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製的納米粒子納米網格提高了發光二極體的性能

2021-01-13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據發明該技術的科學家稱,將新設計的納米顆粒 "超網格(meta-grid) "引入發光二極體(LED)的環氧樹脂外殼中,除了延長壽命外,還能大幅提高其光輸出。"超網格 "是一種專門設計、優化的二維金屬納米顆粒陣列,需要放置在LED的環氧樹脂外殼中的特定位置。

多年來,如何在給定的輸入下產生更大的光輸出是LED的核心任務。這個方向的研究主流是在探索LED晶片封裝的新材料,主要是通過使用更高折射率的玻璃或納米顆粒負載的環氧樹脂或環氧材料與填料粉末或工程環氧樹脂相結合等。然而,使用這些技術,要麼LED晶片變得更笨重,要麼它們的製造變得更困難,而且對於大規模生產來說也不太經濟。

在一篇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的新論文中,一個由來自印度古瓦哈提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的Debabrata Sikdar博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John B. Pendry爵士教授和Alexei Kornyshev教授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條改善LED光提取的替代路線。它提出了通過在固定的光子逃逸範圍內減少晶片/封裝劑界面的菲涅爾反射損耗來提高LED晶片內部產生的光在LED-晶片/封裝劑界面上的傳輸率,同時規定對製造工藝進行最小的改變。

透光率的增強是基於晶片/環氧界面反射的光和'超網格'反射的光之間的破壞性幹擾。" 減少晶片/環氧界面的反射,還可以消除晶片內部不必要的反射對晶片的加熱,從而提高LED晶片的壽命。

這些科學家將他們的 "超網格 "方案對LED光增強的操作原理和優點總結如下。

"通過提升LED-晶片/封裝劑界面的透射率,可以顯著提升LED的光提取率,通過在LED晶片頂部引入單層質子納米顆粒(比發射光的波長小得多),可以降低晶片/封裝劑界面的菲涅爾反射損耗,通過增強源自法布裡-珀羅效應的透射率。類似的效應也適用於增強太陽能電池中的光捕獲,方案可以單獨部署,也可以與其他可用的方案相結合,通過降低臨界角損耗來提高LED效率。發明所需的整個原始理論框架已在內部開發,並與標準的商業模擬工具進行了嚴格的測試。我們計劃在一年內製造出原型器件,並通過實驗來印證我們的理論預測。" "我們的理論模型可以確定納米顆粒'超網格'層的結構和特性的最佳條件:即納米顆粒的材料和組成,它們的大小和平均顆粒間的間距,以及與LED晶片表面的距離,這可以在LED的任何發射光譜範圍內,提供從LED晶片到封裝外殼的光提取的最大增強。"

Debabrata Sikdar進一步評論道:"隨著納米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製造納米顆粒的難度越來越小,因為納米顆粒大多是單分散的,而且擴散範圍很窄。不過,由於製造誤差或材料缺陷,在顆粒的大小和/或位置、網格的平整度以及折射率的變化等方面總是會存在一些隨機性,這是不可避免的。從我們的公差研究中,可以粗略地估計出這些不準確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它已經表明了增強光提取機制的穩健性。」「LED晶片中的超網格可能有不同的工程解決方案。其中之一是使用乾燥介導的納米顆粒自組裝,例如由銀或其他損失較少的質子材料製成,用適當的配體蓋住,形成獨立的'Sikdar-Premaratne-Cheng'等離子片。這些納米粒子單層片可以做成可拉伸的,以便精確調整粒子間的分離度,並且可以在封裝外殼製造之前,將其印在LED晶片上。'超網格'與LED晶片表面的距離可以通過質子的基板厚度來控制。"Alexei Kornyshev進一步補充道。

論文標題為《Nanoparticle meta-grid for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from light-emitting devices》。

相關焦點

  • 用於增強從發光器件提取光的納米粒子超濾柵
    可以將定製的等離激元納米粒子層引入發光二極體(LED)的環氧樹脂外殼中,以改善設備的光輸出,從而節省能源並延長LED壽命。在有關「 自然之光:科學與應用」的新報告中,德布拉塔·西卡爾(Debrata Sikdar)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印度理工學院的化學,電子與物理科學家團隊展示了包括二維(2-D)納米銀納米顆粒陣列的好處,這種陣列稱為「元-網格」到透鏡狀環氧包裝。
  • 科學網—發光碳納米粒子的新收穫
    碳材料在小於10納米時具有發光特性。之前,國際上認為碳納米粒子在綠光波段的發射是源自碳納米粒子表面的缺陷,而這種缺陷發光來源被認為很難實現雷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曲松楠所在的科研團隊實現了碳納米粒子所發藍光和綠光的調控,首次實現了碳納米粒子在綠光波段的光泵浦雷射。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本文要點:利用垂直石墨烯納米片的特殊結構,促進紫外LED器件散熱的新方法成果簡介 以氮化鋁(AlN)、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因其優異的性能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哈工大:量身定製的亞納米孔的多孔碳氣凝膠,用於鉀離子電池陽極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Porous-Carbon Aerogels with Tailored Sub-Nanopores for High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Potassium-Ion Battery Anodes」的論文,研究了孔徑分布在0.8 nm左右的多孔碳氣凝膠中亞納米孔的影響,並獲得了出色的PIB性能,包括長循環穩定性
  • 納米陶瓷塗層的性能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將納米技術和塗層技術相結合,能夠發揮其綜合優勢,實現材料的力學、熱學、電磁學等方面的優良性能,滿足其結構性能(強度、韌性等)和環境性能(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等)的需求。納米陶瓷塗層性能指標1、斷裂韌性斷裂韌性是反映材料抵抗裂紋失穩擴展的性能指標。
  • 評析納米銀線與金屬網格材料技術之優劣
    新材料技術在短時間內無法全面取代ITO薄膜,但新材料技術有巨大的優勢,而且從市場反應上來看,應用新材料技術生產的薄膜產品所佔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ITO,即摻錫氧化銦(Indium Tin Oxide)。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由於聚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加入納米填充劑等添加劑來改變,許多聚合物框架被定製並方便地獲得具有可調性能的導電/半導體行為的聚合物,這在電子領域開闢了新的專門應用。為在技術領域創造新的介面,開發了具有高介電性能的聚合物結構。在微/納米電子領域,聚合物的結構可調性開發微型模塊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其中聚合物不僅可以用作絕緣體,還可以作為導電接口,通過優化調整電、機械和介電性能。
  • 納米顆粒層可以改善LED性能和使用壽命
    在 LED 設計中添加一層納米粒子,可以幫助它們為相同能量產生更多的光,同時延長其使用壽命。使發光二極體 (LED) 光源更高效、更持久,將意味著它們使用更少的能源,從而減少其用電對環境的影響。LED 廣泛應用於各種應用,從電子顯示屏的紅綠燈和背光、智慧型手機、大型戶外屏幕和一般裝飾照明,到感應、淨水、淨化受感染的表面淨化。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在浙江大學課題組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出一種新型高性能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並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意味著這種新型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我們已經看到了第一個帶有顛覆性意義的量子點應用,也就是性能優異的『量子點LED』。」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教授彭笑剛說。
  • 成果發布丨納米改性環氧樹脂及雷射熔覆創新技術
    高性能納米改性環氧樹脂背景: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本項目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採用特殊改性的天然納米管同時提高了環氧樹脂的剛性、強度及韌性,並結合工業化生產場景開發出一整套環氧樹脂納米改性方法及工藝,可在不降低環氧樹脂剛性的同時成倍提高其衝擊強度。
  • 暗激子可對納米管的發光做出很大貢獻
    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三位物理學家發現,調整碳納米管的尺寸和其他屬性可以大大提高它們發射的光量。這一發現有望促使高效光子器件的發展。碳納米管是微小的圓柱體,直徑僅為納米至幾納米,但長度卻可以達到幾微米。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由於聚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加入納米填充劑等添加劑來改變,許多聚合物框架被定製並方便地獲得具有可調性能的導電/半導體行為的聚合物,這在電子領域開闢了新的專門應用。為在技術領域創造新的介面,開發了具有高介電性能的聚合物結構。在微/納米電子領域,聚合物的結構可調性開發微型模塊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其中聚合物不僅可以用作絕緣體,還可以作為導電接口,通過優化調整電、機械和介電性能。
  • 定製納米晶體誕生,摩爾定律再起作用
    不過,自最近的一次電腦性能的飛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份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的研究,稱利用特殊處理的矽表面材料,可精確、快速地定製納米級別晶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納米技術的又一項革新應用。
  •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
    納米技術:表徵納米粒子表面自組裝有機分子的結構!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大型合作採用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來克服在納米粒子表面上表徵自組裝有機分子結構的挑戰性任務。自組裝單層保護的納米顆粒越來越多地用於電子,藥物輸送,催化和傳感裝置中。構成殼層的配體的組成和結構是重要的,因為它們被認為決定了納米顆粒的性質,例如化學,生物和界面行為。調諧配體分子允許納米粒子為特定應用定製。
  • 納米SiO2的分散及其對環氧樹脂性能的影響-環氧樹脂,納米SiO2-塗料...
    研究表明:在球磨的強剪切作用力下,加入超分散劑極大地提高了納米SiO2在丁酮中的分散性能。納米SiO2的加入有效提升了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性能。由圖3可以看出,納米SiO2在靜置一周後仍能保持良好分散,分散液沒有出現大的團聚體,表明少量偶聯劑的添加使分散液的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SiO2表面由於覆蓋了一層極薄偶聯劑分子膜,改變了其顆粒的表面性質及與分散介質的界面作用,減小了SiO2粒子間的範德華力作用,從而有效阻礙填料粒子的沉降團聚作用。
  • 何為納米氮化鋁粉?
    納米氮化鋁屬類金剛石氮化物,最高可穩定到2200℃,室溫強度高,且強度隨溫度的升高下降較慢;納米氮化鋁粉體具有良好的導熱性,熱膨脹係數小,熱導率理論值為340w/mk,與銅差不多,同時又高度絕緣,電阻率1015,且可耐1400度高溫,可以大幅度提高塑料和矽橡膠的導熱率,是良好的耐熱衝擊材料,抗熔融金屬侵蝕的能力強,是熔鑄純鐵、鋁或鋁合金理想的坩堝材料;納米氮化鋁具有優良的電絕緣性,介電性能良好;納米氮化鋁具有良好的注射成形性能
  • 氮化鎵(納米材料)了解一下
    20世紀末產生了一門新興的偉大的學科——納米科技(Nano.ST),它的產生極大 的影響了我們的生產、生活,它成為了20世紀乃至21世紀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對我們的生活起促進甚至推動的作用。經過近30多年的深入發展,納米科學已初具規模, 不過其技術水平還有待於更進一步的提高。納米科技包含兩個部分概念: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量子點能大大提高二極體的發光性能 發光材料對人類的重要性,決定了量子點會成為明星材料。 科研人員解釋說,在半導體材料中,如果電子掉進空能級的空穴,就會發出光子,這被稱為「電子空穴複合」。然而,能複合的電子和空穴在物質中並不是常存在的,複合過程需要電激發或光激發。發光二極體就是電激發的發光器件。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2018-07-06 上海藥物研究所   前期,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甘勇和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施興華團隊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發現棒狀粒子特有的「旋轉-跳躍」運動方式能促進其在網格狀黏蛋白液體內的擴散速度,可有效提高遞藥效率,並提出了一個考慮顆粒黏附效應的障礙-擴散理論模型。
  • Zn納米粒子蒸發冷凝介導雷射列印誕生,解決廢舊電子產品不再是問題
    最近,可印刷納米粒子溶液雷射燒結的出現,對於微米或納米級柔性電子產品的製備提供了一種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法。該方法不需要真空環境且所需模板少,可進行大規模生產。對於貴金屬,譬如金,銀,其納米粒子溶液燒結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抗氧性,得到的產品導電性較好,但是對於生物可降解的金屬納米粒子的燒結,表面氧化層的形成阻礙了導電性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