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東:在KTV唱歌如何解決好換氣聲與氣息不足的問題(附帶歌手發音原理)
很多人在聽到歌手唱歌的時候,發現歌手唱歌比較輕鬆自如,不會出現明顯氣息不足或換氣的聲音。
但是我們自己在KTV裡面唱歌的時候,經常發現自己唱到一半就因為氣息不夠導致破音。
更誇張的是,明明自己平常運動較多,經常打籃球、跑步,在唱歌的時候依然氣息不足,難道自己的體能還不如普通女歌手?
這次我(張啟東)就針對這些問題來做出分析,並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看完所有的解析你就會明白背後的原理並快速找到解決方法。
換氣和唱功的關係
先來說一下換氣聲音明顯和歌手唱功的關係,科普下錄音室方面的知識,錄音設備有個功能可以直接把音量較小的聲音給擋在外面不錄入。
調音師在後期音樂製作的時候,也可以用軟體把一些氣息的聲音給弱化、切掉,所以專輯裡面歌手的氣息聲音是刻意保留下來的!
為什麼刻意保留呢?
音樂後期製作的時候保留了換氣聲用於表達歌曲的情緒,所以歌手有換氣聲並不代表唱功不好!
哪些歌曲的換氣聲比較明顯呢?
我們唱簡單的歌曲其實換氣聲並不明顯,有些歌曲一句歌詞比較短、聲音也不高、節奏慢,旋律簡單(簡易歌曲)。
有些歌曲難度就比較大,涉及到了各種高音、爆發、甚至是轉音技巧,這時候對氣息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就好像我們運動的時候,普通慢跑熱身肯定呼吸不會太急,但是進行對抗型的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都是滿頭大汗氣呼呼的。
你不能說籃球運動員他們的體能不行、氣息不足,畢竟是在做劇烈運動。
唱歌時候換氣聲音是否明顯,還要看具體歌曲的演唱難度! 不能單一從換氣來評價一位歌手的唱功!
如果是演唱難度較低的歌曲,依然存在氣息不足的問題,那肯定需要加強氣息方面訓練。
原唱歌手擅於控制氣息!
也有很多歌手是比較擅於控制氣息的,他們的歌曲即使是其他職業歌手來演唱依然會氣息不足。
不要看著這類歌手演唱的時候不換氣,就以為我們自己也不需要換氣,那是因為別人的氣息控制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對於這類歌手的歌曲(職業歌手演唱起來都氣息不足),我們建議大家不要用於訓練唱歌,用於KTV唱歌娛樂即可。
氣息的控制依然是歌手唱功的實力體現! 這需要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的,屬於日積月累形成的基本功。
說話呼吸和唱歌呼吸的區別
氣息不足需要學會科學呼吸並有效控制氣息,沒有經過系統訓練過唱歌的人很難體會說話與唱歌呼吸的區別,習慣性把說話的呼吸方式用於唱歌。
我們平常說話的呼吸比較淺,只需要進入肺部上方即可,在說話過程中會自動調整呼吸,比較自然、放鬆,是先天就會的非條件反射。
唱歌的呼吸比較深入,需要進入肺部底端,需要有意識控制氣息、讓氣息均勻,屬於後天的條件發射。
說話呼吸和唱歌呼吸的關係,就像我們人類能發出聲音與能掌握一門語言的關係,前者先天就會後者需要後天訓練。
更多關於KTV唱歌方面的小技巧大家在音悅啟明星作品裡面找一找,要想把一首歌完成唱好還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唱歌的時候該如何吸氣呢?
唱歌的時候鼻子和口都可以吸氣,吸氣主要分為這兩種情況:
1、鼻子吸氣
2、口和鼻子一起吸氣
歌手在唱歌的時候採用的是深呼吸,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會發生哪些微妙的變化呢?
吸氣的時候氣息進入肺部,肋骨和腹部往外擴張,橫膈肌向下。
吐出氣息的時候橫膈肌往上提升,肋骨凹進去,腹部收起。
在早期我們訓練唱歌的時候,為了更加形象具體了解唱歌時候呼吸和氣息的控制,我們都會看歌手的腹部(男性)。
腹部會在唱歌的時候保持一個形狀(比較有力量感),慢慢均勻收縮變下,最大限度利用好氣息。
當唱完一句歌詞換氣的時候腹部肌肉就直接軟下來了; 再次吸氣後腹部肌肉又進入工作狀態(有力量感)
就像一個氣球一樣,充滿氣體的時候就會變得有力;當我們把裡面的氣體慢慢放完後氣球也會變軟,再次充氣的時候氣球也再次變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