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與「哈德遜灣公司」

2021-01-15 地緣看世界

在伴隨著先驅們的腳步,探索完「西北航道」的走向後,又該輪到我們的哈德遜船長出場了。1610年,再次代表英國出徵的亨利.哈德遜終於在繞過格陵蘭島南端的「法韋爾角」之後,將航行的方向對準了西北。對了,在具體解讀之前,要先解釋下已經在前文中多次出現的「格陵蘭島」問題。畢竟以面積來說,這處冰雪覆蓋的島嶼可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裡),老是這樣被無視也有點說不過去。


從地理角度上看,格陵蘭島歸屬於北美,但在行政上卻算是丹麥的一部分。考慮到公元982年時,就有一名居住在冰島的維京人登陸格陵蘭島,並引來了第一批歐洲移民。丹麥當年獲得這片土地的主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同時以這個時間點來看,一定要將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時間前移個500年也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於,當你知道這座面積相當於半個歐盟的島嶼,目前只生活有不到8萬以因紐特人為主的居民後,相信就不會為我們只把它當成大航海時代的一個坐標感到不平了。


好了,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哈德遜船長身上來。如果有「上帝視角」的話,在駛入拉布拉多海後,哈德遜應該繼續向西北方向航行,進入約翰.戴維斯在1585年發現的那條海峽。然而在航至巴芬島南端時,哈德遜並沒有再繼續西行,而是又一次的將航向偏轉向了南方。這使得他失去了為「巴芬島」和「巴芬灣」命名的機會。不過倒也不用為之感到遺憾,因為很快哈德遜就有機會讓自己的名字,再一次被標註在地圖上了。

在巴芬島與北美大陸,更準確說是拉布拉多半島之間,存在一條100多公裡的水道,這條後來被命名為「哈德遜海峽」的水道,就是哈德遜此行的第一個重大發現。

  哈德遜灣與西北航道  



當然,在一個島嶼密布的地區,發現並命名一條海峽並不算特別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這條水道是否有戰略價值。哈德遜海峽的戰略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歐洲人通往一片巨大的內海——哈德遜灣。這片深入北美大陸腹地的內海,總面積達到了120萬平方公裡。對照下中國內海屬性的「渤海」,那只有不到8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你應該就能意識到它的面積有多麼的遼闊了。


很顯然,從「哈德遜灣」的命名來看,大家應該已經意識到,哈德遜的航程並沒有止步於「哈德遜海峽」。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內海」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帶有地緣政治含義在裡面。簡單點說,它必須處在一國的主權範圍內。以此來說,哈德遜灣算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內海了。在這片日後歸屬於加拿大的內海之後,英國人依舊沒有向西探索,而是一路向南試圖尋找到這片海洋的盡頭。

在這個方向,你很難不注意到橫亙於加美邊境的「五大湖」的存在。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片淡水水域,能夠像「五大湖」在地圖上如此的顯眼。


單論面積來說,五大湖中有四個湖泊: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可以在全球淡水湖排名中位列前十(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第四,以及第十)。即使是面積最小的「安大略湖」亦能排在第十二位(中國人熟悉的貝加湖排名第七)。由於距離是如此的緊密,且彼此之間有水道相連,上述湖泊通常會以「五大湖」的整體概念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北美五大湖  



考慮到哈德遜灣與「蘇必利爾湖」的直線距離僅500公裡。如果「世界第一大內海」與「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之間有水道相連,那麼哈德遜應該很有機會讓自己在「地理大發現」的歷史上,再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儘管哈德遜灣南部的上遊河流,源頭無限接近五大湖,但它其實並不是「五大湖」的出海口。

為這片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打通出來口的,是位於安大略湖東北部的「聖勞倫斯河」,而聖勞倫斯河所對接的海域,則是與哈德遜灣隔「拉布拉多半島」相望的「聖勞倫斯灣」。請記住這些看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並且在地圖上找到它們的位置。別忘了,我們這一階段的內容將幫助解決為什麼會有加拿大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這些水域彼此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後來美、加地緣政治分割線的地理基礎。

  聖勞倫斯河與聖勞倫斯灣  



在接近「五大湖」的問題上,哈德遜灣做了最大的努力。它在南部又盡力延伸了一個長約400公裡、寬約200公裡的突出部。這個獨立名稱為「詹姆斯灣」的海灣,是哈德遜此行的最後終點。整個探索過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半個多世紀前,莫斯科公司在初控「東北航道」時的意外收穫:一艘沒有在巴倫支海遵循正確方向探索,而是向南拐入「白海」的英國船,意外的在白海之南與來自莫斯科的官員接上了頭。並就此催生了英-俄海上貿易及「莫斯科公司」。

不幸的是,哈德遜在當時卻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哈德遜灣並沒有與一個成熟文明相接,他的探索工作不可能在地緣政治及經濟層面,複製「莫斯科公司」的成功;另一方面還在於,哈德遜並沒有能夠活著走出「詹姆斯灣」。

在大航海時代,無論是船長還是普通船員,在航行過程中死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比如麥哲倫那樣,在與原住民的衝突中被殺;又比如約翰.富蘭克林那樣,死於惡劣的環境。至於把我們帶到加拿大腹地的哈德遜船長,則是被叛亂的船員們放逐而失蹤(1611年)。

  描繪哈德遜遭到叛變的油畫 



根據海上的法則,內部競爭的失敗者通常不會被立即處死(除非是為了立威),而是會被放逐到荒島或者一艘舢板上自生自滅。只是在茫茫大海之上,等待被放逐者的幾乎只有死亡。有些讓人無奈的是,這些回到英國的叛亂船員並沒有受到實質懲罰。

對於志在海洋的英國來說,從這些船員身上獲取新大陸的信息,比為一位船長討回公道看起來要更重要。一定要安慰下哈德遜在天之靈的話,只能說如果不是這些船員把航海日誌帶回英國的話,哈德遜的這次探索很可能將被歷史所湮滅。

如果哈德遜不死的話,在發現詹姆斯灣沒辦法將他帶向「西北航道」之後,接下來勢必會繼承沿著海岸線向西航行。事實上,也正是這個決定讓船員們失去了理智。已經在哈德遜灣呆了整整一年的船員們,實在是太想回到英國了。在向哈德遜船長表達過敬意之後,最好的紀念方式是在地圖上完成他未盡的航程。

  魯伯特地與西北航道結構圖  



由於哈德遜灣幾乎是一個全封閉的內海,即使哈德遜再花上一年時間探索完海灣的西側,他最終還是不得不回來最初的入口處。海灣的入口處、哈德遜海峽的西端橫亙著一個名為「南安普頓島」的島嶼。這個島嶼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之前提到的巴芬灣的發現者——威廉.巴芬。1612年,在收到哈德遜船長用命換來的信息之後,莫斯科公司很快就決定用巴芬船長接替他完成在 「西北航道」的探索工作。

由於有了哈德遜的前車之鑑,威廉.巴芬在第一次航行中並沒有再向南深入哈德遜灣(雖然在後來的航行中,還是進行過探索),而是在走到哈德遜海峽的盡頭並發現南安普頓島後,向北進行探索。這使得他發現了巴芬島與南安普頓島之間的另一片面積較小的內海——福克斯海。需要說明的是,威廉.巴芬本人最後並沒有取得這一發現的命名權。這片海域的得名,來源於另一位在1631年來此探索的英國探險家「盧克.福克斯」(進入福克斯海的海峽,亦因此被命名為「福克斯海峽」)。


一片未知陸地和海域命名權,並不總是歸屬於他的最初發現者。就像威廉巴芬其實也不是「巴芬島」的最初發現者一樣。但考慮到他幾乎探索完了巴芬島周邊的所有海域,甚至有觀點認為他完成了整個環巴芬島的首航工作,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座加拿大第一大島還是很合適的。除掉對這些航海先驅者的紀念以外,這些名字對於我們來說,更多只是一個便於定位的標籤。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福克斯灣」能否在「西北航道」上充當關鍵先生。

從地理結構上看,「福克斯灣」的確有這樣的機會。位置上「福克斯灣」正處於北極群島的最南端,如果就此向西打通一條航道的話,那麼航海者們就不用跑到更北端的「巴芬灣」去冒險了。然而當我們再看看「福克斯灣」以西地區的陸地結構,就會發現從「福克斯灣」穿出的航船,最終還是不得不繞到同樣是被威廉.巴芬發現並命名的「蘭開斯特海峽」。

  巴芬—戴維斯水道  



換句話說,對於一艘從「哈德遜灣」駛出的商船來說,的確可以採取這樣的線路進入「西北航道」,但就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航路這個目標來說,反倒不如通過「戴維斯-巴芬水道」來得順暢。一則後者在航程上要短得多(大概節約700公裡航程);二則前者的水道結構要複雜的多。

  西北航道示意圖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源自於加拿大北端的兩片陸地:布西亞半島及薩默塞特島。北端位置為北緯72度的布西亞半島,被認為是北美大陸的北部極點。而薩默塞特島則位於它的北部,與「蘭開斯特海峽」相接。不過在地圖上,你很容易將這兩片陸地認定為一個島嶼,這是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窄了,最窄處的水道只有僅僅1000米。考慮這這一地區的溫度,你很容易想像到,即使在那難得溫暖的兩個月裡,這條如此窄小的水道也必定為浮冰所困擾。與其冒險通過,倒不如嚮往北邊走一點,繞到比之寬闊數十倍的「蘭開斯特海峽」西端。


現在我們知道了,無論當年的探險家們怎麼努力,巴芬島及其北部的「蘭開斯特海峽」都是繞不過去的。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即使是在今天,這條被憧憬了數百年的「西北航道」都還沒有辦法商用,那麼暫時也就沒必要再在上面花精力了。對於當時的歐洲殖民者來說,更重要的是立足於當下,看看新發現的土地有沒有商業價值。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知道「哈德遜灣」之於當時的英國來說,到底有沒有開發的價值。

如果從移民開發的角度來說,哈德遜灣及其周邊地區的確沒什麼價值。這一地區實在是太冷了,最南端的詹姆斯灣,其緯度區間大體與東亞的「外東北」地區相當。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進行農業開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並不是所有處在這一緯度區間的地區,都與「苦寒」二字相聯繫。事實上,英格蘭的位置也正處在這一區間。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與西風帶,不列顛與整個歐洲大陸相較於同緯度的地球其它地區,都要更適合人類的生存。

  全球主要表層海流示意圖  



既然北大西洋暖流所帶來的熱量,在西風帶的幫助下潤澤了歐洲大陸,那麼它也就很難再幫助同處西風帶的加拿大地區了。在加拿大,只有東南沿海地區,才有機會沾上一點暖流的光。至於哈德遜灣及其周邊的低地區,則更多要靠自己的一身正氣來對抗來自北極的寒風。其實我們也不用為英國人灰心,以能否「農耕」來衡量一片土地是否有經營價值,更多只是一種華夏思維。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貿易價值。

一片沒有經過人類開發的土地,未必沒有讓人感興趣的貿易資源。在北半球的這些高寒地區,包括北美大陸的北邊以及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最有價值的商品是生長於哺乳動物身上的毛皮。這是由於在歐洲,儘管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溫度要高於同緯度的其它地區,但整體還是較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東亞要溼冷的多(更別說那些地處熱帶的文明區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對動物毛皮的天然需求,較世界上其它文明區要大得多。


很顯然,在極寒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哺乳動物,勢必會自然選擇出一身厚厚的毛皮。在加拿大生存的毛皮獸中,最讓歐洲人動心的是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哺乳動物——河狸。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最初看到這些珍貴毛皮的中國人,誤認為這種動物生活在海洋中,所以最初將之命名為「海狸」。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所謂「海狸」與一度在中國廣泛飼養的「海狸鼠」並不是同一種動物。原產於南美洲的後者,雖然也屬於一種毛皮獸,但其實與豪豬的親緣關係更近一點。

河狸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歐洲及美洲森林地帶的動物。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亞種被稱之為「歐亞河狸」,生活在北美的則被稱之為「北美河狸」或者「加拿大河狸」。

  河狸分布圖  



由於氣候及人類活動的原因,這種即保暖又防潮的毛皮,當時在歐洲本土存量並不算多。但在17世紀的北美大陸,河狸的數量則超過了1000萬隻。當然,如果你今天再去看,肯定已經沒有這樣的數量了。與同樣曾經覆蓋美國腹地的「北美野牛」一樣,「加拿大河狸」當下也成為了一種需要保護的動物。唯一值得這兩種動物「欣慰」的是,它們分別成為了兩個國家的「國獸」。

  動物界的土木建築工程師  



哈德遜灣周邊的河流,是北美河狸最重要的棲息地。為了獲取這些珍貴毛皮,英國人於1670年成立了「哈德遜灣公司」。據此的貿易手段,是在匯入哈德遜灣的諸多河口處建立貿易據點,以向沿河生活的原住民收購以河狸皮為主的毛皮。隨著貿易線的延伸,哈德遜公司的勢力範圍由最初的哈德遜灣東南沿線,逐漸擴張至了整個哈德遜灣流域。由於英國在哈德遜灣的第一任官方代表(總督),是來自英國王室的「魯珀特親王」,這塊被特許給哈德遜灣公司的土地,又被稱之為「魯珀特地」。

關於魯珀特地的面積究竟有多大,估計連當時的「哈德遜灣公司」也未必知曉。從法律角度來說,名義上被授權給哈德遜灣公司經營的這片土地,指向是的所有匯入哈德遜灣、福克斯灣,以及哈德遜海峽的河流所覆蓋的區域。這三片被「南安普頓島」分割的海區,我們也可以統稱為「大哈德遜灣」。當你把「大哈德遜灣水系圖」描繪出來,也就畫出了「魯珀特地」的覆蓋範圍。具體來說,差不多在400萬平方公裡左右,相當於現在加拿大面積的40%。

  魯伯特地  



可以這樣說,正是毛皮貿易的存在,支撐了英國在「大哈德遜地區」的擴張工作。這與我們日後會展開的,俄國對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的徵服動機如出一轍。然而,雖然在歐洲人登陸北美之初,這片僅有少量原住民生存的土地,看起來像是能夠提供取之不盡的毛皮,但再多的資源也終有消耗完的一天。尤其是當北美河狸所需要供應的,是整個歐洲市場時。

進入19世紀後期,隨著河狸數量的下降,曾經在北美擁有400萬平方公裡名義土地的「哈德遜灣公司」,終於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地步。1870年,為了彌補虧損,哈德遜公司以30萬英磅的對價,放棄了魯珀特地的所有權,將之「賣」給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性質的加拿大(這個價格正好彌補哈德遜公司的虧損)。

賣掉「魯珀特地」的哈德遜灣公司並沒有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而是最終轉型成為了一家總部設在加拿大,今天在全球擁有480間百貨公司的大型零售商(2018年數據)。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當時的美國政府曾經希望以更高的價格,向「哈德遜灣公司」購買魯珀特地。只不過,以大英帝國當時的實力來說,除非哈德遜灣公司就此放棄在加拿大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業務,否則主動將之「還」給英國是一種必然選擇。

  哈德遜灣集團(HBC)總部  



當然,美國也並不是從說哈德遜灣公司一無所獲。你一定注意到,在「墨卡託投影」法所描繪的地圖上,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西半部,顯示為一條「直線」(在地球儀上呈現為曲線)。這條「直線」的準確做標是北緯49度。以流域範圍來說,當年的魯珀特地有一個突出部正處在這條緯度線的南邊。1818年,美英兩國在以這條緯度線劃定邊界時,已經將這個突出部的主權移交給了美國。由此也可以看出,哈德遜灣公司在魯珀特地的權力,並不是真正的主權。

不管怎麼說,哈德遜灣公司的存在,都代表著一段傳奇。一如美國的情況一樣,加拿大的地勢總體來說也是兩邊高、中點低,而哈德遜灣公司被授權經營的這片土地,正是加拿大的這片中央低地。要是當年沒有哈德遜公司的經營,抑或讓其它國家得手的話,今天的加拿大也就不存在了。那麼,從哈德遜灣被英國人發現,一直到哈德遜灣公司成立的這整整60年時間中,這樣的風險就沒有存在過嗎?情況當然不是這樣。下一節,我們就將具體解讀,法國人是如何參與到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來的。

相關焦點

  • 哈德遜灣公司
    也稱海灣百貨公司,於1670年註冊成立,是北美最早成立的商業股份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公司之一。現在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布蘭普頓。 海灣百貨 該公司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主,其魯珀特地佔據了北美洲的大片土地。
  • 運營至今的殖民地特許公司——哈德遜灣公司
    確信這指的就是哈德遜灣的兩人於是尋求法國官方的支持以在哈德遜灣沿岸建立貿易站。然而這一訴求被當時的新法蘭西總督拒絕,理由是「擔心哈德遜灣地區的開拓可能會讓聖勞倫斯河沿岸地區不再是皮草貿易的重心」。於是在1659年,兩位商人自行前往北方探索,並在次年帶著優質皮草歸來,證明了哈德遜灣地區的貿易潛力。最後,兩人被法屬殖民地政府以無執照貿易的名義逮捕,所獲皮草也被抵作罰款充公。
  • 哈德遜灣公司:一家百貨公司,為何曾佔據加拿大三分之二的領土?
    1713年,烏德勒支和約之後,法國被迫放棄了對哈德遜灣公司在北美領地的主權要求。哈德遜灣公司因此得以恢復了原來的領地,得以喘息。在這場商業決鬥中,哈德遜灣公司明顯落於下風,僅1800年,哈德遜灣公司運往倫敦的貨物價值就比西北公司少了足足10萬英鎊。
  • 為毛皮貿易而生的哈德遜灣公司——NAFA傳承系列之二
    為毛皮貿易而生的哈德遜灣公司1660年前後,兩個法國人從安大略北部的哈德遜灣(Hudson Bay)地區帶回了大量的海狸皮,但因為他倆之前沒有獲得法國政府的授權,法國政府拒絕進一步資助他們去哈德遜灣探尋新的毛皮貿易之路。一怒之下,這倆哥們帶著自己的商業計劃投奔了英國政府。
  • CH1 (Canada History) - 哈德遜灣公司的故事(一)
    在講述紅河谷的故事時,筆者提到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簡稱HBC),身處國內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
  • 哈德遜灣即將關閉溫尼伯市中心的標誌性商店
    位於溫尼伯市區的哈德遜灣(Hudson’s Bay)百貨商店於1926年開放,至今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了。這一決定是在消費者行為發生轉變以及人們購物方式和地點的變化之際不得已做出的。但哈德遜灣公司聲稱,溫尼伯仍然是其重要市場,溫尼伯的客戶仍然可以在其它兩大購物中心Polo Park和St. Vital的商店內以及在線商店購物。
  • 哈德遜灣公司與DSQUARED2設計2016奧運開幕式加拿大代表隊服裝
    關於HUDSON』S BAY哈德遜灣公司於1670年註冊成立,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公司。目前,哈得遜灣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加拿大最知名的百貨公司,經營著90個全系列店和thebay.com。產品涵蓋時尚,美容,家居及配飾,通過獨一無二、時尚的設計師和品牌,在質量,服務和風格上得到優良的聲譽。它是哈德遜灣公司品牌組合的一部分。
  • 哈德遜灣、奔塔利灣及大澳大利亞灣
    (哈德遜灣)一,哈德遜灣。哈德遜灣位於北冰洋的邊緣海,伸入北美洲大陸的海灣,位於加拿大東北部,東北經哈德孫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與福克斯灣相連並通過其北端水道與北冰洋溝通,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內陸淺海。面積約120萬平方千米;因地處高緯度,深居內陸,所以氣候嚴寒,年平均氣溫-12.6℃。
  • 加拿大的鵝很有名,但為何河狸才是該國法定象徵性動物?
    1.加拿大河狸——動物界的土木建築師加拿大河狸的特點,是它們有一條又扁又平的尾巴,這條尾巴就像是船槳一樣,為河狸在水中遊泳提供主要動力。河狸的四顆門牙生長速度極快,所以它們需要不斷啃咬木頭。河狸啃樹的能力很強,只需兩個小時,就可以啃斷水桶粗的大樹。
  • 哈德遜灣體系與聖勞倫斯體系爭奪北美毛皮資源的鬥爭(一)
    從1670年哈德遜灣公司授權成立到1821年西北公司併入哈德遜灣公司的一個半世紀時間裡,以哈德遜灣公司為代表的海灣體系和以蒙特婁商人為首的聖勞倫斯河流體系之間爭奪西部毛皮資源的鬥爭,是北美毛皮貿易史的主旋律。
  • 加拿大哈德遜灣:服裝贊助冬奧會見成效(圖)
    加拿大哈德遜灣:服裝贊助冬奧會見成效(圖)2010/2/24/11:49來源:中國服飾報    【慧聰服裝網】作為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零售集團,哈德遜灣公司(The Hudson's Bay Company)自1670年開始從皮草貿易發展起來。
  • 傳加拿大哈德遜灣收購梅西百貨尚未找到股權合伙人
    觀點地產網訊:3月3日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加拿大哈德遜灣公司在表示有意收購梅西百貨一個月之後,尚未安排好股權融資。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哈德遜灣在提出確定要約方面遇到困難,雖然哈德遜灣已告訴潛在合伙人,至少有一個富豪家族願意為收購梅西百貨融資,但哈德遜灣尚未找到一家主要機構投資者作為股權合伙人。
  • 加拿大百貨哈德遜灣集團一季度虧損擴大
    哈德遜灣集團旗下奢侈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加拿大百貨運營商Hudson’s Bay Co.哈德遜灣集團在最近的一季度受惠於近年的併購實現好過市場預期的收入,然而虧損則同比擴大。在截至4月30日的一季度,Hudson’s Bay Co. 哈德遜灣集團的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700萬加元翻倍至9,700萬加元,每股攤薄虧損從0.27加元上升至0.53加元。
  • 世界著名海灣;哈德遜灣、奔塔利灣及大澳大利亞灣
    (哈德遜灣)一,哈德遜灣。哈德遜灣位於北冰洋的邊緣海,伸入北美洲大陸的海灣,位於加拿大東北部,東北經哈德孫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與福克斯灣相連並通過其北端水道與北冰洋溝通,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內陸淺海。面積約120萬平方千米;因地處高緯度,深居內陸,所以氣候嚴寒,年平均氣溫-12.6℃。
  • 從太空看地球:加拿大哈德遜灣正加速融冰,北極熊被迫上岸
    衛星照片圖像顯示的是哈德遜灣的東南部,這裡的冰正在消融,近岸能看到有一組扭曲的島嶼,這是哈德遜灣內的貝爾徹群島。由於哈德遜灣大部分水域都不在北極圈內,因此,在每年夏季8月份,海灣內通常都是無冰的,在6月和7月,隨著當地氣溫的逐漸升高,哈德遜灣會逐漸破冰。不過。2018年的破冰情況卻有些不同。
  • 北美百貨巨頭哈德遜灣股價暴漲兩成 私有化好事將近
    北美百貨巨頭哈德遜灣股價暴漲兩成 私有化好事將近來源:聯商網2020-01-02 09:232020年1月1日:美國連鎖奢侈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 薩克斯第五大道母公司Hudson’s Bay Co.哈德遜灣集團
  • 又來一個大新聞:百貨巨頭哈德遜灣斥資28.25億歐元收購德國Galeria Kaufhof百貨
    Galeria Kaufhof 的資產包含分布在德國多個重要城鎮黃金地段的103間Galeria Kaufhof 百貨商店、16間Sportarena 門店、16間比利時Galeria Inno 百貨商店以及若干物流中心、倉庫和Galeria Kaufhof 在科隆的公司總部等其它物業。
  • 哈德遜灣資管對蘇軒堂(SXTC.US)持股比升至9.99%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月7日披露的兩份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哈德遜灣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蘇軒堂(SXTC.US)2,742,139股普通股(其中包括包括行使認股權證和/或轉換可轉換票據後可發行的
  • 消息指哈德遜灣已赴港尋中資夥伴收購梅西百貨
    原標題:消息指哈德遜灣已赴港尋中資夥伴收購梅西百貨 摘要 2月20日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Hudsons Bay百貨(哈德遜灣,簡稱HBC)執行董事Richard
  • 虧損由1.04億加劇至4.62億加元 北美百貨巨頭哈德遜灣業績惡化
    (TSE:HBC) 哈德遜灣集團(下稱「HBC」)大致完成重組後,業績在最近的二季度卻進一步惡化。HBC 執行長Helena Foulkes 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透露Saks Fifth Avenue 的男裝業務尤其出色,女裝成衣、手袋和美容產品也是暢銷品類,Saks Off Fifth 則主要由新顧客增長和推廣投入增加帶動,而集團重點仍側重於現代化加拿大Hudson’s Bay 哈德遜灣百貨的產品組合,該百貨現已計劃退出超過300個低效益品牌,同時引進大約100個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