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4日發表文章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教授卡爾·格特花多年時間研究中國消費主義。他是《世界追隨中國步伐》一書的作者,該網站請他談談中國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具體摘要如下:
問:消費主義眼下在中國有多重要?
答: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但當我說「什麼是中國夢?」的時候,我認為中國夢就是美國夢再加10%。它不是克制與節約的歐洲夢。我認為他們更接近美國人。他們想要更多,更大,更好——這當然是概括的說法。
我認為,對品牌的普遍意識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擁有那些品牌進行溝通,並且理解溝通的內容。
問:您在第一本書裡說,中國消費主義正在塑造世界。為什麼?
答: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美國流行的東西常常也在世界流行起來。但是,如果多國公司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市場,它們就將把研發定位於中國消費者。這種品味將處於最前沿,或者支配世界其他地區的品味。
問:你認為中國有某種不同於西方消費主義的特別的消費主義嗎?
答:在中國,(高消費群體的)平均年齡遠遠低於西方,他們在年齡較小時就可以接觸到多得多的物質產品,這是因為4-2-1的家庭結構:一個孩子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所以可支配收入也高得多。
其次,這一切發生的速度也很重要。這種速度的結果會是什麼?人們不會有那麼多的品牌聯繫。那些品牌聯繫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建立起來,與代際之間的傳遞不同。因為這種速度,對擁有適當品牌產生的焦慮也強於在品牌意識緩慢形成的環境。
問:政府在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答:一個沒有汽車的國家怎麼突然之間——在10年到15年之內——變成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和製造國?人們以為這是在大政府不再幹預以後自然發生的現象。有這方面的因素。
但是,我認為,對汽車需求的擠壓和釋放與政府的參與關係很大,政府需要想買車的新生中產階級,特別是為刺激本國的汽車業。
問:現代消費主義何時在中國出現?
答:常規的回答是,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而不同之處在於,中國人現在認為需求——換句話說就是消費欲望——不是生產的終結而是開始。刺激消費欲望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