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效應」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了著名的「青蛙實驗」:他們將青蛙放在一個煮沸的鍋中,青蛙立即像被電擊一樣衝了出去。後來,他們又將青蛙放入盛有冷水的大鍋中,任其自由遊泳。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這口鍋。儘管青蛙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但由於惰性它並沒有立即跳出來,直到溫度變得難以忍受,最終喪失了逃生的能力後被煮熟。經過分析,科學家認為,這隻青蛙第一次能夠「逃避危險」,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於是它用盡了全部力量跳了出來。而第二次由於沒有受到明顯的刺激,因此,青蛙失去了警惕,但是當感覺到危機時,它已經沒有能力從水中逃脫了。
實際上,「青蛙效應」是最常見的社會法則之一,但由於它非常普遍,因此常常被忽略。例如,甜言蜜語的「溫柔陷阱」,故意接近你的朋友,或老闆出於惡意而畫的餅。 。 。你不正是每個場景中溫水裡的青蛙嗎?
還有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用免費的服務或產品培養你的消費習慣等,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我朋友開了家嬰兒遊泳館,因為周圍已經有一家嬰兒遊泳館了,他只能另闢蹊徑。其他的遊泳館都是收門票和賣遊泳圈賺錢,他乾脆把這兩個項目都免費了。這樣,遊泳館一開業,生意就很火爆,因為不要錢嘛,附近的,甚至很遠的都跑來這裡遊泳。孩子遊泳、加上洗澡、撫觸按摩什麼的,怎麼也得一兩個小時,家長往往無事可做,於是他專門開闢了一個區域,提供茶水,專門有人負責組織家長們開展親子教育,保險等的講座,每位家長每次收10元茶水費,家長們也樂意。
這真是一種高明的「溫水煮青蛙」的生意手段。
其實,仔細想想,芸芸眾生,誰又不是那隻溫水裡的青蛙呢?只是不在這口鍋裡,便在那口鍋裡罷了。這些在溫水中的青蛙大致分為四類。你有什麼熟悉的感覺嗎?
一、糊塗的人。
這類「溫水青蛙」一生老實本分,知足常樂。在家是乖孩子,學校裡是好學生,單位裡是好員工。他們信奉教條,守規矩,不拔尖,不出挑。這一類人很像我們父輩(50,60年代)中的絕大多數人,他們一生平凡樸實,幹著最普通的工作,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守規矩是他們最大的特點。他們似乎沒有個性,沒有夢想,前半生為父母,為伴侶,為國家奉獻;後半生為子孫操勞。等到終於清醒之際,鍋裡水也快開了,人生已然去了大半,半截身子也入了土,似乎也掙扎不動了,年輕時也曾有過激情和夢想,但似乎永遠也無法實現了。雄心壯志最終輸給了時間。
二、清醒的人。
這類人似乎是這個社會的異己分子,他們從不隨大流,特立獨行。他們是天生的冒險家,喜歡尋求刺激,他們信奉的人生信條唯有自己。跟溫水裡的其他青蛙不一樣,在其他青蛙陶醉於溫水的舒適時,他們已經不安於現狀,跳出了這口鍋,毫不猶豫的一頭扎進另一口剛剛架起火的爐灶,他們似乎天生就喜歡挑戰,只有冷水的刺激才能時刻讓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昂揚的鬥志,他們總是敏感多疑,眼光獨到,能夠清晰的意識到危險信號,鍋裡的溫水遲早會變成刺破皮肉的開水。正是這一份清醒刺激著他們不斷在溫水與冷水鍋之間跳躍。一生致力於最大化的實現個人價值。
三、清醒的糊塗人。
這類人讀過很多書,也走過很多路,道理也都懂,就是懶得動,他們享受著父輩創造的舒適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詡小富即安,與世無爭。一面看不起生活貧苦之人,一面沾沾自喜的得過且過。
四、半夢半醒之人。
這類人一生庸碌,目之所及永遠是自己的那方小天地。沒有理想,沒有追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感覺到水溫越來越燙,刺痛皮肉時,雖然預感到危險,但有的人已然麻木,本能的掙扎了那麼一小會兒,也就放棄抵抗了,變得逆來順受、毫無鬥志。極端一點的,到了實在無法忍受之時,乾脆破罐子破摔,要麼放棄自己的生命,要麼報復社會,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將自己的不幸加諸其他無辜之人。也有的人大夢初醒,驚覺前半生渾渾噩噩,一無所成,於是奮起直追,這樣的勇者,雖然醒的晚,但經過不懈努力,也能創造一片天地。
我就認識一位姐姐,在40歲時遭遇丈夫出軌,因為小三懷了孩子硬逼著丈夫離了婚。離婚後的她與女兒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當了十幾年的家庭主婦,突然之間要重新謀生就業,她感到絕望極了。值得慶幸的是,十幾年的主婦生活,她的廚藝了得,特別是點心做得精緻又可口。我們幾個朋友幫她出謀劃策,開了一個家庭式烘培館,她之前也積攢了不錯的人緣,朋友們隔三岔五都會去照顧她的生意,甚至還承接一些婚宴和派對的西點。現在這位姐姐生活過得很舒心,和女兒衣食無憂。
即使手裡捏了一把爛牌,你也可以扣牌認輸,重新開一局。即使面對的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你也可以刀劈斧砍折騰出一條路來。天無絕人之路,最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去面對。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進攻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受重傷致死。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擊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兵敗後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吳王夫差解除了對他的警惕,將他遣返回越國。
實際上,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服從吳王,暗地裡秘密訓練了精銳的士兵,勵精圖治,等待機會反抗吳國。艱苦的環境可以磨練意志,但是安逸的環境卻會消磨意志。勾踐擔心他會貪圖眼前的安逸,磨滅他報仇雪恥的決心,所以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個很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鋪被褥,只鋪一層柴草,並在床前懸掛一隻苦膽,每日起床後舔一舔,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恥辱。
為了鼓勵人民,勾踐與王后還和百姓們一起參加勞動。在越人的共同努力下,越國國力得到加強。最後,他終於滅亡了吳國。
強者就是如此,面對著強於自己數倍的對手,還能抱著必勝的決心,勇往直前!
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總願意安然現狀,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願意去改變已有的生活。若一個人久久沉迷於這種無變化、安逸的生活時,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環境等等變化,當危機到來時就像那隻青蛙一樣只能坐以待斃。
所以時刻保持「居安思危」就顯得格外重要。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山豬正在大樹旁勤奮地磨著獠牙,狐狸看見了,驚奇地問:「現在又沒有獵人追殺你,你為什麼要磨牙,何不躺下來好好休息?」山豬答道:「真要等到獅子來吃我時我再磨牙恐怕就來不及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未雨綢繆」,只有提前做好打算,才能在危機到來時不至於手足無措。
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有一位叫葉志平的校長。在汶川大地震中,由於他提前加固了「豆腐渣」教學樓,堅持4年組織全校師生做緊急疏散演習,所以在地震中他的學校得以保存。網民稱他為「歷史上最牛的校長」。四川安縣桑棗中學靠近北川,在汶川地震中損失慘重。但是,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練,地震後,該學校有2200多名學生和數百名教師。分別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安全撤離到操場,並以班級為單位列隊集合,僅用時1分36秒。
學校所在的縣城靠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北川,學校外面的房屋遭到了100%的破壞。在桑棗中學,8座教學樓部分倒塌,全部變成危險建築物。全校師生無一傷亡。
桑棗中學的安全與葉校長平時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葉校長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安全。學校較早開始使用的實驗教學樓的建築質量不夠好。自1997年以來,葉校長連續多年對這座教學樓進行了翻新和加固,這座教學樓在地震中並未倒塌。
「青蛙效應」告誡我們,苦難不能打垮一個人,安樂卻可以輕鬆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因此,時刻提醒自己,「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方為安身立命之本。
鱷魚法則的啟示:用理性和果斷,戰勝貪婪與僥倖
蝴蝶效應的啟示:別忽略身邊的小事,它可能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破窗效應啟示:得意時莫放任自流,失意時找到最初的破窗重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