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客乘坐中國地鐵後,說出中國地鐵的2個缺點,引起國人共鳴

2021-01-17 文化隨想錄

在印度人看來,我國的發展是比他們更落後的,雖然在我們看來這很可笑,不過這的確是印度人的想法。好在還是有一些人是清醒的,他們明白中國其實更先進,所以來到了中國參觀,想要看看我們現在的發展。

這不,就有印度遊客來到了我國,還專門去乘坐了我國的地鐵,說出了他們的體驗。不過我們聽到了他們說出來的缺點,還引起了很多國人的共鳴。

他們首先指出了我們的地鐵站是非常大,地鐵運行速度也是非常的快。不過他們認為有兩個地方不太好,首先是地鐵上沒有充電口,如果手機突然沒電,那麼之後就基本出不了地鐵口。第二個是他們認為地鐵上沒有垃圾桶,如果要丟棄垃圾是非常麻煩的,可能需要自己一路揣到目標站才可以扔掉。

對於這位印度遊客提出的缺點,很多人都表示認同,的確是個麻煩點的問題。不過在筆者看來,如果在地鐵上設置充電口和垃圾桶,反而不利於人群的安全。首先地鐵是高速運行的,如果在地鐵上設置充電口,那麼很容易發生危險,一旦手機自然又或者充電線短路,那麼完的就是整個車廂的乘客了。

如果在地鐵裡設置垃圾桶,就會讓很多人養成在地鐵裡吃東西的習慣,這對於嗅覺敏感的乘客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地鐵內人員那麼密集,在裡面扔垃圾也容易造成不衛生的情況。而且如果真的有垃圾,那麼拿到手上等到目標站再扔也沒有什麼事情吧,也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總好過地鐵裡到處都是味。所以啊,我們能想到的問題國家自然能想到,而國家不去設置也是有他們的道理,不過我們也是可以繼續提出疑問和建議的。

讀者們,你們覺得印度遊客說得對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印度遊客質疑中國地鐵有缺點?當他們說出體驗感後,引起國人共鳴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交通非常方便快捷的國家,有四面八達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鐵道路,以至於很多外國遊客來我國旅遊的時候,都幾乎將乘坐中國的高鐵當作打卡地。這其中尤其以印度遊客為典型。一方面是因為印度人想知道中國是不是如同傳聞中所說的那般發展快速。
  • 中國遊客到印度首都新德裡地鐵,忍不住疑惑,他們是真的在印度?
    近年來印度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發展不均的情況。像是印度的新德裡和孟買,其發展程度不亞於我國一些二線城市。尤其是在交通系統方面,據說新德裡和孟買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地鐵線,令當地的交通網絡有了本質的提升。甚至一些到印度新德裡旅遊的遊客,在下到地鐵站後驚嘆這裡到底還是不是印度。
  • 印度首都新德裡地鐵,讓外地人忍不住懷疑,這還是在印度嗎?
    印度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國家,一輛摩託車能騎六七個人,在街邊的小攤上吃了小吃後拉了三天肚子,髒等都可以說是印度的代名詞。但是,關心印度發展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以前的印度。現在印度還很發達,還建了地鐵。雖說沒怎麼建設,但只有新德裡和孟買兩個城市。
  • 中國「最特別」的城市,修地鐵不在地下打洞,卻讓地鐵在樓間穿梭
    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自身生活享受的要求越來越高,吃穿住行樣樣精細,吃的要健康穿的要舒服住的要體面行的要快速舒適,因此每天頂著巨大壓力上班的年輕夥伴都會選擇乘坐地鐵上班,不堵車又快速。
  • 中國遊客去印度旅遊,進入地鐵站後,忍不住感嘆:這是哪裡?
    在國人的印象裡,印度就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家,無論是喝恆河水還是坐火車,都能夠看出這個國家以及他們的國民多麼與眾不同。中印兩國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首先中印兩國接壤,是彼此的鄰國。其次中印兩國分別擁有著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人口總量,是一個人口大國。
  • 中國遊客日益增多 俄新西伯利亞市推出中文地鐵地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新西伯利亞市信息門戶網站ngs.ru網站12月5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市推出了帶有中文譯文的地鐵圖,包括地鐵站點和周邊景點信息。首張帶有中文譯文的地鐵路線圖被張貼在列寧廣場站地下通道,通往市政府的出口附近。路線圖上標有新西伯利亞市所有地鐵站點,附有圖片和歷史簡介。
  • 移動手機進入地鐵後無信號 移動地鐵互推諉
    原標題:移動手機進入地鐵後無信號 移動地鐵互推諉   「不但4G信號沒了,手機直接無服務了。」昨天,接連有多位讀者反映,乘坐鄭州地鐵1號線時,移動手機用戶在地鐵內既沒法上網發微博、玩微信,也沒法接聽、撥打電話。
  • 中國中車:香港地鐵的「加速度」
    填補國內高端城軌車產品空白 2013年9月5日,香港西港島線地鐵項目完工暨移交慶典儀式在中國香港舉行,中國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研製的22列(176輛)西港島地鐵列車在香港全部上線運營。 中國第一條正式運營的GoA4級全自動駕駛地鐵 中國第一條正式運營的GoA4級全自動駕駛地鐵於2016年12月28日正式在香港南港島啟用。香港南港島線東段是香港2007年計劃的建設項目,線路開通後,標誌著香港實現18個區的線路全覆蓋。
  • 長沙磁懸浮列車像坐地鐵一樣,遊客:比上海的慢多了,不值票價!
    不少乘坐飛機到長沙的旅客看到這條磁懸浮列車都會嘗試去體驗一下「磁懸浮」這種高科技的速度感,可坐了長沙的磁懸浮後很多旅客都表示速度太慢了,不值票價。長沙磁懸浮雖然是磁懸浮,但是遊客有所不知的是:這僅只是一條中低速的磁懸浮線路,時速只有80-100公裡/小時。
  • 我國修地鐵「最頭疼」的城市,地鐵修了5年,到處都是歷史遺址
    喜歡人文旅行的小夥伴不會錯過西安這個網紅城市, 作為中國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沉澱了中國悠久歷史的城市,近年來隨著網絡和社交平臺的發展,西安再次成為中國網紅城市的祖先, 很多人來西安玩後說這是一個來了就不想去的城市。
  • 這些地方消防員免費乘坐地鐵、公交
    消防部隊轉制後,不少人關心他們還能像之前一樣享受相關的交通出行優待政策嗎?乘公交地鐵還能免費嗎?畢竟他們仍然是一支出生入死搶救百姓生命財產的特殊隊伍。 鄭州 自2020年8月9日起,鄭州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針對全國的消防救援人員施行優先免費政策。鄭州市交通運輸局要求,消防救援人員持相關證件優先免費乘坐鄭州市內公共運輸。
  • 漫畫繪乘地鐵只關注手機引議 "地鐵低頭族"是偽命題?
    這組漫畫通過描繪進站、安檢以及乘車等地鐵出行的各個環節,表現了不少乘客在此期間只低頭關注手機的畫面。曹軍興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創作這組漫畫並非諷刺低頭族,只是覺得低頭看手機佔據主流的現象值得分析,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廣告插畫師曹軍興的作品《拿什麼拯救你,都市地鐵低頭族》在經過「北京地鐵」官微轉載後,引來了網友的閱讀和評論。
  •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1935年開通的莫斯科地鐵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地鐵,堪稱「地下藝術殿堂」,是無數遊客不可錯過的「打卡」勝地。隨著中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公司成為助力建設這一歷史悠久的地鐵的新鮮力量。  兩年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贏得競標,承建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3個車站主體結構和部分隧道工程。「攻堅克難」成為中國鐵建這兩年來在建設中的關鍵詞。
  •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全長82千米,共38個站點,就在中國
    現在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時吸引了很多遊客, 說到地鐵,我相信大家都不知道,現在在這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地鐵已經成為所有城市不可或缺的東西, 現在,隨著中國的發展,基本上各大城市都有地鐵,給城市的人們帶來了方便,也給遊客帶來了方便
  • 莫斯科地鐵的一道中國風景
    11月5日莫斯科地鐵六號線「中國城」站的地下通道,兩幅俄羅斯「建築名片」的燈箱前吸引了很多俄羅斯民眾和中國遊客駐足,這些驚豔亮相的俄羅斯地標都是由中國企業建造完成的。一位俄羅斯中年男性說:「我們對這些建築很熟悉,尤其是聯邦大廈,原來都是中國企業建造的!」
  • 中國發布,全球首輛,碳纖維地鐵,未來地鐵來了
    1863年倫敦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投入運營後,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交通壓力,世界各國都開始效仿,隨著地鐵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地鐵應該是什麼樣子的?9月18日,在德國舉行的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上,中車四方發布了新一代碳纖維地鐵車輛「CETROVO」。它的問世,標誌著地鐵將進入一個更加綠色智能的「新時代」。
  • 臺灣《地下鐵》和上海地鐵有個約會
    新華社上海2月13日電 (記者許曉青)在海峽兩岸暨港澳盛演13年之久的華語音樂劇《地下鐵》13日首次「走進」上海地鐵車站。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站「地鐵音樂角」,臺灣青年歌手演出了《地下鐵》3.0版的多首經典曲目,吸引眾多路人和遊客駐足欣賞。
  •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地鐵,玩家可以從S城,乘坐地鐵到達P港!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地鐵,玩家可以從S城,乘坐地鐵到達P港!在之前的更新中,刺激哥已經告訴大家,《Pubg Mobile》的海島地圖新增加了「地鐵」。在最近幾次的更新中,《Pubg Mobile》也是在豐富地鐵模式的玩法,以及相關的模式。
  • 倫敦地鐵展出唐詩 採用中國書法配英文翻譯(圖)
    早報記者 俞凱  就在很多上海市民盼望著早一點在上海地鐵裡看到英國詩歌的時候,倫敦市民比上海人還要迫不及待。記者昨天從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獲悉,英國格林威治時間2月5日下午,在大英圖書館的新聞中心舉行了「讓生活更美好—倫敦地鐵中國詩歌發布儀式」。
  • 中國地鐵開建最快的城市,一年修建81公裡地鐵,安全程度世界第一
    談起旅遊,現在也可以說是人們常談的話題,世界如此之大,要去某地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在古代,人們最快的交通工具可能是馬車,速度也不一定很快,古代中國的跨省話常常要花幾個星期,更不用說去其他國家和地區了,如今經濟發展迅速,飛機、汽車、輪船、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也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