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說藥,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專門針對肝膽問題

2020-12-06 健康和營養

小柴胡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為少陽病的主方,是針對人體少陽樞機不利的病理情況而設的方劑。

「柴胡24克,黃芩9克,人參9克,甘草(炙)9克,半夏(洗)12克,生薑(切)(9克),大棗(擘,12枚)(現用4枚)。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中醫的「少陽」指的是什麼呢?從字面上來看,「陽」指的是陽氣,「少」指的是此時陽氣還不夠旺盛,還處在初生、初始階段。例如,自然界中初春的時候就是少陽,此時天氣還不夠暖和,但已經不像冬天那般寒冷,也沒有夏天自然界陽氣旺盛時那麼炎熱。就如同在人的生命進程中,幼年、青少年的能量不如壯年時期那麼旺盛,還處在初生階段一樣。

樞,即樞機,在《辭海》中解釋它為「事物運動的關鍵」。這個「樞」最早指的是戶樞,有一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叫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個戶樞指的就是門軸,門軸是決定門開或關的關鍵;所謂「機」指的是弩牙,也就是古代弓弩上的制動裝置,它是決定這個弓箭射不射出去的關鍵。

少陽又為什麼和樞機聯繫在一起呢?

我們還是以自然界的季節變化為例。我們都知道,春季是在寒冷的冬季與炎熱的夏季之間,在冬季,自然界中的陽氣,也就是能量、熱量,主要貯藏在地下,初春的關鍵就是要利用春天的生機,將貯藏了一個冬季的熱量從地下緩緩釋放出來,這樣自然界才能向春夏、溫暖、炎熱轉化。由此可見,初春的生機是決定自然界由冷向暖轉化的關鍵,是決定著自然界中的能量、陽氣由地下向地上轉移的關鍵,這就是樞機。

冷和暖、地上和地下都是正好相對的,這就是陰陽之間的對立。所以,初春的少陽是陰和陽轉化的關鍵,也就是陰陽之樞。初春的生機對於自然,對於生命而言,其作用都是非常關鍵的。

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當然也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影響,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天人相應理論。人體中的少陽主要指的是足少陽膽經以及內臟中的膽腑。我們從膽經分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處在陰陽之間的一個關鍵位置。

陰陽劃分的基本標準是向陽的為陽,背陽的為陰,而華夏民族自古而來以農耕為主,農民在耕田的時候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因此人體的胸腹面因背陽而屬陰,背部因向陽而屬陽。少陽經從頭到腳沿著人體的側邊區域運行,位於人的身體側面,在屬陽的背部與屬陰的胸腹之間。與足少陽膽經內聯的臟腑就是膽腑,所以膽被稱為少陽之腑。

少陽是人體中名為「相火」的陽氣所寄居的地方,相火起著溫養和激發臟腑、經絡,使之發揮各自功能的作用,並可促進機體的生長,就相當於自然界中初春的生氣。金元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東垣說:「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所以,少陽經和膽腑在人體中承擔了類似自然界初春少陽生氣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敲膽經在中醫養生中是很重要的養生方法的緣由。

樞機是事物運動的關鍵,運動是否順暢是樞機功能正常的重要標誌。但是,作為自然界陰陽運動樞機的初春少陽,卻很容易出現運動不暢的狀況。初春二月的氣候常常像坐過山車一樣忽起忽落,真是冷熱不定、乍暖還寒。

春天是一個曖昧的季節,天氣永遠都讓人琢磨不透,俗話說「春天孩子臉,一天變三變」。本已鮮花爛漫,而不經意的寒流卻又讓人們措手不及。這種氣候冷暖變化無常,實際上代表著自然界由冬寒向春暖過渡時並不是一個順暢的運動,出現反覆,這代表了自然界的少陽樞機不利。這種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農作物的耕種很有影響,也容易導致各種細菌、病毒的滋生,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春天,尤其初春,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自然界少陽樞機不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非常明顯。

與自然界一樣,人體少陽經與膽腑也容易出現樞機不利的情況。寄居在少陽的相火只有在持續、順暢的運行中,才能發揮其溫養和激發臟腑、經絡的功能,人體的陽氣也才能旺盛。當少陽樞機不利時,少陽膽經中會首先出現明顯的經氣運行不暢的情況,在人體的兩側脅肋部會出現脹悶不舒的感覺,甚至會出現疼痛或明顯的壓痛症狀。

少陽膽腑承擔著排洩膽汁到小腸及幫助油脂物質消化的作用,因此,當少陽運行不暢時,人體的膽汁就會運行不正常,膽汁會上逆於口中,出現口苦症狀。這種少陽樞機不利的口苦,常常會出現在清晨,因為每日清晨就像一年當中的初春,是少陽掌管的時間。由於少陽為人體陰陽運動的樞紐,所以當少陽樞機不利時,機體還容易出現體溫寒熱變化不定的現象,一會兒出現明顯的發熱,一會兒又出現明顯的怕冷,甚至冷得打寒戰,這種發熱與寒戰的交替出現,就像瘧疾發作一樣,中醫術語叫「寒熱往來」。

少陽樞機不利,還會影響相火溫養、激發其他臟腑及使經絡功能正常發揮,從而導致人體其他臟腑出現各種病症。我們的情緒、情感這種最高的生理功能會受到少陽相火樞機不利的影響,出現情緒表達的異常,能量出得太多可以表現為煩躁、易怒,能量入得太多就會表現為情緒抑鬱、默默不欲飲食。

柴胡是方中的主藥,柴胡的生長特點是冬天時生根,初春二月的時候生苗,葉自根處叢生,呈線狀披針形,質地非常柔軟。在著名的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中記載:「柴胡……強硬不堪使用」。可見,對於柴胡這味藥來說,質地柔軟是判斷其質量和藥效的重要標準之一。一般而言,質地優良的柴胡長尺餘而微白且軟,就像春天的嫩芽、嫩葉一般充滿了春的生機。柴胡的清新香氣和柔軟質地,也與初春的生氣非常相似。

傳統藥典中記載的柴胡的採摘時間是在農曆的二月和八月,並把春季二月採挖的幼苗稱為「春柴胡」。現代研究發現,在陽曆四五月份採收的春柴胡均比其他採收期樣品的總黃酮含量高,因此柴胡的最佳採收季節是陽曆四五月,也就是農曆的二月到三月間。由此可見,得到充沛初春之氣的「春柴胡」藥效是最強的,所以柴胡的功效往往取決於其得到的自然界初春少陽之氣的多少。根據天人相應理論,柴胡自然也就成了入人體少陽經的代表藥物,中醫學中也把它當作是少陽經的引經藥。

當然,在小柴胡湯中,黃芩這味藥也可以入少陽經。柴胡切片後,我們會發現,它的內部有很多類網狀紋孔;而黃芩,又被稱為「枯芩」「腐腸」,這些名字都極其形象地描述了黃芩中空的形質特點。柴胡和黃芩都有著中空的共同特點,這實際上是表明了這兩味藥物都具有很好的通達經絡、保證少陽經氣運行順暢及調整少陽樞機不利的作用。

同時,更有趣的是,柴胡是散寒的,黃芩是清熱的;柴胡質地輕清,作用趨勢以上升為主,而黃芩是苦寒下降的,所以這兩味入少陽經的藥物,一個散寒,一個清熱,一升一降,調整著陰陽轉換的樞機。可以說柴胡與黃芩的配伍組合是調整少陽樞機不利的核心藥物。

半夏這味藥物,也是一位經典的調整陰陽樞機的藥物。最早的用法出現在《黃帝內經》的半夏秫米湯,用於治療因陽氣(能量)在體內外晝夜進出失常而出現的白天沒精神、夜晚無法入眠的失眠症,半夏是此方的主藥。

半夏是夏半始生,而夏半實際上處在一年的中央,從中醫理論來看,春夏這一半為陽,秋冬這一半為陰,半夏在夏半生長,故主陰陽開闔之半,關鍵之樞,古人認為但凡如半欲開,半欲闔,半欲開闔者,莫不從其令。在小柴胡湯裡,半夏助柴胡能止惡寒,又助黃芩能去熱。往來寒熱在表裡之中,也用其各半之意。

從上述內容我們知道,柴胡、黃芩、半夏這三味藥都是在調整陰陽之間運動的和諧與規律。而陰陽是對立的,還需要一個更好的標準來判定陰陽的平衡,那就是對立的中間位置。作為調整少陽樞機不利的小柴胡湯當然也需要建立一個陰陽的平衡標準。

熟悉中國文化和中醫的讀者應該很清楚,中央方位對應著土,人體內的土就是脾胃,它所對應的能量狀態稱為「氣和」,「和」意味著在不同中追求平衡、和諧。因此,在小柴胡湯裡用了人參、大棗、生薑這些藥物補益脾胃,強化平衡,使得原來不利的樞機恢復和諧平衡。

相關焦點

  • 善治病者重視調氣,善調氣者重視調暢肝膽和脾胃之氣
    故《黃帝內經》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人體的生理活動,包括人體之氣與天地自然之氣的交通,臟腑之間的生克制化,精微物質的流布代謝,正氣對病邪的抵禦驅逐等,都依賴氣機的升降出入。外界病邪侵入人體以後,人體氣機首先要受到影響。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雖然是諸多臟腑功能的反映,也是由諸多臟腑功能所維持的,但其中肝膽和脾胃的功能尤其重要。
  • 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原標題:小柴胡背後的故事:醫聖救世人,古方傳千年) 仁心仁術張仲景
  • 張仲景留下「咽炎方」!兩味藥,一提一降,治咽痛咽紅、嗓子上火
    我說,你這樣,趕緊去藥店,找兩味藥,即桔梗和甘草。按照我說的辦法,按照1:2的比例,放在水杯裡頭泡。從現在開始喝,一直喝到上臺之前。這個過程中,儘量減少說話,或者不說話。這樣下來,或許有改善的可能。 她按照我的話做了。結果,兩天之後,他的嗓子大大好轉,說話問題不大了。
  • 中醫活血化瘀名方之抵擋湯(丸)
    劉渡舟教授說這是因為抵擋是水蛭的別名,此方以水蛭為君藥,所以叫抵擋湯,此種說法可供參考。也有醫家認為抵擋湯之所以叫抵擋,是因為它的藥性峻猛。抵擋湯中的幾味藥,都是活血化瘀作用很強的藥,其中桃仁和大黃,還有瀉下的作用。所以這個方子,很多患者服用後,會出現腹痛、便血(大便或者小便帶血)、腹瀉的副作用。關於這一點,醫生在開方的時候,要跟患者交代一下。
  • 藥師給你支幾招
    乍一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確實,對於黃芪、甘草等中藥飲片,以及青黴素、布洛芬這些化學藥物來說,這個問題確實不難。但隨著製藥工藝的日新月異,中成藥與複方製劑的出現讓一些藥物的歸屬問題變得複雜。接下來就讓藥師來給你支幾招,讓你輕鬆區分中藥與西藥。第一招:看藥名我國藥監局規定,藥品的商品名不得有暗示療效的作用。
  • 張仲景唯一的減肥方,兩味藥材泡水,化痰積,健脾胃,還瘦身!
    所以說,冬天想要減肥,會難上加難,為了防止冬季養膘。很多人不惜節食,吃減肥藥。但是小編覺得作為一名中醫人,要減肥減的健康,還得從中醫入手。 後世張元素從此湯方中化出枳術丸方,將白朮用量倍於枳實,以補為主,寓消於補,並改湯為丸,意在緩消,用於脾虛氣滯,飲食停聚之證,與本證之水氣交阻不同,應予區別。 枳術湯只有枳實和白朮兩味藥,源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取枳實15克,白朮10克,加入150毫升水進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時即可。
  • 藥師佛的藥園 《難以置信II——尋訪諸神的網站》——李嗣涔
    大家或許還記得在《難以置信》一書裡曾經提過,有一次T小姐手指讀到「藥師佛」的紙條時,除了亮光之外還聞到了藥的味道,這令我們大受鼓舞,感覺藥師佛應該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因此也就經常拿他的名號來做試驗,希望多打幾次招呼能夠建立起交情。不知是這一招緊迫盯人奏了效?(想想看,如果說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千年的話,我們每隔一、兩個月甚至連續幾天都去敲門,他煩不煩啊? 乾脆讓你進來算了。)
  • 建安三神醫之張仲景,被稱為醫聖的男人
    這裡的張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張仲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被稱為醫聖的男人。張仲景先生出現後,傷寒雜病,有了專門的藥方治病,所以張仲景是用藥方的祖宗。他的藥方包含了神農、皇帝醫學理論的精華。從此以後,醫生就將藥方作為重點。
  • 【藥師說藥】冷情的白公子——石膏
    基本信息 分類:礦物藥;清熱藥—清熱瀉火藥。 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2水硫酸鈣。主產於湖北、安徽、山東,以湖北應城產者最佳。以白色、塊大、半透明、縱斷面如絲者為佳品。
  • 醫聖張仲景所留方劑「寒食散」,為何被稱為「毒藥」?看看配方吧
    「詩聖」杜甫,「酒聖」杜康,「醫聖」張仲景。聖人的名號可不是誰說當就當的。一個「聖」字,就已經完全可以詮釋張仲景作為一名醫者所擁有的高超醫術和悲憫的情懷,事實的確如此。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 2019執業藥師考試:中藥鑑定學重要考點
    執業藥師考試: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成績已公布,廣東中公執業藥師考試網為考生整理2018年執業藥師考試成績查詢、考後審核、考試報名、課程優惠等資訊,具體詳情如下,更多廣東執業藥師考試信息,請隨時關注中公醫考網!
  • 張仲景的一張溫肺化飲方,被很多醫生稱為神方
    小青龍湯是中醫的一張神方,從它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濃厚的東方色彩!它又是治療寒飲咳喘的一張名方。張仲景用它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以及「咳逆倚息不得臥」的寒飲之證。這裡應該指出,此方是辛烈走竄的溫性峻劑,如果用之不慎,會促使病情加重。為此,必須掌握小青龍湯的辨證。
  • 張仲景的脈診來源於《黃帝內經》,但又有所發展,獨具特色
    在臨床辨證上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張仲景在脈學上雖然不是專著,但其所論脈發及其詳盡。談將脈診貫穿於《傷寒雜病論》的各篇之中,並有平脈法,辨脈法的專篇,張仲景對脈診的應用非常靈活,獨具特色,在辨證論病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和研究。
  • 市屬醫院將開用藥諮詢門診 針對慢性病等提供用藥指導
    患者在醫院看多個科室、手中拿到大把藥物,想要減藥,卻不知道能不能減、該怎麼減,也找不到地方進行詢問……今後這種情況或將改善。記者昨日從北京市醫管局了解到,北京市屬醫院計劃開設用藥諮詢門診,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用藥諮詢服務。
  • 在張仲景大藥房購買保健食品,檢測竟是化工原料!
    李女士今天向《消費幫》投訴,帶著三個多月的寶寶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兒保,醫生說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D3,推薦了內爾斯臺蘚維迪牌複合果汁飲液,說是效果很好。隨後,李女士就在小區門口的張仲景大藥房商鼎路店購買了一瓶價值239元的內爾斯臺蘚維迪牌複合果汁飲液(以下簡稱D3飲液)。
  • 執業藥師考試考點速記:中藥鑑定學重要考點
    執業藥師考試考點速記:中藥鑑定學重要考點 2019-08-27 14:30:10| 來源:中公醫考網
  • 「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張仲景的一個方劑散邪而不傷正
    本方出致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並治》,其條文說:「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該方共五味藥,故稱為五物湯。其組成為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兩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風痺證,是因風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病證,是傷在氣分。
  • 執業藥師考試模擬卷:《中藥二》第1章 解表藥(X)
    執業藥師考試模擬卷:《中藥二》第1章 解表藥(X) 2019年執業藥師考試臨近,備考複習刻不容緩,有效的制定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