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前年一遇的NEOWISE彗星來了!

2021-01-18 百研工坊
您還記得最近一次見到彗星是什麼時候了?很多人對彗星的記憶可能還停留在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在那之後,夜空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大彗星閃耀過了。北半球新生的幾代人,甚至都沒有機會親眼見過彗星這一大自然的奇觀。

圖片引自: APOD|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曾在北半球日落後展現出如此奇觀

大自然的戲劇性往往超乎想像。就在最絕望的時刻,一顆同樣發現於今年3月的彗星,已經悄無聲息地向著太陽系內部前進了。按照被發現的時間,這顆彗星被分配了C/2020 F3的編號,並以發現它的巡天計劃命名,稱為NEOWISE彗星。NEOWISE彗星在3-5月都保持著穩定的亮度增長,但它的亮度從未達到肉眼可見的級別。隨後不久,它運行到了太陽附近,地面對它的一切觀測都因陽光而停止。直到今年6月22日,NEOWISE彗星進入SOHO太陽日球層觀測衛星的日冕儀視野之中。大家這時才驚訝地發現:「天啊,這顆彗星竟然都這麼亮了!」

2020年7月11日20時08分NEOWISE位於:赤經:06h 50m 19.4s/赤緯:+42。35『4」,此時它正處於西北地平線以下的位置,不過不用著急,到12日凌晨5-6點,地處北半球的我們就可以在東北方5-10度高度角的位置看到它。

圖片引自:李召麒| 7月6日,NEOWISE彗星從城市上方升起,攝於北京定都閣


圖片引自:EasyNight|7月6日,NEOWISE彗星與長城,攝於北京延慶


圖片引自:Robin | 7月7日,NEOWISE彗星與燈塔的合影,攝於珠海海濱公園


這顆彗星在7月4日經過近日點,10日之前都能保持在2等以上,相對明亮。日出前,它會從東北方升起,在大氣通透、無遮擋的地區(哪怕是城市裡)都有機會肉眼看到,用雙筒望遠鏡則會有更好的觀看體驗。

圖片引自: EasyNight|7月12日以前,日出前彗星位置示意圖,以北緯40度為例

7月15日,彗星的赤經值超過太陽,轉而更適合日落後在西北方觀看,但亮度也會下降到3-4等,屆時你將需要雙筒望遠鏡來輔助你觀看這顆彗星。但在整個7月中旬,彗星的亮度都會保持得不錯。

圖片引自:EasyNight|7月14日以後,日落後彗星位置示意圖,以北緯40度為例

7月下旬後,NEOWISE彗星的亮度會繼續下降到肉眼難以直接看到的程度,觀賞性下降。但在日落後的西北方天空,它的地平高度會逐漸升高,給有條件的天文攝影師提供更好的拍攝機會。再接下來,這顆彗星會越來越暗,逐漸離開內太陽系。它的下次回歸,要等到大約7000年以後了。

彗星(Comet),是指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几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彗星的起源是個未解之謎。有人提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裡約有 1000 億顆彗星,叫奧爾特雲,由於受到其它恆星引力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進入太陽系內部,又由於木星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陽系,另一些被「捕獲」成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認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因為周期彗星一直在瓦解著,必然有某種產生新彗星以代替老彗星的方式。可能發生的一種方式是在離太陽 105 天文單位的半徑上儲藏有幾十億顆以各種可能方向繞太陽作軌道運動的彗星群。這個概念得到觀測的支持,觀測到非周期彗星以隨機的方向沿著非常長的橢圓形軌道接近太陽。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過路的恆星給予的輕微引力,可以擾亂遙遠彗星的軌道,直至它的近日點的距離變成小於幾個天文單位。當彗星隨後進入太陽系時,太陽系內的各行星的萬有引力的吸力能把這個非周期彗星轉變成新的周期彗星(它瓦解前將存在幾千年)。另一方面,這些力可將它完全從彗星雲裡拋出。如果這說法正確,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一千顆左右的彗星記錄只不過是巨大彗星雲中很少一部分樣本,這種雲迄今尚未直接觀察到。與個別恆星相聯繫的這種彗星雲可能遍及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內。迄今還沒有找到一種方法來探測可能與太陽結成一套的大量彗星,更不用說那些與其他恆星結成一套的彗星雲了。彗星雲的總質量還不清楚,不只是彗星總數很難確定,即使單個彗星的質量也很不確定。估計彗星雲的質量在 10⁻¹³~10⁻³ 地球質量之間。


 

大約 45 億年前地球形成的時候,太陽的熱量把太陽系裡的大部分水分趕到了星系的外圍地區,這些水分至今還以冰凍的形式存在於土星環,木星的衛星歐羅巴,海王星、天王星以及數以十億計的彗星之中。但是地球上也有足夠的水分,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很好奇這些水是怎麼來的 。

目前有一種主流理論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形成約 5 億年之後,一連串呼嘯撞向太陽的彗星帶來的。科學家發現至少部分彗星擁有和地球上的水相同化學特性的物質,這一理論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就在這一研究進展公布後不久,美國天文學家又發現了支持上述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證據。這一證據來自北半球能觀測到的一顆明亮恆星-烏鴉座的 Eta Corvi,這顆恆星距離地球約 400 萬億英裡遠。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首席研究員凱裡·利斯說:「在那裡我們觀測到一場原始彗星『風暴』,它猛烈地撞擊了離它比較近的一個星體。」


圖片引自:NASA、ESA、SOHO|2013年,ISON彗星從畫面右下方拖著優雅的彗尾接近太陽,經過近日點後逐漸粉碎消散,從右上方離開

在 1995 年前,彗星是依照每年的發現先後順序以英文小楷排列。如 1994 年發現第一顆彗星就是1994a,按此類推,經過一段時間觀測,確定該彗星的軌道並修正後,就以該彗星過近日點的先後次序,以羅馬數字Ⅰ、Ⅱ 等排在年之後(這編號通常是該年結束後二年才能編好)。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編號為 1993e 和 1994Ⅹ。

除了編號外,彗星通常都是以發現者姓氏來命名。一顆彗星最多只能冠以三個發現者的名字,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英文名稱為 Shoemaker-Levy 9。

自 1995 年起,國際天文聯合會參考小行星的命名法則,採用以半個月為單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新彗星編號法。以英文全部字母去掉 I 和 Z 不用將剩下的 24 個字母的順序,如 1 月份上半月為 A、1 月份下半月為 B、按此類推至 12 月下半月為 Y。

其後再以 1、2、3……等數字序號編排同一個半月內所發現的彗星。此外為方便識別彗星的狀況,於編號前加上標記:

A/ 可能為小行星

P/ 確認回歸 1 次以上的短周期彗星,P 前面再加上周期彗星總表編號(如哈雷彗星為 1P/1982 U1 或簡稱 1P 亦可)

C/ 長周期彗星(200 年周期以上,如海爾·波普彗星為 C/1995 O1)

X/ 尚未算出軌道根數的彗星

D/ 不再回歸或可能已消失了的彗星(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為 D/ 1993 F2)

附 S/新發現的行星之衛星

如果彗星破碎,分裂成個以上的彗核,則在編號後加上-A、-B……以區分每個彗核。回歸彗星方面,如彗星再次被觀測到回歸時,則在 P/(或可能是 D/)前加上一個由 IAU小行星中心給定的序號,以避免該彗星回歸時重新標記。例如哈雷彗星有以下標記:1P/1682 Q1=1P/1910 A2=1P/1982 U1=1P/Halley=哈雷彗星。




 

現在抓緊時間準備好您的裝備,快快出發去享受這7000年一遇的NEOWISE彗星帶來的光輝吧!



參考文獻:果殼公眾號


東南大學百研工坊:21世紀是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期。東南大學百研工坊(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所)結合信息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腦科學技術,進行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國際比較研究和學生核心概念掌握水平的評測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我們的目標是:(1)面向中小學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steam研究;(2)通過實證教育研究,探究科學素養的本質及有效的培養途徑;(3)將科學素養的傳統評測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探究基於ECD模型的學生科學素養評測方法研究;(4)運用ERP、EEG和眼動等腦科學技術,開展對學生核心概念熟練掌握程度的評測研究。

可鑫的科學漫步

介紹有關神經教育學、神經信息工程和科學教育的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肉眼可見的罕見明亮彗星,NEOWISE來臨
    在這段時間裡,彗星似乎更加明亮了,彗星專家查爾斯·莫裡斯(Charles Morris)在彗星從LASCO-3相機的視野中穿過之前估計的亮度為+1.7級。NEOWISE彗星似乎也形成了一個更加明亮,雖然短而粗的分叉狀塵埃彗尾。 來了來了!驚喜來了!
  • 7000年一遇,歐洲也出現了...
    2020年7月,一顆彗星以人眼可見的亮度出現在北半球多國上空,讓天文愛好者讚嘆不已。報導稱其為「7000年一遇的彗星」。「C」的意思是它是一顆長周期彗星,「2020F3」的意思是它是在2020年發現的第三顆彗星。
  • 幾千年一遇的旅客:NEOWISE彗星觀賞指南
    雖然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觀測者說在淨空可以僅僅用肉眼看到它,但C/2020 F3 (NEOWISE)彗星基本上是需要用雙筒望遠鏡觀測的。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和星圖將幫助你看到彗星。我們還需要等待另一顆非常明亮的彗星,天文學家稱之為大彗星。對於大彗星並沒有嚴格的定義,但是大家都同意海爾波普彗星就是其中之一,它在1997年被大範圍的看到。較小的彗星比較頻繁,現在,在黎明的天空中有一個很好的雙目彗星。一些有經驗的觀察者說,一旦你用雙筒望遠鏡發現它,你就可以不用望遠鏡並用肉眼看到它。
  • 終於追到你 6800年一遇的NEOWISE新智彗星
    -你想看彗星嗎? -彗星?拖著尾巴的那種」星星「?當然想看! -那就收拾下東西,我們現在出發。 說走就走一向是我們的風格,就在這段對話發生之後的12個小時,我和橘子已經開車來到了距離上海650公裡的福建,爬上草場的山坡,靜靜等待編號為C/2020 F3 的NEOWISE新智彗星閃耀天空。這顆彗星是2020年以來第一顆人類可以肉眼觀測到的彗星,而它下一次再光臨地球,就將是6800年之後。
  • 大彗星來了:NEOWISE彗星划過金山嶺長城
    近日,「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也叫NEOWISE彗星)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這是本世紀以來,北半球出現的最明亮彗星,也是罕見的肉眼可觀測彗星,7月下旬其觀測條件會變得更好。7月19日晚,河北承德攝影師在金山嶺長城上拍攝到了這顆彗星。
  • NEOWISE——年輕人的第一顆大彗星正式來臨啦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文章來源:Space.com原作:Joe Rao翻譯:饒文衝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姚順儀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comet-neowise-july
  • NEOWISE——年輕人的第一顆大彗星正式來臨啦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文章來源:Space.com原作:Joe Rao翻譯:饒文衝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姚順儀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comet-neowise-july
  • 6800年一遇的大彗星有了中文名
    記者21日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這顆「網紅」彗星的中文名已正式被定為「新智彗星」。「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說。
  • 奇了,你見過螺旋形的彗星嗎?
    螺旋形的新智彗星。Guzik新智彗星(NEOWISE)C/2020 F3已經遠去,我們用肉眼已經看不到它了。但是天文學家自始至終都會關注它,用比我們手頭的望遠鏡強大得多的設備監視它、研究它。最近位於夏威夷的8.1米北雙子座望遠鏡公布了一組新智彗星彗核和彗發的特寫照片。
  • 千年一遇的NEOWISE新智彗星現在就可以看到!
    今年7月,我們可用肉眼觀看一顆幾千年都難得一遇的Neowise新智彗星。金山嶺長城的遊客們也紛紛拿起相機、手機等電子設備想要記錄下這一壯觀的時刻,小編也不例外,觀賞了一場壯美景觀。NEOWISE新智彗星,這是一顆具有接近拋物線軌道的逆行長周期彗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對北半球而言,新智彗星是繼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後最亮的彗星。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圖片來源:Wikipedia)來吧,拿起相機和望遠鏡~一起去看彗星吧!因為NEOWISE彗星如今正掛在夜空之中它可是自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之後北半球23年來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01NEOWISE彗星6800年一次的回眸即使距離地球一億多公裡
  • 彗星NEOWISE 4K視頻來了!
    據外媒BGR報導,地球附近的一顆彗星在本月給了天文愛好者很多凝視天際的理由。這顆名為C/2020 F3的彗星被近地天體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NEOWISE)衛星發現,並因此被暱稱為NEOWISE。它最初被發現時是朝著太陽方向前進的,但在它繞著我們的恆星轉了一圈後,變得明亮了許多,現在可以從地球上看到它。
  • 看看吧,令人著迷的NEOWISE彗星,一生就這一次
    今年,當NEOWISE彗星的來訪讓我們大吃一驚時,自然攝影師伊恩·舍夫(Ian Shive)收拾好帳篷和相機,前往沙漠。他的目標是什麼?嘗試在一生中捕獲此事件一次,因為想再看到它的等6800年。然而,NEOWISE彗星是一匹不同顏色的馬。
  • 圖記NEOWISE彗星
    彗星C/2020 F3(彗星NEOWISE或新智彗星)應該是時下天文界最火熱的一個目標了,由於在它之前的兩個具有大彗星潛質的彗星雙雙夭折,因此它也並未被大眾看好。但黑馬就是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脫韁而出的,當NEOWISE突然出現在夜空時,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並因為它與日俱增的亮度而變得狂熱起來。
  • 帶你去賞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最近各大新聞媒體都報導了這個幾千年一遇的天外來客,它就是本世紀北半球出現的最明亮的NEOWISE彗星7月19日晚,天氣晴朗,承德攝影師段九軍在金山嶺長城拍攝到了這顆彗星。這顆彗星的官方名稱為C/2020 F3,在3月份首次接近太陽時被美國宇航局的NEOWISE衛星發現,因此也起名為,這是本世紀北半球出現的最明亮的彗星,肉眼可見。
  • 一生一會:NASA研究員鼓勵人們去捕捉NEOWISE彗星
    據外媒報導,對於任何一個在美國冒險外出的早起鳥來說,其可能看到了出現在黎明前的小但壯觀的天文景象--一顆明亮而華麗的彗星在日出前的凌晨時分出現在天空中。這顆彗星被稱為C/2020 F3 NEOWISE彗星--或簡稱NEOWISE。
  • 「蒲公英」彗星來了,今年新發現百年一遇
    【金陵晚報報導】從本月中旬到明年1月下旬,一顆今年剛剛發現的「麥克霍爾茲」彗星(編號為C/2004Q2)將進入公眾的視野,來自江蘇省天文學會的消息稱,這是難得一遇的天文景觀,因為新發現的這顆「麥克霍爾茲」彗星是一顆長周期的彗星,其回歸周期至少在百年以上,人們與它碰面的機會一生恐怕只有一次。
  • 6800年一見的NEOWISE彗星,璀璨巴彥淖爾的夜空!
    肉眼可見的大彗星「新智」彗星(英文名:NEOWISE)正經過地球陳建民/攝NEOWISE彗星是一顆在今年3月27日剛被發現的彗星,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發現者——NEOWISE太空望遠鏡。是自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之後,北半球23年來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
  • NEOWISE彗星下次再來要數千年後,別錯過!
    而很多大彗星來一次就不玩了,比如這次的NEOWISE彗星,下次回來至少要4000年後。1910年哈雷彗星回歸時,因為彗尾掃過地球,光譜分析顯示彗尾中含有氰,於是就有了末日論一說,有科學家表示哈雷彗星的彗尾氣體有可能導致全球生物滅絕,雖然後來有闢謠,但還是造成了大恐慌,這一鬧,更出名了。
  • 明亮的Neowise彗星即將到來
    Neowise彗星彗星Neowise可能是幾十年來最上鏡的一塊冰球在另外兩顆有希望的彗星:Swan和Atlas逐漸消失之後,彗星C/2020 F3(又名Neowise)已成為最讓天文觀測者眼花繚亂的彗星了,並且好戲可能還在後頭。這顆彗星7月3日與太陽擦肩而過,現在正朝著地球的方向前進,它將於7月23日達到近地點。在過去幾周裡,業餘天文攝影師們分享了這顆彗星在黎明前天空中出現在地平線上時的驚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