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工網報導,隨著中國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和鍺基石墨烯晶圓等新材料的出現,石墨烯晶片未來或許也不再話下。不得不說,中科院入局果然有效,雖然眼下看起來還遠未達到能夠放在小型設備上的程度,但作為一種特殊的二維材料,它是省下了光刻過程的,而且如果實現量產,實際的成本也相對可控。也正是這樣,想方設法想要限制中國芯發展的白宮,甚至稱中方騙了所有人,打算憑藉這一技術實現「彎道超車」。
據了解,儘管現在石墨烯的概念隨著高科技被不斷炒熱,但它本身其實只是一層層分離常見的石墨得來的產物,是這個時代「化繁為簡」的高科技。而且由於其優異的各種物理化學特性,甚至被人認為是未來的革命性材料。而電子儀器和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晶片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本身產量就大,技術研發更是與時俱進,在全球都能算的上是領先者,不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
換句話說,當石墨烯晶片真的發展到了現在常見晶片的大小,那麼它幾乎可以顛覆目前的以光刻機為主的晶片製造業。當下5G剛剛商用,各個公司6G已經上馬,但晶片卻似乎已經快到極限,從7nm到5nm能夠提升的性能不再令人驚豔,但成本的增加速度卻遠超性能的增幅,這就意味著未來製程更小的晶片所付出代價會更為巨大,價格也會越來越高,這本身就不符合晶片的定義,也限制了設備性能的提升。
但石墨烯本身的性質決定了並不需要低製程的光刻機來操作,因此很多人就認為,中國既然已經在石墨烯晶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那麼一旦小型晶片問世,「彎道超車」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白宮甚至都認為中國欺騙了所有人。當然,單從理論角度考慮,這確實是可行的,但在實際的實現過程中,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時,對於常規領域的技術突破顯然也不能閒著,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有希望從光刻以及石墨烯等多個領域陸續完成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而言,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通過比較和競爭而來的,而是根據現實的需求。實際上,目前研發出的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能夠適配在大型的測量儀器尤其是航天領域的各種遙感偵測衛星上,這是石墨烯技術加大力度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此之後,由於通信領域的需求,隨著6G的研發進展不斷推進,石墨烯單晶晶圓也會自然而然向前邁進,智能設備的應用當前還有些早。
不過很顯然,中科院的入局對這一行業的發展有了很大效果,中國在晶片行業的投入不斷提升,大量的企業也正向這一領域傾斜資源,這意味著光刻機領域的突破也指日可待。就當前的情況看,雙管齊下顯然是最有效效率的發展方式,石墨烯晶片雖然可以省下光刻機,但技術剛起步,需要較長的時間,目前的8英寸也只能少量量產。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光刻機能夠通過合作來暫時解決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畢竟目前補短板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前路可期。但通過合作來共同面對目前全球的經濟困境才是重點,不信任與隔閡只會導致越來越嚴重的對峙,破壞全球化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這同時也是中國需要核心技術的原因之一。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