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如溫水煮青蛙,青蛙死於水沸之時,而你「死」於30歲之前

2020-12-06 青風等你撩

電影《激戰》中,有這麼一個片段令我深受觸動,大概情節是,彭于晏飾演的富二代林思齊被破產的父親酒後大罵:

「林思齊,我30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片天了,你呢,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什麼都沒做,什麼都做不成,你根本不懂什麼是責任。」

都說電影是生活的精簡版,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誇張,與電影中林思齊爸爸說的一樣,包括青風在內,現實中也有很多人也和林思齊一樣,自身馬上快30歲了,卻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後將會面臨怎樣的責任,還在每天渾渾噩噩的混日子,直到30歲時,才如水中的青蛙一樣被沸水驚醒。

30歲是一個節點,臨近這個坎,很多問題都將潮湧而來。

我們經常拿奔三來調侃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都快奔三了,看看你,錢錢沒賺到,事業事業一事無成。

但調侃歸調侃,其實在我們的心裡,卻並沒有真的把奔三當回事,依舊是該享受安逸就享受安逸,並不會真的付諸實踐去做些什麼改變,也好像是我們在刻意在逃避這個現實,可我們不去面對,不代表奔三的問題不存在。

對於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如果不繼續深造的話,基本代表他的象牙塔生活已經結束,此時的他們相對於那些選擇考研、讀博的同學來說,算是較早步入社會的。

可就是這樣,當他們剛踏入社會的那年,基本也已經23歲了,要知道我國成年人的法定年齡是18歲,23歲相對而言已經不算小了。

而一般來說,剛開始工作的這兩三年裡,我們基本上就成了一個比較獨立的個體,這時候,家裡不需要照管,父母催婚也不會在這兩三年,甚至是工作也可以混一天算一天。

但當我們混過這兩三年之後,此時,臨到30歲只剩三四年時間卻還一無所成的自己,會發現來自同齡人的工資壓力,父母初出苗頭的催婚,日益上漲的消費能力等等問題都會一股腦的向我們湧來。

01. 30歲之後,我發現連找個自己中意的工作都困難。

目前的網際網路社會,一切都在朝著年輕化靠攏,當然工作也不例外。

據美國調查機構PayScale調查數據顯示,210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為30歲,Facebook和Linkedln的員工則只有29歲,在我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中,騰訊華為等企業的平均年齡更是低至28歲左右。

看了這些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不難發現,這一切都和30歲這個節點有關,一旦過了30歲,市場對我們的需求就在急速減少。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疫情原因,前段時間青風一直在找工作,當我打開一些企業的職位招聘需求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企業都在招聘要求的第一條明確寫到:「35歲以上勿擾。」

雖然青風自己還沒到30歲,無需理會這一要求,但這條招聘要求確實是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如果之後我還是一直做著一份普通員工的事混日子,等到我過了三十歲,同樣的能力,再去找工作,公司憑什麼要你而不要比你更年輕的年輕人。

企業年輕化帶來的就業緊迫感讓我焦慮,而愛情更讓我不敢奢望。

02.談錢的愛情很俗,但沒有錢,我們連愛情都不配擁有

我們總說愛情是純潔的,很多男女間分手,大家給出的理由都是什麼性格不合、不愛了、甚至是第三者插足,但似乎大家都刻意去避談錢對兩人感情的影響,在我們的心裡,覺得一份感情如果因物質和金錢而結束,說出來會被別人鄙夷。

但物質和金錢的的確確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愛情。

前段時間的一條新聞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俞先生看上了漂亮女孩徐女士,而徐女士嫌俞先生長得沒自己高,相貌也並不出眾,並且年齡也比自己大不少,壓根就沒看上俞先生。

但架不住俞先生財大氣粗,又是買車又是轉帳,前前後後在徐女士身上差不多花了86萬餘元,最終徐女士在金錢的攻勢下,答應了和俞先生在一起。

雖然最後兩人結果並不是如何好,但也說明,金錢的力量有時候是能改變一個人的看法的,甚至是換來一段感情。

而在目前這個崇尚金錢的時代,這種事情可並不少見,不說沒有錢得不到愛情,即使擁有了,也留不住。

雖然這麼說有點絕對了,但反過來想想,你愛一個人,卻沒能力給她幸福,還要她陪你一起受苦, 你還會有勇氣去追求她嗎?

愛情也是,婚姻也是,不求能大富大貴,但如果連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都不能保障,還談什麼,這一點相必很多人都清楚,這也是現在很多90後都不願意結婚的原因。

03.爸媽怨我們老大不小不結婚,但他們哪裡知道,我們想結婚卻也害怕結婚

一上了年紀,我們就面臨著爸媽的催婚,而越是臨近30歲,他們催促的頻率和程度就越急,在爸媽的心裡,好像我們年紀這麼大還不結婚的原因是我們壓根兒就不想結婚一樣。

但他們哪裡明白,我們其實是想結婚的,但現在的社會風氣卻讓我們望而卻步。

結婚前,女方家庭動則高達幾十萬的彩禮,還要有房有車。

結婚後,孩子的養育、教育、家庭日常開銷都像壓在心頭的一座座大山。

其實,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結不起婚,害怕結婚。

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對年輕一代越來越嚴峻,錢這種東西在目前將比任何時代都要顯得重要。

不管是工作、愛情、婚姻還是其他種種,一切的幸福都是建立在財力上的,如果不想在30歲之後焦頭爛額,那麼在30歲之前就請不要再心安理得的混下去了。

相關焦點

  • 熟青蛙什麼意思什麼梗? 溫水煮青蛙的進階版了解一下
    熟青蛙什麼意思什麼梗? 溫水煮青蛙的進階版了解一下時間:2020-03-20 14:2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熟青蛙什麼意思什麼梗? 溫水煮青蛙的進階版了解一下 環境再惡劣也不知道,無知無覺,不會掙扎的人。 溫水煮青蛙的進階版。
  • 隨筆| 溫水煮青蛙
    持續行動打卡 023/365什麼是溫水煮青蛙,我們先來看看度娘的解釋一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相反,如果將人突然從「天堂」扔到「地獄」,由於落差極大,人的反應也非常強烈,從而迅速做出選擇,不至於最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度娘解釋的很直白,一看就明白,今天為什麼要寫溫水煮青蛙,也是源自自身,對自身的一個反省。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
  • 男子實踐溫水煮青蛙,青蛙並沒有死在溫水中,而是靠笨辦法逃生
    小時候都在課文當中學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由於一開始青蛙呆在比較安逸的環境中,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青蛙已經失去了掙扎的能力,最後死在了溫水當中。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以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人生有一萬種可能…工作以後,在舒適圈的我們忘記了那一萬種可能,覺得只有工作和失業兩種選擇。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旅行青蛙》青蛙會死嗎 青蛙會不會死
    《旅行青蛙》青蛙會死嗎?青蛙會不會死?
  • 畢業了飢不擇食,找關係進了某化工廠,開始了6年溫水煮青蛙日子
    畢業了飢不擇食,找關係進了某化工廠,開始了6年溫水煮青蛙的日子。為什麼說溫水煮青蛙,因為由於效益還行,工資有保障,捨不得那些工資,只能忍受。哪裡不好,一個安全問題,二個健康問題,三個前途問題,四個與社會脫節問題。像安全問題,就說一次事故,那次我正好在100米外有掩體地方,若15米以內,我正好路過或者進去裡面,就呵呵了,幸好那次事故沒有傷亡。
  • 用溫水煮青蛙,青蛙最後會被活生生的熱死嗎?
    我們習慣了聽別人說溫水煮青蛙會把青蛙煮熟的說法,可是這是真的嗎?有沒有人做過實驗?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直接實驗,網友:還是人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過溫水煮青蛙,曾經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就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    他首先直接將青蛙投入到了40℃的水中,一進入水中,青蛙就感受到了巨大的不適,然後奮力地從水中跳了出來,而當這位科學家將青蛙放入冷水的容器中逐漸加熱後,這隻青蛙竟然在裡面享受起來
  • 「青蛙效應」告訴你人生的真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經過分析,科學家認為,這隻青蛙第一次能夠「逃避危險」,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於是它用盡了全部力量跳了出來。而第二次由於沒有受到明顯的刺激,因此,青蛙失去了警惕,但是當感覺到危機時,它已經沒有能力從水中逃脫了。實際上,「青蛙效應」是最常見的社會法則之一,但由於它非常普遍,因此常常被忽略。例如,甜言蜜語的「溫柔陷阱」,故意接近你的朋友,或老闆出於惡意而畫的餅。 。 。
  • 溫水煮青蛙,你現在是否就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之中?
    「溫水煮青蛙」的由來:「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溫水煮青蛙的時候,青蛙會坐以待斃嗎?一起來看看
    而另一個大家熟記於心的故事就是溫水煮青蛙了,在最初的時候,小編一直認為這個一定就是中國最傳統的故事,其實它是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的水煮青蛙的一項科學實驗,主要是想看看青蛙是怎樣對付環境變化的,所以科研人員就將青蛙放到一個裝滿溫水的容器之中,青蛙因為收到突然到來的高溫刺激,就會立即的奮力的從水中跳出來,最終就成功地逃生了。
  • 旅行青蛙車禍是真的嗎 青蛙死了怎麼復活
    旅行青蛙車禍是真的嗎?青蛙死了怎麼復活?旅行青蛙是一款火遍社交圈的手遊,最近有傳聞說青蛙會出車禍,那麼18183小編為你帶來這個問題的解答。
  • 旅行青蛙會死是真的嗎?青蛙什麼時候會死
    旅行青蛙會死是真的嗎?青蛙什麼時候會死?最近不少網友都看到了網上流傳的青蛙死亡畫面。被吃,被肢解,甚是恐怖。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就來一起看下。
  • 旅行青蛙可能會死嗎?旅行青蛙為什麼最後會死?
    更新:原新聞是洋蔥新聞,「旅行青蛙」最後會死是假消息。旅行青蛙可能會死亡?這個佛系的遊戲是很多小夥伴都在玩的遊戲,最近在朋友圈一直很火,但是大家可能會不知道這個遊戲的結局,結局可能有點悲傷,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下這個遊戲的結局!
  • 旅行青蛙會死嗎_旅行青蛙會死的很悽慘是真的嗎
    旅行青蛙會死嗎?旅行青蛙可能會死?最近一日本網友爆料旅行青蛙會死,而且死得很悽慘,是不是真的,一起來看看吧。  而《旅行青蛙》官方人員並沒有回答上述截圖的問題,而是在官網回復過關於青蛙太久不回家的問題這個回答就是,不管多久,青蛙都會回來的。  這些傳播謠言真是太惡毒了,有一些媒體為了賺眼球連節操都沒有了,小青蛙這麼萌還有關於它的謠言,真是蛙紅是非多。
  • 被「煮死」在「溫柔陷阱」裡的「青蛙」們
    他們將一隻青蛙放在沸騰的大鍋裡面,青蛙馬上就跳了出去。後來人們又把一隻青蛙放在裝滿冷水的大鍋裡,讓它在裡面自由的悠哉悠哉地遊來遊去,然後人們逐漸加溫,讓溫度逐漸上漲,而青蛙卻因為舒適,沒有及時的跳出大鍋,最終只能被煮死在了大鍋裡。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將一隻青蛙丟到開水裡面,因為水很燙,它能很快感到疼痛,或許還有猝不及防地恐懼,所以條件反射似的,用力的跳了出去,最終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