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雖去 大樹常青——各界深切緬懷老校長吳樹青

2020-12-05 騰訊網

【追思】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這是每個人都不願見到的送別時刻。

2020年1月14日,上午10時30分,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吳樹青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此舉行。吳樹青教授的學生、故友掩淚悲慟鞠躬,與這位一輩子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的大先生告別。在4天前的1月10日15時02分,吳樹青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吳樹青,1932年1月生,1952年抽調至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研究班學習,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校工作。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起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職務,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學校長。

吳樹青 資料圖片

給學生信任與勇氣的恩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了一輩子的書,吳樹青也留下了無數感念師恩的學生。

「溫潤如玉,寬恕愛人」。中央黨校副教授惠雙民如此描述自己的恩師。「最讓我敬仰吳樹青老師的,是我的博士論文選題與答辯那件事。我的論文選題是《社會秩序的經濟分析》,客觀講,是非常宏大且繁艱的,挑戰很大。因為在我博士論文開題時,思路還不很清晰,而且論文指導組的老師也指出了我選題的寫作難度。『讓他去做吧』,吳樹青老師的一句話給了我『通行證』,給了我信任和勇氣,當然也給了我壓力。」

「大膽探索,即便失敗,也是給後來人避免可能失敗的教訓和借鑑,這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一分收穫」,這是吳樹青老師在惠雙民博士論文開題後的忠告。「這個忠告是一份歷久彌珍的禮物,它給了我信心和支撐,使我戰勝了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困惑、茫然與無助。」

保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盛說:「畢業工作後,我時常去看吳老師,他總是會問我們工作的情況。那一年,我想從機關出來,到自己感興趣的企業去鍛鍊一下,我忐忑地徵求吳老師的意見,因為覺得吳老師一直在學校任教,或許希望我們能穩定,沒想到他特別支持,『你們要多做點有意義的事,不要只求穩定』。」

有擔當的北大校長

對於北京大學,作為老校長,吳樹青同樣貢獻很大。

華泰聯合證券董事總經理於永臻說:「北大經濟學教育領域在先生主導下,大力引進林毅夫、易綱等海外優秀人才,光華管理學院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相繼成立,與經濟學院三駕馬車並行競爭,各有優勢學科和學術側重方面,形成北大經濟學研究和教學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學術地位迅速在全國遙遙領先,學生們深深受益。」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吳志攀回憶說,「20世紀80年代,北大教工宿舍十分緊張。那時我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家高校從銀行商業貸款徵地建設教工宿舍的先例。當時的吳樹青老校長領導的一班人,經過研究決定,從銀行貸款在北大西北幾公裡處的騷子營(後來改名燕北園)建設教工宿舍。」吳志攀說,經濟學家出身的吳樹青校長敢於拍板,他那屆領導班子將這個項目決定了。

「吳樹青校長貸款建設教工宿舍開了先河,後來學校又發展了藍旗營教工宿舍工程。正是吳樹青老校長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性地走活了北大教工宿舍這盤棋,教工才可以安心教學與科研。」吳志攀說。

「北大初來負重行,做人低調不聞聲。難題宿舍得新解,糧草先行兵馬徵。後任良機前任備,昔時探路今朝明。深居書室退休後,人過留名公樹青。」吳志攀為已經仙逝的吳樹青先生,作了這樣一首詩。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5日 08版)

相關焦點

  • 北大師生校友送別老校長吳樹青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北大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班子成員,汪家鏐、陳佳洱、王德炳、閔維方等學校老領導,院系和職能部門代表,以及師生校友代表等參加告別儀式。吳樹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緬懷老校長吳樹青先生
    驚悉吳樹青老校長於1月12日逝世,我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令我敬重並曾經給予我諸多提攜和幫助的師長。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我不禁回顧那些難以忘卻的往事。    實際上,我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當時的校長並不是吳樹青,而是另一位去年10月剛逝世的數學家丁石孫。
  • 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28字的輓聯,詮釋了吳樹青88歲的人生。1月14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北大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送別老校長。從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吳樹青擔任北大校長7年,在學校改革發展關鍵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北京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為他送上最後一程。
  • 南開師生深切緬懷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
    中新社天津四月二十九日電(張國)連日來,南開大學師生懷著沉痛的心情,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先生。  在南開大學舉行的追思會現場,大屏幕上的費孝通先生遺像在綠葉映襯下笑容分外親切。遺像兩旁「一介書生著書立學為百姓宗慧,一生富民走鄉訪鎮求國家榮華」的輓聯,是他傳奇一生的真實寫照。
  • 北大原校長吳樹青逝世
    1月12日晚,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吳樹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14日舉行
    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14日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1-13 06:39 來源:澎湃新聞
  • 北大原校長吳樹青去世 曾主編《鄧小平理論概論》
    本報記者 杜麗娟北京報導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八寶山舉行。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金碚等學者參加告別儀式,現場還有來自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社科院等單位的百餘名師生、校友共同送別。
  • 今天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深切緬懷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先生
    而今天,新青年數學教師工作室微信公號刊文傳出消息,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奠宙先生,於中午12時逝世,享年85歲。張奠宙先生紀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繼承他的事業,讓他永遠被人們提及,讓他的社會生命到達永恆。
  • 南京大學舉辦緬懷傑出校友餘紀忠活動
    臺灣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餘範英,臺灣報業公會理事長、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校長陳駿,華英文教基金南大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懿院士,東大黨委書記郭廣銀,東大副校長、華英文教基金東大遴選委員會召集人浦躍樸,校長助理濮勵傑,以及臺灣方面嘉賓、南大東大兩校華英學者代表和學生代表等出席活動。
  • 北大原校長吳樹青去世,享年88歲,1月14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剛剛,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獲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吳樹青,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緬懷「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新聞專題-科學網
    中科院黨組號召全院科研人員向南仁東學習 9月20日,中科院黨組印發了《關於開展向南仁東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全院廣大科研人員充分認識此次學習活動的重大意義,主動學習南仁東先生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高尚情操與傑出品格,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奮鬥。
  • 大珩精神永存--長春各界人士追思弔唁光學泰鬥王大珩
    30日清晨,「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先生的部分骨灰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長春。他曾經工作生活了31年的城市深切緬懷王老的逝世,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和師生、長春各界人士前往王大珩院士長春光機所故居進行弔唁。
  • 湖南醫界精英參觀湯飛凡中學 深切緬懷中國醫學泰鬥
    為緬懷這位從湖南醴陵走出去的醫學泰鬥,醴陵市委、市政府主辦的「銘記湯飛凡」系列紀念活動今日在醴陵正式啟動。冒著淅瀝的秋雨,120多位嘉賓一同參觀湯飛凡中學,瞻仰湯飛凡先生銅像,共同追憶和緬懷這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醴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華章出席並講話。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癒出院4例;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
    2丨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逝世,享年88歲據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吳樹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吉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1日2時07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7歲。讓我們用這50個瞬間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1
  •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各界緬懷贊其風骨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各界緬懷贊其風骨 2015-01-10 20:15:45  李小文院士逝世消息引發各界緬懷,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稱「在看慣了學者西裝革履、高談闊論的時代裡,李小文的光腳和布鞋,讓我們感受到了純粹的力量」。網友「洹水泛舟」擬詩哀悼「布鞋院士李小文,返璞歸真難找尋。浮華世界一亮色,草根已沁眾人心」。
  • 社會各界人士弔唁陳忠實 母校組織學生追思前輩
    4月30日上午8時開始,不斷有各界人士前來悼念緬懷先生,有陳忠實的生前好友,還有很多與先生素未謀面的讀者,有的人手捧白菊花默默不語,有的人還未開口便已涕不成聲……看著陳忠實生前工作過的作協大院已被花圈花籃擺滿,一位生前好友感嘆,「這個院子裡布滿了先生的足跡,在這裡緬懷陳忠實,感覺與他貼得最近」。
  • 深切緬懷康繼昌教授:計算機科學家的愛國情懷
    為深切緬懷康繼昌教授,特刊發李小聰、 吳秀青在2010年撰寫的主題稿件《計算機科學家康繼昌的愛國情懷》,寄託西北工業大學師生對他的懷念和尊敬,並以饗讀者,激勵後學。就在這萬物勃發的季節,康繼昌先生迎來八十華誕(2010年),也迎來他科研生涯的又一個春天。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筆者叩開了康老的研究室。
  • 深切緬懷材料大家閔乃本先生
    1982年從南大畢業的朱永元先在蘇州一家工廠工作了三年,1985年被閔先生慧眼識才,招進課題組專門做超晶格方面的研究;老三屆畢業生祝世寧,年輕一些的陸亞林、陸延青也相繼進入閔乃本先生課題組,成為他的博士生。考慮到研究項目從純基礎的科學很有可能發展到應用,於是從1986年開始,閔乃本設想可以招收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研究生。