%。但這幾個平臺。

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100萬的月收入,都不敢寫評論的,知道吧。大家有沒有想過啊,這樣的社會大環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麼我這裡再問大家一個小問題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啊b站有很多人喜歡逛生活區,在生活區啊,有很多小夥伴他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和電腦就能體驗到自己想體驗的生活。俗話總是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都在誇獎網際網路的好處。

說網際網路抹消了人與人之間的這個認知差距。但是呢他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弊病。從前的人們嘛都不覺得會有那種很有錢的人。因為自己身邊的往往都是那種比較窮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現在通過網際網路他們發現,哇這個世界上真有那種一擲千金的人,自然就會嚮往這樣的生活。這只是一方面啊,但是我不得不說啊,我作為一個up主,我是明白的。up主們為了拍出好看的這種生活區的視頻。

他們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去消費,更多的時候呢,是什麼?是很久很久去消費一次,然後把素材錄下來,留著下一次用。這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呢這到了我們這些觀眾的生活中,他們就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因為雖然一個up主不是天天都這樣,但是那麼多up主和那麼多短視頻他刷著刷著總會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人每天都在消費給他們的世界觀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他們感覺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有錢的人。

於是這些年輕人他們的消費認知就開始逐漸的膨脹,脫離了自己應該在的水平,開始變得可以對一切的東西評頭論足。別問啊你這是什麼車,你這個口紅也叫口紅?我見過更好的,在從前的這個生活當中啊啊這個村裡邊有一個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人。看著同鄉他做的這些工作,然後他可能隨口口嗨兩句啊,這個不行,我見過什麼什麼。

在那個年代這個叫做見過世面。而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啊,大家都能通過手機見世面的今天,像這種說這種言論的人往往叫做憨憨。當他自己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撐他每天所通過手機看到的這樣的生活的消費水平的時候,認知膨脹就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那就是他會被消費主義瘋狂的pua消費主義就像一個渣男,每天拿著甜言蜜語哄著你,然後從你。

這裡套取好處,然後跑路,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關注過一部電視劇啊,我身邊有一個小姑娘,就特別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它的名字叫做30而已。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這句臺詞是這麼說。珠寶和寶石是女人的夢想,每個女人都應該擁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哎這句話一聽好像感覺沒什麼錯,合情合理,甚至聽了之後還會有那麼一點兒高大上,生活當中這樣的話也不少。

啊,比如什麼啊,作為一個潮流王子,你肯定得買一雙aj,人要懂得花錢才懂得賺錢。這些表達的都是他們像你們灌輸的人類的夢想。但轉念一想,那為什麼人類的夢想就會等於買買買呢,傳統意義上的人類的夢想不應該建立在自我實現的目標上嗎?這就是消費主義打出的一記重拳,叫做什麼呢?叫做偽造文化。很多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偽造文化應該是什麼。

他們偽造文化就是將人類應該消費的觀念灌輸到方方面面。小到你的朋友圈,大到電視廣告,他們會告訴你,人就活一輩子啊,不消費就老了,這個有了錢就得花,不花怎麼會賺呢?並且將自己的產品和高價值的這些詞語捆綁在一起。比如啊捆綁上美麗,捆綁上上流類似的例子就有很多。比如旺仔牛奶,大家記不記得在旺仔牛奶的廣告當中有一句臺詞。

李子明同學,你媽媽給你買了旺仔牛奶,你媽媽可真愛你啊,給孩子買旺仔牛奶就是愛孩子,成了啊,這個不就捆綁上了嗎?再舉一個例子,你們知道為什麼像8848這種人機分離10米。自動爆炸的憨憨手機還會有人買嗎?因為8848他的這個營銷點就是捆綁上的成功人士這個詞,好像買了這個手機,它就是成功人士,這些都是很成功的營銷案例。我們在說回我們身邊經常看到

的一樣東西。當代年輕人最佳的理財產品AJ,AJ這種東西的價格浮動大,真是相當的魔幻。有的時候好幾天,有時候好幾百,有的時候在某些人的朋友圈裡100多,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願意去買AJ,無論他是長到了好幾千,長到了一兩萬,而且他長得越高,買的人就越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呀,在你昨天晚上沒有和你面前這個人深入交流的情況下,你是不知道他有沒有錢的。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連他今天穿的是紅內褲還是藍內褲你都不知道,你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錢呢。但是他腳上的AJ是看得見的,AJ等於學生群體中的有錢人。那麼為了讓我顯得比身邊的人更高大上一些。在我們上面所說到的這個膨脹的消費觀念的影響下,哪怕是省吃儉用,我也得買一雙AJ,不買那是個人?買了之後我就是一個有牌面的人了。甚至啊還可以跟同學口嗨兩句。

人啊,穿鞋就得穿aj穿別的不行,穿別的咳嗽,要的就是這個感覺。這就是消費主義偽造出來的消費文化。這個文化的內核是文化的認同,是不消費就渾身難受,是覺得自己不消費就沒有排面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各大廠商一同營造出來的。通過軟文,通過你的朋友圈,通過這些短視頻來潛移默化摧毀你正常消費觀的一種文化。

他們不管這個發出去之後,你們會不會買他的產品。因為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如果所有人都接受這種消費越大的廠商越容易獲利。所以大的廠商他們就瘋狂的宣揚這種文化。並且他們這個文化洗腦。真的是非常的徹底,往往反對他們這種文化的人,就是那些喜歡存錢,不怎麼喜歡出去消費,只買自己必需品的那些人。不買名牌的那些人,往往會被扣上帽子。說這個人一看就是老倉鼠了,只知道往自己家裡搬。

啊又不知道賺錢,不知道這輩子活來幹嘛,你一死眼睛一睜錢能帶走啊?咋滴錢能下崽是嗎?他們總是用類似的語言毒打那些反對這種消費文化的人。但是我這裡要問一個問題,難道不消費真的是沒有排面的嗎?錢真的是不會下崽的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我所有的粉絲,錢是會下崽的,錢是會生錢的,但消費是一定不會生錢的。俗話總是告訴我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年輕人改變命運的方法,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只有兩個。第一,要麼是你長得真的是特別好看。第二個就是存錢。第一個啊他雖然說也能改變命運,但往往你的遭遇不會特別好受。並且。還要建立在你運氣非常好的情況下。而第二個存錢就很實際了,這個時候有的人就要跳出來說,哇存什麼錢,我一個月掙好幾萬呢,怎麼怎麼,第一賺好幾萬的是少數人。第二不要告訴我你的工作有多高大尚。

那是沒有用的,哪怕你一個月賺十萬塊錢,但是你不存錢,月月都花光的話,你現在所拿到的收入很有可能就是你這輩子收入的巔峰了,為什麼呢?很多人就問啊,為什麼呢,我不是還會升遷嗎?還會幹到更高的工作嘛。因為你沒有生產資料啊,你只是給別人打工的,你只是龐大的機器上的一個零件。當你在無限消磨自己的時間,還沒有完成你原始資本的積累的時候,你就知道社會的毒打。

那是說來就來,當青春從你身邊溜走的時候,你所剩的東西就什麼都沒有了。而那些存錢的人呢,當青春從他們身邊溜走的時候,他們還剩一大筆錢。當然你可以說你身上還剩一些奢侈品,啊挺好的挺好的。但是我覺得奢侈品你再賣出去可能會掉下掉的有點嚴重,應該沒有錢保值。而那些存了錢的人,他們就可以用自己存下這些錢去置換生產資料生產資料的價值。

往往是不便宜的,不是靠著一個月兩個月的收入就能夠成功置換的。當你在被消費主義pua的時候,每個月都不存錢的時候,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正準備著自己的資金,等待著一飛沖天的機會。你告訴我你憑什麼贏他們,消費主義告訴人們啊,男人的夢想是什麼啊,女人的夢想是什麼。但是啊他們這些夢想都是一錘子買賣,管殺不管埋,只要騙你花錢花完之後就不管你了。

也沒有哪個產品房敢出一個保險,說啊這雙aj你買了之後沒有成為籃球健將,沒有成為這條街上最靚的崽。你回來找我,我直接陪你一個億,那是不可能的,知道吧。你們聽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也就聽明白了。你們身邊難道沒有那種靠靠著幾套房子收租,然後完全不工作的那種人嗎?可能很多人會嘲笑他們沒有夢想,沒有努力,但這就是擁有了生產資料的人,擁有了生產資料的人,他是不用去工作,你知道吧?

你們不嚮往這種生活嗎?躺在床上玩手機,一個月進帳好幾萬,他不香嘛?他好香啊。並且啊我這邊想給大家說一個事情,大家都知道,最近花唄上市了。我我想我的粉絲裡面基本上所有人都用花唄的。花唄的確是有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提供了很多的應急手段。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像花唄這一類產品,往往有一種啊不是在花自己錢的錯覺,導致大家非常的透支,還有分期支付。所以說花唄的上市,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啊,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我自己也用過。很多人啊,在這個有個花唄和白條這種東西之後啊,他們不但這個月的工資不但用光了,連下個月的都用了。那麼我就想知道你要到哪一輩子才能完成這個生產資料的置換呢?你告訴我像這樣月月都花光連下個月都花一半的人。

憑什麼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憑什麼有擠身上流社會的機會,憑什麼有跳出自己另現在不滿環境的機會,很多人就要說了。那你說了那麼多,那應該怎麼避免消費主義的陷阱呢啊,我這裡給大家拿出我自己在用的一些解決方案。那麼第一個呢是試著存錢啊,存錢的感覺是這個世界上最爽的感覺。很多小夥伴他們都喜歡玩經營遊戲。但是我要告訴你們,沒有一個經營遊戲比現實生活更好玩。

錢包裡鼓鼓的感覺,那是真是非常棒的。第二個呢就是消費主義。他再給大家就是宣傳他的產品的時候,往往不說這個東西作為產品的價值,而是指其商品價值以外的附加價值,就像我上面說的啊啊這個旺仔牛奶代表了媽媽的愛。八八四八代表上流,aj代表了潮流,代表的文化。但是呢我們拋開這些,我們來看它的商品價值是什麼。8848是一款手機。

然後這個aj是一雙鞋,鞋的作用是什麼呢?鞋的商品價值只有穿和好看兩個。所以我們可以對著這樣的商品價值去挑選同樣具有這兩個商品價值的產品。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只買貴的不買好多的人那也行啊。屬實牛逼,當然可能會啊,就是說他看上去啊會比你有排面一些啊。因為他這個牌面嘛,是存在於大家,就是大眾認知裡面的啊,穿aj就很有錢啊之類之類的。

但是呢30年河東,30年河西,先輸不叫輸,先贏不叫贏。我們往十年之後看,一個月月都花光的人和一個存錢改變命運的人。我們我就想問大家,你們覺得哪個人會過得比較好,

而我們並沒有為那些產品價值花錢的興趣。

一點兒興趣都沒有。我無意與消費主義為敵,我只想告訴我的粉絲一些道理。這樣的話你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在下一期節目我之前不是提過那個提前消費麼?我先開一個下期節目的坑啊我在聊完了網易雲這個事情之後啊,我就會再給大家做一期關於這個提前消費,他到底代表了什麼,這樣一期解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原始資本積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我的粉絲裡面。

□有哪個人聽懂了我的話,將來功成名就了,記得請我吃一杯酒啊,那就可以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而且他孫子一個月也不是賺很多錢,卻總是不停的買買買,也搞不懂這些年輕人的思想潮流。確實很迷惑,表面看起來這是年輕人和老一輩的代溝,但深入分析起來,這裡面就有點東西了。老年人當時的生存環境,太窮太苦了,根本沒有消費主義的土壤,導致老年人打心底還是處於實用主義心態。
  • 逃離「消費主義陷阱」,這屆年輕人把性價排第一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的消費心理悄悄地變了,以往能賺取一大波點讚的朋友圈炫富,如今成為人人心照不宣的「凡爾賽」行為﹔以往藏著掖著生怕被人看不起的那些省錢方法,現在不僅被光明正大地曬出來,還能引發一波浪潮,被大家爭相追問,熱烈探討。這屆消費者愈發成熟理性,消費行為的性價比高低已經被擺在第一位。如何逃離「消費主義陷阱」,追求極致性價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 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舊消費主義社會性死亡
    來源:野馬財經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把「關棍節」逼成了「雙節棍」,網易嚴選也「金盆洗手」退出雙11,宣示與年輕人一起站在消費主義的對立面。舊消費主義猶如灰犀牛日積月累一觸即發舊消費主義倡導的消費社會,猶如人人參與豢養的灰犀牛,讓人不覺間掉入消費陷阱。而這背後是舊消費主義造就的典型現象: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現代性許諾了我們美好的前景和理想,諸如平等、自由和理性。但是制度層面卻是與之相違背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們擁有的只是消費自由,於是在消費自由的背景下誕生的消費主義就成了人們抨擊的罪惡淵藪。但這個時代的弔詭之處在於,對現代制度的普遍焦慮,以及對制度實際安排的心安理得並行不悖地共存著。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對消費主義切齒不屑,與此同時卻毫無顧忌地繼續消費。
  • 消費主義是與非
    在消費主義中,人們沉迷於獲取商品的過程,將此作為自身認同的基礎,而社會經濟制度也服務於消費主義,例如專門負責增強產品吸引力的設計師,以及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廣告等等——他將此稱為「消費體制」(consumer apparatus)。儘管消費主義可以視為當代社會的特徵,但其歷史可以回溯到現代西方商業社會產生之初,所以其意義與影響必須從歷史的考察中呈現。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2017年4月第一版,88.00元  作為童年文化審美研究專論,趙霞博士的《童年精神與文化救贖——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審美研究》稱得上是一部標誌性著作。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
  • 《小時代》們 助長「消費主義」 惡性膨脹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中小成本影片的創作存在著敘事弱、內涵弱、人文關懷差和青春題材多但涉及主題窄的特點。報告說,《小時代》等根據熱門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雖獲得話題效應和廣泛的年輕人受眾群,但《小時代》重場面、輕情節,在對浮華都市時尚元素所堆砌的場景空間過度渲染的同時,影片情節則顯得矯情而單薄。   「非理性、類型化、跟風,是郭敬明作品……流傳的本質。」
  • 「熱點傳遞」那些消費主義的文案陷阱,你是否深陷其中?
    在網易嚴選#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的內容出現時候,豆瓣也推出了一個話題:#生活中常見的消費主義話術#,對於這個詞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其實在生活裡,卻經常能看到。那花唄的文案舉個例子「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得像模像樣。」
  • 消費主義下 誰人不「窮忙」
    (5月9日《中國青年報》)  所謂「窮忙族」,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果真是工作和回報不成比例,自稱「窮忙族」也名副其實。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抱怨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個體建構主義者關心個人如何建構自己的認知或情緒成分。他們對個人的知識、信念、自我概念感興趣,所以有時也稱他們為心理建構主義者。他們共同強調人的內部心理世界。據此標準,信息加工心理學和皮亞傑的心理建構主義都屬於這一陣營。2.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維果茨基認為,社會相互作用、文化工具和活動影響個體的發展和學習。通過參與廣泛的社會活動,學生體會到(內化)由別人共同工作所產生的成果。
  • 我被消費主義洗腦了
    下午去了門診看看,結果醫生說手術的話要一萬五左右。然後問了一個同學賣保險的母親,我這種情況商業保險買了又有帶病投保,不給報銷的風險。那隻算大學生醫保的話,就得要幾千塊了。下午和老爸商量糾結了好久,最後決定去縣醫院,聽我爸的一個朋友說在縣醫院做的才八百。估計術式應該有所不同,應該創傷和預後方面有所差異。我因此心裡不歡了一整天,覺得父親只是愛省錢。其實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 消費主義大張旗鼓 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他們大致可分為兩個旗幟鮮明的陣營:從AI創業潮走出的技術型公司和消費主義誕生的新消費品牌。前者走技術路線,後者走營銷路線。2016年,AlphaGo以4∶1的壓倒性優勢,戰勝世界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這場勝負在國內迅速颳起了聲勢浩大的人工智慧風,無數創業者投身於AI熱潮。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已經在一個小群體中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消費主義是在出售溢價,出售一種社會身份標籤,而不是出售一種實用的產品。它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危害。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往往會和「不理智」「浪費」等負面詞彙聯繫到一起,但當我們跨躍那些先入為主的觀點之牆後,我們為何不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消費主義是什麼?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當代年輕人「禿頭」圖鑑:年均花300元防禿,男生是消費主力軍
    與父輩相比,如今年輕人脫髮的平均年齡提早了15至20年。 脫髮年輕化趨勢之下,不少90、95後以「禿頭青年」、「禿頭少女」自居。而防脫護髮,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為了保衛髮際線,生髮液、生發儀、按摩梳、保健品等護理方式層出不迭,脫髮藥物治療市場也呈現出高速發展。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1988年7月,國務院宣布放開名煙名酒價格,平日難得一見的茅臺、中華等名煙名酒擺上櫃檯。《人民日報》對人們消費的熱情做了如下描寫:「向任何人都開放的卡拉OK舞廳門票每張15元。但你若認為人們來到這兒是為比舞弄姿,那就錯了。人們聚攏於此,穿金戴銀,你穿100美元以上的毛衫,我必得千元人民幣來與你相陪……消費就是目的。姑娘用香水,必須是法國、美國的。
  • 超前消費的前世今生
    於是,勝家開始向人們宣傳這種消費模式:消費者只需要花5美元就能用上縫紉機,此後每個月都支付5美元,持續18個月;這樣一來,縫紉機的實際價格比原來提高了10美元,但分攤到每個月,支付的壓力也變小了。事實證明,這種新式消費模式確實行之有效,勝家縫紉機因此而大獲成功,銷量迅速翻了幾倍。
  • 賣腎買iPad,消費主義異化的極端案例
    每日一評消費主義的最壞結果,就是導致了人的異化:欲望無窮,索取無限,甚至自己都迷失了需求的邊界,攀比競賽成為主導,當它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大家就不知道幸福在哪裡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