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說明客觀世界是在不斷運動變化著的,我們必須具備憂患意識,才能更好地看清前方的路,做好與困境鬥爭的準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植根於事情是不斷變化的,也是面對變化最好的策略。
01
在中國南方的許多城市邊緣,有一種頭很大的碧鳳蝶,它們不像其他蝴蝶那樣棲息於高山上或者叢林裡。眾所周知,蝴蝶非常美麗,而碧鳳蝶簡直就是蝴蝶中的西施。
碧鳳蝶喜歡吃竹葉,因此它的卵一般產在竹葉上,因為當卵成長為蛹時,蛹愛吃竹葉。
竹枝上的蛹分為兩種,一種貪圖竹葉的美味和竹枝的安逸,仍生活在竹枝間;而另一種卻不甘安逸,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食物充足的棲息地,一路跋涉,遷徙到刺槐樹上,這裡「缺衣少食」,生存環境惡劣,刺槐樹上那鋒利的尖刺隨時都有可能傷及蛹的身體。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活在竹枝間那種「豐衣足食」的蛹,幾乎都難以成活;而生活在刺槐樹上那支「缺衣少食」的蛹卻成活了下來,一代又一代繁衍著碧鳳蝶。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碧鳳蝶的蛹有一種天敵,那就是棕頭鴨雀,它們總是成群結隊地飛往竹枝間,貪圖竹枝那安逸環境的蛹,還沒有成蝶就成了棕頭鴨雀的果腹之物。
生活在刺槐樹上的蛹,棕頭鴨雀當然也愛吃它們,但刺槐樹上那鋒利的尖刺是一道屏障,阻擋了棕頭鴨雀接近蛹,這樣,生活在刺槐樹上的蛹就幸運地生存了下來。
令人稱奇的是,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碧鳳蝶的數量非但沒有減少,還在不斷地增加。因此,很多專家對碧鳳蝶的繁殖產生了研究興趣。
也有一位生物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揭開了這個秘密。原來,生物學家曾在刺槐葉、桑葉等多種樹葉上發現過碧鳳蝶的蛹,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碧鳳蝶是個優秀的旅行家。
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碧鳳蝶在成蛹之後,為躲避其他動物的侵害,而毅然選擇離開食物充足的棲息地,長途跋涉,去其他地方尋找安身之處,然後羽化成蝶。也正是因為敢於勇敢地離開安逸的「故土」去求生,碧鳳蝶的數量才不斷地增加。
碧鳳蝶的兩種蛹,其實也是兩種人生的寫照。一種人生貪圖安逸,在安逸中不能自拔;一種人生在安逸中想到了憂患,努力地去掙脫安逸。於是,一種人生「生於憂患」;另一種人生「死於安樂」。
02
碧鳳蝶能夠不斷地增加,是因為它們敢於離開安逸的「故土」,去挑戰未知的世界。很多時候,人們願意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漸漸地消沉,等到失敗降臨到頭頂的時候,又開始抱怨老天的不公,卻不曾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有離開安逸,去挑戰未知世界的勇氣。
馬克思資本論中曾對人性的欲望做過精準的註解:當利潤達到10%的時候,他們將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於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於冒死刑的危險。
俗話說:「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誘餌。」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但欲望無度的話便成了貪婪。人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自身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
貪婪讓人心亂,急功近利,導致一事無成。
做人,要知足常樂,不可做欲望的奴隸。
網上曾有人做過一份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你這一生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有75%的人為自己年輕時不夠努力,一事無成,所以感到後悔。
年輕的時候,人的身體、精神都處於巔峰狀態,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拼命工作,等到體力、精力都不足以支撐你去拼搏的時候,再後悔,就遲了。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能派上用場嗎?」、「拼命工作有什麼用?你能比那些富二代更有錢嗎?」
也許都不能,但不可否認的是,越是月薪高的人,越不會容忍自己懶惰,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拼命工作,不斷學習,才能永不落伍。
真正的智慧,是一種超越苦難的智慧,而不是只能在順境中安逸生活的東西。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說過這麼一個觀點:「更偉大的智慧,存在於豐富的不幸之中。」當一個人在面對別人眼中的苦難時,仍然不覺得苦,甚至覺得那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時,他才真正超越了苦難。這個時候,他才能成為一隻在大道上奔馳的獅子。
身處今天的節奏,不斷變化的社會,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危機並不代表滅亡,而恰恰可能是一種契機。我們經由這些危機,往往會發現自己的真正的價值所在,激發出深藏於心得巨大力量,從而使人生更加精彩。
03
有人說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輩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輩子。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
佛說眾生皆苦。老話說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鹹。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叔本華說:「人生就是痛苦,我們可以把痛苦轉換成幸福」,努力就是轉化的過程,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感到更加辛苦。
苦,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人生就是一個「享受」痛苦和磨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值得體會和擁有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與痛苦並存的旅行,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輕鬆,從生下來的那一天,我們就開始了人生的修行。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你要知道,現在吃的苦,其實是以後享的福。
曾國藩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
孔子也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
努力的苦,是暫時的。現在不少孩子都吃不了苦,碰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就要放棄。
浙大一位學霸曾因一張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走紅。
作息表的安排,從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半,一周每個時間段的學習內容都精確到幾點幾分,學習狀態可謂是分秒必爭。這張作息表,處處流露出實打實的努力。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並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比別人用更多時間來學習。在他們的眼中,學習是每時每刻的。沒有誰的幸運,可以憑空而來?再厲害的人,都是用努力和汗水澆灌出來的。成功離不開拼搏,人生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學習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換來最後的成功。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奮鬥,最可貴的精神是拼搏,別在最好的時光裡選擇安逸,人生越懶,越安逸,你就越可能錯過美好的風景。
不想苦一輩子,就要苦一陣子。扛得住艱難,才能配得上夢想。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所有的苦難都會成為你成功的墊腳石,讓我們克服一切苦難,讓成功在苦難的土壤下生根發芽,結出香甜的果實!
努力吃苦,苦一陣子;貪圖安逸,苦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