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推文的音樂回憶殺氛圍很濃,後臺小仙女們也各種奶提名。
可以小聲劇透給大家,我們確實在準備一些音樂專題,明天會發一位E姐很喜歡的女歌手。
不過在這之前,我想聊聊上周六收官的《這!就是原創》。
最後兩集,鄭雲龍唱了一個人的《婚約》,李宇春唱的原創作品居然是Demo版,兩位很用心了。
對待原創節目拿出更專注的態度
決賽夜選手們也歲月靜好沒有撕X安靜唱歌,幾輪battle完直接選出冠軍鄧見超。
鄧見超這大兄弟還挺出圈的,他就是第一集裡還沒開口唱歌自己就先哭,說自己前女友懷了雙胞胎,唱完哭更大聲的那位……
另外幾位決賽選手也是前幾集裡很亮眼的存在,開局是他們結局也是他們,恍恍惚惚看得我有幾分「穿越感」。
這節目總有一種讓人想辯論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回憶一下前幾集。
鄧見超上臺,陳粒好心問他「你要喝水啊?」鄧見超表情一言難盡……陳粒:「你要先哭啊?」
這一問仿佛打開了鄧見超的開關,他說自己和前女友分手了,之後陳粒無論問什麼,鄧見超都有自己獨有的敘事能力把「她結婚了懷上雙胞胎」的故事講完。
只是一提歌名,陳粒就被戳到了,因為歌叫《好的 晚安》。
唱完再崩潰可能是這枚寶藏boy最後的修養,順便把陳粒帶得淚眼婆娑。
加了這麼多戲,創作才華還是有的,「好的晚安你不用回」太戳心,節目播出後都快成流行語了
還有進入決賽的袁野夕、閆澤歡、唐漢霄也一出場就存在感很高。
袁野夕,第一個歌唱一半就被蕭敬騰打斷的人,沒想到老蕭上來直接給她晉級手環。
她唱的《星河》確實好聽
閆澤歡則比較坎坷,蕭敬騰不收陳粒也不收他,最後還是王嘉爾pick了他……之後他最大的話題可能是battle贏了劉力揚。
我覺得他換髮型堪比換頭這招也挺厲害↓
只有唐漢霄在前幾集沒什麼存在感,他經常在被淘汰邊緣被撈,撈完又淘汰,蜜汁體質。
但有歌在網上走紅的也是他,紅了《末日飛船》
這節目原本「寶藏」選手還挺多,劉力揚、孫盛希、宋念宇、西樓、範憶堂等歌手和已成名音樂人都來了……沒想到他們集體被「團滅」。
選出來的四強,還有差點進決賽的遺珠孟楠、孟夢圓、秦凡淇,全是耐打型選手。作品普遍走情感真摯細膩、詞曲戳心的路線。
鄧見超的歌角度都不大,但很有故事性
感覺大家比較喜歡「靈氣」型?
「奇葩型」選手也有。
之前被淘汰的徐徐若楓,居然返場了,三位隊長還一起合唱……冠軍都沒有這待遇。
徐徐若楓這造型比較迷,不知道為什麼硬要背包
他是參賽原創音樂人榜單上排名最低的一位,也很清楚自己處於創作人鄙視鏈最下遊。
他不會編曲,歌詞簡單又魔性,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歌算不算是歌。他害怕別人討厭他,所以只能自己一個人孤獨地做「創作」。
聽到這些,蕭敬騰當場給他彈伴奏。
決賽夜讓他返場,大家也是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你唱的確實是歌。
話是沒錯,但這到底是不是一首值得幾個歌手都為之捧場的好歌呢?
我覺得這個節目可以辯論的點太多了,想拍桌子給它來一個辯論battle大會。
大型辯論現場,請說出你的持方
節目也真的出現過「辯題」。
第五期就變成「音樂原創辯論賽」,搖滾圈「奇葩」臧鴻飛也來了,對壘趙英俊。
兩位隊長也是zqsg在辯的。
選手也有負責唱的部分,通過辯論主題來引發靈感做創作,還蠻有創意。
但這些辯題太避重就輕了,我覺得這節目該辯的應該是——
辯題一:網絡神曲作者該上原創節目嗎?
《學貓叫》作者小峰峰是最有爭議的選手之一。
原創音樂人排行榜,小峰峰《學貓叫》排第三。
很多音樂人也說這歌沒有營養,網友當然大diss了。
鄧見超:都賺了那麼多人氣,你給我們留一口飯吧。
但是,徐徐若楓的歌其實也很有神曲質感,喊「中暑了中暑了中暑了」和「摩擦摩擦」有差很多嗎?
所以,我們還能小討論一下:都是通俗「神曲」,為什麼小峰峰被嘲,徐徐若楓成團寵?
但這就像鄧見超說的「你有了那麼多人氣為什麼還來搶飯碗」,和徐徐若楓忐忑不安上臺不同,小峰峰是頂著「神曲」紅利來的。
節目導演也強調,直接晉級的榜單前十名,代表了用戶聽眾的直接選擇。《學貓叫》那麼紅,人氣當然高。
所以,那其實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小峰峰的存在,證明他有一批自己的受眾。對待這些選手,三位隊長都表示出尊重音樂的態度。
只是尊重歸尊重,無論小峰峰還是徐徐若楓,現階段他們能交出的作品都比較「水」,《學貓叫》低幼,《熱死了》連完整度都達不到,他們勢必會被更有實力的人battle掉。
要說徐徐若楓相對可取的,是他態度夠真誠,歌詞也有點妙,唱完「很孤單」之後,他還來一句「哭這人設」,算是神來之筆。隊長們把他當「團寵」,一是被他的腦洞折服,二是出於鼓勵心態。
——鼓勵你去堅持創作,寫出更像「歌」的作品,而不是鼓勵你認為創作很容易,只要水水地重複歌詞就可以了。
而且節目決賽夜上《熱死了》的成品並沒有那麼「魔性」,大家只求唱得快樂而不是為魔性而魔性,就像華晨宇改編《我的滑板鞋》一樣,同樣的歌也能改出「高級感」。
說到底,擁有音樂審美很重要。
小峰峰並非不能「破局」,他可以不靠《學貓叫》上榜,或者拿出更有格調的作品。可惜沒有。
而徐徐若楓只是個例,要是所有音樂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那也挺可怕。
辯題二:你能接受選手在節目上賣慘嗎?
這節目還有過一次挺大的熱搜,是劉力揚被淘汰了。
大家也沒想到,從「超女」出來的劉力揚會沒有好平臺,沒有經紀公司,寫的歌不紅,自己越抑鬱,越難寫出能出圈的作品……
但網友不太買帳,不少人指責她在「賣慘」。
王嘉爾說以現場表現為評選標準,不以演藝圈地位論。事實證明,把劉力揚battle下來的閆澤歡實力還是很強的。
那麼問題來了:另一位唱歌講故事還大哭的選手鄧見超,算賣慘嗎?
我也不知道如果劉力揚在陳粒隊,會不會能晉級,畢竟陳粒淚點頗低。
但現在大家不相信眼淚了。以往有很多節目選手賣慘最後都被戳穿了只是「想紅」,如今大家也煩了這種套路。
只是對創作人來說,很多作品確實有故事,表達出來也無可厚非,「真情實感」運用得好,也能引發聽眾們的「共情」。
但面臨淘汰的時候說自己慘,你能確定你的對手不比你更慘?
我們來假設一下:把劉力揚換成失戀的鄧見超,唱完歌之後鄧見超哭著說「我失戀了前女友懷孕生雙胞胎了」,潛臺詞是「我都這麼慘了你給我晉級吧」……
如果你是隊長,會就此把「晉級」當安慰獎發給他嗎?
我只想回:誰比誰容易呢。
劉力揚確實慘,慘在她遇到了硬核實力對手,她其實心裡也明白,自己最大的失策還是「沒有準備好」。
總結:賣慘也好,引發共情也罷,最終都是要拿實力說話的。雖然聽起來有點雞湯,但能打敗自己的,真的只有自己。
辯題三:傳唱度和流傳度哪個更重要?
這可能是最有意思的一個辯題,出現在第十期,周深和唐漢霄合唱《末日飛船》遭淘汰。
可節目播出後反響巨大,這首歌還紅了。而在節目上,他們被淘汰的點恰恰是「傳唱度不高」,不夠市場化。
這也就引發網友們的大battle。
這讓我想起毛不易爆紅的《消愁》,當時在節目上他也差點被淘汰。所以「市場」真的是玄學。
但其實這並不矛盾,「傳唱度」是建立在流傳度的基礎上,只是一些流傳度高的作品傳唱度不一定高。
像《末日飛船》,這種「來自外太空的聲音」,恐怕沒幾個人能hold住↓
所以現場隊長們會覺得這歌沒有市場,那更像來自於他們的經驗之談。
陳粒的《奇妙能力歌》《小半》很紅,那是歌很朗朗上口,她專輯裡那些更高難度的作品,除了粉絲之外,在路人圈是沒有傳唱度的。
因此這道辯題,拋在歌手和觀眾面前的其實是:作為創作人,你願意寫什麼樣的作品?作為觀眾,你願意聽什麼歌?
作為觀眾,我自然喜歡有傳唱度的歌。那是我們娛樂社交生活裡的一部分,比如唱K來一個《小蘋果》,全場氣氛就嗨起來了。
寫出《小蘋果》的筷子兄弟,也寫過《父親》,你更喜歡哪種?
但沒有傳唱度的歌我也會聽,有些作品確實很棒,像五月天和蘇打綠專輯裡的非主打,很多都沒有主打歌那麼「滿」,但慢慢聽下來你會覺得很耐聽。
最重要的是聽哪一種,觀眾都是很被動的。
能被稱為「音樂創作人」,就是這些人比普通人多了一項音樂創作的技能。
這項技能很珍貴,只是擁有這項技能後,有人用它寫出來自外太空的聲音,有人只寫出了喵喵喵。
更可惜的是,被喵喵喵支配的市場,還要來質疑具有「流傳度」的作品是否能擁有傳唱度。
但陳粒也指出唐漢霄的問題是作品主題角度太大,不夠接地氣,這也令他一直處於淘汰邊緣
E姐結語:
記得早年的選秀節目裡,無論節目調性有多愛豆向,也總會冒出一些創作歌手;
後來有了專注原創歌曲的節目,像《中國好歌曲》,吸引了很多創作人參與,也捧紅了《卷珠簾》《野子》等歌。
到如今,《中國好歌曲》班底又捲土重來,變成了優酷的《這就是原創》,依然可以競爭激烈,小萌新能把資深超女、金曲獎大神都battle下去。
哪怕唱片業再差,音樂也不會死,因為有那麼多有珍貴「創作技能」的人在。
而這種原創音樂節目有它的特別之處。
拿隔壁街舞節目來說,舞者可以一直打擂battle到看誰先沒招誰輸;歌手類比賽也可以比拼誰的唱功更強,誰的氣場更能制霸全場;
但原創音樂節目不同,它選的未必是歌手,也可能是優秀的音樂製作人,所以唱功不是唯一標準,觀眾們「喜不喜歡」作品整體的感覺可能才是標準。
這就也需要觀眾更集中注意力去聽,去get到創作者們的巧思。為了傳遞這種感覺,節目也沒有太多「真人秀」的地方,煽情的部分減少,突出的幾乎都是音樂本身。
這些符合歌曲感覺的歌詞字幕也被網友說可以加雞腿了
在這種機制之下,選手們好像也被帶「佛」了,除了一些命題環節被激起戰鬥欲,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還是趨向展示自己想被看到的作品,決賽夜也沒什麼火藥味。
只是,光有注重原創音樂的節目還不夠。很多時候實際情況和大家討論的一樣:歌曲的傳唱度和流傳度到底哪個更重要?
市面上創作人那麼多,但成爆款的可能只有《學貓叫》那樣的歌。這裡沒有否定小峰峰創作的意思,但沒營養歌流行到蓋過一切,最糟糕的結果是更多創作人跟風製造「爆款」,很多人從小聽這樣的歌,也以為音樂該是這個樣子。
簡單來說就是屎吃多了,你可能會以為巧克力就是這個味道。
所以這種音樂節目的存在,其實是一個幫大家篩選「巧克力」的過程——
尊重每一位創作者,但創作能力差的人會最快被淘汰;有知名度的人不一定能留下,因為你的創作很可能不對當下聽眾的胃口;最後選出來的未必最強,但肯定是正值創作生命力最旺盛時期,作品充滿靈氣的人。
我也希望節目結束以後,對這些「有靈氣」的創作人來說才是真正的開始。
——當整個市場都充滿「奇思妙想」和「靈氣」派,它們勢必也會變流行,衝擊掉糟糕的東西。
這才是「原創」的真正魅力,希望這支大軍越來越生猛越來越美。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如何看待網絡「神曲」大走紅的現象?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