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晚清33#中國近現代史55

英語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弱點,許多「英雄好漢」沒有被數理化打倒,卻敗在英文面前,尤其是考上大學後發現,英語的學習竟是持續一生的「噩夢」,那種鬱悶感就更加強烈了。中國人有意識地學習英語,應該是從1840年以後開始的。1840年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人就意識到,要想融入世界,英文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即使是皇帝,也得學習「蠻夷人」的語言。

一、皇帝與外語

儘管中西方在千年裡一直保持著商業往來,但這僅是民間的交往,政府之間的交往是很少的,對西方文化感興趣並學習西方文化的皇帝那更是鳳毛麟角。至明末清初,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大量湧入,中國皇帝也開始親自接觸到西方的文化與科技,康熙皇帝更是主動學習現代數學,對幾何十分了解,但即使是他也沒有學習外語的想法。康熙在與俄國打交道時,已經見識到語言的重要性,但彼時的大清正是蒸蒸日上,因此康熙並沒有學習外語的打算。

康熙

真正開始對外語感興趣,並親自學習外語的中國皇帝,只有一位,那就是跨入近代之後的光緒皇帝。彼時的大清已經不再是康熙時代的鼎盛,而在西方堅船利炮的猛攻之下瀕臨破碎,自洋務運動開始,大清開始轉變思路,主動向西方學習,政府有計劃地派出一大批學生趕赴西方學習造船、航海等先進技術。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已經不可能了,只有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才能迎頭趕上早就大踏步向前發展的西方列強,而光緒皇帝也開始了他的外語學習之路。

洋務運動時期留歐學生影像

據學者研究,目前來說最早記載光緒學習外語出現在1891年,這一年美國《紐約時報》上寫道:「今年二十歲的中國皇帝,目前正由兩個接受過英美教育的北京國子監(實際是京師同文館)學生負責教授英語」。為什麼《紐約時報》要報導這個事呢?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皇帝都很好面子,讓其放棄天朝上國的「尊嚴」,屈尊學習外語,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同年,在「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也記載著光緒學習外語的情況,他寫道:「聞欲通泰西字義,此何意也。」意思是說,光緒跟他表達過想要學習英文。

京師同文館中學習外語的中國學生

二、追求「進步」的光緒

儘管翁同龢對光緒學習英文一事的強烈興趣十分不解,但也無法阻攔,至此確定光緒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1891年。

那光緒為什麼這時候對學習英語展現出強烈的興趣呢?那就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了,彼時的光緒不過20歲,若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哥哥,但對4歲就登基為帝的光緒來說,20歲的年紀早就經歷了世事滄桑和風雲變幻。尤其是幾年前剛剛戰敗的中法戰爭,更是給光緒以極大的刺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國際局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20歲的光緒就更想突破傳統的束縛,希望成為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年輕的光緒皇帝

那麼誰來為光緒教授英文呢?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當時京師同文館的總教習、美國人丁韙良為光緒推薦了張德彝與沈鐸。前者是京師同文館開館時的10位學生之一,並於1866年出國遊歷,是中國官員出國訪問的先行者,隨後更是在國外擔任20多年的翻譯,英文功底十分深厚;而沈鐸雖未像張德彝那般優秀,但也是同文館畢業的優秀學生,教光緒學英文也不在話下。他們兩個輪流為光緒皇帝授課,並獲得了坐著授課的殊榮。

在光緒的學習生涯中,他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不但極少缺課,且每天都能夠在凌晨4點左右起床學習英文。光緒的英文學習成績還真不錯,跟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學生差不多,除口語相對糟糕之外,在閱讀與寫作方面都展現出極高的語言天賦,十分優秀。

但就在1894年,慈禧出於「天朝面子」的問題,不允許光緒再學習英語,直到6年之後的庚子事變,光緒才重操舊業學習英文。

慈禧

三、進步還是丟臉

據長年跟隨父親駐外的德齡公主回憶,當她前往皇城陪伴慈禧時,見到的光緒皇帝已經能夠展現出很強的英文水平,且時常向她請教一些英文問題。有意思的是,光緒皇帝還曾想借鑑西方各國的皇帝,在新年時用英文進行致辭,並邀請各國公使前往紫禁城聆聽,但無奈遭到公使的拒絕。德齡還說,光緒皇帝是一個對西方文明十分了解的人,除喜歡英文之外,他還十分喜歡鋼琴,如果在國外那一定是個出色的外交人才,但可惜沒有讓光緒發揮能力的機會。

影視劇中的德齡公主

光緒學習英文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從來沒有一位中國帝王主動學習「蠻夷國家的鳥語」,相對保守的帝師翁同龢更是認為此舉毫無必要。但光緒學習外語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皇室小圈子學習英語的浪潮,據說在庚子事變之後,連慈禧太后也開始學習英語了。皇宮裡的格格們離別時也會拽一句「Good-bye」,肅親王更是在王府裡置辦起小型「英文輔導班」,請美國傳教士來王府教英語。

學英語這事放在光緒個人身上,其實就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反映出社會的巨大變遷,也展現出一種無可抵抗的現代化浪潮已經席捲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每一個階層,而這種浪潮至今仍然沒有結束。

光緒學習英語的基礎教材

文史君說

自西方入侵中國以來直到現在,學習英語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語專業更是高考生填報志願的熱門專業。如果說光緒時期的中國,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抱有十分敬畏的態度,對皇帝學習英語一事表現出過度的斥責,那麼今日卻正好相反,學習英語不但不會被斥責,反而成為「時髦」的象徵。學習英語本來無可厚非,是中國融入世界所必須的一項技能,但當英語伴隨著強勢的西方文化一同在中國傳播,個別人就將英語視作高級的、美麗的語言,則大可不必,說到底,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也只是一種語言而已。

參考文獻

鄒振環:《光緒皇帝的英語學習與進入清末宮廷的英語讀本》,《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鄒振環:《清代前期的外語教學與譯員培養上的制度問題——與俄國、日本的比較》,《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原標題:《中國最早的英語熱,竟是光緒帶動的,連王府都辦英語輔導班》

相關焦點

  • 這一次,成都王府的孩子們,再次與世界學子並肩!
    「美國學生說話很快,很多時候只能聽懂幾個單詞,我都是連蒙帶猜」,另一名同學魏馨做出擦汗的姿勢,有些不好意思,「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語,提高單詞量,提高聽力水平!」
  •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自學和輔導班有哪些區別?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自學和輔導班有哪些區別? 2021年01月12日 14: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英語輔導班有必要上嗎?
  • 我們班80%的孩子都上英語輔導班,為什麼大家對英語這麼重視?
    這次期中考試,我班英語成績還不錯,但在和家長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之所以英語成績這麼好,原因竟然是班上80%的孩子都上有英語輔導班。很多孩子從三年級就開始上了,目前的新概念英語已經學好幾本了,有的孩子說,我已經開始學初一的課本了(孩子五年級)。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一門英語課,不是國語也不是數學,至於大家這麼重視嗎?
  • 慈禧為何砍掉光緒父親墓地的銀杏樹?
    首先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原來光緒的老爸奕譞是慈禧老公鹹豐皇帝的異母兄弟,即光緒的老爸是慈禧的小叔子。再一層關係就是,光緒的老媽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慈禧是光緒的親姨媽。基於以上的關係,在慈禧和鹹豐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去世後,慈禧選定光緒為兒子的接班人。光緒和同治屬於兄弟關係,符合「兄終弟及」宗法繼承制。同治駕崩後,4歲的光緒登基繼位。
  • 光緒也會說英語?百年前的英語課本曝光,英文單詞用漢語諧音標註
    可清朝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加上清朝皇帝常常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天朝上國「,因此當時的百姓不得學也不願學,英語也一直沒能在中國普及開。直到1840年英國撬開了清朝的大門,使中國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進一步了解西方社會制度與知識等,各家各戶的達官顯貴都會送自己的子女去學習英語。
  • 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不能輸在起跑線?
    正方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一辯@趙鵬:現在的孩子都非常聰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都非常強。一入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要比從三年級開始「零起點」上英語課效果好。過去過度重視英語,現在又對英語不再「感冒」,這些做法都有失偏頗。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學習一門外語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辯@劉博皓:學校固然有學校的做法,但並不能影響家長的個人選擇。
  • 北京:傳說中的鮑家街43號,神秘的恭親王府,熟悉的中央音樂學院
    這裡從前是一個王府,光緒皇帝當年就在這裡出生的。他當年也就是從這裡被接進了紫金城,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在清朝出了皇帝的王府,就被改成了潛龍邸,即便是自己生父也是沒有資格在這裡住的,所以光緒帝的親生父親就搬到了其他的地方住。後來這裡成了宋慶齡先生的故居,之後,清政府就被推翻了。這裡就跟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
  • 考研輔導班費用一般多少錢?考研用報班嗎?
    隨著考研人數逐年增多,考研輔導班也隨之成為大學生最為關注的話題或者是群體。在大學期間,考各種證都有人會報班,比如:大學英語四六級、教師資格證、會計證、人力資源證、考研等等,報班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
  • 要不要報輔導班?請收下這份考研輔導班避坑指南
    是否要報輔導班?我的考研成績接近400分,但我沒有上過一天考研輔導班,因為我考研那個年代,輔導班不像現在這麼遍地開花。當然我並不是說考研輔導班沒有用。但究竟輔導班有沒有用、什麼時候有用、用處有多大,這跟考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複習所處的階段以及輔導班的階段特點有關。
  • 她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連光緒帝都是她廢立的,你說厲不厲害?然而,就有這樣一個人,她見過慈禧洗澡,當著慈禧太后的面,辱罵她是老寡婦,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她就是清朝最後一位公主,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彪悍、最有名的公主,說她彪悍是因為她連慈禧太后的面子都不賣,要知道慈禧太后那可是個狠人,不管是在朝政上還是在後宮裡,慈禧太后都是說一不二的獨裁者,然而就是這樣,她也完全不怵,她就是德齡公主。德齡公主是清朝最美公主的,滿清正白旗出身,少年時隨父先後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精通多國語言。
  • 鄭州考研輔導班有哪些?機構排名有參考價值嗎?
    考研輔導班的選擇有很多,結合考生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就近方便的輔導班上課時最好的。當然,一般考研面授集訓都是封閉式上課的。那麼,對於考研輔導班的同學起初都會有自己的目標院校和專業,要知道鄭州大學是很不錯的,因此考研的成功機率並不高,除非自己的實力足夠。
  • 正方反方:「英語熱」使中國教育質量遭毀滅性打擊?
    新華網發展論壇網友投票截圖  【新聞背景】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討論會上,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委員認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 小升初英語拉開差距,黑馬背後竟是聖三一外語
    教育記者發現,鄭州多所小學出現了英語成績拉開差距的現象,超過4成英語成績平平的學生。為此,記者深入走訪,探究事情原委。原來,這批成功逆襲的「黑馬」們,很多上了聖三一外語輔導班。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聖三一外語輔導班在鄭州有多個校區。正值放學時間段,記者來到位於南陽路的一家聖三一外語輔導班,只見這裡車水馬龍,充斥著學生與家長的身影。
  • 英語149,省狀元李瑾文:英語好與輔導班沒關係,主要得益3點
    當然,李瑾文也承認自己有個例外,表示有上過輔導班,甚至請過老師一對一授課,但是自己英語成績好絕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李瑾文的英語好成績究竟是如何得來的呢?一、學好英語,首先要學會熱愛李瑾文表示自己英語成績好不是因為上過輔導班,最核心的原因其實是源於對英語的熱愛。
  • 不上課外輔導班,小學三年級學生也能說一口流利地道英語
    我家二寶是一年級時開始學英語的,當時我圖省事把她送到了輔導班,跟外教學習。其實我的要求也不高,也沒指望她學到多少單詞、句型,就是想讓她培養一下語感,奠定一下口語的基礎,畢竟是外教,總不會教出一口Chinglish吧?
  •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清朝皇室決定在這天辦個喜慶的飯局——光緒皇帝的謝婚宴。幾天前,他剛剛辦完婚禮,冊立了皇后。按禮制,皇室得答謝一下皇后的娘家人和王公大臣。整個清朝,在紫禁城裡舉行「大婚典禮」的,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4位皇帝。這次大婚,慈禧太后可謂用心良苦,提前一年半開始準備,任命醇親王奕譞全面負責,諭令戶部「先行籌劃銀200萬兩,並外有預捐200萬兩,備專辦物件」。最後,「大婚典禮」共花費至少600萬兩。奕譞等為了照顧慈禧的面子,不惜截留髮往山東、河南的賑災銀兩。
  • 廣東人原來最早是這樣學英語的!
    清朝初期,清政府只準廣州對外通商,十三行是中國的外貿中心,「廣東英語」應運而生。首位向世界介紹「廣東英語」者,是美國人亨特,他寫成《廣州「番鬼」錄》一書,書中特設「廣東英語」專章。「廣東英語」特別之處在於,以粵語為英語單詞注音,以中文詞序為英文造句。
  • 全球語言監督主席表示:「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英語
    在此背景下,光緒皇帝下決心學習英語。當時,宮中有個女官叫德齡。她是清政府駐法、美等國公使裕德之女,曾隨父寄居歐洲多年,對英語十分精通,思想也很開放。後來,德齡隨其父母回國後入清宮,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令其服侍身邊,並做英語翻譯工作。德齡還當起了光緒皇帝的英語老師,每天教光緒學習一小時英語。光緒從來不誤課,有時因急事而誤了課,也必能抽時間補上。
  • 牡丹江生物學法碩考研輔導班機構輔導_領先考研
    牡丹江生物學法碩考研輔導班機構輔導, 選擇重於努力,大咖引路避坑,寒假備考事半功倍!課程涵蓋出國考試、國內考試、職業教育、英語學習、多種語言、K12教育等6大類,共計近3000門課程。課程特色:輪次帶學,全程陪伴,直達高分;多科聯報,比單報更省錢;課程配送密訓紙質資料講義;實力師資帶學,備考無憂。專屬服務:免費重讀保障、1V1導學督學、雙師陪學答疑、5大智能系統。
  • 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
    德齡還當起了光緒皇帝的英語老師,每天教光緒學習一小時英語。光緒從來不誤課,有時因急事而誤了課,也必能抽時間補上。光緒的記憶力很強,進步很快,時間不長即能閱讀普通教科書中的短篇故事,且能默寫英文字母及長句。他書寫的英文非常雋秀,臨摹古體與裝飾品英文字母,尤為妙不可言。唯一讓人感到不足的是,光緒帝的英語發音還不甚清晰、準確。慈禧得知光緒皇帝學習英語進步很快,興致勃勃也想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