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光學,近幾年國內最早出現的鏡頭廠商之一,如今已經開始逐步生產高端定焦鏡頭,這篇文章我們要對比的正是中一光學的看門力作,索尼E卡口的50mm f/0.95,說到50mm f/0.95,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徠卡的夜神之鏡,也就是Noctilux-M 1:0.95/50mm ASPH。這兩枚鏡頭相比,中一的官方售價不到5000元,而徠卡的官方旗艦店標價為76800元,差價相差如此大之下,中一光學的素質能有徠卡幾成,下面我們就來一看究竟。
·綜述 夜神之戰 中一光學能否逆襲
徠卡,多少人心中的夢想相機,而50mm f/0.95更是徠卡所有量產鏡頭中最昂貴的那一顆。中一光學50mm f/0.95如今已經是第二代,這枚鏡頭也有這很高的製造規格,但是售價只有4900元,尚不及徠卡鏡頭價格的十分之一。這次對決,一個品牌是國貨精品,一個是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夢幻廠商,一枚是新晉E卡口的50mm f/0.95,一枚是公認的暗夜之神,今天的對比,是國產強攻逆襲,還是徠卡繼續封神,我們往下看。
中一光學(左)和徠卡(右)50mm f/0.95
首先,我們先要看一下兩枚鏡頭的主要參數和光學設計。不過在這裡,筆者發現中文區關於徠卡50mm f/0.95的光圈描述有誤,包括徠卡的天貓旗艦店同樣如此。所有描述都是表述為徠卡為8葉片光圈,實際上徠卡50mm f/0.95的光圈葉片為11片!
兩枚鏡頭參數對比
中一和徠卡光學結構對比
圖片截取自徠卡天貓旗艦店,光圈葉片標註有誤,國內大部分網站標註同樣有誤
徠卡50mm f/0.95光圈葉片和星芒,可以看到光圈葉片是11片,星芒為22道
從實際來看,徠卡鏡頭髮布於2008年,並不算什麼老鏡頭,中一光學這枚鏡頭髮布於2014年,兩枚鏡頭基本處於同代產品,國貨精品對決的第一仗,我們就從神話開始!
·設計差異 徠卡做工更加出色
首先說一下標準參數問題,徠卡和中一光學都是最大光圈f/0.95,最小光圈f/16,兩枚鏡頭的光圈有所不同,徠卡是8葉片光圈,光圈為傳統光圈,中一為9葉片光圈,光圈為無級光圈。中一光學鏡頭為7組10片,重量720g,口徑67mm,最近對焦距離0.5m;徠卡鏡頭為5組8片,重量700g,口徑E60,最近對焦距離1m。(編者註:徠卡新50mm f/0.95中文網站大部分參數有錯,國內可查到光圈葉片標註為8片,,實際查閱官方外文資料,以及鏡頭實際查數,為11片光圈葉片)
中一光學與徠卡50mm f/0.95對比
光圈葉片徠卡是11片不是八片(右圖可以查數字)
卡口是設計,左側中一光學為索尼FE卡口,右側徠卡是標準M口
徠卡的鏡頭口徑是E60,也就是60mm,不過徠卡的螺紋在內側,因為外側是可以拉出的遮光罩,中一光學濾鏡口徑是67mm,不過在外側,因此兩枚鏡頭口徑基本相同,而徠卡的鏡片直接要略大一些。
中一光學鍍膜顏色為綠色,綠色較重
徠卡鍍膜顏色為綠色,但偏黃,鍍膜顏色較淡
中一光學的50mm f/0.95已經是第二代,相比於第一代,官方說法是儘可能控制提及的基礎上,提升中心畫質,減少色散,並且採用了四片鑭系玻璃(常見於各類高規格老鏡頭,現代鏡頭較為少見)。可以看到,這一代中一50mm f/0.95的鍍膜較一代有了大幅度提升,究竟效果怎麼樣,我們後面會進行測試。
有趣的一點,加上轉接環,兩個鏡頭高度完全一樣
有意思的一點是,雖然兩個鏡頭結構不同,但是加上轉接環補齊法蘭距之後,兩枚鏡頭的高度完全一樣,或許這是一個美麗的巧合吧。總的來說,在細節處理上,徠卡更加出色一些,對焦手感,段落感,都更好。中一光學得對焦環顯得有些生硬,不過對焦距離0.5m和徠卡的1m比起來是亮點。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測試環節,看一下在如此大的差價下。中一光學能否逆襲徠卡。
·銳度表現 全開銳度中一好過徠卡
對於鏡頭,第一項客觀測試我們依然來看解析度表現。徠卡50mm f/0.95被大家稱作夜神,這枚鏡頭是公認的中心銳度最好的50mm f/0.95(不是最好的50mm),而中一光學的50mm f/0.95並非徠卡卡口,因此我們這次都放在更容易轉接,像素也更高的索尼A7RII上來看一下解析度表現。
解析度標版測試
從標版來看,這兩枚鏡頭的解析度表現異常接近,全開下,徠卡受到色散嚴重的幹擾,中一光學稍好於徠卡,從f/1.4開始,兩枚鏡頭的解析度從標版看都處於爆表狀態,因此我們要通過實拍來看一下兩枚鏡頭的具體表現。
中心解析度對比
從實拍看,兩枚鏡頭全開下解析度接近,但是徠卡的色散,也就是紫邊明顯比中一更嚴重。因此,在不去邊的狀態下,徠卡的肉眼觀感要比中一差。從f/1.4開始,兩枚鏡頭中心銳度從肉眼觀感上基本相同。
邊緣畫質對比
在邊緣解析度上,徠卡50mm f/0.95明顯暗角更為嚴重,而且徠卡50mm f/0.95的焦外具有較為強力的旋焦,因此邊緣銳度一直很差,收縮到f/5.6時才有改善。而中一光學在f/4時就有很好的表現。(註:在測試中我們是統一轉接到索尼A7RII上使用,轉接環對邊緣畫質可能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邊緣畫質僅供參考。)
可以說,從解析度表現上,中一的50mm f/0.95不論中心還是邊緣不輸給徠卡,邊緣但從銳度看還要好過徠卡50mm f/0.95,從解析度來看,中一的表現是相當驚豔的。徠卡的焦外更具有特點,但是如果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徠卡的邊緣表現確實不如中一。
·焦外表現 中一光學焦外稍遜徠卡
對於徠卡,大家最常說的就是味道,也就是德味。如果說誰最能代表我們口中的德味,徠卡50mm f/0.95絕對可以說是最佳代表。徠卡50mm f/0.95具有11葉片光圈,而且焦外帶有徠卡經典的旋轉焦外,F0.95的超大光圈在虛化方面也堪稱一流。那麼,面對德味的頂峰之作,中一光學能否應對呢。首先我們看中心虛化及光斑效果。
中一光學中心虛化效果展示
徠卡中心虛化效果展示
首先是焦外表現,在中心區域,可以看到徠卡藉助於11葉片光圈,全開下光斑原潤度要明顯好於中一,而且中心區域中一光學會出現較為明顯光圈蝕,而徠卡則能保持圓形。不過徠卡在邊緣區域有著較強烈的光圈蝕,而且由於旋焦嚴重,光斑都會被拉伸為魚鱗狀。
中一光學焦外
徠卡焦外(注意右上角)
中一光學實拍
徠卡實拍
在實際拍攝中,其實兩枚鏡頭的實拍差異相比於室內測試下區別要小很多。兩枚鏡頭焦外的主要差異一個在於最大光圈下光斑的圓滑程度,另一個在於焦外的旋轉程度,但是在整體焦外風格上,兩枚鏡頭保持一致。
·光學性能 徠卡色散重中一逆光差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兩枚鏡頭的光學性能,包括:暗角、色散和眩光表現。首先看一下暗角,之前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徠卡50mm f/0.95具有相當嚴重的暗角,而中一則要輕微很多。
暗角測試情況(單位EV,越接近0越好)
中一光學暗角測試
徠卡暗角測試
在逆光下的眩光方面,徠卡則要明顯好過中一。中一在直對強光下會出現很強烈的眩光,而徠卡則不會,說明徠卡的內部消光和鍍膜工藝依然要好過中一很多。
中一光學抗眩光鬼影測試情況
徠卡抗眩光鬼影測試情況
面對強光,中一光學消光處理不好,容易出現強烈的眩光
在色散方面,徠卡50mm的紫邊嚴重是出了名的,直到收縮到f/4依然有明顯的紫邊,這應該主要是由於徠卡的光學結構而導致的。紫邊的多少一方面取決於鍍膜,而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光學設計。對於中一光學,紫邊表現在全開下明顯好於徠卡,但是同樣需要收縮到f/4才能基本不可見。
中一光學色散測試
徠卡色散測試
可以說,中一光學在基本光學素質上要好於徠卡。不過徠卡雖然德味突出,但設計時比較不拘小節,而且鏡頭的基本光學性能也不是最好水準,如今佳能和尼康都使用了更新一代的鍍膜技術,而徠卡的鍍膜技術依然比較老舊。不過中一光學在很多方面能夠勝過徠卡已經是相當不容易。
·實拍對比 兩枚鏡頭肉眼難區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一光學和徠卡50mm f/0.95的實拍對比。我們拍攝選擇了多組場景,力求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直觀對比。
中一光學光圈全開100%截圖
徠卡光圈全開100%截圖
從實際拍攝中,兩枚鏡頭的成像風格比較接近,中一光學色彩要比徠卡淡一些,略微偏綠色,徠卡反差更高,而且顏色更濃一些。焦外表現上,都具有一定的旋焦,但是徠卡表現的更強烈,中一則比較輕微。實際上,11片葉片光圈和9葉片光圈在實際拍攝中差異表現並不大,反倒是近距離拍攝時,中一光學的銳度要好於徠卡,無限遠拍攝時,徠卡稍好於中一。
·更多對比 中一光學表現搶眼
下面我們看一下關於中一光學和徠卡的更多照片對比,大家可以從中找一下差別。但是筆者認為,兩支鏡頭的照片,從照片區分,幾乎無法分辨,不論是銳度表現、色彩表現、或者是焦外呈現都很接近,唯一能較好區分的,就是強烈二線性焦外下,徠卡旋焦更厲害。
中一光學實拍(焦外本身為球形,非旋焦造成)
徠卡實拍(焦外本身為球形,非旋焦造成)
總的來說,兩枚鏡頭的德味都非常足,仔細看筆者覺得徠卡的味道還是稍好,但是同樣邊緣畫質也更差,而且焦外邊緣地帶的魚鱗狀旋焦也更重。中一色彩稍微平淡一些,過渡更清淡一些,但是,如果不是記住照片編號和所用鏡頭,筆者也很難區分兩支鏡頭的實拍照片。
·總結 中一已達徠卡八成功力
從這次的評測來看,中一光學的50mm f/0.95是這次專業組三枚鏡頭的對比中最為驚豔的一枚。從實際的拍攝感受和畫質對比來看,筆者認為雖然中一光學這枚50mm f/0.95的售價不足徠卡的十分之一,但是功力上已經至少達到了徠卡八成的功力,唯一的差距,可能就是徠卡的德味吧。
中一光學50mm f/0.95已經有徠卡至少八成功力,其實除了味道,都不輸給徠卡
對於徠卡來說,50mm f/0.95具有夜神的稱號,這是現階段量產頭中光圈最大,售價最高的一顆50mm標準定焦鏡頭,也是徠卡現階段中最貴的一枚量產鏡頭。中一光學這枚鏡頭是自家第二顆50mm f/0.95,和第一代比有著巨大的改進。最直觀感受就是新鏡頭解析度表現一路追趕徠卡,已經頗有與徠卡一教高下之勢。而且邊緣畫質上,由於徠卡的成像風格是大暗角加上旋轉焦外,因此邊緣銳度中一光學繼續勝出。
這張照片,能分清是中醫還是徠卡嗎?
在大家最關心的焦外方面,徠卡的勝出毫無懸念,但是徠卡勝出的優勢並不大。可以說直觀感受兩枚鏡頭,幾乎可能通過盲測來看出兩枚鏡頭的差別。就成像區別來看,中一光學的色彩偏淡,徠卡色彩更加濃鬱一些,而且反差會更大。而焦外上,中一光學焦外虛化要差於徠卡。
總的來說,中一光學這枚鏡頭憑藉不足五千元的售價,甚至於碰到展會促銷加個會更低,絕對是超值的,而且f/0.95全開可用,是絕對沒問題的。徠卡鏡頭的味道則更好,從總體來說,徠卡依然是目前最好的50mm f/0.95,但是從性價比來說,徠卡肯定跟性價比沒有什麼關係。如果說100分為滿分,徠卡的鏡頭可以拿到95分,那麼中一光學至少能有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