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飛速崛起的中國消費主義支配著世界的品味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4日發表文章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教授卡爾·格特花多年時間研究中國消費主義。他是《世界追隨中國步伐》一書的作者,該網站請他談談中國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具體摘要如下:

問:消費主義眼下在中國有多重要?

答: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但當我說「什麼是中國夢?」的時候,我認為中國夢就是美國夢再加10%。它不是克制與節約的歐洲夢。我認為他們更接近美國人。他們想要更多,更大,更好——這當然是概括的說法。

我認為,對品牌的普遍意識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擁有那些品牌進行溝通,並且理解溝通的內容。

問:您在第一本書裡說,中國消費主義正在塑造世界。為什麼?

答: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美國流行的東西常常也在世界流行起來。但是,如果多國公司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市場,它們就將把研發定位於中國消費者。這種品味將處於最前沿,或者支配世界其他地區的品味。

問:你認為中國有某種不同於西方消費主義的特別的消費主義嗎?

答:在中國,(高消費群體的)平均年齡遠遠低於西方,他們在年齡較小時就可以接觸到多得多的物質產品,這是因為4-2-1的家庭結構:一個孩子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所以可支配收入也高得多。

其次,這一切發生的速度也很重要。這種速度的結果會是什麼?人們不會有那麼多的品牌聯繫。那些品牌聯繫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建立起來,與代際之間的傳遞不同。因為這種速度,對擁有適當品牌產生的焦慮也強於在品牌意識緩慢形成的環境。

問:政府在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答:一個沒有汽車的國家怎麼突然之間——在10年到15年之內——變成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和製造國?人們以為這是在大政府不再幹預以後自然發生的現象。有這方面的因素。

但是,我認為,對汽車需求的擠壓和釋放與政府的參與關係很大,政府需要想買車的新生中產階級,特別是為刺激本國的汽車業。

問:現代消費主義何時在中國出現?

答:常規的回答是,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而不同之處在於,中國人現在認為需求——換句話說就是消費欲望——不是生產的終結而是開始。刺激消費欲望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

相關焦點

  • 消費主義在中國是如何崛起的
    在中國,富足生活的標準配置從「三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進化到「有車有房」,只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昨日匱乏和貧窮的記憶還沒消退,中國就一腳踏進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消費主義的興起。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消費主義是與非
    在過去的30多年裡,中國也許就恰好經歷了這麼一場奇異的社會心態的轉變:從一個鼓吹「艱苦樸素」甚至宣稱「貧賤者最高貴」的社會,迅速地轉變成為一個以追逐物質利益為榮的社會。外部世界也以駭異的目光注視著這場轉變,《小時代》等影片讓外國人驚嘆,物質主義在中國已席捲一切,金錢上的成功成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然而這不僅僅是中國的現象,而是一種瀰漫全球的潮流。
  • 消費主義背景下經典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廣告運用它的十八般武藝培養人們的消費習慣,發揮著一種隱性的權力來佔領消費者的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廣告支配著受眾的消費主義文化。廣告的本質是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廣告商為了製造受眾的消費熱情和誘導受眾的消費欲望,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創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廣告語言。因為通過獨特新穎的廣告語言便會輕而易舉地影響消費者的意圖、態度和購買決策。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即使買不起東西,很多市民也願意去去位於南京東路的大新公司,特地來坐一坐這裡的電梯,它是1949前中國唯一一部可以直達三樓的自動扶梯。這些百貨公司,如先施、永安、新新等,背後都有金主支持,最後慢慢發展成大型資本集團。它們是建設這些消費主義的橋頭堡。魯迅在在上海生活時說,穿時髦衣服的比土氣的便宜。
  • 消費主義大張旗鼓 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他們大致可分為兩個旗幟鮮明的陣營:從AI創業潮走出的技術型公司和消費主義誕生的新消費品牌。前者走技術路線,後者走營銷路線。2016年,AlphaGo以4∶1的壓倒性優勢,戰勝世界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這場勝負在國內迅速颳起了聲勢浩大的人工智慧風,無數創業者投身於AI熱潮。
  • 孫萍:如何看待性別化的消費主義?
    記者|李永博在「追問2020」系列第二場「系統圍城」活動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孫萍老師與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安定分享了消費主義的性別化問題。今年常被稱為「女性主義大年」,女性主題的綜藝與電視劇出一部火一部。
  • 消費主義下 誰人不「窮忙」
    ■王攀(商報評論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某網站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11351人參與),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其中有82.6%的人為在職者,9.2%的人為學生。(5月9日《中國青年報》)  所謂「窮忙族」,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 這屆年輕人不講武德,舊消費主義社會性死亡
    舊消費主義猶如灰犀牛日積月累一觸即發舊消費主義倡導的消費社會,猶如人人參與豢養的灰犀牛,讓人不覺間掉入消費陷阱。而這背後是舊消費主義造就的典型現象: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而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已經在一個小群體中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消費主義是在出售溢價,出售一種社會身份標籤,而不是出售一種實用的產品。它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危害。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往往會和「不理智」「浪費」等負面詞彙聯繫到一起,但當我們跨躍那些先入為主的觀點之牆後,我們為何不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消費主義是什麼?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中國女性?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活字文化·日刻策劃出品的音頻課程《用性別之尺丈量世界——18堂思想課解讀女性問題》中,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對女性與消費主義關係之間的討論:「消費無法讓女性更有權力、地位和發展機會,而是導致女性陷入對物質的依賴,對人生價值的誤判,並錯失發展機會。」
  • 《小時代》們 助長「消費主義」 惡性膨脹
    此前,由中國文聯組織編寫的《201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在京首發,其中的電影藝術發展報告直截了當地痛斥了電影《小時代》的「傷風敗俗」。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中小成本影片的創作存在著敘事弱、內涵弱、人文關懷差和青春題材多但涉及主題窄的特點。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聊聊怎麼避開消費主義的陷阱。成人世界,分為很多層次。雖然法律上寫的是十八歲就成人了,但是在潛規則和社會絞肉機的世界裡,絕大多數人還是兒童,像一把待割的韭菜,尤其是在消費主義這一塊。前陣子鄰居大爺和我聊天,說到他和他孫子的消費觀念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他說到同樣是一雙鞋,淘寶上100塊錢的穿了4年還很耐磨,好穿,舒適,但是孫子每次一出nike新款,就想去買,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買那麼多鞋。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有沒有可能,消費主義只是社會焦慮強加的一項錯誤歸因?或者是人類內心深入的一種不安全感所促就的消費行為?消費主義主流批評的反思當下對於消費主義的主流批判在於符號化帶來的消費異化,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分上下的情況下,消費者競相驅逐的焦點日益集中在商品的附加值即其符號價值,比如名氣、地位、品牌等觀念上的東西,並為這種符號價值所制約。
  • 美國消費主義文化如何獲得活力
    消費主義成為潮流  《欲望之地:美國消費主義文化的興起》分別從教育、文化、宗教、政治等角度講述了美國消費主義的大眾文化是如何獲得活力。  在教育領域,19世紀末出現了服務於時尚業等行業的工藝美術院校,以及專門的市場營銷院校。到1920年,匹茲堡的卡耐基技術研究院、以紐約大學為代表的專門教授商業課程的院校已達125所。
  • 中國消費力量崛起 伊利在達沃斯主張品質引領消費新時代
    正在瑞士小鎮達沃斯召開的2018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伊利集團作為世界經濟論壇消費品行業成員,正與全球消費者行業巨頭探討這一趨勢。伊利以品質定義消費新時代,並提出「以卓越品質贏得消費新未來"的主張。 未來是品質消費新時代「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消費潛力的有效激發。而在全球市場,消費升級成為主要的特點,在中國表現的尤為突出。」1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以《卓越品質定義消費新時代》為題做了主旨發言。
  • 逃離「消費主義陷阱」,這屆年輕人把性價排第一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的消費心理悄悄地變了,以往能賺取一大波點讚的朋友圈炫富,如今成為人人心照不宣的「凡爾賽」行為﹔以往藏著掖著生怕被人看不起的那些省錢方法,現在不僅被光明正大地曬出來,還能引發一波浪潮,被大家爭相追問,熱烈探討。這屆消費者愈發成熟理性,消費行為的性價比高低已經被擺在第一位。如何逃離「消費主義陷阱」,追求極致性價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 從上海名媛到深圳女孩,是消費主義的敗退,是投資/再生產的勝利
    現在這些實用品其實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能過剩的。而奢侈品,或者現在的輕奢品,隨著消費主義的抬頭,被一大批商家廣告洗腦轟炸。很多奢侈品依賴於進口。這裡也可以看出產業升級必要性,低端產業產能過剩,高端產業還要靠進口給外國人賺錢。從瀟灑的消費轉向痛苦的再生產其實說到消費,現代社會消費只佔了一部分,甚至只佔了富人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更多的財富資金被投入到再生產中。
  • 助推音樂新消費崛起,騰訊音樂走向價值深海
    140年間,伴隨技術飛速發展,儲存音樂的手段,也從留聲機、黑膠唱片、錄音機、CD、MP3發展到了以在線音樂為主。以數位音樂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成為近年來推動中國音樂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