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疫苗採購基於科學 巿民勿輕信謠言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12月15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5日表示,特區政府採購新冠肺炎疫苗的安排以科學為基礎,並經專家指導建議,巿民切勿輕信謠言。

林鄭月娥當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她上周公布特區政府在採購疫苗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希望令社會安心,但小部分別有用心人士惡意造謠,引述不具名人士負面之見,在網上發表汙名化政治化言論。

她指出,特區政府參考專家意見後,預先採購三款通過不同技術平臺生產的疫苗,有關疫苗經衛生署轄下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暨疫苗可預防疾病聯合科學委員會討論和認可。對於坊間傳言,巿民應小心確認消息來源,不要輕信。

她強調,疫苗落實供港前須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特區政府會檢視有關數據,並確立緊急使用的註冊制度後,方可安排接種。

林鄭月娥指出,香港疫情仍然嚴峻。冬至、聖誕節、新年等節慶將至,她呼籲,巿民基於自身和親友安全以及社會整體利益,儘量留家抗疫,減少聚會。

相關焦點

  • 廣東已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8萬人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出席跨部門記者會,公布有關採購、接種疫苗的最新進展及安排。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文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宣布,除獲科興生物及復星醫藥提供疫苗外,亦已與阿斯利康藥廠(AstraZeneca)達成預購協議,獲750萬劑該藥廠與牛津大學研發的「不可複製性病毒載體」疫苗,令香港預購的疫苗達2,250萬劑,三款疫苗也需注射兩針,足夠全港巿民使用,政府並繼續物色第四款疫苗。
  • 林鄭月娥:香港未出現同武漢相關的嚴重肺炎個案
    1月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指出,截至目前,香港未出現一宗同武漢相關的嚴重肺炎個案,但政府不會因此怠慢,會依照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公開透明三大原則,採取適當、全面的應對措施。
  • ——我們的思想為什麼容易輕信謠言
    這也說明了,大部分人很容易輕信,而這種輕信並不因為文化程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我們的思想怎麼了?​為什麼那麼容易被帶跑呢?又為什麼容易輕信謠言?而我們在茅盾 《子夜》十中有句話說:「華商證券交易所投機的人們就是謠言的輕信者,同時也是謠言的製造者和傳播者。」 很多小道消息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用來擾亂視聽的,讓一些淺層次思考甚至不思考的股民們輕易的按照小道消息的指示做出行動。人們喜歡在聽取了一些「事實」的情況下,不太會深入思考,而果斷地下了結論。
  • 【網絡謠言粉碎機】流言: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網絡謠言粉碎機】流言: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2020-11-20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養狗瘋傳的謠言,很多人信以為真,不要輕信!
    養狗就像養小孩,越來越多人開始養狗,各種關於狗狗的謠言也在四處傳播,有些謠言甚至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堅信不疑。今天小馬就來跟大家扒一扒那些把大家忽悠慘了的養狗謠言,看看有幾個你們是不知道的。01狗的鼻子顏色越深越健康?錯!
  • 【科學闢謠】聽說了嗎?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科學闢謠】聽說了嗎?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科學闢謠平臺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食物安全中心呼籲巿民停止食用疑含李斯特菌即食煙三文魚
    巿民如食用受影響產品後感到不適,應及早求醫。    吃下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可出現發熱、頭痛、嘔吐及肚瀉等。身體健康人士甚少會發病,但李斯特菌對孕婦、初生嬰兒、長者和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可能會有嚴重影響,包括引致流產及腦膜炎等。    發言人說:「中心已向入口商發警告信、就事件通知英國當局,並已知會業界有關事件。我們會繼續跟進事件。」
  •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輕信謠言真的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這樣的一件事在我們現在看來真是可笑之極,但是為什麼在當時的一種社會背景下就會造成如此大的風波呢,我們試著用剛才的公式解釋一下:原子彈的指導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大事,但是對於當時缺乏科學知識的老百姓而言核能這個概念實在是過於抽象,即便是最資深的專家來講也不一定講的清楚,這就很容易造成大家的信任。
  • 謠言的幾大特徵,讓你學會鑑別謠言
    如何鑑別謠言,謠言有什麼特徵呢!一、非官方發布,假冒權威,缺乏公信力謠言,一般都是通過小渠道開始傳播,通過P圖的方式,假冒某名人朋友圈截圖、聊天記錄進行背書,但是,事件相關方根本未發布過任何消息;所以,面對非官方的消息,首先,要做到勿輕信,拒傳播;二、缺乏嚴密邏輯和數據的支持
  • 癌症固然危險,卻也不必杯弓蛇影,關於癌症的5大謠言不可輕信
    理解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但是恐懼之餘,也不能輕信一些防癌抗癌的謠言,不然非但達不到防癌的目的,反而會影響到人的健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防癌方面經常聽信哪些謠言。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關於防癌的謠言呢?
  • 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學認證 多國採購中國新冠疫苗
    印尼向全國34個省份分發中國疫苗 印度尼西亞衛生部負責疫苗的發言人西提·納迪婭·塔爾米齊3日表示,中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土耳其和巴西的臨床試驗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與正在進行的印尼臨床試驗第三階段結果相同。當天,印尼製藥企業生物製藥公司表示,該機構於3日開始向印尼全國34個省份和地區的衛生機構分發來自中國科興的新冠疫苗。
  • 臺灣宜蘭蝙蝠檢出病毒 新增狂犬病疫苗接種對象
    臺灣「疾管署」也調整狂犬病疫苗適用對象條件,即日起,民眾在宜蘭縣遭蝙蝠抓咬傷後可就醫接種疫苗。臺灣北部又出現了攜帶類似狂犬病病毒的蝙蝠。臺灣《聯合報》/新北市農業局供圖臺灣「疾管署」7月27日修訂疫苗適用對象,原本民眾在屏東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雲林縣、臺中市、南投縣、臺東縣、花蓮縣被鼬獾、果子狸、蝙蝠及錢鼠(限臺東市)抓咬傷,或在新北市被蝙蝠襲擊,才屬疫苗適用對象。9月21日,臺灣「疾管署」將宜蘭縣境內疑似感染蝙蝠麗沙病毒者納入狂犬病疫苗接種適用對象。
  • 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學認證!世界多國排隊採購中國疫苗
    印尼的疫苗接種計劃將持續15個月左右,優先給該國130萬醫務工作者接種。日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在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依然嚴峻之際,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巴基斯坦、烏克蘭、埃及等眾多國家正排隊向中國訂購。
  • 央視315闢謠:所有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相信科學勿信謠言
    甚至當成一種科學對待。而這種說法,廣泛傳播在網絡跟朋友圈「經久不息」! 央視315已闢謠:這些所謂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 在央視315晚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工程學院的範志紅副教授表示,這些都是謠言!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科學》雜誌評價說,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推動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
  • 基於遺憾最小化算法的謠言抑制與演化博弈模型
    謠言是指未經驗證或者篡改真實的信息,隨著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即時通信和新興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謠言傳播在速度和廣度遠超歷史任何時代。惡意謠言可能造成遠超以往的大範圍恐慌和嚴重經濟損失,對信息擴散過程與謠言抑制的研究成為社交網絡的研究重點。
  • 8月謠言粉碎機:麵粉裡摻了滑石粉?這些傳聞是真是假?
    「關懷式謠言」涉及衣、食、住、行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領域,打著「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點擊,欺騙性更強;基於熟人傳播,危害很大。讀者一旦輕信,輕則形成錯誤觀念,重則可能在用藥、急救等方面釀成惡果。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近年來,政府機構、公益組織、自媒體平臺的闢謠力度不斷加大,但仍擋不住大量「關懷式謠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關於白癜風的那些謠言,你輕信了嗎?
    目標越難實現,相關的謠言就越多。  由於白癜風病情的複雜性,再加恢復周期長,就出現了很多和白癜風疾病相關的謠言。  「白癜風一定會遺傳」、「白癜風會傳染」、「白癜風根本治不好」等,這樣的謠言不僅影響白癜風患者病情的治療和恢復,更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困擾。  今天,小編對這些白癜風謠言進行盤點,幫助大家科學的認識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