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北遷? 成都周邊又現「印章蜘蛛」

2021-01-07 四川在線

李智勇發現的裡氏盤腹蛛

尾部像印章,還有一張「人臉」,繼11月眉山市洪雅縣、12月成都市邛崍市發現這種「印章蜘蛛」後,昨日,眉山市青神縣市民李智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12月6日,他在自家地裡也發現了這種蜘蛛。經知名昆蟲專家、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認定,這種蜘蛛是一種學名為裡氏盤腹蛛的蜘蛛,李智勇抓到的是一隻裡氏盤腹蛛的成年個體,現在正在冬眠。

趙力介紹,據文獻記載,裡氏盤腹蛛非常珍稀,據學術刊物《動物學雜誌》報導,過去我國只發現過6隻。然而今年僅成都周邊就發現十隻以上,這表明川西地區很有可能已是它們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至於為何在成都周邊頻頻出現,趙力分析,氣候變暖是裡氏盤腹蛛北遷的一大因素。

趙力表示,裡氏盤腹蛛從形態體徵上,是最符合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蜘蛛之一,這類蜘蛛最早是國外昆蟲學家1901年在東南亞地區發現的,國內首次發現是在2000年,地點在四川蘆山。

為何現在成都周邊會頻頻發現這種蜘蛛?趙力認為,傳播是一個原因,以前這種蜘蛛不知名,後經媒體宣傳,大家都認識了它,所以看到後就會給媒體或我們反映。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係,尤其是北半球氣候變暖比較明顯。

趙力說,裡氏盤腹蛛以前較多出現在東南亞或我國廣西、雲南等地,從全球昆蟲向北遷移的距離來說,裡氏盤腹蛛完全可能到達成都。由於蜘蛛繁殖能力很強,只要環境適合,種群就會迅速擴大,所以成都地區比較多。「理論上這種蜘蛛在低於13℃的環境下難以存活,之所以能挺過寒冬,它們自有生存之道,它們擅長打洞,挖出的洞深度可達20多釐米,洞內良好的保溫系統可以讓它們舒服過冬。」

裡氏盤腹蛛夏季比較活躍,但為何冬季頻頻發現?趙力認為,夏天挖出來蜘蛛後,它們會迅速逃走,而冬天裡氏盤腹蛛基本都進入了冬眠期,一動不動,這大概就是多在冬天發現它們的原因。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圖據李智勇

相關焦點

  • 眉山再現「印章蜘蛛」屁股像鬼臉 全國一度只發現6隻
    裡氏盤腹蛛,因樣子像印章,又被叫作「印章蜘蛛」。這種國內稀有品種,過去一度在國內只發現過6隻。然而,繼今年11月,眉山市洪雅縣發現裡氏盤腹蛛後,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青神縣了解到,該縣居民李智勇在自家地裡,也發現了這種蜘蛛。
  • 「印章蜘蛛」再現成都 被網友戲稱「朱元璋」(圖)
    第一眼看到裡氏盤腹蛛,你肯定以為,它就是藏在洞穴裡的一枚印章——背部如同一個磨盤,磨盤上面「印刷」著整齊的花紋,像是活脫脫的一枚印章,又像是一枚古錢幣。  極為獨特的裡氏盤腹蛛,並不是人為養殖和培育的,它是大自然的一大傑作。  5月8日,在成都青城山前山景區,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長趙力再次發現了裡氏盤腹蛛,並陸續在青城山找到6隻。
  • 「印章蜘蛛」再現成都 被網友戲稱「朱元璋」
    第一眼看到裡氏盤腹蛛,你肯定以為,它就是藏在洞穴裡的一枚印章——背部如同一個磨盤,磨盤上面「印刷」著整齊的花紋,像是活脫脫的一枚印章,又像是一枚古錢幣。極為獨特的裡氏盤腹蛛,並不是人為養殖和培育的,它是大自然的一大傑作。
  • 四川發現罕見蜘蛛:會打洞,腹部似印章(圖)
    蒲江發現的這隻蜘蛛身體後部如磨盤似印章李時珍認為螲蟷「主一切疔腫,附骨疽蝕等瘡,宿肉贅瘤,燒為末,和臘月豬脂敷之……」  成都商報記者 沈杏怡 受訪者供圖  有價值  自2000年在四川省蘆山縣龍門鎮被發現後,野生裡氏盤腹蛛在國內僅發現過6隻。這次蒲江的發現是四川第二次發現這種稀有蜘蛛,「應該是該種最北的分布記錄」。
  • 成都首次發現雌性怪肥腹蛛或者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他表示,該蜘蛛與黑寡婦蛛有「親戚」關係,同樣帶有劇毒。怪肥腹蛛屬於熱帶物種,該次發現這該品種最北的分布記錄,可能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趙力表示,怪肥腹蛛是一種毒性巨大的蜘蛛,通體呈黑色,有明顯的暗紅色斑點。蜘蛛身體直徑7毫米至8毫米,支腳展開長度在2釐米至3釐米之間。
  • 美國觀察到黑寡婦蜘蛛出現在北方:受氣候變暖影響
    黑寡婦(Black Widow)是頗為有名的一種有毒生物,百科資料顯示,它其實是寇蛛屬多種蜘蛛的俗名,這一可怕的名字來源於雌蛛在交配之後往往會吃掉雄蛛。黑寡婦是已知蜘蛛中毒性最大的,它分泌的是一種神經毒素,比響尾蛇的毒性還強。不過,由於黑寡婦分泌的毒汁量很少,通常並不會讓人致命。另外,它還以大量害蟲為食,從這個角度來看,又算是益蟲。
  • 犀角巨蟲現身青城山 或因全球變暖一路向北
    全球氣候變暖  熱帶昆蟲的遷徙之路趙力說,全球已記錄犀金龜1400餘種,多分布在熱帶地區,尤以南美洲種類最為豐富,非洲種類也很多。亞洲和歐洲犀金龜種類很少,我國僅僅記載33種,多數分布在長江以南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隨著地球變暖,黑寡婦蜘蛛將毒液帶到加拿大?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變暖正在將這些致命的咬人者推向北方。這是8月8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試圖利用公民科學和其他不穩定數據來源來確定動物的地理範圍。重點研究了兩種蜘蛛:一種是北方黑寡婦(Latrodectus variolus),另一種是黑腹蛛(black purse-web spider,尼日Sphodros)。
  • 四川一村民發現罕見蜘蛛 身體後部有花紋似印章[圖]
    原標題:四川一村民發現罕見蜘蛛 打算拿到市場上賣掉(圖)  蒲江發現的這隻蜘蛛身體後部如磨盤似印章這次蒲江的發現是四川第二次發現這種稀有蜘蛛,「應該是該種最北的分布記錄」。  有歷史  裡氏盤腹蛛,為螲蟷科盤腹蛛屬,是最符合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蜘蛛之一,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的辭書《爾雅》中《釋蟲》曾有相關記載,謂之蛈蜴。  14日,蒲江村民李文華在自家橘子樹林裡,一鋤頭挖出個外形很奇特的「怪物」。
  • 全球變暖,毒蜘蛛橫行英國(組圖)
    英國最近一種毒蜘蛛橫行。它是劇毒蜘蛛「黑寡婦」的近親,但兇猛程度毫不遜色。英國一名男子胸腹部被這種蜘蛛連咬三次後,甚至心臟病發作。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7日報導,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是毒蜘蛛在英國迅速繁殖的主要原因。  毒蜘蛛為「黑寡婦」近親  這種毒蜘蛛是「黑寡婦」近親,都屬於球腹蛛。由於和「黑寡婦」外形非常相似,又被稱為「偽黑寡婦」。「偽黑寡婦」一般身長7毫米到14毫米,腹部渾圓發亮,長有白色斑點。最明顯的特徵,是腹前部長有一道白色條紋。
  • 地下埋著唐宋遺蹟 成都古玩市場南遷
    「成也古物,遷也古物」。成都文物古玩市場,在30多年中歷經數次遷移,昨(27)日再次傳出消息,由於地處唐宋遺址核心區,與文物保護法規相牴觸等原因,這一曾經見證、推進成都古玩業發展的成都乃至西部最大古玩市場,將於近日告別依戀多年的成都杜甫草堂,再次搬遷到城南。在這裡,這個「顛沛流離」的老市場將迎來它的新目標:打造亞洲第一。
  • 地球變暖的先兆:此湖在22年內兩次乾涸,99%居民遷離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溫室效應,即地球表面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被統稱為溫室氣體,能大幅吸收地面輻射的紅外線使地球溫度逐漸上升,地球變暖又使全球氣候產生突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降水量被重新分配、冰川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等。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加拿大北極群島,以寒冷的氣候,荒蕪的苔原,漫長的黑夜著稱。,北遷從根本上影響,並將繼續影響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官員們誤認為這些家庭是自願北遷的,並且許諾他們可以在兩年後返回原來的社區。而因紐特人忌憚政府的權威,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同意北遷。2.北遷過程與生活1953年7月,七個因紐特人家庭登上了北上的船,他們經過一個月的航行,才到達了位於巴芬島北岸的龐德因萊特社區。
  • 特別篇-裡氏盤腹蛛【印章蜘蛛】-Cyclocosmia ricketti
    裡氏盤腹蛛,俗名「截腹蛛」,因腹部看起來像被截半形似印章,故稱作「印章蜘蛛」,屁股花紋很像銅錢或官印,稱為「金錢活門蛛」主要分布於福建、浙江、四川和泰國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氣候變暖 「看海」還是抗旱
    原標題:氣候變暖 「看海」還是抗旱 去年,一則有關「我國西部正在變暖變溼」的新聞刷屏:西北地區一些乾涸多年的湖泊再現碧波,荒蕪的戈壁逐漸顯現綠色,降水量出現增加趨勢,一切似乎都在宣告,西北地區正在變暖變溼。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有關「變暖變溼」現象的討論再次引發關注。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時值四月,春意盎然,在南方度過了一整個冬天的鳥兒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每年3月到5月,則是鴴鷸類候鳥從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北遷的高峰期。「目前,大濱鷸的『大部隊』基本上已經又朝北飛了,現在保護區裡多的是中杓鷸,再過一陣子,翹嘴鷸的『大部隊』也要在這裡集結了。」
  • 2020高考時政熱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
    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4 月至 5 月,夏糧即將迎來關鍵期,預計全國大 部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趨勢仍將持續,這 個時期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有哪些?主要影響 哪些作物?如何做好科學應對?比如,冬 季降雪氣候寒冷,不利病蟲(卵)越冬,春季病 蟲害影響就會相對較小。每年春季氣候回暖,病 蟲害也開始復甦,影響作物的生長。氣候變暖導致溫度升高,對昆蟲的生長發育、代 謝速率、繁殖及擴散等會產生直接影響。
  • 四川驚現中國最早蜘蛛:長這樣也是醉了-四川,蜘蛛,動物 ——快科技...
    這種蜘蛛非常稀有,「資料記載,2000年在四川蘆山縣龍門鎮發現過一次,而那一次也是全國首次發現這種蜘蛛」,至今,野生裡氏盤腹蛛在國內一共發現過6隻。趙力表示,曾有德國昆蟲學專家專程到四川來尋找這種蜘蛛,卻空手而歸。「這種蜘蛛的科研價值非常高,在四川是絕對稀有的種類,我曾花了不少精力採集過,都沒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