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效應|生於憂患,學會防患於未然,不做活在溫水裡的青蛙

2020-12-06 途知君

如果處在一個沒有競爭的環境,你會不會喪失前進的動力?或許會像一隻活在溫水裡的青蛙,等意識到時,一切都晚了。明白鯰魚效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記住壓力才是自己的動力。

01.什麼是鯰魚效應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關於沙丁魚的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捕魚為生的挪威人在深海發現了大量的沙丁魚,因為沙丁魚肉質鮮美,能賣上非常好的價錢,漁夫們開始捕撈,但由於沙丁魚的習性,在還沒有運上岸的時候,由於缺氧,就開始口吐白沫了。

死去的沙丁魚價值會大大的折扣,人們很懊惱,但有一個漁夫,他捕撈的沙丁魚都能活著上岸,人們很納悶,因為他們的裝備都是一樣的,但人們也只有乾瞪眼。過了不久,他就成為了百萬富翁。

後來因為身染重病,他把方法傳給了他的兒子。原來他在裝滿沙丁魚的船艙裡放了鯰魚,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沙丁魚為了活命開始不停地遊動,因為激發了活力,缺氧就解決了,直到上岸了魚都還活著。

每個人都會遇到鯰魚,因為我們同在水中,如果我們放棄抵抗,作為沙丁魚的我們遲早會被吃掉。

這就是鯰魚效應,活在一個沒有活力的環境中,就像溫水煮青蛙,激發不了活力,等待的只有死亡。只有生於憂患,在防患未然中進步,環境才能給你動力,促進你不斷向前。

02.引進鯰魚要講究方法

鯰魚在現代的社會中,它們被看作外來的強力競爭者。一個公司,適當的引進人才,製造壓力,能給現有的員工造就壓力,讓其活在競爭之中。

如果一個企業一直沒有鯰魚的出現,那麼就會失去競爭的活力,原有的沙丁魚們甚至會死亡的更加迅速。但相反,如果引進鯰魚過多,導致壓力競爭過大,也會導致沙丁魚被鯰魚全吃的現象。就像一個公司,原本都是大學生的員工,突然引進一批博士生,弱肉強食,太大的壓力也會導致不好的效果。

講究鯰魚的引進方法,讓其能夠激發公司的活力,又不導致沙丁魚被其通殺。處於一個適當的憂患之中,將給一個公司帶來無窮動力。把引進鯰魚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同時發揮出它應該有的優勢,將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

03.做一隻有活力的青蛙

也許有一天,我們看見自己的對手在享受,我們就跟著享受,這種舒適的圈子會讓我們很快的喪失前行的動力,就像一隻溫水裡的青蛙,當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其實別人大多數努力你都沒有看到,這時候水溫已高,你麻木的四肢再難以讓你跳出這即將燒開的水。

做一隻有活力的青蛙,即使水溫一直都很舒服,也要充滿憂患意識,隨時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記住,沒有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只有自己跑得快,才能永遠不被淘汰,就算你今天比別人有更多的優勢,但不充滿憂患意識,那麼遲早會被別人所超越。

保持你應該有的警惕,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你要永遠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然很有可能一不留意,就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

04.主動尋找對手,是你進步更快的有效方法

有時候我們可能被麻木,就像一所學校的年級第一,他可能在已有的環境中找不到對手,那麼只有眺望更遠的圈子,主動去尋找強者成為你的競爭者。

只有壓力才能帶來動力,如果為你第一的名次而沾沾自喜,那麼你的優勢就會逐漸的喪失。對手能給自己壓力,也能給自己動力,進步的最好方法就是競爭。

換個角度,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必然會讓你向他看起,你會不斷的趕超直至超越,對手也在不斷變得優秀,相互競爭,那麼最終沒有超越,你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優秀。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強者只會越來越強,安於現狀的人最後都將被淘汰,沒有一個強者會忘記繼續學習,比爾蓋茨每天都會花費時間去學習看書,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以此增加其已有的知識面,讓其不斷向前,永不淘汰。

居安思危,別真的等到危機來臨時才後悔,記住,再沸騰的水也燙不死一隻有憂患意識的青蛙,懂得跳出來,你就是一個強者。

我是途知,解惑你人生旅途中的未知,給你感悟!喜歡,就關注我吧!

#鯰魚效應#

相關焦點

  • 「青蛙效應」告訴你人生的真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青蛙效應」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了著名的「青蛙實驗」:他們將青蛙放在一個煮沸的鍋中,青蛙立即像被電擊一樣衝了出去。後來,他們又將青蛙放入盛有冷水的大鍋中,任其自由遊泳。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這口鍋。儘管青蛙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但由於惰性它並沒有立即跳出來,直到溫度變得難以忍受,最終喪失了逃生的能力後被煮熟。
  • 及早發現跳出溫水的訊號,別再做溫水煮青蛙
    【一】溫水中的青蛙為何無法逃生?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後來,他們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慢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
  • 溫水其實煮不死青蛙,用偽科學來講道理是不對的
    而要辨別它們,實在不太容易。不過科學是嚴謹的,所以如果以科學作為出發點,我們就能夠找到一些道理中的錯漏。比如一些我們經常聽到的理論,實際上卻是用偽科學來說明的,這是不對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溫水煮青蛙了。
  • 「溫水煮青蛙」的謬論,美國教授為何能欺騙所有的人!
    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實驗大概操作流程:把青蛙放在溫水裡,然後逐步加熱。當溫度達到青蛙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青蛙想跳出來,但是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個實驗告訴人們舒適的環境容易滋生惰性,用中國古話來說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青蛙效應裡的短線交易秘訣
    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熱水鍋裡,由於青蛙對不良環境的十分敏感,他會立即跳出鍋!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冷水鍋裡,逐漸加熱,青蛙並不會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最終的結局,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他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沒有力氣跳出鍋外了!
  • 「青蛙效應」啟示錄
    文:清說01你知道」青蛙效應「嗎?19世紀末,心理學家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立即跳了出來。隨後,人們又把它放在盛滿涼水的大鍋裡,然後用小火慢慢地加熱。雖然青蛙能夠感知到水裡溫度的變化,卻因為惰性沒有往外跳。但是,等到水溫已讓它難以忍受,想要趕緊跳出來的時候。
  • 六大常見理論:蝴蝶效應、木桶理論、鯰魚效應、青蛙現象、二八定律、羊群效應
    導讀:總聽別人說蝴蝶效應、木桶理論、鯰魚效應.到底這些理論是什麼?今天一併告訴你。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把青蛙放在鍋裡的水中,蓋上鍋蓋,加溫初期鍋內很安靜,隨著水溫的逐步升高,鍋蓋會被欲逃生的青蛙撞得叮噹響,水溫繼續升高,最終鍋裡安靜了下來。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在溫水煮青蛙致其死亡的過程中,唯有青蛙在入溫水未被蓋上鍋蓋之時才有可能逃生,此時,因為溫水的適宜溫度使其感覺太舒服,因為其貪圖這舒適的享受才最終遭受了死亡的惡運。
  • 原來這就是「青蛙效應」(值得一看)
    1「青蛙效應」今年為什麼特殊,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總以為隨著溫度升高,病毒能被徹底扼殺,沒想到,冰凍食品讓狡猾的病毒有機可趁,頻頻惹人揪心。雖然有了開年的經驗,一切都好了很多。但從親身經歷公司危機;到身邊人陸續被降薪裁員;到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到做生意的人為了縮減開支,不斷延長工作時間、降低勞動成本......
  • 「溫水煮青蛙」效應,正發生在我們身上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效應,即如果將一隻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中,即使它被活生生地煮沸,它也不會注意到周圍環境的緩慢變化,直到無力逃脫。這項對青蛙的觀測結果不再受到廣泛認同,但作為一種比喻,這是非常恰當的,即人類正在泰然自若地朝著一個未來氣候變化無法逆轉的目的地駛去。「這是真正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氣候科學家Frances C.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這些你都明白嗎?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剛求職的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假設我們強行將鯰魚和沙丁魚放在一個桶裡,並把鯰魚嘴巴封起來讓它害不了魚,那是不是就能順利實現「鯰魚效應」呢?對不起,也不可能。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溫水裡的青蛙真的會坐以待斃嗎?科學實驗告訴你寓言不可信
    小時候我們學了一篇名叫《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從故事中我們得知了蝌蚪長大之後變成了青蛙。青蛙到了繁殖期時可以產出大量的卵,但是最後能夠孵出蝌蚪的並不多,因為在孵化的過程中有很多外界因素威脅著蝌蚪的生存。等到蝌蚪變化成青蛙之後,它的生存機率就變高了。
  • 什麼是蝴蝶效應、青蛙現象........終於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這些效應大家熟悉嗎?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2022國考申論文章寫作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青蛙效應
    內涵詮釋 是說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裡,然後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制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麼,即使水溫到了 90°C--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它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其實,這並不是因為青蛙本身的遲鈍,事實上,如果將一隻青蛙突然扔進熱水中,青蛙會馬上一躍而起,逃離危險。青蛙對眼前的危險看得一清二楚,但對還沒到來的危機卻置之不理。
  • 李建興:臺灣地區像溫水裡的青蛙 慢慢被煮熟
    因此臺灣地區才被戲稱溫水裡的青蛙,慢慢被煮熟了。陸韓籤訂FTA後,我們的貿易訂單並不會「一口氣」流失,相對的將是「一點一滴、慢慢地」流失。快則一兩年、慢則三四年,影響與差距就會出現。    陸韓籤訂FTA,臺灣地區無需把它視為壓垮未來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若臺灣地區藉此產生「憂患意識」,把它視為打醒自己的「當頭棒喝」,這危機是會轉為契機的。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